㈠ “净网计划”指的是什么
“净网计划(The Clean Network program)”是特朗普政府采取的综合措施,旨在保护我们公民的隐私和我们企业的最敏感信息,免受恶意行为者的侵扰。8月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推出五项新的努力来保护美国的关键电信技术基础设施。
一、“干净”运营商
美国正在确保中国的电信运营商不与美国的电信网络连接在一起,因为这些公司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不应提供来往于美国的国际电信服务。
二、“干净”应用商店
从美国移动应用商店中删除不受信任的应用。中国的应用程序为了中方利益正威胁着我们的隐私、散布病毒并传播虚假信息。我们必须在手机上保护美国人最敏感的个人和商业信息,防止其遭到盗窃和利用。
三、“干净”应用
禁止不受信任的中国手机生产商在其应用商店中预装或以任何方式下载美国的健康应用程序。华为是中国监视机构的分支,目前正在与美国领头企业和其他外国企业进行交易往来。这些公司应从华为的应用程序商店中删除他们的应用程序,以确保自身不与其合作。
四、“干净”云存储
确保美国公民个人敏感信息和企业的知识产权(包括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究成果等)不在对敌开放的云系统上进行信息储存和处理,以避免对手通过类似阿里巴巴、网络、腾讯等公司的云系统接触这些敏感信息。
五、“干净”电缆
“干净电缆” 是要确保连接美国与国际互联网的海底电缆不被中国方面的大规模情报收集染指。
(1)类似斯诺登事件的网络安全事件扩展阅读:
中国外交部回应:典型的霸道行径
在8月6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应此事称,蓬佩奥等美国政客一再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滥用国家力量打压遏制中国高科技企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
美方有关做法根本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完全是恶意抹黑和政治操弄,其实质是要维护自身的高科技垄断地位,完全违背市场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严重威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典型的霸道行径。
汪文斌强调,许多目前被美单边制裁的中国企业都是无辜的,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也是安全的,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斯诺登事件”“维基解密”的网络安全事件,也没有发生过一起类似“棱镜门”“方程式组织”“梯队系统”的网络监听监视行为。美国自身满身污迹,却大谈什么“清洁网络”,这纯属荒谬可笑。
㈡ 2013年国际十大互联网安全事件的棱镜门
一、“棱镜门”事件爆发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用户隐私
2013年6月5日,美国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披露给媒体两份绝密资料,一份资料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另一份资料更加惊人,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等秘密资料。
此后斯诺登现身香港,声称自己良心感悟,无法允许美国政府利用“棱镜”项目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他表示,美国政府早在数年前就入侵中国一些个人和机构的电脑网络,其中包括政府官员,商界人士甚至学校。斯诺登后来前往俄罗斯申请避难,获得俄罗斯政府批准。
㈢ 斯诺登事件对信息安全有何警示
斯诺登事件为我们敲响了信息安全的警钟,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所面临形势的严峻性。保障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斯诺登事件警示我们:
一、网络空间已经演变成各国博弈的新战场
21 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主宰着世界的变迁。互联网上的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延伸,也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化体现。网络已经成为继领土、领海、领空、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疆域。从“棱镜门”事件来看,互联网对美国几乎是透明的,全球互联网的最终主导权一直都牢牢掌握在美国的手中。
事实上,美国有“棱镜”监听计划,其他国家也有相应的针对别国或本国的网络监听项目,如英国的“颞颥”情报监听项目,法国对外安全总局的大规模拦截电话和电话数据,日本的《PC 监视法案》对个人和公司网络信息的监控,印度、德国等国家也都有类似的机构对互联网实施着监控。网络空间已经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博弈的新战场。
二、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美国的情报机构对互联网的掌控已经超出了世人的想象,他们能够通过秘密技术监控世界各国,监控几乎每一个人,控制关键基础设施。你在网上的一切行动和资料,都可以被调查得一清二楚,因为互联网在他们眼里是透明的。着名的“微软黑屏”事件,已经向世人揭露出一个重大事实:微软有能力控制使用Windows 系统的每一台电脑,用户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对自己计算机的控制权。
三、我国面临的信息安全角势十分严峻
斯诺登曾在向美国《华盛顿邮报》提供的机密文件中披露,自 2009 年以来,美国国家安全局一直在入侵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电脑系统。此外,美国国家安全局下的“定制入口行动”办公室(TAO),近15 年来一直从事着侵入中国境内电脑和通信系统进行网络攻击的工作,借此获取有关中国的有价值情报。
我国所面临的信息安全角势确实十分严峻。首先,我国信息安全的整体防护能力还十分薄弱,我国信息安全关注的重点还只是停留在网络攻防与内容合法性方面,对于因通信设备而引起的网络社会安全则一直不够重视。我国的网络通信设备关键基础设施几乎全部是购自国外的产品,这为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此外,当前我国公民信息安全的防护意识还十分淡薄,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网络信息安全威胁带来的严重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
四、我国应完善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的建设
保障信息安全就是保障国家安全。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威胁,我们必须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网络空间缺乏防护能力的局面。专家建议:我国亟须完善自主可控的国家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强化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等级化保护和监督管理,落实等级保护相关措施。同时,鼓励和扶持自主开发核心技术及产品创新,运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保障国家基础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不再受制于人,把中国的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㈣ 最近比较火的 斯诺登和棱镜门 事件是怎么回事 具体描述
棱镜计划 (英语: PRISM )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级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 US-984XN ”。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后不久出现的。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并在2013年6月6日,在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
㈤ 斯诺登事件对于网络安全的影响
一、做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国,除了建立起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外,还要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网络安全自我防护能力,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和服务来替代进口产品。只有建立起完全自主、安全可控的核心系统,才能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二、然而国情摆在那里,一时间要自主研发出和大面积的普及高端服务器等核心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软件谈何容易?所以大面积的部署国产信息化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如UniAccess终端安全管理、UniNAC网络准入控制、UniBDP数据防泄露这类网络安全管理监控系统,也成为了重中之重的一件事情。
三、用这类管理系统,对各个终端的安全状态,对重要级敏感数据的访问行为、传播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违反安全策略的事件并实时告警、记录、进行安全事件定位分析,准确掌握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进一步的完善我们网络安全的防护体系。
这才是硬道理。
㈥ 关于斯诺登事件与网络安全
斯诺登就是master,资料都需要经过他的手。
斯诺登知道每个环节,他尽可能的避免被监控,避免被发现异常。
斯诺登属于“家贼”
肯定防不住的哦
㈦ 蓬佩奥称逾60国表示弃用中国5G,中国5G技术都取得哪些辉煌成绩
蓬佩奥称逾60国表示弃用中国5G,中国5G技术发展蹄疾步稳。基站建设领跑全球、用户数量和终端连接数破亿、落地应用领域广泛。
中国5G取得的辉煌成绩首先在我国5G的基础建设上。如今5G建设上山入地,位于5300米处的常态化5G基站,持续为珠峰大本营保驾护航。中国移动携手华为深入地下534米,助力阳煤集团建成全国首个煤矿井下5G网络,创造了全球最深地下5G网络的纪录。 5G应用在了互联网、智能电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高清行业视频、智慧校园教育等多个领域。在去年一起种,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直播”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强“云监工”项目,该应用通过中国电信的5G网络和天翼云平台实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也让国人首次大范围真切地感受到了5G的速度。中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的 5G 网络,5G 基站已经达到 70 万个。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全球 5G 网络将有三分之一来自中国技术。2019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接入数据流量消费 1220 亿 GB,居全球第一。
㈧ 关于网络安全的故事或事例
1、聊天陷阱
2006年2月24日晚上,上海“网虫”钱某终于见到了网上聊天认识的女网友“仇某”。然而,两人散步至一处花店附近时,突然冒出4名手持剪刀的青年男子。毫无准备的钱某不仅遭到一阵殴打,身上仅有的1部手机和300元人民币也被抢走。
3天以后,案情大白,犯罪嫌疑人裘某正是那位自称“仇某”的女网友。原来,两人在网上搭识以后,钱某经常出言不逊,裘某萌发报复念头,找到以前的男友抢劫钱某财物。
2、低价陷阱
2018年1月,徐某无意中进入一个买卖二手车的网址,发现其中一辆本田CRV车只要13000元。徐某心动不已,随即联系网站客服,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信息并通过网银转账500元订金。2天后,对方告知押车员已将车子运送至天台县,要求徐某支付余款12500元。
徐某打款后兴冲冲等着去提车,结果对方又找各种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骗了。
3、“支付宝”发邮件称需升级
小美在淘宝开了一家汽车用品店。一个“买家”来店里拍了一套汽车坐垫后发了一张截图,显示“本次支付失败”,并提示“由于卖家账号异常,已发邮件给卖家”。小美打开邮箱,果然有一封主题为“来自支付宝的安全提醒”的未读邮件。
小美没有多想就点击邮件里的链接,按提示一步步进行了“升级”,期间几次输入支付宝账号和密码。隔天,小美发现账户里的8000多元余额被人以支付红包的形式盗空。
4、代“刷信誉”先交“服务费”
阿珍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卖袜子的小店。去年5月,她在网上看到可以帮忙“刷信誉”的广告,便心动了。加QQ后,对方要求先付钱才能帮其代刷,阿珍就向对方账户汇了1500元“服务费”。没过多久对方又称,需要阿珍再付3000元“保证金”。
这下阿珍起了疑心,要求对方先刷一部分信誉再谈,对方却坚持要阿珍再汇款。阿珍越想越觉得可疑,要求对方退回1500元,对方却怎么都不理她了。阿珍这才明白,自己是被骗了。
5、“大客户”下单后要“回扣”
去年7月,小罗的汽车用品淘宝店来了一个“大客户”。这买家自称是公司的采购,想要长期合作,但希望小罗给“回扣”。一番沟通后,买家很快用另一个旺旺号拍下1万多元的宝贝并付款,随后要求小罗将说好的近2000元“回扣”转给他。
小罗转了回扣后,对方却申请了退款,因为“回扣”是通过支付宝直接转账的,无法申请退款,小罗因此损失近2000元。
㈨ 类似斯诺登的事件
首先、斯诺登一开始来中国香港【就是因为那里言语自由】
他之所以来到香港就是希望、在发布了美国的告密信息以后、中国大陆能够收留他
但是可惜的是【中国政府一贯如此的态度、延续到了如今】所以斯诺登只好去了俄罗斯
在你看新闻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新闻里报道的是南美的一些国家与俄罗斯同意给予斯诺登避难申请】就是没有半个字提到中国
欧洲人倾向美国、但是斯诺登的第一份信息确是透露给了英国的一名记者【这就蛋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