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析网络系统结构与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的关系
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连起来的多个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系统,要使其能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连着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
综合布线系统实施后,布线系统将能够适应现代和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且实现话音、数据通信等信号的统一传输。布线系统能满足各种应用的要求,即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如电话、计算机、打印机、电脑终端、电传真机、各种传感器件以及图像监控设备等。
(1)网络系统结构设置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一般在设计院或咨询公司及用户已经指定了布线机房位置,布线机房大部分都和网络机房共用,也有部分单独设置,或者数据机房和语音机房也可能是分开的。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查看机房内是否可以满足布线系统的要求.如果用户还没有明确机房位置,需要根据实际现场情况和机房的基本要求确定机房位置,并与用户沟通,获得用户认可。
2. 网络系统集成的体系结构
网络系统集成即是在网络工程中根据应用的需要,运用系统集成方法,将硬件设备,软件设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网络系统软件,网络基础服务系统,应用软件等组织成为一体,使之成为能组建一个完整、可靠、经济、安全、高效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全过程。从技术角度来看,网络系统集成是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 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建筑装修等技术综合运用到网络工程中的一门综合技术。一般包括: 1、前期方案 2、线路、弱电等施工 3、网络设备架设 4、各种系统架设 5、网络后期维护
特点
技术集成:根据用户需求的特点,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变化,合理选择所采用的各项技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和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软硬件产品集成:根据用户需求和费用的承受能力,为用户的软硬件产品进行选型和配套,完成工程施工和软硬件产品集成。
应用集成:面向不同行业,为用户的各种应用需求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
DNS
在一个TCP/IP架构的网络(例如Internet)环境中,DNS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常用的系统。主要的功能就是将人易于记忆的Domain Name与人不容易记忆的IP Address作转换。而上面执行DNS服务的这台网络主机,就可以称之为DNS Server。基本上,通常我们都认为DNS只是将Domain Name转换成IP Address,然后再使用所查到的IP Address去连接(俗称“正向解析”)。事实上,将IP Address转换成Domain Name的功能也是相当常使用到的,当login到一台Unix工作站时,工作站就会去做反查,找出你是从哪个地方连线进来的(俗称“逆向解析”)。
DNS服务器用于TCP/IP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或互联网等)中,它用来通过用户友好的名称(比如“域名”)代替难记的IP地址(比如“61.186.250.41)以定位计算机和服务。因此,只要你需要用到域名的地方,你都得首先确保已为此名字在DNS服务器中作好了相应的和IP地址的映射工作。
域名管理系统——DNS(Domain Name System)是域名解析服务器的意思,它在互联网的作用是:把域名转换成为网络可以识别的ip地址。首先,要知道互联网的网站都是一台一台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但是我们怎么去到要访问的网站服务器呢?这就需要给每台服务器分配IP地址,互联网上的网站无穷多,我们不可能记住每个网站的IP地址,这就产生了方便记忆的域名管理系统DNS,他可以把我们输入的好记的域名转换为要访问的服务器的IP地址,比如:我们在浏览器输入域名会自动转换成为202.104.237.103。
DNS的功能的实现:拥有自己的域名后,您需要DNS服务器来解析您的域名。解析的作用就是告知您的访问者,您的网站是处于在哪个IP的主机上。
DNS服务器是由您的域名注册公司来提供的,如果您在我公司注册的域名,就由我公司来提供,您不需要做任何设置,只需保持默认选项即可。
3.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
原因:为把在一个网络结构下开发的系统与在另一个网络结构下开发的系统互联起来,以实现更高一级的应用,使异种机之间的通信成为可能,便于网络结构标准化;
并且由于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处在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够互相交换信息;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该问题,并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着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 architecture):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并且性质各不相同。所以,在ARPANET设计时,就提出了“分层”的思想,即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较小的易于处理的局部问题。
4.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networkarchitecture)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连(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 1974年美国IBM公司按照分层的方法制定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SNA已成为世界上较广泛使用的一种网络体系结构。一开始,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就使得各公司自己生产的各种设备容易互联成网,有助于该公司垄断自己的产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互相交换信息。 更多关于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fcea781615831342.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5. 网络体系结构中为什么要设置传输层
因为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实际上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通信,一个主机中经常有多个应用进程同时分别与另外一个主机中的多个应用进程互相通信,网络层协议能够将分组送达目的主机,但它无法交付给主机中的应用程序,网络体系结构中要设置传输层,为主机之间提供逻辑通信。
传输层是整个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关键层次之一,主要负责向两个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服务。由于一个主机同时运行多个进程,因此运输层具有复用和分用功能。传输层在终端用户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输,向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端口概念
传输层的任务是根据通信子网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网络资源,为两个端系统的会话层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取消传输连接的功能,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在这一层,信息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网络层只是根据网络地址将源结点发出的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结点,而传输层则负责将数据可靠地传送到相应的端口。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子网是通信的发起者和接收者,其中的每个设备称为端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传输层
6. 网络系统分层结构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OSI 七层模型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因此其最主
要的功能使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
物理层 : O S I 模型的最低层或第一层,该层包括物理连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物理层的协议产生并检测电压以便发送和接收携带数据的信号。在你的桌面P C 上插入网络接口卡,你就建立了计算机连网的基础。换言之,你提供了一个物理层。尽管物理层不提供纠错服务,但它能够设定数据传输速率并监测数据出错率。网络物理问题,如电线断开,将影响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O S I 模型的第二层,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从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被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网络地址以及纠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7.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结构是指网络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协同工作时的相互关系。
局域网络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系统结构:
1、主机系统:也叫主机/终端系统,指以一台服务器为中心的多用户系统,用户通过与主机相边的字符终端在主机操作系统的管理下共享主机的同存、外存、中央处理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资源。
传统的主机/终端系统均采用字符界面,不便于用户进行操作。Windows终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终端,而是基于WIDOWS图形界面,同时具有原来传统终端的多用户、多任务处理能力的瘦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即WINDOWS终端通过相关的协议使客户端连接到服务器,所有软件的运行、配置、数据存储及与其他设置之间的通信全部在服务器上运行。终端机只是把本地键盘、鼠标等输入信息发送给终端服务器,并在终端显示器上显示处理结果。
2、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系统:其结构通常是在文件服务器上运行着特定的网络操作系统,工作站输入有效的用户名和口令扣,就可以存取文件服务器上的文件。文件服务不参与工作站应用程序的运算处理。无盘网络就属于该种系统结构。
3、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是在工作站/服务器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需要处理的工作是由客户端和服务器共同完成的。
4、对等网络系统:与其他计算机结构的区别是没有专用服务器。每一个工作站即是客户机也是服务器。
8.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有哪些
OSI七层模型、TCP/IP四层模型、五层体系结构
一、OSI七层模型
OSI七层协议模型主要是:应用层(Application)、表示层(Presentation)、会话层(Session)、传输层(Transport)、网络层(Network)、数据链路层(DataLink)、物理层(Physical)。
二、TCP/IP四层模型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从实质上讲,只有上边三层,网络接口层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
三、五层体系结构
五层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五层协议只是OSI和TCP/IP的综合,实际应用还是TCP/IP的四层结构。为了方便可以把下两层称为网络接口层。
(8)网络系统结构设置扩展阅读: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美国IBM公司于1974年提出的,它取名为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SNA的设备就称为SNA设备。这些SNA设备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连。此后,很多公司也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这些体系结构大同小异,都采用了层次技术。
9.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
系统要求全部采用JAVA体系结构开发,能在Windows,Linux,Unix不同平台下顺利移植。可以应
用户要求提供Windows、Unix或Linux版本。全中文界面,软件代码完全由国内开发。采用先进且成熟
的MVC模式,三层架构,显示层、逻辑层和业务逻辑层完全分离。分布式架构:数据库、采集平台和
Web服务三个部分可以分布在任意的三台服务器上。系统采用三层管理平台,三层体系架构为:展示
层、业务层、采集层。
(1)采集层
采集层主要负责对各类关键IT资源进行监控,获取其状态和性能信息。在客户设置网强网络管理系
统服务器,在被管理的机器上安装SNMP协议或者开启SSH等端口。网强网络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层丰富
的采集器,获取业务系统中各组成设备相关的数据信息。
(2)业务层
业务层是整个管理系统的枢纽,它对资源监控层产生的事件进行集中的分析和统一的处理,并将
事件传递给展示层,利用数据库对历史数据做汇总、修剪入库,生成各类性能、事件统计分析报表,
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异常状态和故障情况产生报警和进行记录。
(3)展示层
展现层将综合征管资源性能参数和故障事件集中显示在一个统一的界面(portal)内。通过前瞻式
的监控和本地纠错,以及一旦出现问题后的自动修复,网强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IT管理人
员的工作效率,简化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实现客户系统管理的自动化。
(4)系统接口
网强网络管理系统可以跟某客户网络目前不同的应用系统和管理系统很好的结合,能够与原厂商
网管无缝结合,原因在与,网强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提供丰富的接口给第三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