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管理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治理的新课题
这个问题本身存在不同的看法。世界信息高峰会议,就是WSIS,联合国互联网治理工作组WGIG以及国际社会对互联网的治理都非常关注。
早期互联网是美国的国防部出钱资助研究建立的军事网,后来美国政府的支持者从国防部转移到了自然科学基金会,就把一些主要的大学连结为八个节点,把美国遍及全国的计算机网络接到这些节点上,然后逐步发展成因特网,所以这个网早期上网的人是有限制的,这个网上的安全等种种问题,从设计是没有考虑网络安全的,因为它上网的人数是很有限的,一般的人上不了这个网,当时主要考虑在遭受打击的时候,美国全国的指挥能力不会瓦解和崩溃,所以安全问题没有考虑。在这个网的管理上,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管理方式,首先是自愿参与。大学里面的教授,管理最重要的资源的人,没有任何的合同、合约或者条例、条款的约束,都是志愿者,有的连工资都没有。君子协定,大家在上面发邮件,学者、专家通过这个网来切磋他们的研究工作等。广泛包容,也就是开放式的,大家平等参与。自下而上的,并没有什么从中央上面下来一个命令或者是一种统一的服务、统一的规范,这个没有,它的技术协议是分散系统,大家都同意用这个协议,因特网就是网中之网,后来TCP/IP占领了统治地位,所有协议技术标准的形成以及网上的规范,都是自下而上,分散到集中的形成。它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粗略的、大体上有共识就行了”,这个协议在网上运行着,大家都同意就运行着,就是这样一种很奇特的治理方式。
2004年的图林奖,就是在计算机系统里面的诺贝尔奖,世界最高奖,2004年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次发给了不是搞计算机的,而是搞网络的,发给了两个人,他们两个是TCP/IP主要发明者,这两个人当时设计这个网络结构的时候,他们最主要的思想,就是Open
Network
Architecture(开放的网络结构),就是它所有的标准和协议都是开放、透明,所有的人都同意,这样一个很独特的办法,使得互联网的大规模的扩展和互联互通没有发生什么问题。现在专家们当初讲Open
Network
Architecture,到互联网发展到这种规模,才发现他们的思想是多么超前、多么高明。一般互联网界,真正是互联网圈子里的人,他们谈到政府的管理都是很看不起的,什么是政府的管理?就是“手中有一个锤子,所以无论看到什么,都好像是钉子”。还有一个很典型的说法,互联网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为什么大声嚷嚷讨论什么互联网问题呢?互联网没有坏,为什么修呢?
另外,有一个人叫John Peny
Barlow,这个人是一个怪人,他1996年致各国政府一封信,里面这样写“你们在这里不受欢迎,在这里你们并不拥有主权,你们也没有伦理意义上的统治权,而且,你们也没有任何手段使我们感到必须受制于你们。这个网上世界并不在你们的边界以内。”跟地理位置联系在一起的国家主权的概念,在没有国界的互联网上是不存在的,他完全藐视国家主权,所以给各国政府发这样一封信,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代表。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当具有代表性,当时一些人把John
Peny
Barlow说成是网上世界的独立宣言,其实他早期是在一个牧场牧牛的,后来他对互联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然后他开始研究互联网经济、互联网哲学,就是这么一个怪人。
现在,基本上对互联网的治理有几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说互联网不过是电信设施的一种,所以它的管理就照搬电信的管理就对了,我们电信可以保证质量,但是互联网是不能保证质量的;第二种就是所有现行法律和规章只需略作修改即可用于互联网的管理;另外一种意见,主要以互联网界的人为主,互联网与任何已有的设施完全不同,因此其管理也是完全不同的。
进入21世纪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关于互联网治理理念。2000年,大家开始反思“9·11”以后、“.com”泡沫破灭,互联网究竟还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这样的看法开始被接受,越来越多的人还承认互联网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Ⅱ 什么是全球治理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
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是一个社会学或国际关系的术语,是指为了解决超出一国或一地区的某一问题,而由各国进行政治协商以共同解决的方式。
全球治理并不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政府,因此这一概念有别于世界治理的概念。全球治理是在保留现有各国政府管理机制和力量的基础上,加强彼此的沟通和协调,以解决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包括冲突、环境、生态、资源、气候等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非一国政府所能及,因此,全球治理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
全球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全球治理的价值。即在全球范围内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应当是超越国家、种族、宗教、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之上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二是全球治理的规制。即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实现人类普世价值的规则体系,包括用以调节国际关系和规范国际秩序的所有跨国性的原则、规范、标准、政策、协议、程序等。
三是全球治理的主体。即制定和实施全球规制的组织机构,主要有三类:(1)各国政府、政府部门及亚国家的政府当局;(2)正式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3)非正式的全球公民社会组织。
四是全球治理的客体。指已经影响或者将要影响全人类的、很难依靠单个国家得以解决的跨国性问题,主要包括全球安全、生态环境、国际经济、跨国犯罪、基本人权等。
五是全球治理的效果。涉及到对全球治理绩效的评估,集中体现为国际规制的有效性,具体包括国际规制的透明度、完善性、适应性、政府能力、权力分配、相互依存和知识基础等。有学者把上述五个核心要素转化成五个问题:即为什么治理、如何治理、谁治理、治理什么、治理得怎样。
Ⅲ 如何构建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四项原则”: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尊重网络主权,作为中国向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贡献的一个重要概念,‘尊重网络主权’体现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秉持在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基础上开展国际互联网治理意愿。
维护和平安全
促进开放合作
构建良好秩序
“五点主张”: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1.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
2.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
3.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4.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
5.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推动全球治理:让世界变成地球村,共同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以互联网治理推动全球治理
Ⅳ 当前世界面临着什么四大赤字
当前世界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这四大赤字。破解这“四大赤字”需要秉持着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四大理念。
1、“治理赤字”:是指全球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持续不断,气候变化、网络安全、难民危机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
2、“信任赤字”:是指国际竞争摩擦呈上升之势,地缘博弈色彩明显加重,国际社会信任和合作受到侵蚀;
3、“和平赤字”:是指人类今天所处的安全环境仍然堪忧,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持续不断,恐怖主义仍然猖獗,不少国家民众特别是儿童饱受战火摧残;
4、“发展赤字”:是指逆全球化思潮正在发酵,保护主义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收入分配不平等、发展空间不平衡已成为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Ⅳ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什么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当今世界,随着国际力量对比消长变化和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决议》总结指出: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国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在气候变化、减贫、反恐、网络安全和维护地区安全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我国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众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物资援助、医疗支持、疫苗援助和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Ⅵ 全球网络安全应该如何应对
互联网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给世界各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网络空间这么大、问题挑战这么多,应该如何应对成为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重大课题。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逆历史潮流而动,单纯从自身的利益和喜好出发塑造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结构。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注定将由世界各国共同书写。
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我国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并用“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深刻诠释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涵。这是我国推动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探寻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成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响应。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正不断为解决网络空间发展治理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来源:人民日报
Ⅶ 为什么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因为近几年不断的发生密码泄露,个人信息泄露,网站服务中断等重大问题,将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问题不断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2020年4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共12个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0年6月1日起实施 。
(7)全球治理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1)网络结构因素
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有3种:星型、总线型和环型。一个单位在建立自己的内部网之前,各部门可能已建造了自己的局域网,所采用的拓扑结构也可能完全不同。在建造内部网时,为了实现异构网络间信息的通信,往往要牺牲一些安全机制的设置和实现,从而提出更高的网络开放性要求。
(2)网络协议因素
在建造内部网时,用户为了节省开支,必然会保护原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另外,网络公司为生存的需要,对网络协议的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使众多厂商的协议能互联、兼容和相互通信。
这在给用户和厂商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如在一种协议下传送的有害程序能很快传遍整个网络。
Ⅷ 全球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1、扩大与深化的矛盾。
全球治理的治理边疆不断扩大,治理的效率却明显滞后。按领域分,它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安全治理;按区域分包括全球层面、区域层面、次区域层面、多边与双边层面、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各种问题的治理;按建构顺序可分成既有治理领域、新建治理领域以及未来新公域的治理。
2、共治与分治的矛盾。
“共同治理”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合作化。随着美国、欧盟逐渐摆脱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困扰,新兴大国与发达国家在全球治理领域的较量激烈,大国矛盾上升,使“共治”前景暗淡,碎片化式的“分治”明显。
(8)全球治理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全球治理健行方略
1、坚持长期目标指导下渐进实现短期目标
全球治理的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构成了全球治理目标体系。全球治理长期目标看似与短期目标割裂,实则二者统一于全球治理的价值伦理。
从层级上看,全球治理长期目标高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具有宏观指引性与不可操作性。短期目标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且依据长期目标而定,是实现长期目标的阶段性成果。无论它以何种方式呈现都不能偏离长期目标的方向。
2、多维度破解全球治理主体间合作困境
利用正负激励和教化方式破除集体行动困境。可以通过提高未来行动对治理者的重要性来增加不合作成本,同时,制定奖惩机制对能够一直保持合作的治理者给予额外奖励,最大限度改变治理收益格局。
Ⅸ 为何说网络安全需要多方的共同担当
据报道,在日前召开的2017网络安全生态峰会上相关的负责人表示,当下是网络安全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网络安全不容忽视,而构建新的网络安全需要多方的共同担当。
除此之外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企业也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升级:一个是技术驱动,数字化的时代,生物识别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非常关键;第二是要实现行业生态共建;第三是要责任担当,对网络空间暴露的一些重要系统的漏洞进行的相应的处置。
希望在网络安全的壁垒下新的产业、新的技术才能得到健康持续的发展。
Ⅹ 推进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中国方案的核心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1、核心要义:一个目标;两大支点
一个目标: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两大支点: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2、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
3、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