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一条讲的是:
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多选题扩展阅读
2015年6月24日,为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十分必要。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网络安全法草案。
《网络安全法》2017年6月1日起施行。国家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针对“《网络安全法》会制造贸易壁垒”的担忧,负责人明确表示,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法》,不是要限制国外企业、技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不是要限制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
㈡ 网络安全法维护了以下哪些利益与权益
相关义务
1、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设立用于实施诈骗,传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不得利用网络发布与实施诈骗,制作或者销售违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有关的信息。
2、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3、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时,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应当拒绝提供相关服务。
4、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相关权利
1、个人发现网络运营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或者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其个人信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删除其个人信息;发现网络运营者收集、存储的其个人信息有错误的,有权要求网络运营者予以更正。
2、从事网络安全相关行业的企业可以考虑申报国家项目资助,可以提升企业服务水平,便于承接政府和企业购买的社会化服务。
3、各类院校也可以积极申报网络安全人才培养专业,申请相关的课题,加入到国家网络安全促进的战略里面来。可以预计,网络安全产业将会迎来大发展,机遇不断。
㈢ 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维护网络安全的主要任务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三号):
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基础性法律,共有七章七十九条,内容十分丰富,奠定了中国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框架,是引导我国网信事业沿着健康安全轨道运行的指南针,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多选题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集中体现了网络空间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普遍关注,决定了网络建设、操作、维护和使用网络,网络安全监管体系和法律规范,规范和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形成一个闭环系统维护网络主权和国家安全。
通过这些法律规范和系统,网络安全法律决定的相关法定权限来保护网络安全,监管职责,安全的网络运营商应该执行义务,平衡多个主题涉及国家、企业和公民的网络关系,明确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协调政府监管和社会工作网络治理。
形成了以法律为基础、结构合理严谨、规章制度连贯、语言清晰准确的网络治理模式。阐述了网络安全涉及的主要词语和含义,为建立一系列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法律保障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第二次世界互联网会议上,习近平副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息,共同建立一个社区共享的未来在网络空间,并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监管体系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与安全、促进开放和合作,并建立良好的秩序。
习主席提出的“全球互联网治理四项基本原则”,在国际法上具有深远意义。第一,只有在网络空间各国主权得到相互尊重的情况下,网络空间才能和平。第二,只有网络空间实现和平与安全,才能促进各国间的开放合作。
第三,建立良好的网络空间秩序必须建立在各国开放合作的基础上。习主席提出的上述原则植根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这不仅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各国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也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安全与发展”的主流趋势。
㈣ 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是什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是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国家网络安全的基本制度、基本国策,是实现国家对重要网络、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实施重点保护的重大措施,是维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手段。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一)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落实网络安全保护责任;
(二)采取防范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攻击、网络侵入等危害网络安全行为的技术措施;
(三)采取监测、记录网络运行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相关的网络日志不少于六个月;
(四)采取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和加密等措施;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网络安全法的特征有什么
1、机密性。是指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或供其使用的特性。在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机密性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2、完整性。是指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不被破坏、不被插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是指合法用户访问并能按要求顺序使用信息的特性,即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到信息及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