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网络暴力,网络暴力的形式和特点
什么是网络暴力:
目前,对于网络暴力学术上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有人称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有人称网络暴力是在狂热、非理性的情绪支配下,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网络事件发表网络言论。这些言论超越了正常的理性范围,也超越了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不仅在虚拟空间上对当事人给予道德的审判和批判,而且也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往往是匿名的、群体性的攻击行为,虽然攻击者的身份是虚拟的,但给当事人所带来的伤害却是真实的。
网络暴力的形式:
网络暴力除了语言暴力以外,还表现出了行为上的暴力。在网络中,人们往往无视法律责任的存在,事先并不征求当事人同意,就随意在网上公布属于当事人隐私的信息,造成对当事人法律权利的侵犯。有的网络事件还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动和言论侵扰,致使其人身权利受损。网络暴力中这种暴戾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是与文明社会直接相违背的。
2. 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所谓“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对未经证实或已经证实的网络事件,发表具有攻击性、煽动性和侮辱性的失实言论,造成当事人名誉损害;公开当事人现实生活中的个人隐私,侵犯其隐私权;以及对当事人及其亲友的正常生活进行行为或言论侵扰,致使其权利受损的行为。
01
网络的匿名性与网民道德规范的缺失——匿名性是网络媒体特有的特征,网民可以在网络上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任何一种角色,而道德规范却无法以一种强制性的角色出现,匿名性这是网络受众表达自己观点的合理且重要的渠道,同时也是检验人性弱点的重要法宝,因为有时候人无法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
02
从众心理与网民理性的缺失——从众行为是由于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而长期的社会群体的压力会导致网民的从众行为成为一种潜意识的惯性行为,在现在网络环境中,网民往往会依据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判断是非,缺少了基本的理性思考
03
狂欢心理与网民恶搞——迅速发展的网络文化与社会的发展相互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必然会导致人的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不同,而在此环境下,人的欲望在不断地攀升,一部分人开始逃避现实或者是窥探别人的隐私,并从中获得快感,这些因素会进一步激发网络暴力
04
媒体的作用——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使一些影视作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暴力倾向,这些带有暴力倾向的因素将会蔓延到受众心理并且永久地扎根,长此以往,也就产生了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