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交通ic卡数据网络安全等级

交通ic卡数据网络安全等级

发布时间: 2022-08-29 20:51:31

⑴ 网络信息安全等级分为几级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 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

⑵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各级别的区别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最高等保为五级。

区别如下: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统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

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2)交通ic卡数据网络安全等级扩展阅读: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能记录下述事件:使用身份鉴别机制;将客体引入用户地址空间(例如:打开文件、程序出始化);删除客体;由操作员、系统管理员或(和)系统安全管理员实施的动作,以及其他与系统安全有关的事件。

对于每一事件,其审计记录包括:事件 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对于身份鉴别事件,审计记录包含请求的来源(例如:终端标识符)。

对于客体引入用户地址空间的事件及客体删除事件,审计记录包含客体名及客体的安全级别。

对不能由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独立分辨的审计事件,审计机制提供审计记录接口,可由授权主体调用。这些审计记录区别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独立分辨的审计记录。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能够审计利用隐蔽存储信道时可能被使用的事件。

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信计算基包含能够监控可审计安全事件发生与积累的机制,当超过阈值时,能够立即向安全管理员发出报警。并且,如果这些与安全相关的事件继续发生或积累,系统应以最小的代价中止它们。

⑶ ic卡是什么

IC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也称智能卡(Smart card)、智慧卡(Intelligent card)、微电路卡(Microcircuit card)或微芯片卡等。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讯方式可以是接触式,也可以是非接触式。由于IC卡具有体积小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IC卡的概念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法国的布尔公司于1976年首先创造出了IC卡产品,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金融、交通、医疗、身份证明等行业,它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提高了人们工作、生活的现代化程度。
拓展资料:
1、IC卡具有如下特点:
体积小而且轻,非常便于携带;存储容量大,CPU卡含微处理器,存储器可分成若干应用区,便于一卡多用,方便保管;可靠性高,IC卡防磁、防静电、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比磁卡高;使用寿命长,信息可读写十万次,使用寿命长;保密性强、安全性高,IC卡本身具有硬件安全设置,可以控制IC卡内某些区的读写特性,如果试图解密则这些区自锁,即不可进行读写操作。IC卡内的信息加密后不可复制,密码核对错误,卡本身有自毁功能,所以IC卡中的数据安全可靠;网络要求不高,IC卡的安全可靠性使其在应用中对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性、敏感性要求低,可以在网络质量不高的环境中或在不联机的情况下应用;IC卡的读写机构比磁卡的读写机构简单,可靠,造价便宜,容易推广,维护简单。
2、IC卡功能
密码管理,IC卡有设置密码、修改密码、密码解锁等功能。为确保您的IC卡安全,可根据个人需要,为IC卡设置密码_4⒅怠⑷Υ妫没Ц荼救嘶虮镜ノ坏男枰傻焦局付ǖ姆⒖ù⒅档惆炖斫煽畲⒅狄滴瘢员溉蘸蟪盗炯佑褪褂茫部沙挚ǖ礁魅Υ婊炖砣Υ嬉滴瘛9沂А⒉箍ā⒒豢ǎ没У募佑涂ú簧饕攀Щ虮坏粒傻椒⒖ù⒅档惆炖砉沂А⒉箍ㄊ中患佑涂ㄊ褂闷谝钥ㄆ趁娲蛴〉挠行_谖迹狡诘募佑涂ㄓΠ炖硌悠诨蚧豢ㄊ中员慵绦挚?佑_。开票,查询。

⑷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是指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

      等级保护指对国家重要信息、法人和其他组织及公民的专有信息以及公开信息和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信息系统分等级实行安全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信息安全产品实行按等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分等级响应、处置。我国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级保护对象分为五个级别,由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每一个级别的要求存在差异,级别越高,要求越严格。

      根据《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⑸ 你好我问下ic卡的问题 C级是干什么的D级又是干什么的

你好,

经网络和谷歌查询,IC卡是不分C级和D级的,如果你要问的是IC卡和ID卡的区别,见下:

什么是IC卡?什么是ID卡? IC卡与ID卡的区别:

目前,感应式IC/ID卡随着生产成本的下降及技术的成熟,已应用于众多管理系统中,应用面越来越广,其优越性越来越让社会接受,许多单位、公司、智能小区或楼宇的发展商都要上一卡通的项目,但对于是采用IC卡,还是采用ID卡做一卡通的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疑惑和误区。这里就谈一下这两种卡的两个重大区别,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

一、IC卡与ID卡定义

IC卡全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又称智能卡(Smart Card)。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使用更方便,如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等,目前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二、为什么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而ID卡不用?

1、 IC卡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IC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所以,就必须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统密钥,以保证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发放机制。

2、 IC卡初始化加密后,交给用户使用时,客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又将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这样,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保证了系统的专一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机制。

3、 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卡”,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

4、 初始化过程为什么不交由用户自己做呢?这是因为:
A 如果由用户自己初始化,就不能防范用户内部人员作弊。因为用户在使用一卡通系统时,若有员工用社会上买来的卡随意初始化,便可随意发行成住户才能使用的住户卡,甚至可随意给卡充值消费,这不仅将造成严重作弊后果,也将导致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出现使用机制上的严重漏洞。
B 另外,若用户买到劣质出厂卡自己初始化,而在系统上不能使用,则会使系统使用性能不良或瘫痪,这将造成事故责任不清。
C 初始化过程在厂家执行,主要是IC卡安全密钥认证机制的基本需要,也是IC卡系统集成商的行规。就像城市公共交通IC卡一样,这些卡在交给公交系统使用前,每张卡的密钥都要进行出厂加密控制。
D 如果因用户缺乏专业性管理而万一丢失了初始化授权用的密钥卡,用户和厂家将无法补用该卡。所以,初始化工作由厂家做,才有安全保障,当然也可依用户的实际情况来处理。

三、IC卡系统与ID卡系统的比较

1、安全性:
IC卡的安全性远大于ID卡。ID卡内的卡号读取无任何权限,易于仿制。

IC卡内所记录数据的读取、写入均需相应的密码认证,甚至卡片内每个区均有不同的密码保护,全面保护数据安全,IC卡写数据的密码与读出数据的密码可设为不同,提供了良好分级管理方式,确保系统安全。

2、可记录性:
ID卡不可写入数据,其记录内容(卡号)只可由芯片生产厂一次性写入,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用,无法根据系统的实际需要制订新的号码管理制度。

IC卡不仅可由授权用户读出大量数据,而且亦可由授权用户写入大量数据(如新的卡号、用户的权限、用户资料等),IC卡所记录内容可反复擦写。

3、存储容量:
ID卡仅仅记录卡号;而IC卡(比如Philips mifare1卡)可以记录约1000个字符的内容。

4、脱机与联网运行:
由于ID卡卡内无内容,故其卡片持有者的权限、系统功能操作要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数据库的支持。而IC卡本身已记录了大量用户相关内容(卡号、用户资料、权限、消费余额等大量信息),完全可以脱离计算机平台运行,实现联网与脱机自动转换的运行方式,能够达到大范围使用、少布线的需求。

5、一卡通扩展应用:
ID卡由于无记录、无分区,只能依赖网络软件来处理各子系统的信息,这就大大增加对网络的依赖;如果在ID卡系统完成后,用户欲增加功能点,则需要另外布线,这不仅增加了工程施工难度,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投资。所以说,使用ID卡来做系统,难以进行系统扩展,难以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而IC卡存储区自身分为16个分区,每个分区有不同的密码,具有多个子系统独立管理功能,如第一分区实现门禁、第二分区实现消费、第三分区实现员工考勤等等。充分实现一卡通的目的,并且可以做到完全模块化设计,用户即使要增加功能点,也无需再布线,只需增加硬件和软件模块,这便于IC卡系统以后的随时升级扩展,实现平稳升级,减少重复投资。

6、智能化系统的维护和运行:
比如:电脑发行了一张新的用户ID卡,就必须通过ID卡系统的网络,用人工方式将所有ID卡号一个个下载到各ID卡读卡控制器中,否则ID卡被作为无效卡而不能使用;若要更改用户权限,则需在每个ID卡控制器上输入有权限的ID卡号。又比如:在系统投入使用后经常要新增ID卡,则每新增一张卡或修改了某一张卡片的权限,就必需在该卡可用的所有控制器上输入该卡片号码,这就大大增加了人工操作和维护的工作量和时间。另外,如果多几个一卡通子系统,或子系统稍大一点时,系统维护管理的复杂程度将是呈几何级数增,将直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而采用IC卡的一卡通系统,IC卡发行后,卡本身就是一个数据信息载体,即使通讯网络不通,读写控制器照常实现脱机读写卡运行。若更改用户权限,可将用户的权限直接写在IC卡内,新增用户更改权限只需修改卡片即可,完全不必对各个控制器进行修改,从技术机制上避免了管理者到处更改控制器卡片使用权限的问题,达到了提高管理效率、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地。

7、性价比:
虽然ID卡片及ID卡读卡器较IC卡卡片及读卡器便宜,但从整个一卡通系统的构成(布线成本、结构组成)上看,两个系统的价格相当,而只有IC卡系统运行才能稳定、可靠,因而IC卡系统的性价比要远高于ID卡系统。

另外,考虑到当今各实施单位硬件环境不很成熟,系统维护人员对电脑知识不很熟悉的现实情况,不可能建立或维护一套完备的网络系统,来支持ID卡一卡通系统的24小时不断网运转。所以,满足联网和脱机运行互相适应的智能IC卡一卡通系统,是当今用户的唯一选择。

8、一卡通行业有两个定论:
ID卡不可能做成一卡通(如上所述),ID卡不可能做消费,除非能接受其不足之处(如上下所述):

ID卡不能做消费的最大原因是“信用”问题。因ID卡无密钥安全认证机制,且不能写卡,所以消费数据和金额只能全部存在电脑的数据库内,而电脑是靠物管人员来管理的,从道理上及机制上完全存在作弊空间,另外,万一因电脑问题而导致消费数据崩溃,则将出现灾难性后果。

因此,要使消费者认同管理中的ID卡的权威性(即信用)是不可能的,太多的金钱纠纷只能使ID卡消费系统无法使用,尤其是公用系统中,如小区管理系统。
而IC卡消费系统,因为它的高可靠性、不可被破解的符合ISO9001国际安全认证机制,更主要因为 “电子钱包”即IC卡就在用户手中,每笔消费金额都由用户自已“掌握”在手中,所以说IC卡消费系统是极有“信用”的消费系统。当然,联网状态下,电脑内还存有与用户IC卡内一致的数据,对系统而言,这也是实现了双安全数据备份。

9、IC卡当成ID卡用的“奇怪”现象:
有些ID卡设备、系统厂商,迫于IC卡的强大优势,对外也宣称它的系统可用IC卡,但其实与使用ID卡一样,仅用了IC卡公共区的卡号,并无更改其ID卡的系统结构,更不具有IC卡所拥有的密钥认证、读写的安全机制。所以从实质上推断出其仍是ID卡一卡通系统,与传统的ID卡系统相比只是更浪费资源,更具有期骗性而已,同样无法具有IC卡一卡通系统的优势,而我司的消费系统则不存在此问题。

四、结论

IC卡能集成复杂的密钥认证与身份鉴别逻辑,必将取代以前的磁卡、ID卡(即感应式“磁卡”)。

由于ID卡系统固有的无密钥认证、可读不可写、需完全依赖网络运行的缺陷,所以,它已不适应当今实施单位对智能一卡通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只能作为过渡性产品会像众所周知的磁卡一样被逐步淘汰。
ID卡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伴随的必然是智能IC卡一卡通蓬勃发展的过程!目前,IC卡已处于主流,ID卡仅应于部分特定的管理系统中。

祝顺利!有问题,请追问.有帮助,望采纳.

⑹ 网络安全分为几个级别

网络安全分为四个级别,详情如下: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6)交通ic卡数据网络安全等级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网络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两类:渗入威胁和植入威胁。渗入威胁主要有: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

⑺ 磁卡、id卡、ic卡和mf卡,安全等级高低顺序如何

M1 ic id 磁卡
M1还是相对难以破解的 而且你可以自己一卡一密 扇区里面也可以做成密文

IC4442 相对好破解多了

ID 和磁卡 就不用说了 复制容易多多了 但又因为完全依赖于数据库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又是最安全的 也是最不安全的

⑻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可划分为几级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一共分为5级:

① 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③ 第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④ 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⑤ 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证书案例

⑼ 公交一卡通的安全机制

公交一卡通系统

1. 系统简介
该系统运用先进的非接触式IC技术和高效的网络系统,为公交支付提供了安全可靠,方便高效的支付方式和完整的业务处理系统,为提高公交行业的服务质量,树立公交行业优质高效服务的新形象,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也为银行更进一步地发展持卡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非接触式IC卡多应用技术的实施,使得同一张IC卡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如轮渡、地铁及公园门票的非接触式收费),真正做到一卡多用,从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

2. 系统结构

2.1 银行帐务主机
管理卡及帐户档案,以及所有卡及卡帐户的帐务处理,IC卡业务的收发包处理,IC卡黑名单管理等,可通过DDN或TCP/IP协议与公交公司帐务主机通讯。

2.2 银行网点充值系统
完成公交IC卡的开卡,存款以及日常结算工作,通过银行内部专用网络与银行帐务主机相联。

2.3 公交分公司系统
负责与公交主机系统的数据通讯及交易的管理,包括对下级车载机系统管理,驾驶员管理,通讯管理,统计管理,日志管理等。

2.4 车载机收费及数据采集系统
非接触式收费方式,均由非接触式接收器和相应通讯设施组成,完成公交IC卡的扣款,累计的交易统计数据可通过红外线数据采集器,传输到数据系统中,经过网络传输到公交主机。

3. 系统总体设计
3.1 车载系统
车载系统安装于公共汽车上,使用公共汽车电源。它具有以下功能:

Ø 车载机开机

车载机开机,驾驶员卡启动完成。开机后,可设置车票票额及路线。

Ø 车载机验票扣款

顾客上车后,使用IC卡,在10cm范围内,验票扣款。卡片可放在钱包内,不必取出。交易时间少于0.1秒。

Ø 语音及指示灯功能

正常交易及异常情况均有不同的铃声提示及指示灯显示。

Ø 余额显示

在每次验票扣款后,均有卡余额显示。

Ø 防碰撞功能(自动分辨功能)

当多张卡同时进入操作区时,车载机会提示只能一张卡进入,当一张卡完成操作未离开操作区而有另一张卡进入时,则这张卡不会对之前的卡片有影响。读写机也不会与后来的卡片交易,直至第一张卡离开读写区为卡。

Ø 驶员卡结算

驾驶员每天换班时,用其驾驶员卡结算本机的收入总数,人次总数,月票人次数,以及结算时间,机号,驾驶员号等信息。

3.2 数据采集系统
Ø 黑名单下载

红外线数据采集器通过公交信息系统下载来自银行的黑名单数据。

Ø 黑名单安装

红外线数据采集器在数据采集前,对车载机黑名单进行更新。

Ø 车载机红外线数据采集

对车载机交易明细数据进行采集。采集速度为115K BPS以上。

Ø 交易数据传输

红外数据采集器中的数据通过红外传输及RS232的方式送至数据采集系统中,再经由公交公司信息网络系统上送公交主机及银行后台主机。

3.3 公交公司信息网络系统
该系统由分公司系统及总公司系统组成。通过高速MODEM进行数据传输。

3.4 发卡系统设计
在非接触IC卡应用系统中,发卡系统的安全及其管理机制,影响着整个系统的安全。银行在指定范围内发行IC卡,如何安全地控制和管理发卡应用系统,便成为IC卡应用系统安全的关键。

本IC卡发卡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对于主密钥的安全存储采用硬件加密存储。发卡系统核心密钥的传输也采用3DES的方式实现。从而确保了整个发卡系统密钥的安全性。

3.4.1 发卡系统结构说明

3.4.2 主密码钥生成说明
由多人输入发卡主密钥。主密钥经由工厂密钥(Manufacture Key)经3DES加密后,传输至非接触式读卡机,并在读卡机内部经3DES解密,存放于加密存储器芯片中。主密钥包含以下密钥:

Ø ISSUER KEY:发行者密钥,用于系统控制。

Ø UPDATE KEY:个人信息修改密钥,用于修改个人信息控制。

Ø DEBIT KEY:钱包扣款密钥,用于验票扣款。

Ø CREDIT KEY:钱包存款密钥,用于钱包存款。

3.4.3 发卡过程说明
采用发卡管理卡启动发卡系统。

输入卡号等发卡信息。

读卡机读取卡片序列号(Card Serial Number)

在读卡机内,根据卡片序列号对各主密钥进行处理。

将密钥处理结果及数据写入卡片中。

卡片初始状态为非启用状态。

4. 系统安全
本系统IC卡脱机消费的特性,使得其安全性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在本系统的安全性能设计中,主要考虑了银行后台安全控制,交易认证等一系列措施。

4.1 银行后台安全控制机制
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非接触式IC卡的钱包存款采用联机交易的方式,并且将存款密钥存放于银行后台的安全芯片中,每次存款交易由银行主机进行校验,有效地防止了伪造存款现象的发生。

4.2 交易认证
车载机在进行验票扣款时,采用3次密码的双向认证(符合ISO DIS9789-2要求)。所有数据均有16BIT的CRC校验。

4.3 网络系统信息安全
在该IC卡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控制上,采用的是MAC(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校验的技术,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4 黑名单管理
黑名单管理是指IC卡处理时对黑名单卡信息的处理,由于IC卡在公交系统的大量脱机消费交易,使得黑名单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车载机上必须保存最新的黑名单信息,如上所述,黑名单管理采用了联机下传的方式。

5. 系统的特点
Ø 开放式平台设计,积木化配置业务功能

Ø 支持多种机型(服务器,AS/400,RS/6000,ES/9000)

Ø 支持多种版本,适应多种操作系统(AIX,SCO,HP UX,Linux等)

Ø 支持多种数据库(DB2,Oracle,Sybase,Informix等)

Ø 支持多种中间件(Tuxedo、MQSeries、TongLink等)

Ø 支持多种通讯协议,

Ø 适应多种外围系统,包括各种卡设备、ATM、POS、CallCenter、Internet等

Ø 广泛采用XML做为报文传递格式和参数定义保存格式,交易报文可灵活配置

Ø 采用多线程方式取代多进程方式提高并发性能

Ø 可选中间件产品提高通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