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禁止使用移动网络,怎样解除掉的话,可以打开设置,在网络设置当中选择解除移动数据就可以了。
访问安全的网站
1、不访问不良信息的网站(这些网页常常包含木马程序)。
2、收到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在确认来源可靠前,不要打开附件或内容中的网站地址。
四:切勿贪图小便宜,汇款须谨慎
核心提示:最近两年,网络上的骗子开始活跃起来,他们常常精心设下陷阱(如发送虚假的中奖信息或伪装成落难的老乡等)骗取用户汇款,从而实现非法获利。 养成以下习惯可帮助你防止上网被骗:
1、不轻信网络“中奖”、“赠送”类信息,切记不要向陌生帐户汇款。
2、不要仅凭好友在网上的留言(如借钱的聊天消息)汇款,须当面或电话确认后再做决定;
3、上网购物时,即使商品很便宜,也不要在收到货物前直接付款到对方帐户。(应尽可能使用“财付通”或“支付宝”等正规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有保障)。
4、登录网络银行等重要帐户前,先确认网站地址是否和服务商提供的网址一致。
五:交流中注意保护隐私
1、不在网络中透露银行帐号、个人帐户密码等敏感内容。
2、不在交谈、个人资料以及论坛留言中轻易泄露真实姓名、个人照片、身份证号码或家庭电话等任何能够识别身份的信息。
3、不随意在不知底细的网站注册会员或向其提供个人资料。
4、对包含隐私内容的个人网站(如博客)应设置访问密码。
Ⅲ 苹果XS+MAX的数据保护设置
摘要 Apple 设备中的数据保护
Ⅳ 手机用数据流量不能上网应该怎样设置
若您使用的是一加手机,无法使用数据流量上网,建议按照以下方法操作:
1、确认SIM卡移动数据服务是否正常,例如是否开通了上网功能、是否欠费、手机能否正常识别SIM卡、SIM卡是否与卡槽接触不良等。
2、确认移动数据开关已打开,您可以从手机顶部下拉划出状态栏,检查移动数据是否开启;如果SIM卡不是本地卡,可前往【设置】-【SIM卡与流量管理】-【SIM卡1/2】,然后启用【数据漫游】。
3、检查是否设置流量套餐限额,您可以在【设置】-【SIM卡与流量管理】-【流量套餐限额】中查看是否设置了流量上限。
4、确认是否打开了流量节省开关,您可以进入【设置】-【SIM卡与流量管理】-【流量管理】-【流量节省】,关闭开关尝试;
5、如果是某个应用无法按使用移动数据,可按以下路径查看:【设置】-【SIM卡与流量管理】-【流量管理】-【应用网络权限管理】,点击对应的应用查看网络权限设置情况。
此设置中包含4个选项:
【WLAN与移动数据】:该应用可以使用移动数据和WLAN网络;
【WlAN】:该应用可以使用WLAN网络,但不能使用移动数据;
【移动数据】:该应用可以使用移动数据,但不能使用WLAN网络;
【禁用网络】:该应用不可使用移动数据和WLAN网络。
6、如果问题仍然无法解决,备份数据后重置手机再测试,路径:【设置】-【其他设置】-【还原手机】-【彻底清除全部数据(恢复出厂设置)】
如果上述操作未能解决您的问题,建议联系一加客服获得更多帮助。
Ⅳ 如何保证网络数据库的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非法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密、更改或破坏安全性控制的方法安全性控制是指要尽可能地杜绝任何形式的数据库非法访问。常用的安全措施有用户标识和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定义视图、数据加密、安全审计以及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等几类1.用户标识和鉴别用户标识和鉴别的方法是由系统提供一定的方式让用户标识自己的身份,系统内部记录着所有合法用户的标识,每次用户要求进入系统时,由系统进行核实,通过鉴定后才提供其使用权。为了鉴别用户身份,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只有用户知道的信息鉴别用户(2)利用只有用户具有的物品鉴别用户(3)利用用户的个人特征鉴别用户。用户存取权限控制用户存取权限是指不同的用户对于不同的数据对象有不同的操作权限。存取权限由两个要素组成:数据对象和操作类型。定义一个用户的存取权限就是要定义这个用户可以在哪些数据对象上进行哪些类型的操作权限分系统权限和对象权限两种。系统权限由DBA授予某些数据库用户,只有得到系统权限,才能成为数据库用户。对象权限是授予数据库用户对某些数据对象进行某些操作的权限,它既可由DBA授权,也可由数据对象的创建者授予。授权定义经过编译后以一张授权表的形式存放在数据字典中。定义视图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可以限制用户的访问范围。通过视图机制把需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这些数据的用户隐藏起来,可以对数据库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实际应用中常将视图机制与授权机制结合起来使用,首先用视图机制屏蔽一部分保密数据,然后在视图上进一步进行授权。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递过程中不被窃取或修改的有效手段。数据加密技术在8.3节中已有详细介绍。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一种监视措施,对于某些高度敏感的保密数据,系统跟踪记录有关这些数据的访问活动,并将跟踪的结果记录在审计日志(audit log)中,根据审计日志记录可对潜在的窃密企图进行事后分析和调查6.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事务管理和故障恢复主要是对付系统内发生的自然因素故障,保证数据和事务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故障恢复的主要措施是进行日志记录和数据复制。在网络数据库系统中,分布事务首先要分解为多个子事务到各个站点上去执行,各个服务器之间还必须采取合理的算法进行分布式并发控制和提交,以保证事务的完整性。事务运行的每一步结果都记录在系统日志文件中,并且对重要数据进行复制,发生故障时根据日志文件利用数据副本准确地完成事务的恢复Oracle数据库的安全机制简介Oracle主要提供用户标识和鉴别、授权与检查、审计等系统级的安全性措施以及通过触发器灵活定义的用户级安全性措施1.Oracle的用户标识和鉴别Oracle系统预定义了SYS和SYSTEM两个用户。SYS用户拥有操作Oracle数据字典和相关的数据库对象的权限;SYSTEM用户拥有操作Oracle应用开发工具所使用的表的权限。SYS和SYSTEM用户分别用系统给定的口令登录。其他用户使用CREATE USER语句建立,同时用户的口令通过加密后存储在数据字典中。Oracle的授权与检查机制Oracle系统的权限包括系统权限和对象权限两类,采用非集中式的授权机制,即DBA负责授予与回收系统权限,每个用户授予与回收自己创建的数据库对象的权限Oracle也是将授权信息记录在数据字典的授权表中。Oracle的审计技术在Oracle中,审计分为语句审计、特权审计和模式对象审计。其中,语句审计只允许审计SQL语句,不对SQL语句引用的模式进行审计。特权审计只审计系统权限的使用。而模式对象审计则审计具体的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语句和制定模式的GRANT和REVOKE语句。特权审计和模式对象审计针对所有用户,通常由DBA设置在Oracle中,审计设置以及审计内容均存放在数据字典中。用户定义的安全性措施除了系统级的安全性措施外,Oracle还允许用户使用数据库触发器定义更复杂的用户级安全性措施。触发器定义后,也存放在数据字典中。用户每次执行特定的操作时都会自动触发对应的触发器,系统检查触发器中设定的执行条件是否符合,如不符合则不执行触发器中指定的操作综上所述,Oracle提供了多种安全性措施,提供了多级安全性检查。数据字典在Oracle的安全性授权和检查以及审计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网络数据库安全性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数据库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企业信息建设的不断深化,企业中涉及网络数据库安全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有效提高网络数据库的安全防御措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库安全防御机制,已经是企业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经常涉及到的是数据库数据的丢、非法用户对数据库的侵入等。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应该采取具体的应对措施,以实现企业核心数据的安全防护。首先,针对网络数据库数据丢失的问题,应该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服务器存储系统硬盘作为服务器数据存储的主要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一点小的故障都有可能造成硬盘物理损坏,所以一般服务器存储系统要求采用 Raid磁盘阵列,以此来增强服务器存储系统的容错能力。2、数据备份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备份机制,是保障企业网络数据安全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要运用其它设备时时执行 备份,定期定时做相对完备的备份方案。作为企业用户来说,由于数据量上的原因,在使用磁盘阵列的同时,还应考虑采用磁带机作为数据备份设备。在解决好数据丢失问题的基础上,需要考虑的则是如何应对网络数据库非法入侵的问题。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的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网络非法入侵者不断出现。入侵者的目的往往针对企业核心机密,或是对数据的蓄意破坏。对于企业网络数据库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在数据库本身以及在网络层面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库系统的非法入侵,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制定数据库系统安全策略,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库用户的管理,按照数据库系统的大小和数据库用户所需的工作量,具体分配数据库用户的数据操作权限,控制系统管理员用户账号的使用。2.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库用户身份确认策略,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网络服务以及数据库系统进行身份确认,通过主机操作系统进行用户身份认证。 3.加强操作系统安全性管理,数据服务器操作系统必须使用正版软件,同时要有防火墙的保护。另外,根据实际需要只开放涉及业务工作的具体网络端口,屏蔽其它端口,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防止操作系统受入侵。
Ⅵ 网站数据安全怎么保护啊
网站数据安全怎么保护啊?
首先要作好事先的防范工作,也就是按照《反不正当法》的规定,采取保密措施。
第一,要划定保密区域,在保密区域内加强保卫措施。确定管理办法。
第二,对企业的重要文件、资料应及时确定其保密级别、加盖保密章,予以存档或销毁,同时应制定出企业的文件管理、借阅、复印、销毁办法,以及外发文件的审阅办法。
第三,把商业秘密限定在必须了解该秘密的员工以及第三方、合同方范围之内,对职工限制掌握的知识,并加强对员工的保密。
第四,在合同中约定保密义务。包括:在劳动合同或专门的保密合同中,与员工签定书面保密协议,要求员工保守在工作期间接触到的一切企业的商业秘密以及企业承担保密责任的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
制度上很难有突破,倒是可以在策略上想办法。
域之盾是一套电脑信息终端安全管理系统,用来保护企业内部文档不外泄,并规范员工的计算机操作行为。
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防泄密、文档安全管理、桌面管理、行为审计、网络安全管理、打印审计、U盘管理等。
软件由服务端程序、控制台程序和终端程序三部分组成。服务端程序要安装在长开机的服务器电脑上,控制台程序安装在管理员使用的电脑上,终端程序安装在每个需要文档保护/或者需要阅读加密文档的员工电脑上。
域之盾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数据安全防护整体解决方案,在长期的数据安全实践中,对深层防御战略有着深刻的体会,并将它完全融合于产品设计理念和设计体系之中,通过数据防泄密和文档安全管理两大平台进行综合安全防护,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数据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
Ⅶ 瑞星防火墙的网络攻击拦截和网络数据保护开启不了
请您务必将瑞星升级至最新版后观察,如果问题依旧,请您不保留用户配置文件修复尝试。
修复方法:请依次点击‘开始’-‘程序’-‘瑞星个人防火墙’-‘修复’,按照提示操作。注意:在修复过程中取消勾选‘保留用户配置文件’。
Ⅷ 数据执行保护怎么开启
数据执行保护可以在系统设置中开启。
1、右击桌面上的“此电脑/我的电脑”图标,在展开的菜单中点击“属性”按钮:
Ⅸ 如何利用IPSec保护公司数据网络传输的安全
很多朋友向我抱怨过,他们公司的重要数据,如客户信息、产品价格等等保护的严严实实的,但是,在外面仍然流传着我们公司泄露出去的重要数据。该怎么有效的保护好公司的数据呢?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对数据的泄露渠道做一一分析。现在很多公司也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如禁用了公司所有的USB接口,对邮件也加强了检测,对于重要文件利用文件服务器进行统一管理,但是,文件泄露事件仍然不少。其实,他们是忽视了一个环节,就是文件在网络中传输时,是否有人在偷窥呢?
假设现在企业员工刚把从广交会上收集来的客户信息整理完毕,现在准备把客户信息发到文件服务器上,以便销售经理及销售总监进行查看。他们以为从自己的电脑发出的文件,在网络上传输肯定是比较安全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数据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也有这么多人在虎视眈眈,在检测你的数据。若他们觉得数据有价值,就可以不通过文件服务器,而直接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获得所需要的文件。如此,文件服务器上的权限控制、访问日志等等安全措施将会一无用处。
利用IPSec策略,可以非常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
IPsec 在 IP 层提供安全服务,它使系统能按需选择安全协议,决定服务所使用的算法及放置需求服务所需密钥到相应位置。IPsec 用来保护一条或多条主机与主机间、安全网关与安全网关间、安全网关与主机间的路径。IPsec 能提供的安全服务集包括访问控制、无连接的完整性、数据源认证、拒绝重发包(部分序列完整性形式)、保密性和有限传输流保密性。
简单的说,IPSec能够对网络传输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即使有人在偷窥网络中传输的数据,但是,其得到的数据都是加密过后的内容,若不知道解密策略,则得到的都是一些乱码。如此,其即使得到文件,但是,也是一无用处。
当然,IPSec(IP安全策略)除了以上这个功能外,还有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更改、数据源认证等功能,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最实用的还是这个对于传输数据加密的的这个功能。
假设现在用户要向文件服务器上传一个重要文件。在用户进行上传请求时,用户所在的电脑,其会跟服务器进行一些相互之间的认证。
用户的电脑会查询服务器是否采用了IP安全策略,其是否可用等等。而服务器也会告诉用户电脑,说我现在已经启用了IP安全策略,而且,是强制性的,你如果要向我发送文件,必须也采用IP安全策略。否则,我就拒绝接收你发的文件。然后用户的电脑,若已经配置了IP安全策略的话,就会自动启用IP安全策略,若没有配置,则这个文件上传的动作就不会成功。
若我们假设用户的电脑也同意使用IP安全策略,则用户的电脑就会跟服务器协商,获得一组加密的密钥,然后,用户的电脑就用这组加密的密钥对要上传的文件进行加密。如此,就可以实现在传输过程中,对于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传输。
这里要注意一点,就是在服务器端上,我们可以设置IP安全策略是可选的。也就是说,是否采用IP安全策略要看客户端来定。若用户电脑要求使用IP安全策略,则在传输过程中,就可以采用IP安全策略;若用户电脑没有启用IP安全策略,则在传输中就不会用IP安全策略进行保护。这跟强制性的IP安全策略比较,有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强制性的话,通讯双方没有选择,若不采用IP安全策略的话,则通讯就不会成功,没有协商的余地。而若是选择性的,则双方可以相互协商,到底是否要采用IP安全策略进行保护。
共2页。
使用心得:我在设置网络安全策略的时候,一般在服务器端上设置的IP安全策略是可选的,但是,在一些重要用户的电脑上,设置必须要采用IP安全策略,如此的话,对于一些重要的文件,可以实现数据在网络上的安全传输,而对于一般性的文件,则就不需要进行加密了。毕竟,采用IP安全策略的话,会占用一定的带宽。
二、传输过程的窥视不再起作用。
若不采用IPSec策略进行保护,则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都是明文的。那么员工只需要有一个网络监测工具,稍微懂一些网络知识,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自己想要的数据。而且,现在随着网络知识的普及,取得网络监测工具,已经不在是一件有多困难的事情了。只要在搜索引擎上一找,就可以找到很多的网络监测工具,所以,数据在明文传输下,是非常危险的。这就好像电视上放的以前的抗战时期的间谍,监听敌人的电话那么简单。
但是,若我们采用的是IPSec安全策略进行加密文件的话,则即使用户取得了网络中传输的文件,其也是没有用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文件都是加密过的,用户没有取得加密密钥的话,其根本打不开文件,或者即使可以打开,也都是乱码,根本没有利用价值。而且,这个加密密钥的话,是通过双方自己协商的,一般用户根本无法取得。
这个功能对于企业来说,最具有现实意义。
三、服务器端的验证。
服务器端接收到这个用户传送过来的文件后,若是采用IP安全策略进行加密传输的,则在收到文件后,还会进行检查动作。
如接收方接到文件后,会验证数据来源。在收到的文件包上,其会带有发送者的信息。接收软件一方,会根据此检验发送者的合法性。这个功能可以防止地址欺骗。这个功能主若用来防护病毒的话,效果还不错。
如接收方接到文件后,接收方还会根据一定的规则,验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也没有被非法的更改过。若被人非法的更改了,则接收方会抛弃已经收到的文件,然后,告诉发送方,文件发送失败,让其再发送一次。这可以保证文件在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的更改。如有时候我们文件在发送过程中,如果网络上有病毒,病毒文件很可能会连同这文件一同发给接收方,实现病毒的传播。所以,接收方若能够自动检测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有没有被更改,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病毒在网络上的传播。
等以上的检测的无误的话,服务器就会接收这个文件,并利用原先协商的密码,自动解密。
以上的过程看其来很复杂,其实,都不需要用户干预。用户现在要做的就是,在电脑上配置好,是否要采用IP安全策略,以及是强制使用还是可选择的使用。个人建议,若带宽没有特殊要求的话,最好都使用强制性的IP安全策略,但是,若带宽有限制的话,那只好对于一些重要的用户,执行IP安全策略。另外,IP安全策略之能够实现在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而不能防止在服务器上或者客户端上对于数据的非法访问。
我们在部署IP安全策略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我们可以自己选择加密模式。这主要根据用户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不同,可以选择从低到高的加密模式。
2、为了保证IP安全策略的成功部署,在IP安全策略制定好以后,一定要先在小规模范围上进行测试,以免因配置不当,给企业网络的正常运作带来困扰。
3、同时,我们也要了解,若采用IP安全策略的话,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如我们若采用IP安全策略,就会延长通讯双方的网络连接时间,毕竟在通讯之前,两者要相互协商,具体延长的时间,根据IP安全策略的配置及网路性能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IP安全策略会占用CPU使用率,会占用带宽等等。我们在设计IP安全策略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影响。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