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openssh网络安全分析
SSH协议出现之前,在网络设备管理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式是Telnet。Telnet协议的优势在于通过它可以远程地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为网络管理员异地管理网络设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Telnet协议存在三个致命的弱点:
A、明文传输:数据传输采用明文方式,传输的数据没有任何机密性可言。
B、认证机制脆弱。用户的认证信息在网络上以明文方式传输,很容易被窃听; Telnet 只支持传统的密码认证方式,很容易被攻击。
C、“伪服务器欺骗”:客户端无法真正识别服务器的身份,攻击者很容易进行“伪服务器欺骗”。SSH协议正是为了克服Telnet协议存在的问题而诞生的。
D、数据传输过程被篡改,无法保证传输过程数据完整性
ssh如果解决上述几个安全问题?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通过 在 通信双方建立“加密通道”,保证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听。并且需要有合适的手段保证通信双方秘钥的安全
所谓加密通道,是指发送方在发送数据前,使用加密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然后将
数据发送给对方;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利用解密密钥从密文中获取明文。
加解密算法分为两类: 对称密钥算法:数据加密和解密时使用相同的密钥和相同的算法。 非对称密钥算法:数据加密和解密时使用不同的密钥,一个是公开的公钥,
一个是由用户秘密保存的私钥。
由于非对称密钥算法比较耗时,一般多用于数字签名以及身份认证。SSH加密通道
上的数据加解密使用对称密钥算法,目前主要支持的算法有DES、3DES、AES
等,这些算法都可以有效地防止交互数据被窃听,而且由于采用了初始化向量保
护,可以防止类似于密码流复用等密码分析工具的攻击。
对称密钥算法要求解密密钥和加密密钥完全一致,才能顺利从密文中解密得到明
文。因此,要建立加密通道,必须先在通信双方部署一致的加解密密钥。部署加解
密密钥的方式有多种:手工配置和第三方机构分配等。手工配置的方式扩展性差,
只适合一些小型的本地网络;使用第三方机构分配密钥的方式,需要额外的第三方
服务器,而且密钥在网络中传输容易被窃听。
SSH协议使用一种安全的方式在通信双方部署密钥:密钥交换算法。利用密钥交换
算法可以在通信双方动态地产生密钥,这个密钥只能被通信的双方获得,任何第三
者都无法窃听,这就在源头上保证了加解密使用密钥的安全性,很好地解决了密钥
分发问题。
支持的数据加密算法有:
3des-cbc
aes128-cbc
aes192-cbc
aes256-cbc
aes128-ctr
aes192-ctr
aes256-ctr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默认使用的算法:
[email protected],
aes128-ctr,aes192-ctr,aes256-ctr,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可以通过关键字 “ Ciphers”指定使用的算法,多个算法间,需要使用逗号相隔
有三种方式指定算法
方式一:Ciphers 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比如:Ciphers aes256-ctr,aes192-ctr表示只使用
aes256-ctr,aes192-ctr两种算法
方式二:Ciphers 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并且算法名称前带上“+”,表示在默认算法基础上,新增“+”后的算法
方式三:Ciphers 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并且算法名称前带上“-”,表示在默认算法基础上,裁剪“-”后的算法
支持的密钥交换算法有:
curve25519-sha256
[email protected]
diffie-hellman-group1-sha1
diffie-hellman-group14-sha1
diffie-hellman-group-exchange-sha1
diffie-hellman-group-exchange-sha256
ecdh-sha2-nistp256
ecdh-sha2-nistp384
ecdh-sha2-nistp521
默认使用的密钥交换算法有:
curve25519-sha256,[email protected],
ecdh-sha2-nistp256,ecdh-sha2-nistp384,ecdh-sha2-nistp521,
diffie-hellman-group-exchange-sha256,
diffie-hellman-group14-sha1
可以通过关键字 “
KexAlgorithms ”指定使用的算法,多个算法间,需要使用 逗号相隔
有三种方式指定算法
方式一:KexAlgorithms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比如:KexAlgorithms
diffie-hellman-group-exchange-sha256,diffie-hellman-group14-sha1
表示只使用diffie-hellman-group-exchange-sha256,diffie-hellman-group14-sha1
两种算法
方式二:KexAlgorithms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并且算法名称前带上“+”,表示在默认算法基础上,新增“+”后的算法
方式三:KexAlgorithms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并且算法名称前带上“-”,表示在默认算法基础上,裁剪“-”后的算法
传统的方式,采用的是密码认证模式:用户在ssh客户端输入账号、密码,openssh完成对登录用户进行密码认证。用户的身份信息等关键数据都保存在认证服务器上
由于密码认证方式的认证强度较弱,SSH协议引入了公钥认证方式。目前,openssh
可以利用RSA和DSA两种非对称密钥算法实现公钥认证。
公钥认证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
(1) 公钥验证:客户端首先将自己本地密钥对的公钥部分,按照字符串格式发送
到服务器。服务器使用本地保存的客户端公钥,与报文中携带的客户端公钥
进行比较,验证客户端持有公钥的正确性。
(2) 数字签名验证:如果公钥验证成功,客户端继续使用自己本地密钥对的私钥
部分,对特定报文进行摘要运算,将所得的结果(即数字签名)发送给服务
器,向服务器证明自己的身份;服务器使用预先配置的该用户的公钥,对客
户端发送过来的数字签名进行验证。
公钥验证和数字签名验证中任何一个验证失败,都会导致本次公钥认证失败。
AuthenticationMethods
PubkeyAuthentication:是否使用公钥认证,默认为yes
UsePAM:该关键字只有在移植版中支持,PAM为“可插拔认证模块”,用于
PubkeyAcceptedKeyTypes:公钥认证算法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cdsa-sha2-nistp256,ecdsa-sha2-nistp384,ecdsa-sha2-nistp521, ssh-ed25519,ssh-rsa
公钥认证配置方法:
1. 首先,在客户端生成一个对钥:
# ssh-keygen -t rsa
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
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root/.ssh/id_rsa):
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root/.ssh/id_rsa.
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root/.ssh/id_rsa.pub.
The key fingerprint is:
fa:49:6c:0a:90:0e:0f:57:2e:21:79:f6:65:7f:8d:42
这里我们用的是rsa算法,我们也可以使用dsa算法:
ssh-keygen -t dsa
从上面可以看到,提示输入私钥的保护密码,我们也可以不选,直接ENTER就行了!
现在密钥已经生成:
id_rsa(私钥) id_rsa.pub(公钥)
如果是dsa算法生成的话:
id_dsa id_dsa.pub
2. 我们将公钥传到服务器的.ssh目录下.
scp id_rsa.pub user@hostname:/home/user/.ssh/authorized_keys
3. 将/etc/ssh/sshd_config
中的rsa认证功能打开.(去掉注释)
RSAAuthentication yes
PubkeyAuthentication yes
AuthorizedKeysFile .ssh/authorized_keys
然后重新启动sshd就行了.
如果是dsa算法的话同理.
疑问:公钥认证,是否使用了PAM?还是openssh自己搞的?
可插拔认证模块的介绍: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wjl-linux-pluggable-authentication-mole
http://www.infoq.com/cn/articles/linux-pam-one
ChrootDirectory:
Specifies
2.3.1 原理
用户认证机制只实现了服务器端对客户端的认证,而客户端无法认证服务器端,因
此存在着“伪服务器欺骗”的安全隐患。
图4 伪服务器欺骗
如图4所示,当客户端主机需要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时,第三方攻击者冒充真正的服
务器,与客户端进行数据交互,窃取客户端主机的安全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去登
录真正的服务器,获取服务器资源,或对服务器进行攻击。
为了防止类似这样的伪服务器欺骗,SSH协议支持客户端对服务器端进行认证。服
务器端在密钥交换阶段,使用自己的私钥对一段固定格式的数据进行数字签名,并
将该签名发往客户端,客户端使用本地保存的服务器公钥,对签名进行鉴别,从而
达到认证服务器的目的。
HostKey
HostKeyAlgorithms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cdsa-sha2-nistp256,ecdsa-sha2-nistp384,ecdsa-sha2-nistp521, ssh-ed25519,ssh-rsa
Macs
支持的消息认证码(Mac)算法有:
hmac-md5
hmac-md5-96
hmac-sha1hmac-sha1-96
hmac-sha2-256
hmac-sha2-512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默认使用的密钥交换算法有: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hmac-sha2-256,hmac-sha2-512,hmac-sha1
可以通过关键字 “Macs ”指定使用的算法,多个算法间,需要使用 逗号相隔
有三种方式指定算法
方式一:Macs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比如:KexAlgorithms
hmac-sha2-256,hmac-sha2-512
表示只使用hmac-sha2-256,hmac-sha2-512
两种算法
方式二:Macs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并且算法名称前带上“+”,表示在默认算法基础上,新增“+”后的算法
方式三:Macs关键字后接算法名称,并且算法名称前带上“-”,表示在默认算法基础上,裁剪“-”后的算法
openssh通过 以下4类算法,保证传输过程网络安全:
A、传输数据加密:传输加密算法,密钥协商算法,
B、公钥认证算法
C、Mac算法
‘贰’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分析
给我分哦,谢谢
http://bbs.wuyou.net/viewthread.php?tid=8894
网 络 安 全 毕 业 论 文
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侵犯用户的利益和隐,同时也避免其它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从网络运行和管理者角度说,他们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陷门”、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对安全保密部门来说,他们希望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避免机要信息泄露,避免对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从社会教育和意识形态角度来讲,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会对社会的稳定和人类的发展造成阻碍,必须对其进行控制。 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广义来说,凡是涉及到网络上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所要研究的领域。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技术方面主要侧重于防范外部非法用户的攻击,管理方面则侧重于内部人为因素的管理。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必须考虑和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环境和应用中的网络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贮、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漏,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后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量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
网络安全的结构层次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安全控制和安全服务。
1: 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是指在物理介质层次上对存贮和传输的网络信息的安全保护。也就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它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物理安全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最基本保障,是整个安全系统不可缺少和忽视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环境安全: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
设备安全:主要包括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
媒体安全:包括媒体数据的安全及媒体本身的安全。
目前,该层次上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三大类:
1)自然灾害(比如,地震、火灾、洪水等)、物理损坏(比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外力破损等)、设备故障(比如,停电断电、电磁干扰等)。此类不安全因素的特点是:突发性、自然性、非针对性。这种不安全因素对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威胁最大,而对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影响却较小,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物理上的破坏将销毁网络信息本身。解决此类不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是采取各种防护措施、制定安全规章、随时数据备份等。
2)电磁辐射(比如,侦听微机操作过程),乘机而入(比如,合法用户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露(比如,口令密钥等保管不善,被非法用户获得)等。此类不安全因素的特点是:隐蔽性、人为实施的故意性、信息的无意泄露性。这种不安全因素主要破坏网络信息的保密性,而对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影响不大。解决此类不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是采取辐射防护、屏幕口令、隐藏销毁等手段。
3)操作失误(比如,偶然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意外疏漏(比如,系统掉电、“死机”等系统崩溃)。此类不安全因素的特点是:人为实施的无意性和非针对性。这种不安全因素主要破坏网络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而对保密性影响不大。解决此类不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是: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 显然,为保证信息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除在网络规划和场地、环境等要求之外,还要防止系统信息在空间的扩散。计算机系统通过电磁辐射使信息被截获而失秘的案例已经很多,在理论和技术支持下的验证工作也证实这种截取距离在几百甚至可达千米的复原显示给计算机系统信息的保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防止系统中的信息在空间上的扩散,通常是在物理上探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来减少或干扰扩散出去的空间信号。这对重要的政策、军队、金融机构在兴建信息中心时都将成为首要设置的条件。
正常的防范措施主要在三个方面:
1、 对主机房及重要信息存储、收发部门进行屏蔽处理 即建设一个具有高效屏蔽效能的屏蔽室,用它来安装运行主要设备,以防止磁鼓,磁带与高辐射设备等的信号外泄。为提高屏蔽室的效能,在屏蔽室与外界的各项联系、连接中均要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设计,如信号线、电话线、空调、消防控制线,以及通风波导,门的关起等。
2、 对本地网、局域网传输线路传导辐射的抑制,由于电缆传输辐射信息的不可避免性,现均采用了光缆传输的方式,大多数均在Modem出来的设备用光电转换接口,用光缆接出屏蔽室外进行传输。
3、 对终端设备辐射的防范
终端机尤其是CRT显示器,由于上万伏高压电子流的作用,辐射有极强的信号外泄,但又因终端分散使用不宜集中采用屏蔽室的办法来防止,故现在的要求除在订购设备上尽量选取低辐射产品外,目前主要采取主动式的干扰设备如干扰机来破坏对应信息的窃复,个别重要的首脑或集中的终端也可考虑采用有窗子的装饰性屏蔽室,此类虽降低了部份屏蔽效能,但可大大改善工作环境,使人感到在普通机房内一样工作。
安全控制是指在网络信息系统中对存贮和传输的信息的操作和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重点是在网络信息处理层次上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安全保护。安全控制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包括:对用户的合法身份进行核实(比如,开机时要求键入口令)、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比如,文件属性控制机制)。此类安全控制主要保护被存贮数据的安全。
2)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他机器的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安全控制。此类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判别、审计日志等。
3)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此类控制主要通过网管软件或路由器配置实现。需要指明的是,安全控制主要通过现有的操作系统或网管软件、路由器配置等实现。安全控制只提供了初步的安全功能和网络信息保护。
安全服务是指在应用程序层对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信源的真实性进行保护和鉴别,满足用户的安全需求,防止和抵御各种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安全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完善现有操作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漏洞。安全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机制、安全连接、安全协议、安全策略等。
1)安全机制是利用密码算法对重要而敏感的数据进行处理。比如,以保护网络信息的保密性为目标的数据加密和解密;以保证网络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为目标的数字签名和签名验证;以保护网络信息的完整性,防止和检测数据被修改、插入、删除和改变的信息认证等。安全机制是安全服务乃至整个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核心和关键。现代密码学在安全机制的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安全连接是在安全处理前与网络通信方之间的连接过程。安全连接为安全处理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安全连接主要包括会话密钥的分配和生成和身份验证。后者旨在保护信息处理和操作的对等双方的身份真实性和合法性。
3)安全协议。协议是多个使用方为完成某些任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有序步骤。协议的特性是:预先建立、相互同意、非二义性和完整性。安全协议使网络环境下互不信任的通信方能够相互配合,并通过安全连接和安全机制的实现来保证通信过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公平性。
4)安全策略。安全策略是安全体制、安全连接和安全协议的有机组合方式,是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安全策略决定了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和实用性。不同的网络信息系统和不同的应用环境需要不同的安全策略。
网络安全的目标 通俗地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主要是指保护网络信息系统,使其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从技术角度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的目标主要表现在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靠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
1:可靠性
可靠性是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特性。可靠性是系统安全的最基于要求之一,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目标。网络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测度主要有三种:抗毁性、生存性和有效性。
2.抗毁性是指系统在人为破坏下的可靠性。比如,部分线路或节点失效后,系统是否仍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务。增强抗毁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各种灾害(战争、地震等)造成的大面积瘫痪事件。 生存性是在随机破坏下系统的可靠性。生存性主要反映随机性破坏和网络拓扑结构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这里,随机性破坏是指系统部件因为自然老化等造成的自然失效。 有效性是一种基于业务性能的可靠性。有效性主要反映在网络信息系统的部件失效情况下,满足业务性能要求的程度。比如,网络部件失效虽然没有引起连接性故障,但是却造成质量指标下降、平均延时增加、线路阻塞等现象。 可靠性主要表现在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方面。硬件可靠性最为直观和常见。软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人员可靠性是指人员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概率。人员可靠性在整个系统可靠性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系统失效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为差错造成的。人的行为要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受到其技术熟练程度、责任心和品德等素质方面的影响。因此,人员的教育、培养、训练和管理以及合理的人机界面是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方面。环境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环境内,保证网络成功运行的概率。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
3:可用性
可用性是网络信息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网络信息服务在需要时,允许授权用户或实体使用的特性,或者是网络部分受损或需要降级使用时,仍能为授权用户提供有效服务的特性。可用性是网络信息系统面向用户的安全性能。网络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户提供服务,而用户的需求是随机的、多方面的、有时还有时间要求。可用性一般用系统正常使用时间和整个工作时间之比来度量。可用性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身份识别与确认、访问控制(对用户的权限进行控制,只能访问相应权限的资源,防止或限制经隐蔽通道的非法访问。包括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业务流控制(利用均分负荷方法,防止业务流量过度集中而引起网络阻塞)、路由选择控制(选择那些稳定可靠的子网,中继线或链路等)、审计跟踪(把网络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所有安全事件情况存储在安全审计跟踪之中,以便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审计跟踪的信息主要包括:事件类型、被管客体等级、事件时间、事件信息、事件回答以及事件统计等方面的信息。)
4: 保密性
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即,防止信息泄漏给非授权个人或实体,信息只为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保密性是在可靠性和可用性基础之上,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保密技术包括:防侦收(使对手侦收不到有用的信息)、防辐射(防止有用信息以各种途径辐射出去)、信息加密(在密钥的控制下,用加密算法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即使对手得到了加密后的信息也会因为没有密钥而无法读懂有效信息)、物理保密(利用各种物理方法,如限制、隔离、掩蔽、控制等措施,保护信息不被泄露)。
‘叁’ 求问网络安全配置和网络管理配置是什么
网络安全配置是:配置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中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保证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的措施。
网络管理配置是:监测、控制和记录电信网络资源的性能和使用情况,以使网络有效运行,为用户提供一定质量水平的电信业务。包括对硬件、软件和人力的使用、综合与协调,以便对网络资源进行监视、测试、配置、分析、评价和控制,这样就能以合理的价格满足网络的一些需求,如实时运行性能、服务质量等。
‘肆’ 网络安全的知识内容
网络安全知识一:密码安全
无论你是申请邮箱还是玩网络游戏,都少不了要注册,这样你便会要填密码。大多数人都会填一些简单好记的数字或字母。还把自己的几个邮箱、几个qq和网络游戏的密码都设成一样。在网上你有可能会因为需要而把密码告诉朋友,但若那位朋友的好奇心很强的话,他可能会用你给他的这个密码进入你的其他邮箱或qq,你的网上秘密便成了他举手可得的资料了。因此建议,你最常用的那个邮箱密码设置一个不少于7位的有字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没有规律的密码,并至少每月改一次。其他不常用的几个邮箱密码不要和主邮箱的密码设成一样,密码可以相对简单点,也可以相同。不过密码内容千万不要涉及自己的名字、生日、电话(很多密码字典都是根据这些资料做出来的)。其他的密码设置也是同样道理,最常用的那个密码要设置的和其他不同,免得被人“一路破”。 顺便提醒一下,不要把写有你密码的那本笔记本放在你认为安全的地方。
网络安全知识二:qq安全
qq是腾讯公司出品的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现在的用户多的惊人!所以现在针对qq的工具也十分之多。这里在提一下qq的密码安全,你在申请完qq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腾讯公司的主页上的服务专区申请密码保护,这点很重要,但也很容易被忽略。 现在言归正转,说qq的安全,在网上用qq查ip地址(ip地址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分为4个8位字节,是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中用于识别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唯一标识)查ip可以用专门的软件,也可以用防火墙或dos命令,这里不详细说明。ip被查到后,不怀好意的人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炸弹攻击你,虽然这些攻击对你的个人隐私没什么危害,但常常被人炸下线,这滋味一定不好。 解决办法有两种:
1.不要让陌生人或你不信任的人加入你的qq(但这点很不实用,至少我这样认为)。
2.使用代理服务器(代理服务器英文全称proxy sever,其功能就是代理网络用户去取得网络信息,更确切地说,就是网络信息的中转站)。设置方法是点击qq的菜单==>系统参数==>网络设置==>代理设置==>点击使用socks5代理服务器,填上代理服务器地址和端口号,确定就好了,然后退出qq,再登陆,这就搞定了。 qq密码的破解工具也很多,你只要把密码设的复杂点,一般不容易被破解。
网络安全知识三:代理服务器安全
使用代理服务器后可以很有效的防止恶意攻击者对你的破坏。但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因为你再使用代理服务器后你的上网资料都会记录在代理服务起的日志中,要是那个网管想“关照”你一下的话,你是一点生还余地都没有的。(除非你进入代理服务器删了他的日志)
网络安全知识四:木马防范
木马,也称为后门,直截了当的说,木马有二个程序组成:一个是服务器程序,一个是控制器程序。当你的计算机运行了服务器后,恶意攻击者可以使用控制器程序进入如你的计算机,通过指挥服务器程序达到控制你的计算机的目的。千万不要小看木马,它可以所定你的鼠标、记录你的键盘按键、修改注册表、远程关机、重新启动等等功能。想不中木马,先要了解木马的传播途径:
1:邮件传播:木马很可能会被放在邮箱的附件里发给你。因此一般你不认识的人发来的带有附件的邮件,你最好不要下载运行,尤其是附件名为*.exe的。
2:qq传播:因为qq有文件传输功能,所以现在也有很多木马通过qq传播。恶意破坏者通常把木马服务器程序通过合并软件和其他的可执行文件绑在一起,然后骗你说是一个好玩的东东,你接受后运行的话,你就成了木马的牺牲品了。
3:下载传播:在一些个人网站下载软件时有可能会下载到绑有木马服务器的东东。所以建议要下载工具的话最好去比较知名的网站。 万一你不幸中了木马的话,立刻开启你的杀毒程序,接下来等着木马杀!杀!杀!。另外手工清除木马的方法在另外的文章中有详细说明。
网络安全的小知识
一、网络安全基本概念
一般地讲,所谓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要保证网络的安全需要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正常情况下,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用户(个人、企业等)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而从企业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内部信息上的安全加密以及保护。
二、网络安全分析
2.1网络结构安全分析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的机器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连上Internet/Intranet的其他的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在网络设计时有必要将公开服务器(WEB、DNS、EMAIL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数据包到达相应主机,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2.2应用系统安全分析
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面广。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2.2.1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应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目前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E-mail系统来说,其解决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Post.Office、LotusNotes、ExchangeServer、SUNCIMS等不下二十多种。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种方式。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在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上,主要考虑尽可能建立安全的系统平台,而且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不断发现漏洞,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2.2应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可用性等。在某些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机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它的经济、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用户使用计算机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传输必须加密。采用多层次的访问控制与权限控制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采用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的信息(包括管理员口令与帐户、上传信息等)的机密性与完整性。
2.3管理的安全风险分析
2.3.1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
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2.3.1物理安全
自然灾害(如雷电、地震、火灾等),物理损坏(如硬盘损坏、设备使用寿命到期等),设备故障(如停电、电磁干扰等),意外事故。解决方案是:防护措施,安全制度,数据备份等。
电磁泄漏,信息泄漏,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乘机而入(如进入安全进程后半途离开),痕迹泄露(如口令密钥等保管不善)。解决方案是:辐射防护,屏幕口令,隐藏销毁等。
操作失误(如删除文件,格式化硬盘,线路拆除等),意外疏漏。解决方案是:状态检测,报警确认,应急恢复等。
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的安全。特点是:可控性强,损失也大。解决方案:加强机房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组织和人事管理。
2.3.2安全控制
操作系统的安全控制:如用户开机键入的口令(某些微机主板有“万能口令”),对文件的读写存取的控制(如Unix系统的文件属性控制机制)。
网络接口模块的安全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对来自其他机器的网络通信进程进行安全控制。主要包括:身份认证,客户权限设置与判别,审计日志等。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全控制。对整个子网内的所有主机的传输信息和运行状态进行安全监测和控制。主要通过网管软件或路由器配置实现。
2.3.3安全技术手段
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
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2.3.4安全防范意识
拥有网络安全意识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前提。许多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都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有关。
‘伍’ 如何配置网络服务器安全
请严格按照下面几个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服务器的安全性能!
1、安装补丁程序
任何操作系统都有漏洞,作为网络系统管理员就有责任及时地将“补丁”打上。大部分中小企业服务器使用的是微软的 Windows2000/2003操作系统,因为使用的人特别多,所以发现的Bug也比较多,同时,蓄意攻击它们的人也很多。微软公司为了弥补操作系统的 安全漏洞,在其网站上提供了许多补丁,可以到网上下载并安装相关升级包。对于Windows2003,至少要升级到SP1,对于Windows2000, 至少要升级至ServicePack2。
2、安装和设置防火墙
现在有许多基于硬件或软件的防火墙,如华为、神州数码、联想、瑞星等厂商的 产品。对于企业内部网来说,安装防火墙是非常必要的。防火墙对于非法访问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并不是安装了防火墙之后就万事大吉了,而是需要进行适当 的设置才能起作用。如果对防火墙的设置不了解,需要请技术支持人员协助设置。
3、安装网络杀毒软件
现在网络上的病毒非常猖獗,这就需要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网络版的杀毒软件来控制病毒的传播,目前,大多数反病毒厂商(如瑞星、冠群金辰、趋势、赛门铁克、熊猫等)都已经推出了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同时,在网络版的杀毒软件使用中,必须要定期或及时升级杀毒软件。
4、账号和密码保护
账号和密码保护可以说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目前网上的大部分对系统的攻击都是从截获或猜测密码开始的。一旦黑客进入了系统,那么前面的防卫措施几乎就没有作用,所以对服务器系统管理员的账号和密码进行管理是保证系统安全非常重要的措施。
5、监测系统日志
通过运行系统日志程序,系统会记录下所有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形,包括最近登录时间、使用的账号、进行的活动等。日志程序会定期生成报表,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你可以知道是否有异常现象。
6、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端口
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安装的时候,会启动一些不需要的服务,这样会占用系统的资源,而且也增加了系统的安全隐患。对于假期期间完全不用的服务器,可以完全关闭;对于假期期间要使用的服务器,应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如Telnet等。另外,还要关掉没有必要开的TCP端口。
7、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备份
为防止不能预料的系统故障或用户不小心的非法操作,必须对系统进行安全备份。除了对全系统进行每月一次的备份外,还应对修改过的数据进行每周一次的备份。
‘陆’ 良好的网络设备安全配置管理原则
网络配置与管理
第一章
1. 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紧密结合产生了计算机网络。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按逻辑功能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资源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面向用户的部分,负责数据处理工作。
通信子网是网络中数据通信系统,它用于信息交换的网络节点处理机和通信链路组成,主要负责通信处理工作。
3. 网络设备,在现代网络中,依靠各种网络设备把各个小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更大的网络,也就是Internet。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网卡(NIC)、调制解调器(Modem)、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网桥(Bridge)、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和网关(Gateway)等。
4. 集线器是一种扩展网络的重要设备,工作在物理层。中继器工作在物理层,是最简单的的局域网延伸设备,主要作用是放大传输介质上传输的信号。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同类网络。交换机分为二层交换机和三层交换机,二层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转发帧。三层交换机工作在网络层,根据网络地址转发数据包。每个端口都有桥接功能,所有端口都是独立工作的,连接到同一交换机的用户独立享受交换机每个端口提供的带宽,因此用交换机来扩展网络的时候,不会出现网络性能恶化的情况,这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网络扩展设备。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它的作用是连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网关工作在应用层。
5. 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
6.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根据地理范围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Internet)4种。
7. 局域网的分类,局域网主要是以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的以太网,基本上是企业和事业的局域网。
8. 以太网分为标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和10G以太网。
9. 令牌环网,在一种专门的帧称为“令牌”,在环路上持续地传输来确定一个结点何时可以发送包。
10. FDDI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同IBM的令牌环网技术相似,并具有LAN和令牌环网所缺乏的管理、控制和可靠性措施。
11. ATM网,异步传输模式,ATM使用53字节固定长度的单元进行交换。ATM的优点:使用相同的数据单元,可实现广域网和局域网的无缝连接。支持VLAN(虚拟局域网)功能,可以对网络进行灵活的管理和配置。具有不同的速率,分为25、51、155、622Mbps,从而为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速率。ATM采用“信元交换”来代替“包交换”进行实验,发现信元交换的速度是非常快的。
12. 无线局域网,所采用的是802.11系列标准,它也是由IEEE 802标准委员会制定的。目前一系列标准主要有4个标准:802.11b 802.11a 802.11g 802.11z,前三个标准都是针对传输速度进行的改进。802.11b,它的传输速度为11MB/S,因为它的连接速度比较低,随后推出了802.11a标准,它的连接速度可达54MB/S。但由于两者不兼容,所以推出了802.11g,这样原有的802.11b和802.11a标准的设备都可以在同一网络中使用。802.11z是一种专门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标准。因为无线局域网的“无线”特点,给网络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因素,为此802.11z标准专门就无线网络的安全做了明确规定,加强了用户身份认证制度,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13.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为:语法,语义,同步。
14. OSI参考模型是计算机网络的基本体系结构模型,通常使用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15. OSI模型将通信会话需要的各种进程划分7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16. TCP/IP参考模型包括4个功能层:应用层 传输层 网际层及接口层
17. 协议组件 IP:网络层协议。 TCP:可靠的主机到主机层协议。 UDP:尽力转发的主机到主机层协议。 ICMP:在IP网络内为控制、测试、管理功能而设计的多协议。
18. IP地址介绍,地址实际上是一种标识符,它能够帮助找到目的站点,起到了确定位置的作用。IP 地址分为A B C DE类地址。
19. IP地址的使用规则:
20. 网络号全0的地址保留,不能作为标识网络使用。主机号全0的地址保留,用来标识网络地址。
网络号全1、主机号全0的地址代表网络的子网掩码。
地址0.0.0.0:表示默认路由。
地址255.255.255.255:代表本地有限广播。
主机号全1的地址表示广播地址,称为直接广播或是有限广播。可以跨越路由器。
21. 划分子网后整个IP地址就分为三个部分:主网号,它对应于标准A,B,C类的网络号部分。借用主机位作为网络号的部分,这个被称为子网号。剩余的主机号。
22. 子网掩码的意义,在掩码中,用1表示网络位,用0表示主机位。
23. IPV4地址不够用了,所以出现了IPV6地址。,在表示和书写时,用冒号将128位分割成8个16位的段,这里的128位表示在一个IPV6地址中包括128个二进制数,每个段包括4位的16进制数字。
第二章
1.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连接设备,用来连接不同的网络以及接入Internet。
IOS是路由器的操作系统,是路由器软件商的组成部分。
2. 路由器和PC机一样,也需要操作系统才能运行。Cisco(思科)路由器的操作系统叫做IOS,路由器的平台不同、功能不同,运行的IOS也不相同。IOS是一个特殊格式的文件,对于IOS文件的命名,思科采用了特殊的规则。
4. 网络互连:把自己的网络同其他的网络互连起来,从网络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向网络发布自己的消息。网络互连有多种方式,其中执行最多是网桥互连和路由器互连。
5. 路由动作包括两项基本内容:寻径和转发。寻径:判断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径,由路由器选择算法来实现。
6. 路由选择方式有两种: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
7.RIP协议最初是为Xerox网络系统的Xerox parc通用协议设计的,是Internet中常用的路由协议。RIP采用距离向量算法,也称为距离向量协议。 RIP执行非常广泛,它简单,可靠,便于配置。
8.ROP已不能互连,OSPF随机产生。它是网间工程任务组织的内部网关协议工作组为IP网络而开发的一种路由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
9.BGP是为TCP/IP互联网设计的外部网关协议,用于多个自治域之间。
10.路由表的优先问题,它们各自维护的路由表都提供给转发程序,但这些路由表的表项间可能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可通过配置各路由表的优先级来解决。通常静态路由具有默认的最高优先级,当其他路由表项与它矛盾时,均按静态路由转发。
11. 路由算法有一下几个设计目标:最优化 简洁性 快速收敛性灵活性坚固性
路由算法执行了许多种不同的度量标准去决定最佳路径。
通常所执行的度量有:路径长度。可靠性,时延。带宽。负载通信成本等。
第三章
进入快速以太网接口配置模式命令:Router(Config)#Interface Fasterthernet interface-number
配置IP地址及其掩码的命令:Router(Config-if)#ip address ip-address ip-mask【secondary】
启用接口的命令:Router(Config)#no shutdown
进入接口SO配置模式:Router1(config)#interface serial 0
配置路由器接口SO的IP地址:Router1(config-if)#ip address 172.16.2.1255.255.255.0
配置Router1的时钟频率(DCE):Router1(config-if)#clock rate 64000
开启路由器fastetherner0接口:Router1(config)#no shutdown
第四章
静态路由的优点:1.没有额外的路由器的cpu负担2.节约带宽3.增加安全性
静态路由的缺点:1.网络管理员必须了解网络的整个拓扑结构
2.如果网络拓扑发生变化,管理员要在所有的路由上动手修改路由表
3.不适合于大型网络
默认路由是在路由选择表中没有对应于特定目标网络的条目是使用的路由
华为路由器配置默认路由:【RunterC】ip route-static 0. 0.0.0.0.0.0.0 192.168.40.1
静态路由的默认管理距离:1
目前使用的动态路由协议又两种: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RGP)
三种路由协议:距离矢量(Distance vector),链路状态(Link state)和混合型(Hybrid)
RIP目前有两个版本:RIPv1和RIPv2。RIPv1是个有类路由协议,而RIPv2是个无类路由协议
路由更新计时为:30秒 路由无效计时为:180秒保持停止计时为:大于等于180秒 路由刷新时间:240秒
复合度量包括4个元素:带宽、延迟、负载、可靠性
访问控制列表(ACL)是应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这些指令列表用来告诉路由器哪些数据包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包需要拒绝
ACL通过在访问控制列表中对目的地进行归类来管理通信流量,处理特定的数据包
ACL适用于所有的路由协议,如IP,IPX等
设置ACL的一些规则:
1. 按顺序地比较,先比较第一行,再比较第二行,直到最后一行
2. 从第一行起,直到一个符合条件的行,符合以后,其余的行就不再继续比较下去
3. 默认在每个ACL中最后一行为隐含的拒绝,如果之前没找到一条许可语句,意味着包将被丢弃
两种主要的访问控制列表:1.标准访问控制列表2.扩展访问控制列表
ACL号为1-99和1300-1999
扩展ACL使用的数字表号在100-199之间
第五章
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建立在MAC地址基础上
冗余路径带来的问题:广播风暴、重复帧拷贝、MAC地址表表项不稳定
STP(生成树协议)的主要任务是防止2层的循环,STP使用生成树算法(STA)来创建拓扑数据库
IEEE版本的STP的默认优先级是32768,决定谁是根桥。假如优先级一样,那就比较MAC地址,MAC地址小的作为根桥
运行STP的交换机端口的5中状态:堵塞、监听、学习、禁用、转发
交换机对于数据的转发有一下三种方式:1.存储-转发式交换方 2.直通式交换方式 3.消除片断式交换方式
可堆叠交换机就是指一个交换机中一般同时具有UP和DOWN堆叠端口
可堆叠交换机常用的堆叠方式有两种:菊花型和星型
SVI端口的配置第三层逻辑接口称为:SVI P168
交换环境中的两种连接类型:access links、trunk links
附加VLAN 信息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有:Inter-Switch link(ISL)、IEEE 802.1Q(俗称dot 1 Q)
当出现违反端口安全原则的情况时,端口有一下几种措施:
Suspend(挂起):端口不再工作,直到有数据帧流入并带有合法的地址
Disable(禁用):端口不再工作,除非人工使其再次启用
Ignore(忽略):忽略其违反安全性,端口仍可工作
计算机网络按逻辑功能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网卡工作在网络模型的物理层
集线器是多端口中继器,工作在网络模型的物理层,所有端口共享设备
宽带
中继器工作在网络模型的物理层,是局域网的延伸设备。
网桥工作在网络模型的数据链路层,用于连接同类网络
交换机工作在网络模型的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帧,每个端口
独占宽带。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模型的网络层,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包。
网关
网络有线通信介质通常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等
计算机网络按地里范围可以分为LAN、MAN、WAN、INTERNET
标准以太网宽带为10Mbps,实用CSMA/CD的访问控制方法,遵循
IEEE802.3标准,使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为介质
10Base-5,使粗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500M,基带传输
10Base-2,使细同轴电缆,最大网段长度185M,基带传输
10Base-T,使双绞线,最大网段长度100M
快速以太网宽带为100Mbps,使用CSMA/CD的访问控制方法,使用双绞线
和光纤
100Base-TX,使双绞线,使用2对线路传输信号
100Base-T4,使双绞线,使用4对线路传输信号
100Base-FX,使用光纤,使用4B/5B编码方式
令牌环网,使用专门的数据帧称为令牌,传送数据
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使用光纤为传输介质,采用令牌传递数据
ATM异步传输模式使用53字节固定长度的信元传输数据
无线局域网WLAN采用802.11系列标准,有802.11a、802.11b、802.11g、
802.11n、802.11z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关键要素之一,它的三要素为:语法、
语义、同步
TCP/IP中文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使用IP
地址通信
IPX/SPX中文为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特点是简单、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
议
OSI参考模型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
层、应用层
物理层:传送单位是比特流,定义物理特性
数据链路层:传送单位是数据帧,确保链路连接
网络层:传送单位是数据包,提供网间通信
传输层:传送单位是信息,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
会话层:管理通信双发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编码转换
应用层:提供应用服务接口
TCP/IP模型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Telnet、FTP、SMTP、HTTP等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际层协议:IP、ICMP、IGMP
网络接口层协议:ARP、RARP
‘柒’ 企业级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及安安全策略制定
企业级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及安安全策略制定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交流。但是黑客、病毒的存在也给企业网络安全敲响警钟。本文对企业级网络安全的威胁源头进行分析,并针对各个源头提出对应的应对策略。
一、企业的网络安全现状
据统计,我国现有企业的网络安全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和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差; 网络安全人才缺乏; 企业员工对网络的安全保密意识淡薄,企业领导对网络安全方面不够重视等。一部分企业认为添加了各种安全产品之后,该网络就已经安全了,企业领导基本上就是只注重直接的经济利益回报的投资项目,对网络安全这个看不见实际回馈的资金投入大部分都采取不积极的态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还有就是企业缺少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专业指导,导致我国目前企业的网络安全建设普遍处于不容乐观的状况。
二、网络安全常见威胁
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和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具有寄生性、传染性、隐蔽性等特点。常见的破坏性比较强的病毒经常表现为:蓝屏、机卡、CPU、自动重启使用率高、打不开杀毒软件等,并且在短时间内传播从而导致大量的计算机系统瘫痪,对企业或者个人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非授权访问
指利用编写和调试计算机程序侵入到他方内部网或专用网,获得非法或未授权的网络或文件访问的行为。如有意避开系统访问控制机制,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擅自扩大权限,越权访问信息。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3、木马程序和后门
木马程序和后门是一种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别人计算机的程序,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企业的某台计算机被安装了木马程序或后门后,该程序可能会窃取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输入的各种密码,并将这些信息发送出去,或者使得黑客可以通过网络远程操控这台计算机,窃取计算机中的用户信息和文件,更为严重的是通过该台计算机操控整个企业的网络系统,使整个网络系统都暴露在黑客间谍的眼前。
三、网络的安全策略
1、更改系统管理员的账户名
应将系统管理员的账户名由原先的Administrator改为一个无意义的字符串.这样要叠录的非法用户不但要猜准口令。还必须猜出用户名.这种更名功能在域用户管理器的User Properties对话框中并没有设置.用它的User-*-Rename菜单选项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如果用的是NT
4.0.可以用Resource Kit中提供的工具封锁联机系统管理员账号.这种封锁仅仅对由网络过来的非法叠录起作用.
2、关闭不必要的向内TCP/IP端口
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并得到管理员权限之后.首先要做的,必定设法恢复管理员刻意废止的TCP/IP上的NetBIOS装订.管理员应该使用路由器作为另一道防线。即提供web和FTP之类公共服务的NT服务器.这种情况下,只须保留两条路由器到服务器的向内路径:端日80的H1vrP和端日2l的FTP.
3、防火墙配置
防火墙是在2个网络间实现访问控制的1个或1组软件或硬件系统,它是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的第1道安全屏障。本建设方案主要采用硬件防火墙,其主要功能就是屏蔽和允许指定的数据通讯,而这个功能的实现又主要是依靠一套访问控制策略,由访问控制策略来决定通讯的合法性,该控制策略的具体内容由企业的安全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共同来制定。
制定的防火墙安全策略主要有: 所有从内到外和从外到内的数据包都必须经过防火墙; 只有被安全策略允许的数据包才能通过防火墙; 服务器本身不能直接访问互联网; 防火墙本身要有预防入侵的功能; 默认禁止所有服务,除非是必须的服务才允许。而其他一些应用系统需要开放特殊的端口由系统管理员来执行。
4、VLAN 的划分
VLAN 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VLAN 之间的访问需要通过应用系统的授权来进行数据交互。为保护敏感资源和控制广播风暴,在3 层路由交换机的集中式网络环境下,将网络中的所有客户主机和服务器系统分别集中到不同的VLAN 里,在每个VLAN 里不允许任何用户设置IP、用户主机和服务器之间相互PING,不允许用户主机对服务器的数据进行编_,只允许数据访问,从而较好地保护敏感的主机资源和服务器系统的数据。采用3 层交换机,通过VLAN 划分,来实现同一部门在同一个VLAN 中,这样既方便同部门的数据交换,又限制了不同部门之间用户的直接访问。
5、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提高网络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证实被认证对象是否属实,常被用于通信双方相互确认身份,以保证通信的安全。常用的网络身份认证技术有: 静态密码、USB Key 和动态口令、智能卡牌等。其中,最常见的使用是用户名加静态密码的方式。而在本方案中主要采用USB Key的方式。基于USB Key 的身份认证方式采用软硬件相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安全性与易用性之间的矛盾,利用USB Key 内置的密码算法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USB Key 身份认证系统主要有2 种应用模式: 一是基于冲击、响应的认证模式; 二是基于PKI 体系的认证模式。
6、制订网络系统的应急计划
为了将由意外事故引起的网络系统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企业应制订应急计划.以防意外事故使网络系统遭受破坏.该应急计划应包括紧急行动方案及软、硬件系统恢复方案等.绝对的安全是没有的,安全标准的追求是以资金和方便为代价的.我们应随时根据网络系统的运行环境而采用相应的安全保护策略.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问题的充分认识.以及行政、技术和物质手段的保证。网络系统就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性来对付各种不安全问题.
结语
如何确保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是每一个网络系统的设计者和管理者都极为关心的热点,当然,也是企业关心的重点。一个全方位的安全方案是非常难以实现的,只有在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努力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是符合本企业的安全方案。本文主要讨论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的几种不同的威胁,给出了相应安全策略以及相应的安全产品,提出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实施建设的基本方案。
来源:时代财富
‘捌’ 各位大哥,小弟想报网络安全专业,规划了一个配置方案,不知道是否合理。望大哥能够给小弟指点迷津。
1156针脚 INTEL 双核CPU已是够高级的了,DDR3 的插件与DDR3 的主板洽兼容,400W的电源比300W的好多了,能够充分表现机子的性能。至于内存两个型号大小一至,应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由于对显示效果要求不高,这也算得上比较高级的配置。如果内存换做2个4G的那就更好了。配置归配置,知识才是硬道理,多做一些实验,多做总解,对你有好处的。还有学习信息安全专业对数学的要求很高,要有雄厚的数学基础! 也预祝楼主早日修成正果!
‘玖’ 金盾洞察 | 智慧高速行业网络安全标准解读及分析
11.18日—11.20日的“2020北京国际交通、智能交通技术与设施展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如期举行,与前几届相似,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依旧是本届会议的主要议题。
我国公路有多种划分形式,我们所说的高速公路是根据公路通车量属性进行划分的要求全部控制出入的干线公路,其年平均昼夜通车量在25000辆以上。不同于铁路行业,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起步相对比较晚,直至1989年的高等级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同志指出“高速公路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我国高速公路才正式拉开序幕。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一般需要40多年才能完成的发展进程,到201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14.96万公里。可以说仅仅15年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速公路拉近城市间距离的同时,高通车量、高时速的交通特点也带来了运营、事故、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困难,为了提升高速公路管理、运营水平,各地多年来均已开展各种形式的“智慧高速”建设,视频监控设备则在多个系统作为主要前端设备部署于高速公路沿线。
根据日前的演讲资料,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共有各类视频设备约18.6万个,基本实现了每公里都设一对摄像头的配置情况,而这数量庞大的视频监控设备主要由三方建设、应用。首先就是 高速交警 ,主要是用于交通安全执法,包括卡口、测速、应急车道占用抓拍等,在匝道有导流线压线抓拍、逆行抓拍、违法上下客抓拍等,同时具备缉查布控系统的车牌实时识别功能、流量统计功能等;各地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公司 ,则主要是用于收费稽查、追缴、交通流量统计,以及交通状态监测,尤其是事故多发路段、易拥堵路段等;为实时了解道路受损情况,有效进行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作,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路政部门 也在大量使用视频监控设备。
随着ETC、车联网的建设,原本平均造价 1亿 元人民币/公里的高速公路,已在浙江杭绍甬“超级公路”的建设中升至约 4亿 元人民币/公里,AI摄像头则在多出的费用中占据了相当比例。
因其行业属性,高速公路的网络安全一直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网络安全需求的不断提升,国家针对高速公路的网络安全密集出台多项政策:
l 《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5年)》 :完善数据安全保障措施、保障国家关键数据安全,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数据分类分级管理,推进重要信息系统密码技术应用和重要软硬件设备自主可控;
l 《全国高速公路视频联云网技术要求》: 应 接入 高速公路 全部监控摄像机 (收费站车道、收费亭监控设施除外),并进行数字化改造,应向部级云平台提供本省全部公路沿线摄像机的 设备信息、点位信息、在线状态等信息 ,并自动更新同步;
l 《数字交通发展规划纲要》: 健全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同步建设,提高交通运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完善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行业网络安全标准;
l 《关于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推动部署灵活、功能自适、云网端协同的新型基础设施内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新技术交通运输场景应用的安全设施配置部署,强化统一认证和数据传输保护。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建设集态势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联动指挥为一体的网络安全支撑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形成多层级的纵深防御、主动防护、综合防范体系,加强威胁风险预警研判,建立风险评估体系;
“后撤站”时代5G、车路协同、北斗、AI等进一步应用,风险和挑战伴随而来,尤其是高清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高速视频网、视频云也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
l 通信系统
安全意识不足,认为专网是封闭安全;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措施较弱;非授权网络连接控制措施较弱;白名单运行和精细化管理工作尚未开展。
l 监控系统
重视程度不足,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基本的技术和管理保障措施,多数系统处于“裸奔”状态,系统漏洞多、病毒多、外联多。
l 收费系统
安全基础配置和设备管理亟待加强;存在高风险漏洞未进行及时有效处理的情况, “永恒之蓝”、弱口令等高风险问题需持续关注;收费站及路段中心的安全管理水平,全网范围内参差不齐,联网后脆弱性倍数增加。
针对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安全,金盾软件在等级保护基础上,针对视频网、视频云着重加强以下方面的安全防护:
l 资产梳理
对多种标准网络协议的深度解析,获得网络内设备的信息,鉴别设备的合法性,对接入设备进行标定,对非法接入的设备系统自动告警、阻断。
l 准入控制
不改变高速公路视频网网络拓扑架构的前提下,实现对视频网前端、终端的入网管理,阻止非法移动终端任意接入网络,对入侵、伪冒终端进行阻断,提升网络准入工作效率,保障接入网络安全性。
l 运行监测
对全网前端相机、网络链路、后端系统设备进行一体化运行监测:对摄像机在线率、完好率、码流延时、图像质量等内容、对网络链路及网络设备进行状态及运行参数监测、对后端系统平台、服务器等软硬件系统的运行参数、端口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运维人员行为进行记录,实现对查看行为、参数修改行为、云台控制, 历史 回放等行为的记录与告警,防止非法访问视频资源造成信息泄露。
l 数据防泄密
通过终端准入控制、视频数据隔离存储、视频数据外发使用权限管控、视频水印防护等技术手段,保障视频数据在终端应用和存储的安全性,杜绝对视频的偷拍偷录,防止视频数据在流转过程中被非法泄露。
l 一体化运维管理
实现全网资源统管、理清资源台账、感知运行情况、量化运维质量,实现对全网设备“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集中监控、集中展现、集中维护、集中考核统计,保证高速公路各使用方视频监控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金盾软件作为全球视频网防护领域领导者,经过十余年的行业聚焦和技术积累,获得行业客户和权威部门的高度认可。未来,金盾软件将持续加大研创投入,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市域 社会 治理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拾’ 网络安全涉及哪几个方面
一、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 是指在系统生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企业运行少不了系统的辅助,业务系统和操作系统的安全,是保证业务安全的前提。 除了要关注信息系统的功能,还应注意系统应用的安全问题,当下却普遍存在重安全、轻应用的现象。 不仅要使用强密码对信息系统进行保护,还需要进行定期进行系统检查和升级,加强系统对内和对外的双向保护。
系统是否安全涉及诸多因素,包括系统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操作人员的失误和系统的定期检查等等。 系统开发完成后,应对其进行具体化的安全评估,以免留下安全隐患。 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许多危险和攻击都是潜在的,虽然我们不能保证系统的绝对安全,但能对其提前做好防护和威胁防范。
二、应用安全
应用安全 是指保障应用程序使用过程和结果的安全。换句话说,就是针对应用程序或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计算、传输数据的泄露和失窃,通过其他安全工具或策略来消除隐患。
应用与系统是密不可分的,应用上会涉及到更多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 无论是web应用还是移动应用,想要确保应用在安全范围内,可以考虑部署相关安全产品或实施网络安全检测工作。
三、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 是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是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人为操作失误或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的过程。
在网络安全中,物理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设备除了采购部署,还应考虑是否存放得当、是否运维得当、是否操作得当等。环境事故时有发生,对于自然灾害我们不能预料,但可以避免。此外, 网络设备的存放,应该定期检查和升级,网络设备也会存在安全隐患,策略是否更新以及机房环境等 ,都应该是我们考虑的安全问题。
四、管理安全
管理安全 是指为数据和系统提供适当的保护而制定的管理限制和附加控制措施。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重要的部分。分工和责任权限不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
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企业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报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溯源到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以上为部分网络安全涉及的方面,网络安全环节居多,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针对一些网络攻击或病毒攻击,要做好网络安全防范,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止因疏忽不当导致数据及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损失惨重。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
物理安全
网络的物理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在 校园网工程建设中,由于网络系统属于 弱电工程,耐压值很低。因此,在 网络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优先考虑保护人和 网络设备不受电、火灾和雷击的侵害;考虑布线系统与照明电线、动力电线、 通信线路、暖气管道及冷热空气管道之间的距离;考虑布线系统和绝缘线、裸体线以及接地与焊接的安全;必须建设防雷系统,防雷系统不仅考虑建筑物防雷,还必须考虑 计算机及其他 弱电耐压设备的防雷。总体来说物理安全的风险主要有,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 电磁干扰;线路截获;高 可用性的 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 报警系统、 安全意识等,因此要注意这些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网络的物理安全风险。
网络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也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的 安全性。假如在外部和 内部网络进行通信时,内部网络的 机器安全就会受到威胁,同时也影响在同一网络上的许多其他系统。透过网络传播,还会影响到连上Internet/Intranet的其他的网络;影响所及,还可能涉及法律、 金融等安全敏感领域。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有必要将公开 服务器(WEB、DNS、EMAIL等)和外网及内部其它业务网络进行必要的隔离,避免网络结构信息外泄;同时还要对外网的服务请求加以过滤,只允许正常通信的 数据包到达相应 主机,其它的请求服务在到达主机之前就应该遭到拒绝。
系统的安全
所谓系统的安全是指整个网络 操作系统和网络 硬件平台是否可靠且值得信任。恐怕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Microsoft 的Windows NT或者其它任何商用 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不同的用户应从不同的方面对其网络作详尽的分析,选择安全性尽可能高的操作系统。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 硬件平台,并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 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的安全跟具体的应用有关,它涉及面广。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应用的安全性也涉及到信息的安全性,它包括很多方面。
——应用系统的安全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应用的安全涉及方面很多,以Internet上应用最为广泛的 E-mail系统来说,其解决方案有sendmail、Netscape Messaging Server、SoftwareCom Post.Office、Lotus Notes、Exchange Server、SUN CIMS等不下二十多种。其安全手段涉及LDAP、DES、RSA等各种 方式。应用系统是不断发展且应用类型是不断增加的。在应用系统的安全性上,主要考虑尽可能建立安全的 系统平台,而且通过专业的安全工具不断发现 漏洞,修补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应用的安全性涉及到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信息的安全性涉及到机密信息泄露、未经授权的访问、 破坏 信息完整性、假冒、破坏系统的 可用性等。在某些网络系统中,涉及到很多机密信息,如果一些重要信息遭到窃取或破坏,它的经济、 社会 影响和政治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因此,对用户使用 计算机必须进行 身份认证,对于重要信息的通讯必须授权,传输必须加密。采用多层次的 访问控制与权限控制手段,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采用 加密技术,保证网上传输的信息(包括 管理员口令与帐户、上传信息等)的机密性与 完整性。
管理风险
管理是网络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责权不明,安全 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风险。当网络出现攻击行为或网络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胁时(如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等),无法进行实时的检测、监控、 报告与预警。同时,当事故发生后,也无法提供 黑客攻击行为的追踪线索及破案依据,即缺乏对网络的可控性与可审查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站点的访问活动进行多层次的记录,及时发现非法入侵行为。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或恶意原因而遭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设计的领域比较多,主要划分就需要对互联网的架构比较清楚,在互联网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安全的可能,主要设计比较多的就是网络请求攻击这种安全很难去防御需要很大的代价,在就是关于数据的安全攻击你的数据服务导致数据泄露,大概比较常见的的安全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