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信息网络安全军队

信息网络安全军队

发布时间: 2022-09-04 09:28:22

计算机网络对军事的影响

网格作为第三代的互联网,不仅可以实现各种信息的快速传输,资源的共享,更重要的是网格可以让人们透明地使用、计算、存储其他资源。这一技术的实现,必将对军事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网格技术将实现实时、高效的军事监控。网格的实质就是将远程资源高效地组织起来,形成"网络虚拟计算机"。其硬件基础是高速宽带网络和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因此,在军事领域利用网格技术,可以迅速准确地向各级指挥员传送战场全方位的情况,并且借助网格的资源共享和高速计算功能,对战区及其周围的自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比如网格可以通过分析各项天气要素而快速准确地预恻战区的天气情况,从而选择有利战机,以便实现对战区的高效能监控。

(二)网格技术的实现将改变传统的作战指挥样式。未来战争主要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战争的发起时间、作战方向、作战方法都具有突然性,这就对作战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格则给各级指挥员创造了一个虚拟的协同工作空间,使他们能够各自从自己的工作平台上进行实时的相互协商,共同制定作战计划,实施统一的作战指挥。下级指挥员还可在上级指挥员的指导下,根据战场情况的不断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抓住有利战机,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指挥样式。

(三)网格技术将使战争的样式多样化。未来战争,必然是知识化、信息化的战争,交战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的多少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因素,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也至关重要。因此,作为信息传输的主要通道,计算机网络将成为未来战场的主宰。除了双方兵力和武器装备的硬对抗之外,还出现了软对抗的作战样式。利用网格技术,可以联通或插入敌方信息网络,获取其军事信息,进而可以利用计算机病毒等软杀伤武器对其制造各种欺骗、破坏、干扰行动,使之未战先败。

(四)网格技术将促进战场网状力量结构的形成。未来战争应该是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传统战争中的树状等级结构已不能够适应未来战争发展变化快的特点,必将被新型的网状力量结构所取代。借助于网格技术,每一个作战单元,甚至是每一个参战人员都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都可能成为战场的信息或指令的发出者,从而在整个战场形成了网状的结构,使每一个作战单元都具备全息化的作战能力这也是未来军队建设的新趋势。

什么的出现,必须建立信息防护部队

我感觉应该是嘿客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互联网攻击的出现,现在互联网上的泄密事件越来越多了,所以说建立相关的防护措施也很必要

Ⅲ 军人如何防范网络安全问题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有序进入军营,网络安全问题偶有发生。由于网络具有虚拟、开放等特征,发生在网络上的违纪违法等安全问题容易扩散发酵,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影响。必须破除网络安全问题难以防范的惯性思维,积极应对、主动作为,从引导官兵思想行为入手,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精准施策。

防范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提高用网能力。无知型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意外泄密、侵犯隐私、转发不实言论等,本质是行为人缺乏用网知识和网络行为是否合法合规的判断能力。要引导官兵加强网络知识和技术学习,适时组织网络安全讲座,宣传安全用网知识,提高用网技能。把网络法规学习纳入部队教育训练之中,明确上网也需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把依法用网的理念内化为品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固化为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因无知而“踩红线”“越雷池”。

防范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强化责任意识。过失型网络安全问题,是指行为人缺乏应有的谨慎,导致过失性的泄露机密、丢失数据、密码外泄等。这类安全问题,疏忽大意是表象,有章不循是诱因,责任心缺失是根源。“海恩法则”告诉我们,祸患常积于忽微。必须认清规章制度都是用无数惨痛教训换来的,破除满不在乎的侥幸心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把遵纪守法、落实规定当日子过。严格落实上网用网规章制度,压实监督责任,突出薄弱部位和重点环节监管,用法规制度为网络安全保底。

防范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重在加强警示打击力度。恶意型网络安全问题,是行为人主动实施违法的行为,包括网上的电信诈骗、敲诈勒索、非法入侵、贩卖情报等,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性。必须以严打形成震慑,“触线”即打、绝不姑息,确保打击力度形成声势,让恶意者不敢为。注重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把发生问题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讲到位,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法度,构建震慑常在、遏制不止的用网环境,形成良好的网络生态。

Ⅳ 如何全面提升部队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信息安全作为军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历来与军事领域的变革紧密相连。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的战争形式,导致信息安全保障的内涵特征、地位作用和职能任务等均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全面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信息、运行信息的系统与信息载体空间的安全,对实现强军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优势决定体系作战能力水平,信息安全任务延伸,正在成为攸关转型成败的决定性条件。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其基础是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神经网络。在这个神经系统中,信息安全不只是一两项依附性技术,它不仅涉及密码保障、等级防护、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也涉及信息管理与控制、信息利用与有效性等诸多因素,是决定作战体系结构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齐全,业已建立联系的武器平台能否准确有效地实现指控能力,能否形成协调一致的作战能力的前提。来源:人民日报

Ⅳ 部队不以军人身份上互联网十条禁令,是什么

1、严禁涉密计算机联接互联网。

2、严禁私人计算机联接涉密网。

3、严禁涉密移动载体存储私人信息。

4、严禁私人移动载体存储涉密信息。

5、严禁存储或曾经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移动载体联接互联网。

6、严禁在联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或传递涉密信息。

7、严禁计算机在涉密网和互联网之间交叉联接。

8、严禁移动载体在涉密计算机和联接互联网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

9、严禁私人手机、数码相机、播放器等电子设备联接涉密计算机。

10、严禁以军人身份在互联网上开设博客、聊天交友、应聘求职。



(5)信息网络安全军队扩展阅读

计算机的使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对计算机及软件安装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定期核查;

2、设置开机口令,长度不得少于8个字符,并定期更换,防止口令被盗;

3、安装防病毒等安全防护软件,并及时进行升级;及时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4、不得安装、运行、使用与工作无关的软件;

5、严禁同一计算机既上互联网又处理涉密信息;

6、严禁使用含有无线网卡、无线鼠标、无线键盘等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设备处理涉密信息;

7、严禁将涉密计算机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实行登记管理;

2、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在涉密信息系统和非涉密信息系统间交叉使用,涉密移动存储设备不得在非涉密信息系统中使用;

3、移动存储设备在接入本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之前,应当查杀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

4、鼓励采用密码技术等对移动存储设备中的信息进行保护;

5、严禁将涉密存储设备带到与工作无关的场所。

数据复制操作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1、将互联网上的信息复制到处理内部信息的系统时,应当采取严格的技术防护措施,查杀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严防病毒等传播;

2、严格限制从互联网向涉密信息系统复制数据。确需复制的,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保密标准执行;

3、不得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从涉密计算机向非涉密计算机复制数据。确需复制的,应当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泄密;

4、复制和传递涉密电子文档,应当严格按照复制和传递同等密级纸质文件的有关规定办理。

Ⅵ 网络安全对我国国防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军事理论的论文

网络安全可以保障国防网络建设和发展,保障军队后勤发展,加强军事战略储备的管理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对军队内部网络起到建设性和保障。

对我国国防教育,网络安全与国防安全的宣传起相同作用,网络国防安全的宣传可以加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起到全方位的重视,对国防教育基础作用有绝对性影响。

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使信息的收集变得方便,而网民如果没有防范意识,就会造成信息的泄露。这些泄漏的信息被别有用心的人掌握利用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所以,从网民角度来说,必须要提高保密意识和国防安全意识,防止国防信息的泄露。

(6)信息网络安全军队扩展阅读: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防建设。建设现代化、科技化的国防体系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网络安全与国防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障国防安全成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

我国国防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加强国防信息安全建设刻不容缓。《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年-2020年)》中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探索和把握信息化与信息安全的内在规律,主动应对信息安全挑战,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



Ⅶ 军队如何加强手机和网络安全防泄密1500字

1,军队有规定现役军人不能随便使用手机,如果用要经批准
2,军方指定的几款手机都去掉了上网、卫星定位等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泄密

Ⅷ 部队文明上网安全用网怎么

部队里面使用网络做到安全的话注意不能泄密,军事机密等等事物切记不可以放到网络上面,军队一般都是会有内网的,内网的登陆方法也是不能随便泄露的。作为一个军人,做到最基本的保密原则,基本就可以做到文明上网安全用网。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

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Ⅸ 如何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一、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需要走好军民融合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其主旨就是推进国家与军队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人才等领域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为科技兴军插上腾飞的翅膀。

二、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领域。可以依托现有信息基础设施满足我军高速数据、移动通信和执行境外远海任务等远距离通信需求。在信息资源领域,可以通过军地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技术数据标准,实现导航定位、气象水文、电磁频谱、物流保障等信息共享。

三、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发,可以依托民用信息技术加速实现关键芯片、核心器件、操作系统等领域的自主可控,建立绝对安全的军用信息化系统。

在信息动员领域,更需要加强信息化国防动员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化装备维护、作战技术保障和应急研制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随时“拿得出”“用得上”。

(9)信息网络安全军队扩展阅读:

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涉及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重大课题。是我军建设发展深层次结构性变革的“助推剂”。我们必须坚持“重点突破、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把信息化建设军民融合之路走扎实。

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的配套建设,为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实现军民两用技术标准、民营和军工企业的“一视同仁”。同时还要统筹计划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落实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

Ⅹ 军事网络的安全保护适用网络安全法的规定是正确的吗

军事网络的安全保护,适用网络安全法的规定,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因为网络安全法,它的适用范围不仅仅是包括社会网络军队内部使用的网络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