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以下哪项属于网络安全第一道防线
扩展阅读
送货怎么设置网络 2024-05-04 22:54:08

以下哪项属于网络安全第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 2022-09-25 02:06:02

如何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随着企业网络的普及和网络开放性,共享性,互连程度的扩大,网络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可靠性、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真实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还要保护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计算机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和通信设施的脆弱性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潜在威胁。信息网络化使信息公开化、信息利用自由化,其结果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这样,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成为危害网络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外界的因特网连接使信息受侵害的问题尤其严重。 目前企业网络信息的不安全因素来自病毒、黑客、木马、垃圾邮件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危害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安全的破坏性程序。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也可以大量占用磁盘空间、抢占系统资源从而干扰了系统的正常运行。 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企业网络环境的日趋成熟和企业网络应用的增多,病毒的感染、传播的能力和途径也由原来的单一、简单变得复杂、隐蔽,尤其是Internet环境和企业网络环境为病毒传播、生存提供了环境。 黑客攻击已经成为近年来经常发生的事情,网络中服务器被攻击的事件层出不穷。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网络协议及数据库等方面的漏洞和缺陷,采用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天窗(trapdoor)、后门(backdoor)、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等手段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破坏或占用系统资源,使得用户无法使用自己的机器。一般大型企业的网络都拥有Internet连接,同时对外提供的WWW和EMAIL等服务。因此企业内部网络通过Internet连接外部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而其中大约80%信息是电子邮件,邮件中又有一半以上的邮件是垃圾邮件,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 企业局域网内部的信息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的。网络内部各节点之间通过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就可能因无意中把重要的涉密信息或个人隐私信息存放在共享目录下,因此造成信息泄漏;甚至存在内部人员编写程序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或者利用黑客程序入侵他人主机的现象。因此,网络安全不仅要防范外部网,同时更防范内部网。网络安全措施 由此可见,有众多的网络安全风险需要考虑,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统一的安全策略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一个完整的安全技术和产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流量监测、网络加密技术、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漏洞扫描等;而造成安全事件的原因则包括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安全架构设计上的疏漏等问题。 1.外部入侵的防范措施 (1)网络加密(Ipsec) IP层是TCP/IP网络中最关键的一层,IP作为网络层协议,其安全机制可对其上层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透明的覆盖式安全保护。因此,IP安全是整个TCP/IP安全的基础,是网络安全的核心。IPSec是目前唯一一种能为任何形式的Internet通信提供安全保障的协议。IPSec允许提供逐个数据流或者逐个连接的安全,所以能实现非常细致的安全控制。对于用户来说,便可以对于不同的需要定义不同级别地安全保护(即不同保护强度的IPSec通道)。IPSec为网络数据传输提供了数据机密性、数据完整性、数据来源认证、抗重播等安全服务,使得数据在通过公共网络传输时,不用担心被监视、篡改和伪造。 IPSec是通过使用各种加密算法、验证算法、封装协议和一些特殊的安全保护机制来实现这些目的,而这些算法及其参数是保存在进行IPSec通信两端的SA(Security Association,安全联盟),当两端的SA中的设置匹配时,两端就可以进行IPSec通信了。 在虚拟专用网(VPN)中主要采用了IPSec技术。 (2)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网络安全保障手段,是网络通信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控制进、出一个网络的权限,在内部和外部两个网络之间建立一个安全控制点,对进、出内部网络的服务和访问进行控制和审计,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干扰和破坏内部网络资源。在逻辑上,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一个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视了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防火墙有软、硬件之分,实现防火墙功能的软件,称为软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运行于特定的计算机上,它需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支持。基于专用的硬件平台的防火墙系统,称为硬件防火墙。它们也是基于PC架构,运行一些经过裁剪和简化的操作系统,承载防火墙软件。 (3)入侵检测 部署入侵检测产品,并与防火墙联动,以监视局域网外部绕过或透过防火墙的攻击,并及时触发联动的防火墙及时关闭该连接;同时监视主服务器网段的异常行为,以防止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或无意的误用及滥用行为。入侵检测是防火墙的合理补充,帮助系统对付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 2.内部非法活动的防范措施 (1)身份认证 网络安全身份认证是指登录计算机网络时系统对用户身份的确认技术。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用户在访问安全系统之前,首先经过身份认证系统识别身份,然后访问监控器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授权数据库决定用户是否能够访问某个资源。授权数据库由安全管理员按照需要进行配置。审计系统根据审计设置记录用户的请求和行为,同时入侵检测系统实时或非实时地检测是否有入侵行为。访问控制和审计系统都要依赖于身份认证系统提供的用户的身份。身份认证在安全系统中的地位极其重要,是最基本的安全服务,其它的安全服务都要依赖于它。一旦身份认证系统被攻破,那么系统的所有安全措施将形同虚设。黑客攻击的目标往往就是身份认证系统,因此身份认证实在是网络安全的关键。 (2)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决定了用户可以访问的网络范围、使用的协议、端口;能访问系统的何种资源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资源。在路由器上可以建立访问控制列表,它是应用在路由器接口的指令列表,这些指令列表用来告诉路由器哪些数据包可以接收、哪些数据包需要拒绝。至于数据包是被接收还是被拒绝,可以由类似于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号、协议等特定指示条件来决定。建立访问控制列表后,可以限制网络流量,提高网络性能,对通信流量起到控制的手段,这也是对网络访问的基本安全手段。由于访问控制列表ACL(Access Control List)的表项可以灵活地增加,所以可以把ACL当作一种网络控制的有力工具,用来过滤流入和?鞒雎酚善鹘涌诘氖莅?在应用系统中,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口令、登录控制、资源授权(例如用户配置文件、资源配置文件和控制列表)、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允许的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获取数据,根据授予的权限限制其对资源的利用范围和程度。 (3)流量监测 目前有很多因素造成网络的流量异常,如拒绝服务攻击(DoS)、网络蠕虫病毒的传播、一些网络扫描工具产生的大量TCP连接请求等,很容易使网络设备瘫痪。这些网络攻击,都是利用系统服务的漏洞或利用网络资源的有限性,在短时间内发动大规模网络攻击,消耗特定资源,造成网络或计算机系统瘫痪。因此监控网络的异常流量非常重要。流量监测技术主要有基于SNMP的流量监测和基于Netflow的流量监测。基于SNMP的流量信息采集,是通过提取网络设备Agent提供的MIB(管理对象信息库)中收集一些具体设备及流量信息有关的变量。 基于SNMP收集的网络流量信息包括:输入字节数、输入非广播包数、输入广播包数、输入包丢弃数、输入包错误数、输入未知协议包数、输出字节数、输出非广播包数、输出广播包数、输出包丢弃数、输出包错误数、输出队长等。基于Netflow流量信息采集是基于网络设备提供的Netflow机制实现的网络流量信息采集,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流量信息采集效率和效果均能够满足网络流量异常监测的需求。基于以上的流量检测技术,目前有很多流量监控管理软件,此类软件是判断异常流量流向的有效工具,通过流量大小变化的监控,可以帮助网管人员发现异常流量,特别是大流量异常流量的流向,从而进一步查找异常流量的源、目的地址。处理异常流量最直接的解决办法是切断异常流量源设备的物理连接,也可以采用访问控制列表进行包过滤或在路由器上进行流量限定的方法控制异常流量。 (4)漏洞扫描 对一个网络系统而言,存在不安全隐患,将是黑客攻击得手的关键因素。就目前的网络系统来说,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系统安全策略方面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缺陷即安全漏洞。及时检测出网络中每个系统的安全漏洞是至关重要的。安全扫描是增强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够有效地预先评估和分析系统中的安全问题。漏洞扫描系统是用来自动检测远程或本地主机安全漏洞的程序,按功能可分为:操作系统漏洞扫描、网络漏洞扫描和数据库漏洞扫描。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是指通过网络远程检测目标网络和主机系统漏洞的程序,它对网络系统和设备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和分析,从而发现可能被入侵者非法利用的漏洞。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可以主动发现安全问题并在第一时间完成有效防护,让攻击者无隙可钻。 (5)防病毒 企业防病毒系统应该具有系统性与主动性的特点,能够实现全方位多级防护。考虑到病毒在网络中存储、传播、感染的方式各异且途径多种多样,相应地在构建网络防病毒系统时,应利用全方位的企业防毒产品,实施集中控制、以防为主、防杀结合的策略。具体而言,就是针对网络中所有可能的病毒攻击设置对应的防毒软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毒系统配置,使网络没有薄弱环节成为病毒入侵的缺口。实例分析 大庆石化局域网是企业网络,覆盖大庆石化机关、各生产厂和其他的二级单位,网络上运行着各种信息管理系统,保存着大量的重要数据。为了保证网络的安全,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在网络安全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1.利用PPPOE拨号上网的方式登录局域网 我们对网络用户实施了身份认证技术管理。用户采用 PPPOE拨号方式上局域网,即用户在网络物理线路连通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拨号获得IP地址才能上局域网。我们选用华为ISN8850智能IP业务交换机作为宽带接入服务器(BAS),RADIUS服务器作用户认证系统,每个用户都以实名注册,这样我们就可以管理用户的网上行为,实现了对以太网接入用户的管理。 2.设置访问控制列表 在我们的网络中有几十台路由交换机,在交换机上我们配置了访问控制列表,根据信息流的源和目的 IP 地址或网段,使用允许或拒绝列表,更准确地控制流量方向,并确保 IP 网络免遭网络侵入。 3.划分虚拟子网 在局域网中,我们把不同的单位划分成不同的虚拟子网(VLAN)。对于网络安全要求特别高的应用,如医疗保险和财务等,划分独立的虚拟子网,并使其与局域网隔离,限制其他VLAN成员的访问,确保了信息的保密安全。 4.在网络出口设置防火墙在局域网的出口,我们设置了防火墙设备,并对防火墙制定安全策略,对一些不安全的端口和协议进行限制,使所有的服务器、工作站及网络设备都在防火墙的保护之下,同时配置一台日志服务器记录、保存防火墙日志,详细记录了进、出网络的活动。 5.部署Symantec防病毒系统 我们在大庆石化局域网内部署了Symantec防病毒系统。Symantec系统具有跨平台的技术及强大功能,系统中心是中央管理控制台。通过该管理控制台集中管理运行Symantec AntiVirus 企业版的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启动和调度扫描,以及设置实时防护,从而建立并实施病毒防护策略,管理病毒定义文件的更新,控制活动病毒,管理计算机组的病毒防护、查看扫描、病毒检测和事件历史记录等功能。 6.利用高效的网络管理软件管理全网大庆石化局域网的网络环境比较复杂,含有多种cisco交换设备、华为交换设备、路由设备以及其他一些接入设备,为了能够有效地网络,我们采用了BT_NM网络资源管理系统。 该系统基于SNMP管理协议,可以实现跨厂商、跨平台的管理。系统采用物理拓扑的方法来自动生成网络的拓扑图,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网络的实际连接情况,包括设备间的冗余连接、备份连接、均衡负载连接等,对拓扑结构进行层次化管理。通过网络软件的IP地址定位功能可以定位IP地址所在交换机的端口,有效解决了IP地址盗用、查找病毒主机网络黑客等问题。 通过网络软件还可实现对网络故障的监视、流量检测和管理,使网管人员能够对故障预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整个网络能够坚持长时间的安全无故障运行。 7.建立了VPN系统 虚拟专用网是对企业内部网的扩展。它可以帮助远程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同公司的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虚拟专用网可用于实现企业网站之间安全通信的虚拟专用线路,用于经济有效地连接到商业伙伴和用户的安全外联网虚拟专用网。为了满足企业用户远程办公需求,同时为了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我们在石化局域网中建立了VPN系统。VPN的核心设备为Cisco的3825路由器,远端子公司采用Cisco的2621路由器,动态接入设备采用Cisco的1700路由器。 8.启动应用服务器的审计功能在局域网的各应用中我们都启用了审计功能,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审核和记录,保证了系统的安全。

Ⅱ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什么

第一道是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如漏洞缺陷),第二道是反病毒软件和网络防火墙,第三道防线是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

Ⅲ 网络安全单项选择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2.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3.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4.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5.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6.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A、木马;

B、暴力攻击;

C、IP欺骗;

D、缓存溢出攻击

7.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

C基于PKI认证 ;

D基于数据库认证

8.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 (B)

A、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B)

A、防火墙

B、加密狗

C、认证

D、防病毒

10.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不用生日做密码

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

D、自己做服务器

1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A、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B、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只有4位数的密码

D、10位的综合型密码

1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 D )

A. 确认您手头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

B. 及时、可靠升级反病毒产品

C. 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D. 整理磁盘

13.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 )防火墙的特点。(D)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14.在每天下午5点使用计算机结束时断开终端的连接属于( A )

A、外部终端的物理安全

B、通信线的物理安全

C、偷听数据

D、网络地址欺骗

15.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较有影响的计算机及网络病毒是什么(B)

(A)SARS

(B)SQL杀手蠕虫

(C)手机病毒

(D)小球病毒

16.SQL 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A)

(A)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B)攻击个人PC终端

(C)破坏PC游戏程序

(D)攻击手机网络

17.当今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之间形成(B)

(A)安全风险屏障

(B)安全风险缺口

(C)管理方式的变革

(D)管理方式的缺口

18.我国的计算机年犯罪率的`增长是(C)

(A)10%

(B)160%

(C)60%

(D)300%

19.信息安全风险缺口是指(A)

(A)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B)信息化中,信息不足产生的漏洞

(C)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漏洞

(D)计算中心的火灾隐患

20.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个时代(B)

(A)九十年代中叶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D)专网时代

21.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三个时代(A)

(A)主机时代, 专网时代, 多网合一时代

(B)主机时代, PC机时代, 网络时代

(C)PC机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

(D)2001年,2002年,2003年

22.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二个时代(A)

(A)专网时代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23.网络安全在多网合一时代的脆弱性体现在(C)

(A)网络的脆弱性

(B)软件的脆弱性

(C)管理的脆弱性

(D)应用的脆弱性

24.人对网络的依赖性最高的时代(C)

(A)专网时代

(B)PC时代

(C)多网合一时代

(D)主机时代

25.网络攻击与防御处于不对称状态是因为(C)

(A)管理的脆弱性

(B)应用的脆弱性

(C)网络软,硬件的复杂性

(D)软件的脆弱性

26.网络攻击的种类(A)

(A)物理攻击,语法攻击,语义攻击

(B)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C)硬件攻击,软件攻击

(D)物理攻击,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27.语义攻击利用的是(A)

(A)信息内容的含义

(B)病毒对软件攻击

(C)黑客对系统攻击

(D)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28.1995年之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就是(A)

(A)风险管理

(B)访问控制

(C)消除风险

(D)回避风险

29.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D)

(A)政策,结构和技术

(B)组织,技术和信息

(C)硬件,软件和人

(D)资产,威胁和脆弱性

30.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A)

(A)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B)定性评估

(C)定量评估

(D)定点评估

31.PDR模型与访问控制的主要区别(A)

(A)PDR把安全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B)PDR作为系统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C)PDR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D)PDR的关键因素是人

32.信息安全中PDR模型的关键因素是(A)

(A)人

(B)技术

(C)模型

(D)客体

33.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B)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4.最早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什么?(C)

(A)直接的个人通信;

(B)共享硬盘空间、打印机等设备;

(C)共享计算资源;

D大量的数据交换。

35.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B)

(A)计算机网络带宽和速度大大提高。

(B)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C)计算机网络采用了电路交换技术

(D)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36.关于80年代Mirros 蠕虫危害的描述,哪句话是错误的?(B)

(A)该蠕虫利用Unix系统上的漏洞传播

(B)窃取用户的机密信息,破坏计算机数据文件

(C)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处理器的时间,导致拒绝服务

(D)大量的流量堵塞了网络,导致网络瘫痪

37.以下关于DOS攻击的描述,哪句话是正确的?(C)

(A)不需要侵入受攻击的系统

(B)以窃取目标系统上的机密信息为目的

(C)导致目标系统无法处理正常用户的请求

(D)如果目标系统没有漏洞,远程攻击就不可能成功

38.许多黑客攻击都是利用软件实现中的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对于这一威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C)

(A)安装防火墙

(B)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C)给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

(D)安装防病毒软件

39.下面哪个功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安全功能 (C)

(A)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和运行

(B)实现主机和外设的并行处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C)保护系统程序和作业,禁止不合要求的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D)对计算机用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

40.下面哪个功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日志记录功能(D)

(A)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和运行

(B)以合理的方式处理错误事件,而不至于影响其他程序的正常运行

(C)保护系统程序和作业,禁止不合要求的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D)对计算机用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

42.Windows NT提供的分布式安全环境又被称为(A)

(A)域(Domain)

(B)工作组

(C)对等网

(D)安全网

43.下面哪一个情景属于身份验证(Authentication)过程(A)

(A)用户依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B)用户在网络上共享了自己编写的一份Office文档,并设定哪些用户可以阅读,哪些用户可以修改

(C)用户使用加密软件对自己编写的Office文档进行加密,以阻止其他人得到这份拷贝后看到文档中的内容

(D)某个人尝试登录到你的计算机中,但是口令输入的不对,系统提示口令错误,并将这次失败的登录过程纪录在系统日志中

44.下面哪一个情景属于授权(Authorization)(B)

(A)用户依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B)用户在网络上共享了自己编写的一份Office文档,并设定哪些用户可以阅读,哪些用户可以修改

(C)用户使用加密软件对自己编写的Office文档进行加密,以阻止其他人得到这份拷贝后看到文档中的内容

(D)某个人尝试登录到你的计算机中,但是口令输入的不对,系统提示口令错误,并将这次失败的登录过程纪录在系统日志中

45.下面哪一个情景属于审计(Audit)(D)

(A)用户依照系统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口令

(B)用户在网络上共享了自己编写的一份Office文档,并设定哪些用户可以阅读,哪些用户可以修改

(C)用户使用加密软件对自己编写的Office文档进行加密,以阻止其他人得到这份拷贝后看到文档中的内容

(D)某个人尝试登录到你的计算机中,但是口令输入的不对,系统提示口令错误,并将这次失败的登录过程纪录在系统日志中

46.以网络为本的知识文明人们所关心的主要安全是(C)

(A)人身安全

(B)社会安全

(C)信息安全

47.第一次出现"HACKER"这个词是在(B)

(A)BELL实验室

(B)麻省理工AI实验室

(C)AT&T实验室

48.可能给系统造成影响或者破坏的人包括(A)

(A)所有网络与信息系统使用者

(B)只有黑客

(C)只有跨客

49.黑客的主要攻击手段包括(A)

(A)社会工程攻击、蛮力攻击和技术攻击

(B)人类工程攻击、武力攻击及技术攻击

(C)社会工程攻击、系统攻击及技术攻击

50.从统计的情况看,造成危害最大的黑客攻击是(C)

(A)漏洞攻击

(B)蠕虫攻击

(C)病毒攻击

51.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在(B)

(A)40年代

(B)70 年代

(C)90年代

52.口令攻击的主要目的是(B)

(A)获取口令破坏系统

(B)获取口令进入系统

(C)仅获取口令没有用途

53.通过口令使用习惯调查发现有大约___%的人使用的口令长度低于5个字符的(B)

(A)50.5

(B)51. 5

(C)52.5

54.通常一个三个字符的口令破解需要(B)

(A)18毫秒

(B)18 秒

(C)18分

55.黑色星期四是指(A)

(A)1998年11月3日星期四

(B)1999年6月24日星期四

(C)2000年4月13日星期四

56.大家所认为的对Internet安全技术进行研究是从_______时候开始的 (C)

(A)Internet 诞生

(B)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

( C)黑色星期四

57.计算机紧急应急小组的简称是(A)

(A)CERT

(B)FIRST

(C)SANA

58.邮件炸弹攻击主要是(B)

(A)破坏被攻击者邮件服务器

(B)添满被攻击者邮箱

(C)破坏被攻击者邮件客户端

59.逻辑炸弹通常是通过(B)

(A)必须远程控制启动执行,实施破坏

(B)指定条件或外来触发启动执行,实施破坏

(C)通过管理员控制启动执行,实施破坏

60.1996年上海某寻呼台发生的逻辑炸弹事件,造事者被判"情节轻微,无罪释放"是因为(C)

(A)证据不足

(B)没有造成破坏

(C)法律不健全

61.扫描工具(C)

(A)只能作为攻击工具

(B)只能作为防范工具

(C)既可作为攻击工具也可以作为防范工具

62.DDOS攻击是利用_____进行攻击(C)

(A)其他网络

(B)通讯握手过程问题

(C)中间代理

63.全国首例计算机入侵银行系统是通过(A)

(A)安装无限MODEM进行攻击

(B)通过内部系统进行攻击

(C)通过搭线进行攻击

64.黑客造成的主要安全隐患包括(A)

(A)破坏系统、窃取信息及伪造信息

(B)攻击系统、获取信息及假冒信息

(C)进入系统、损毁信息及谣传信息

65.从统计的资料看,内部攻击是网络攻击的(B)

(A)次要攻击

(B)最主要攻击

(C)不是攻击源

66.信息战的主要形式是(A)

(A)电子战和计算机网络战

(B)信息攻击和网络攻击

(C)系统破坏和信息破坏

67.广义地说,信息战是指敌对双方为达成各自的国家战略目标,为夺取______在等各个领域的信息优势,运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手段而展开的信息斗争(B)

(A)政治、经济、国防、领土、文化、外交

(B)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

(C)网络、经济、信息、科技、文化、外交

68.狭义地说,信息战是指军事领域里的信息斗争。它是敌对双方为争夺信息的______,通过利用、破坏敌方和保护己方的信息、信息系统而采取的作战形式 (C)

(A)占有权、控制权和制造权

(B)保存权、制造权和使用权

(C)获取权、控制权和使用权

69.信息战的战争危害较常规战争的危害(C)

(A)轻

B)重

(C)不一定

70.信息战的军人身份确认较常规战争的军人身份确认(A)

(A)难

(B)易

(C)难说

71.互联网用户应在其网络正式联通之日起_____内,到公安机关办理国际联网备案手续(A)

(A)三十日

(B)二十日

(C)十五日

(D)四十日

72.一般性的计算机安全事故和计算机违法案件可由_____受理(C)

(A)案发地市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B)案发地当地县级(区、市)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C)案发地当地县级(区、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D)案发地当地公安派出所

73.计算机刑事案件可由_____受理(A)

(A)案发地市级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B)案发地市级公安机关治安部门

(C)案发地当地县级(区、市)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

(D)案发地当地公安派出所

74.计算机信息系统发生安全事故和案件,应当______在内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D)

(A)8小时

(B)48小时

(C)36小时

(D)24小时

75.对计算机安全事故的原因的认定或确定由_____作出(C)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发案单位

(D)以上都可以

76.对发生计算机安全事故和案件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如存在安全隐患的,______应当要求限期整改(B)

(A)人民法院

(B)公安机关

(C)发案单位的主管部门

(D)以上都可以

77.传入我国的第一例计算机病毒是__(B)

(A)大*病毒

(B)小球病毒

(C)1575病毒

(D)米开朗基罗病毒

78.我国是在__年出现第一例计算机病毒(C)

(A)1980

(B)1983

(C)1988

(D)1977

79.计算机病毒是_____(A)

(A)计算机程序

(B)数据

(C)临时文件

(D)应用软件

80.计算机病毒能够_____(ABC)

(A)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

(B)影响计算机使用

(C)能够自我复制

(D)保护版权

81.1994年我国颁布的第一个与信息安全有关的法规是_____(D)

(A)国际互联网管理备案规定

(B)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C)网吧管理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82.网页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C)

(A)1>邮件

(B)文件交换

(C)网络浏览

(D)光盘

83.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将受到____处罚(A)

(A)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拘留

(C)罚款

(D)警告

84.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根据____标准进行检验(A)

(A)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评级准测

(B)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C)基于DOS系统的安全评级准则

(D)计算机病毒防治产品检验标准

85.《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是在哪一年颁布的(C)

(A)1994

(B)1997

(C)2000

(D)1998

86.边界防范的根本作用是(C)

(A)对系统工作情况进行检验与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B)对网络运行状况进行检验与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C)对访问合法性进行检验与控制,防止外部非法入侵

87.路由设置是边界防范的(A)

(A)基本手段之一

(B)根本手段

(C)无效手段

88.网络物理隔离是指(C)

(A)两个网络间链路层在任何时刻不能直接通讯

(B)两个网络间网络层在任何时刻不能直接通讯

(C)两个网络间链路层、网络层在任何时刻都不能直接通讯

Ⅳ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防护技术相关知识

1、涉密网络保密建设和管理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u2/:b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政务内网是涉密网络,是专门处理国家秘密和内部办公信息的网络。党和国家对涉密网络的保密建设和管理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根据这些规定,涉密网络保密建设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度安全的原则。所谓“适度安全”是指与由于信息泄露、滥用、非法访问或非法修改而造成的危险和损害相适应的安全。没有绝对安全的信息系统(网络),任何安全措施都是有限度的。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去确定安全措施的“度”,即根据信息系统因缺乏安全性造成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来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国家保密技术规定对绝密级信息系统的机密、秘密级信息系统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6x)#gt
(2)按最高密级防护的原则。涉密信息系统处理多种密级的信息时,应当按照最高密级采取防护措施。kHo
(3)最小化授权的原则。一是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规模要最小化,非工作所必需的单位和岗位,不得建设政务内风和设有内网终端;二是涉密信息系统中涉密信息的访问权限要最小化,非工作必需知悉的人员,不得具有关涉密信息的访问权限。jie
(4)同步建设,严格把关的原则。涉密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要与安全保密设施的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要对涉密信息系统建设的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保密审查、审批、把关。N
要防止并纠正“先建设,后防护,重使用,轻安全”的倾向,建立健全涉密信息系统使用审批制度。不经过保密部门的审批和论证,有关信息系统不得处理国家秘密信息。7qR
(5)注重管理的原则。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加强管理可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而放弃管理则再好的技术也不安全。要通过引进和培养计算机技术人员,使其尽快成为既懂“电子”又懂政务(党务)、还懂“保密”的复合型人才,利用行政和技术手段的综合优势,实现对涉密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监管。同时,实现人员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健全制度,并利用技术手段保证制度的落实。|kn
&;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g4cB
2、涉密网络保密建设的基本措施有哪些?A
根据国家保密技术规定的要求,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密建设必须采取以下基本措施:C+8_f^
(1)存放安全。即保证涉密信息系统的机房设备和终端存放在安全可靠的地方,做到防火、防水、防震、防爆炸和防止外来人员进行物理上的盗取和破坏等,还要防止外界电磁场对涉密信息系统各个设备的电磁干扰,保证涉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TTr.
涉密信息系统的中心机房建设,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满足国家《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定规范》、《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和要求。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电磁屏蔽室的建设,必须符合国家保密标准BMB3的要求。处理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应当彩有效的电子门控系统。处理绝密级信息和重要信息的系统中心机房的门控系统,还应采取IC卡或生理特征进行身份鉴别,并安装电视监视系统,且配备警卫人员进行区域保护。$Zey3
(2)物理隔离。即涉密信息系统(政务内网)要与政务外网和因特网实行物理隔离。这是涉密信息系统免遭来自因特网上的黑客攻击和病毒侵扰的最有效措施。实现物理隔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rr=
一是一个单位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的机房要分别建设,相互物理隔离。隔离距离要符合国家保密标准BMB5的相关规定。>Gm
二是政务内网的布线要采用光缆或屏蔽电缆;如政务内、外网同时建设,可实行双布线,政务外网的布线可以使用普通电缆或双绞线;对已建网络要改造成政务内、外网两个网络、单布线不可改变时,可以采用安装安全隔离集线器的办法,使客户端微机不能同时与内、外网相通。h
三是客户端的物理隔离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A)安装双主板、双硬盘的微机(如浪潮金盾安全电脑);(B)对原的微机进行物理隔离改造,即增中一块硬盘和一块双硬盘隔离卡(如中孚隔离卡);(C)对客户端微机只增加一块单礓盘隔离卡等。"7
四是对单位与单位政务内网之间的信息传输,可采用以下方法解决:(A)利用各地政务内网平台提供的宽带保密通道;(B)采用单独交换设备和单独铺设线路,并安装网络加密机;(C)使用面向连接的电路交换方式(如PSTN、ISDN、ADSL等)时,应采用认证和链路加密措施。采用的加密设备必须经国家密码主管部门批准。Qq0
(3)身份鉴别。在用户进入(即使用)涉密信息系统前,系统要对用户的身份进行鉴别,以判断该用户是否为系统的合法用户。其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这是系统安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v6
身份鉴别一般采用3种方法:一是设置口令字;二是采用智能卡和口令字相结合的方式;三是用人的生物特征等强认证措施,如指纹、视网膜等。6iFF=]
口令字的设置原理是:在信息系统中存放一张“用户信息表”,它记录所有的可以使用这个系统的用户的有关信息,如用户名和口令字等。用户名是可以公开的,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的用户名,但口令字是秘密的。当一个用户要使用系统时,必须键入自己的用户名和相应的口令字,系统通过查询用户信息表,验证用户输入的用户名和口令字与用户信息表中的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该用户即是系统的合法用户,可进入系统,否则被挡在系统之外。4Z-xF
根据国家保密规定,处理秘密级信息的系统口令长度不得少于8位,且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30天;处理机密级信息的系统,口令长度不得少于10位,且口令更换周期不得长于7天;处理绝密级信息的系统,应当采用一次性口令。口令有组成应当是大小写英文字母、数字、特殊字符中两者以上的组合,而且口令必须加密存储、加密传输,并且保证口令存放载体的物理安全。$
采用口令字进行身份鉴别,特别是成本低,实现容易,但使用管理很不方便,不宜记忆。YN
采用“智能卡+口令字”的方式进行身份鉴别,其特别是,口令字长度4位即可,便于用户使用,增加了身份鉴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本较高,一般涉密信息系统的身份鉴别在多采用这种方式。3
采用人的生理特征进行身份鉴别,其特点是成本高,安全性好。国家保密规定要求,绝密级信息系统的身份鉴别应采用这种强认证方式。B
(4)访问控制。经过身份鉴别进入涉密信息系统的合法用户,需要对其访问系统资源的权限进行限制。访问控制的任务就是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合法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以决定他可以使用哪些系统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使用。例如,在系统中,对于各种密级的文件,哪个用户可以查阅,哪个用户可以修改等。这是系统安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它可以阻合法用户对其权限范围以外的资源的非法访问。设置访问控制应遵循“最小授权原则”,即在应当授权的范围内有权使用资源,非授权范围内无权使用资源。88d
访问控制可以分为自主访问控制、强制访问控制和角色控制等3种访问控制策略。:Rk03*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资源的拥有者有权决定系统中哪些用户具有该资源的访问权限,以及具有什么样的访问权限(读、改、删等)。也就是说系统中资源的访问权限,由资源的所有者决定。]^`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信息系统根据事先确定的安全策略,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强制性控制。它首先要分别定义用户和信息资源的安全属性;用户的安全属性为“所属部门”和“可查阅等级”。用户“所属部门”是指用户分管或所在的部门。用户“可查阅等级”分为A、B、C三级(可以任意确定),其级别为A>B>C。信息资源的安全属性分为“所属部门”和“查阅等级”。信息“所属部门”是指信息产生的部门。信息“查阅等级”可分为A、B、C三级(同上),其级别为A>B>C。强制访问控制的规则是:仅当用户安全属性中的“可查阅等级”大于等于信息安全属性中的“查阅等级”且用户安全属性中的“所属部门”包含了信息安全属性中的“所属部门”时,用户才能阅读该信息;仅当用户安全属性中的“可查阅等级”小于等于信息安全属性中的“查阅等级”,且用户安全属性中的“所属部门”包含了信息安全属性中的“所属部门”时,用户才能改写该信息。*Dh
角色控制是指信息系统根据实际工作职责设置若干角色,不同用户可以具有相同角色,在系统中享有相同的权力。当工作职责变动时,可按照新的角色进行重新授权。角色控制既可以在自主访问控制中运用,也可以在强制访问控制中运用。PVD
根据国家保密规定,涉密信息系统必须采用强制访问控制策略。处理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的涉密系统,访问应当按照用户类别、信息类别控制,处理绝密级信息的涉密系统,访问控制到单个用户、单个文件。x
(5)数据存储加密。对涉密信息系统中存放的文件和数据进行加密,使这成为密文,用在用户对其进行访问(查询、插入、修改)时,按其需要对数据实时进行加密/解密。这是系统安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在系统的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这两道防线万一遭到破坏或用户绕过身份鉴别和访问控制,通过其他途径进入系统时,加密可以保护文件或数据的秘密性,并可发现数据的被修改。通俗地讲,系统的身份鉴别与访问控制的作用是“进不来”和“拿不走”,加密的作用是,即使拿走了也“看不懂”。~GOC;
采用什么样的密码体制对数据进行加密,是密码控制中的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保证密码算法既有很强的密码强度,又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不致于有太大影响。现代密码体制是将密码算法公开,而仅保持密钥的秘密性,即一切秘密寓于密钥之中。因此,必须对密钥的生成、传递、更换和保存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bpr!
根据国家保密规定,绝密级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存储应当采取加密措施。使用的加密算法应当经过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批准。";)l
(6)安全审计。审计是模拟社会检察机构在信息系统中用来监视、记录和控制用户活动的一种机制,它使影响系统安全的访问和访问企图留下线索,以便事后分析追查。主要的安全审计手段包括:设置审计开关、事件过滤、查询审计日志和违远见事件报警等。T2hiV/
审计系统应当有详细的日志,记录每个用户的每次活动(访问时间、地址、数据、程序、设备等)以及系统出错和配置修改等信息。应保证审计日志的保密性和完整性。)Z6r
按照国家保密规定,机密级以下的涉密信息系统应采用分布式审计系统,审计信息存放在各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上,用于系统审计员审查,审查记录不得修改、删除,审查周期不得长于30天。绝密级信息系统应当采用集中式审计系统,能够对各级服务器和安全保密设备中的审计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汇编成审计报表,并能检测、记录侵犯系统的事件和各种违规事件,及时自动告警,系统审计员定期审查日志的不得长于7天。</<f'g
(7)防电磁泄漏。涉密信息系统中涉密设备的安装使用,应满足国家保密标准BMB2的要求。对不符合BMB2要求的,必须采取电磁泄漏的防护措施。电磁泄漏的防护技术共有3种:电磁屏蔽室、低泄射设备和电磁干扰器。`x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处理绝密级信息的系统机房应当建设电磁屏蔽室,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要安装电磁屏蔽台,且电磁屏蔽室和电磁屏蔽台都要符合国家保密标准BMB3的要求。否则处理绝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必须是符合国家公安和保密标准GGBB1的低泄射设备。P
处理秘密级、机密级信息的设备应当采取安装电磁干扰器或采用低泄射设备等防电磁泄漏措施。所使用的干扰器应满足国家保密标准BMB4的要求,即处理机密级以下(含机密级)信息的设备应当采用一级电磁干扰器;二级电磁干扰器用于保护处理内部敏感信息的设备和最小警戒距离大于等于100米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设备。#fp92'
&;温农校友之家 -- 温农人自己的网上家园 x
4、涉密网络保密管理应采取哪些基本措施?q-|Z)7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涉密网络的保密管理应当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1)明确安全保密责任,落实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机构。JNe{p
要确定分管领导。该领导应当了解系统中的涉密信息及处理性质,了解保护系统所需要的管理、人事、运行和技术等方面的措施。U`j
成立网络安全保密管理机构。该机构应当由分管领导亲自负责,成员包括保密员、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系统审计员和操作员代表以及保安员等。其具体职责是,制定网络安全保密策略,包括技术策略和管理策略;制定、审查、确定保密措施;组织实施安全保密措施并协调、监督、检查安全保密措施执行情况;组织开展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的咨询、宣传和培训等。rY
机构领导的主要任务是:对系统修改的授权;对特权和口令的授权;冥违章报告、审计记录、报警记录;制定并组织实施安全人员培训计划,以及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报告单位主要领导和上级等。p
保密员的主要职责是,建立健全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网络保密管理及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确定系统用户和信息的安全属性等。ovz]j}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系统及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分配和管理用户口令,落实防病毒措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x
系统安全员的主要职责是,设置用户和信息的安全属性,格式化新介质,应急条件下的安全恢复,启动与停止系统等。0<!
系统审计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系统的运行情况,定期查看审计记录,对系统资源的各种非法访问事件进行分析、处理,必要时及时上报主管领导。OkP6u]
保安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非技术性的、常规的安全工作,如场地警卫、验证出入手续,落实规章制度等。"/4;uE
(2)制定系统安全计划。Z_f;Wi
主要包括:lc:dF
一是制定系统规章。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制度有:系统和设备使用的安全保密规定,涉密介质的使用管理规定,物理安全管理制度,身份鉴别管理制度,访问控制规则设置的规定,密钥与密码设备管理制度以及系统管理员、系统安全员、系统审计员、保密员和保安员的工作职责等。=aRY
二是制定培训计划。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职业道德、系统各个岗位的新技术、操作规程和使用信息系统应当掌握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对己在岗人员也要进行定期培训,以不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I+%
三是加强人员管理。主要有3个方面:(A)人员审查,确保涉密信息系统每个用户的安全可靠。审查内容包括个人经历、社会关系、政治思想状况、人品和职业道德等。(B)确定岗位和职责范围。使每一位用户按照自己的岗位和职权使用信息系统。(C)考核评价。对系统用户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表现等要定期进行全面考核,并作出评价。对不适于接触涉密信息系统的人员要及时调离。对提升、调动、离岗和退休人员,要收回所有证件、钥匙、智能卡,检查是否把全部手册、文件或程序清单交回。有关人员离岗后,应更换口令和智能卡。7Pd
四是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制定应急计划和处理预案,帮助用户解决安全事故,向用户定期通报有关信息系统薄弱环东和外来威胁的情况,定期检测应急能力。gv9_TR
(3)制定评审安全措施。涉密信息系统建成后,要由涉密计算机网络测评中心对其进行安全保密性能的测评。由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对该信息系统进行重大修改时,要重新进行测评;即使没有重大修改,至少每三年也要测评一次。&J2
(4)信息系统的授权使用。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因此,该系统必须经保密部门审批合格并书面授权,方能投入运行;如该系统做重大修改,须经保密部门重新审批、授权;至少每三年,涉密信息系统的使用要重新授权。UF@*

Ⅳ 网络安全知识答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2.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方法是 (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3.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4.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5.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6.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A、木马;

B、暴力攻击;

C、IP欺骗;

D、缓存溢出攻击

7.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

C基于PKI认证 ;

D基于数据库认证

8.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 (B)

A、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B)

A、防火墙

B、加密狗

C、认证

D、防病毒

10.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不用生日做密码

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

D、自己做服务器

1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A、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B、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只有4位数的密码

D、10位的综合型密码

1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 D )

A. 确认您手头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

B. 及时、可靠升级反病毒产品

C. 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D. 整理磁盘

13.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 )防火墙的特点。(D)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14.在每天下午5点使用计算机结束时断开终端的连接属于( A )

A、外部终端的物理安全

B、通信线的物理安全

C、听数据

D、网络地址欺骗

15.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较有影响的计算机及网络病毒是什么(B)

(A)SARS

(B)SQL杀手蠕虫

(C)手机病毒

(D)小球病毒

16.SQL 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A)

(A)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B)攻击个人PC终端

(C)破坏PC游戏程序

(D)攻击手机网络

17.当今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之间形成(B)

(A)安全风险屏障

(B)安全风险缺口

(C)管理方式的变革

(D)管理方式的缺口

18.我国的计算机年犯罪率的增长是(C)

(A)10%

(B)160%

(C)60%

(D)300%

19.信息安全风险缺口是指(A)

(A)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B)信息化中,信息不足产生的漏洞

(C)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漏洞

(D)计算中心的火灾隐患

20.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个时代(B)

(A)九十年代中叶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D)专网时代

21.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三个时代(A)

(A)主机时代, 专网时代, 多网合一时代

(B)主机时代, PC机时代, 网络时代

(C)PC机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

(D)2001年,2002年,2003年

22.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二个时代(A)

(A)专网时代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23.网络安全在多网合一时代的脆弱性体现在(C)

(A)网络的脆弱性

(B)软件的脆弱性

(C)管理的脆弱性

(D)应用的脆弱性

24.人对网络的依赖性最高的时代(C)

(A)专网时代

(B)PC时代

(C)多网合一时代

(D)主机时代

25.网络攻击与防御处于不对称状态是因为(C)

(A)管理的脆弱性

(B)应用的脆弱性

(C)网络软,硬件的复杂性

(D)软件的脆弱性

26.网络攻击的种类(A)

(A)物理攻击,语法攻击,语义攻击

(B)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C)硬件攻击,软件攻击

(D)物理攻击,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27.语义攻击利用的是(A)

(A)信息内容的含义

(B)病毒对软件攻击

(C)黑客对系统攻击

(D)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28.1995年之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就是(A)

(A)风险管理

(B)访问控制

(C)消除风险

(D)回避风险

29.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D)

(A)政策,结构和技术

(B)组织,技术和信息

(C)硬件,软件和人

(D)资产,威胁和脆弱性

30.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A)

(A)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B)定性评估

(C)定量评估

(D)定点评估

31.PDR模型与访问控制的主要区别(A)

(A)PDR把安全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B)PDR作为系统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C)PDR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D)PDR的关键因素是人

32.信息安全中PDR模型的关键因素是(A)

(A)人

(B)技术

(C)模型

(D)客体

33.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B)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4.最早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什么?(C)

(A)直接的个人通信;

(B)共享硬盘空间、打印机等设备;

(C)共享计算资源;

D大量的数据交换。

35.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B)

(A)计算机网络带宽和速度大大提高。

(B)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C)计算机网络采用了电路交换技术

(D)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36.关于80年代Mirros 蠕虫危害的描述,哪句话是错误的?(B)

(A)该蠕虫利用Unix系统上的漏洞传播

(B)窃取用户的机密信息,破坏计算机数据文件

(C)占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处理器的时间,导致拒绝服务

(D)大量的流量堵塞了网络,导致网络瘫痪

37.以下关于DOS攻击的描述,哪句话是正确的?(C)

(A)不需要侵入受攻击的系统

(B)以窃取目标系统上的机密信息为目的

(C)导致目标系统无法处理正常用户的请求

(D)如果目标系统没有漏洞,远程攻击就不可能成功

38.许多黑客攻击都是利用软件实现中的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对于这一威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C)

(A)安装防火墙

(B)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C)给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

(D)安装防病毒软件

39.下面哪个功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安全功能 (C)

(A)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和运行

(B)实现主机和外设的并行处理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

(C)保护系统程序和作业,禁止不合要求的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D)对计算机用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

40.下面哪个功能属于操作系统中的日志记录功能(D)

(A)控制用户的作业排序和运行

(B)以合理的方式处理错误事件,而不至于影响其他程序的正常运行

(C)保护系统程序和作业,禁止不合要求的对程序和数据的访问

(D)对计算机用户访问系统和资源的情况进行记录

42.Windows NT提供的分布式安全环境又被称为(A)

(A)域(Domain)

(B)工作组

(C)对等网

(D)安全网

;

Ⅵ 网络安全知识竞答题及答案

目前网络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俨然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那么你对网络安全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 网络 安全知识 竞答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安全知识竞答题

1、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A)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2、为了防御网络监听,最常用的 方法 是 (B)

A、采用物理传输(非网络)

B、信息加密

C、无线网

D、使用专线传输

3、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A)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4、主要用于加密机制的协议是(D)

A、HTTP

B、FTP

C、TELNET

D、SSL

5、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B)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6、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帐号,这可以防止(B)

A、木马;

B、暴力攻击;

C、IP欺骗;

D、缓存溢出攻击

7、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A)

A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B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

C基于PKI认证 ;

D基于数据库认证

8、以下哪项不属于防止口令猜测的 措施 ? (B)

A、严格限定从一个给定的终端进行非法认证的次数;

B、确保口令不在终端上再现;

C、防止用户使用太短的口令;

D、使用机器产生的口令

9、下列不属于 系统安全 的技术是(B)

A、防火墙

B、加密狗

C、认证

D、防病毒

10、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D )

A、不用生日做密码

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

D、自己做服务器

11、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D )

A、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B、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C、只有4位数的密码

D、10位的综合型密码

12、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策略的是( D )

A、 确认您手头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

B、 及时、可靠升级反病毒产品

C、 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D、 整理磁盘

13、针对数据包过滤和应用网关技术存在的缺点而引入的防火墙技术,这是( (D) )防火墙的特点。

A、包过滤型

B、应用级网关型

C、复合型防火墙

D、代理服务型

14、在每天下午5点使用计算机结束时断开终端的连接属于( A )

A、外部终端的物理安全

B、通信线的物理安全

C、窃听数据

D、网络地址欺骗

15、2003年上半年发生的较有影响的计算机及网络病毒是什么(B)

(A)SARS

(B)SQL杀手蠕虫

(C)手机病毒

(D)小球病毒

16、SQL 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什么(A)

(A)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B)攻击个人PC终端

(C)破坏PC游戏程序

(D)攻击手机网络

17、当今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之间形成(B)

(A)安全风险屏障

(B)安全风险缺口

(C)管理方式的变革

(D)管理方式的缺口

18、我国的计算机年犯罪率的增长是(C)

(A)10%

(B)160%

(C)60%

(D)300%

19、信息安全风险缺口是指(A)

(A)IT 的发展与安全投入,安全意识和安全手段的不平衡

(B)信息化中,信息不足产生的漏洞

(C)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的漏洞

(D)计算中心的火灾隐患

20、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一个时代(B)

(A)九十年代中叶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D)专网时代

21、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三个时代(A)

(A)主机时代, 专网时代, 多网合一时代

(B)主机时代, PC机时代, 网络时代

(C)PC机时代,网络时代,信息时代

(D)2001年,2002年,2003年

22、信息网络安全的第二个时代(A)

(A)专网时代

(B)九十年代中叶前

(C)世纪之交

23、网络安全在多网合一时代的脆弱性体现在(C)

(A)网络的脆弱性

(B)软件的脆弱性

(C)管理的脆弱性

(D)应用的脆弱性

24、人对网络的依赖性最高的时代(C)

(A)专网时代

(B)PC时代

(C)多网合一时代

(D)主机时代

25、网络攻击与防御处于不对称状态是因为(C)

(A)管理的脆弱性

(B)应用的脆弱性

(C)网络软,硬件的复杂性

(D)软件的脆弱性

26、网络攻击的种类(A)

(A)物理攻击,语法攻击,语义攻击

(B)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C)硬件攻击,软件攻击

(D)物理攻击,黑客攻击,病毒攻击

27、语义攻击利用的是(A)

(A)信息内容的含义

(B)病毒对软件攻击

(C)黑客对系统攻击

(D)黑客和病毒的攻击

28、1995年之后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就是(A)

(A)风险管理

(B)访问控制

(C)消除风险

(D)回避风险

29、风险评估的三个要素(D)

(A)政策,结构和技术

(B)组织,技术和信息

(C)硬件,软件和人

(D)资产,威胁和脆弱性

30、信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A)

(A)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B)定性评估

(C)定量评估

(D)定点评估

31、PDR模型与访问控制的主要区别(A)

(A)PDR把安全对象看作一个整体

(B)PDR作为系统保护的第一道防线

(C)PDR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D)PDR的关键因素是人

32、信息安全中PDR模型的关键因素是(A)

(A)人

(B)技术

(C)模型

(D)客体

33、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在哪个年代(B)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34、最早研究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什么?(C)

(A)直接的个人通信;

(B)共享硬盘空间、打印机等设备;

(C)共享计算资源;

D大量的数据交换。

35、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与传统的通信网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B)

(A)计算机网络带宽和速度大大提高。

(B)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C)计算机网络采用了电路交换技术

(D)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下一页更多有关“网络安全知识竞答题及答案”的内容

Ⅶ 防火墙是什么的第一道防线

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防火墙。
其主要作用是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防火墙的具体功能主要包括“网络安全”与“数据库安全”
防火墙是网络基础设施中用于网络安全的设备,防火墙可以是硬件组成,也可以是软件组成,也可以是硬件和软件共同构成。

Ⅷ 某企业,作为一个网络安全员应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网络安全

定期更新杀毒软件!打开防火墙!小心陌生信息!不进不安全的网页!

Ⅸ 请问内部防火墙和外部防火墙是什么意思啊(指硬件的防火墙)

一、防火墙的概念

1. 最初含义:当房屋还处于木制结构的时侯,人们将石块堆砌在房屋周围用来防止火灾的发生。这种墙被称之为防火墙 。

2. Rich Kosinski(Internet Security公司总裁):

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换句话说,防火墙是一道门槛,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

3. William Cheswick和Steve Beilovin(1994):

防火墙是放置在两个网络之间的一组组件,这组组件共同具有下列性质:

(1)只允许本地安全策略授权的通信信息通过;

(2)双向通信信息必须通过防火墙;

(3)防火墙本身不会影响信息的流通。

4. 防火墙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如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的组合,它对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过强制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以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注意:防火墙主要用于保护安全网络免受不安全网络的侵害。

典型情况:安全网络为企业内部网络,不安全网络为因特网。

但防火墙不只用于因特网,也可用于Intranet各部门网络之间。(内部防火墙)。E.g.:财务部与市场部之间。

5. 在逻辑上,防火墙是分离器,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在物理上,防火墙通常是一组硬件设备——路由器、主计算机,或者是路由器、计算机和配有软件的网络的组合。

防火墙一般可分为多个部分,某些部分除了执行防火墙功能外还执行其它功能。E.g.:加密和解密——VPN。

6. 防火墙的实质是一对矛盾(或称机制):限制数据流通,允许数据流通。

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除了非允许不可的都被禁止,安全但不好用。(限制政策);除了非禁止不可的都被允许,好用但不安全。(宽松政策)

多数防火墙都在两种之间采取折衷。

在一个没有防火墙环境中,网络安全完全依赖于主机安全,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主机都必须协同达到一个统一的高安全标准。基于主机的安全伸缩性不好:当一个站点上主机的数量增加时,确定每台主机处于高安全级别之上,势必会使性能下降。如果某个网络软件的薄弱点被发现,没有防火墙保护的站点必须尽可能快地更正每个暴露的系统,这并不现实,特别是在一些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正被使用时。

二、防火墙的作用

1. 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防盗门、战壕、交通警察、门卫)

2. 防火墙是阻塞点,可强迫所有进出信息都通过这个唯一狭窄的检查点,便于集中实施安全策略。

3. 防火墙可以实行强制的网络安全策略,E.g.:禁止不安全的协议NFS,禁止finger 。

4. 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E.g.:网络使用和滥用的记录统计。

5. 使用内部防火墙可以防止一个网段的问题传播到另一个网段。

三、防火墙体系结构

1. 基本原理

(1)防火墙是网络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访问控制设施,放置在网络的边界上,用于隔离Internet的一部分,限制其与Internet其他部分之间数据的自由流动,在不可靠的互连网络中建立一个可靠的子网。

(2)安全域:一个计算机子网中具有相同安全政策的计算机的集合。

(3)过滤器:本地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对穿越的流量实施控制以阻止某一类别的流量。

2. 防火墙分类

(1)IP级防火墙,又称报文过滤防火墙。

原理:在路由软件中根据报文的信源、信宿及服务类型来实现报文过滤功能。

特点:网络性能好,透明、方便;不能针对特定用户和特定请求,粒度不够。

(2)应用级防火墙,又称代理防火墙。

原理:双穴主机隔离内外直接连接,为两端代理服务请求。

特点:不存在直接报文交换,安全性好,粒度精确完备;但效率低,只能针对专门服务,有局限性。

(3)链路级防火墙

原理:双穴主机提供通用的TCP/UDP连接中继服务。

3. 防火墙的使用

(1)一般原则

1)防火墙的使用是以额外的软硬件设备和系统性能的下降为代价的。

2)防火墙的设置取决于对网络的安全防卫要求和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以及系统被攻破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3)防火墙适用于保护内部主机安全管理不太严格的大型组织机构。

(2)防火墙的使用形式

1)路由器过滤方式防火墙

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关键路径上设置一台带有报文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通过设置过滤规则准确完备地表达本地网络的安全政策。

2)双穴信关方式防火墙

双穴主机使用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内部和外部网络,并隔离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IP报文交换。分为代理服务和用户直接登录两种访问控制方式。

3)主机过滤方式防火墙

提供安全保护的堡垒主机仅与内部网相连,通过过滤路由器连接内部网和外部网,外部网只能访问堡垒主机。更具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4)子网过滤方式防火墙:DMZ方式(非军事区方式)

在主机过滤的基础上增加子网过滤,用过滤子网隔离堡垒主机与内部网,减轻攻击者入侵堡垒主机后对内部网的冲击。

5)内部防火墙

用于大型网络内部子网分隔,以阻止访问控制中信赖关系的传递转移。

(3)使用防火墙的问题

1)灵活性差,不能满足网络互连的复杂形式。

2)防火墙重点防卫网络传输,不保证高层协议的安全。

3)防火墙必须设置在路由的关键点,且安全域内不能存在备份的迂回路由。

4. 防火墙的管理

(1)防火墙日志:用于安全追踪。

(2)备份:防火墙系统的所有配置文件和系统文件。

四、IP级防火墙

1. 工作原理

(1)多端口交换设备,根据报文报头执行过滤规则来进行报文转发。

(2)传输控制表

1)定义过滤规则,报文依次运用每一条规则直至匹配的规则,然后执行对应的操作。

2)传输控制表的建立:安全政策→形式化描述→防火墙软件语法格式

3)制定过滤规则:规则之间并不互斥,长前缀匹配优先。

4)不同的IP级防火墙产品有不同的传输控制表格式。

2. 报文过滤规则

(1)SMTP处理:服务器端口25,客户机端口>1023

(2)POP处理:服务器端口110,客户机端口>1023

(3)HTTP处理:服务器端口80,客户机端口>1023

(4)FTP处理:服务器控制连接端口21,数据连接端口20,客户机端口>1023

(5)Telnet处理:服务器端口23,客户机端口>1023

(6)DNS处理:服务器端口53,客户机端口>1023

(7)RPC处理:端口映射服务器111,不提倡在不安全环境中提供RPC服务

(8)UDP处理:很难控制和验证,通过应用级防火墙拒绝UDP报文

(9)ICMP处理:容易遭受DOS攻击,ICMP过滤范围取决于网络的管理域

(10)路由处理:应阻止内部路由信息出去,同时阻止外部路由信息进来

(11)IP分段报文处理:取决于网络的安全要求,必要时应设置上下文

(12)IP隧道:由于开销过大,一般IP级防火墙不对IP隧道进行过滤

3. 内部路由与防火墙的混合结构

内部网使用一个路由器同时处理内部路由和外部防火墙功能,此时防火墙的定义要针对路由器的端口进行,需要路由器各端口的路由表配合。

4. IP防火墙的政策控制

(1)鉴别:验证用户的标识

(2)授权:判定用户是否有权访问所申请的资源。

5. 源点鉴别

(1)目的:防止盗用资源和服务失效攻击

(2)验证形式:抽样检查

1)对报文流当场进行抽样检查

2)一边转发,一边抽样进行后台检查

3)将样本记入日志,事后进行审计

(3)鉴别方法:过滤标准,临时口令,报文摘录,报文签名

6. IP级防火墙技术评价

(1)优点(P191)

(2)目前存在的问题(P192)

五、应用级防火墙

1. 基本原理

(1)在堡垒主机中使用应用代理服务器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报文交换。

(2)优点

1)对特定的应用服务在内部网络内外的使用实施有效控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用性。

2)内部网络中的用户名被防火墙中的名字取代,增加了攻击者寻找攻击对象的难度。

3)可以对过往操作进行检查和控制,禁止了不安全的行为。

4)提供报文过滤功能,还能实现对传输时间、带宽等进行控制的方法。

(3)缺点

1)通用性较差,需要为每个应用协议配置不同的代理服务器。

2)需要对正常的客户软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修改。

3)新服务的出现和对应代理的出现存在较大延迟,成为新的不安全因素。

(4)设计原则(P193)

1)不允许内部网络与外界直接的IP交互,要有边界防火墙。

2)允许内部用户发起向外的FTP和Email,但可以通过代理进行审计。

3)外部网络用户是不可信任的,要有鉴别功能。

4)内部用户所使用的涉及外部网络的服务应该是可控制的。

5)防火墙的功能是针对外部网络访问的。

Ⅹ 何谓防火墙

通俗点就是当程序访问你的机子或你的程序访问网络的时候他回提醒你的东东
专业点就是一、防火墙的概念

1. 最初含义:当房屋还处于木制结构的时侯,人们将石块堆砌在房屋周围用来防止火灾的发生。这种墙被称之为防火墙 。

2. Rich Kosinski(Internet Security公司总裁):

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之间设置障碍,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换句话说,防火墙是一道门槛,控制进/出两个方向的通信。

3. William Cheswick和Steve Beilovin(1994):

防火墙是放置在两个网络之间的一组组件,这组组件共同具有下列性质:

(1)只允许本地安全策略授权的通信信息通过;

(2)双向通信信息必须通过防火墙;

(3)防火墙本身不会影响信息的流通。

4. 防火墙是位于两个信任程度不同的网络之间(如企业内部网络和Internet之间)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的组合,它对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进行控制,通过强制实施统一的安全策略,防止对重要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和访问以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注意:防火墙主要用于保护安全网络免受不安全网络的侵害。

典型情况:安全网络为企业内部网络,不安全网络为因特网。

但防火墙不只用于因特网,也可用于Intranet各部门网络之间。(内部防火墙)。E.g.:财务部与市场部之间。

5. 在逻辑上,防火墙是分离器,限制器,也是一个分析器,有效地监控了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在物理上,防火墙通常是一组硬件设备——路由器、主计算机,或者是路由器、计算机和配有软件的网络的组合。

防火墙一般可分为多个部分,某些部分除了执行防火墙功能外还执行其它功能。E.g.:加密和解密——VPN。

6. 防火墙的实质是一对矛盾(或称机制):限制数据流通,允许数据流通。

两种极端的表现形式:除了非允许不可的都被禁止,安全但不好用。(限制政策);除了非禁止不可的都被允许,好用但不安全。(宽松政策)

多数防火墙都在两种之间采取折衷。

在一个没有防火墙环境中,网络安全完全依赖于主机安全,并且在某种意义上所有主机都必须协同达到一个统一的高安全标准。基于主机的安全伸缩性不好:当一个站点上主机的数量增加时,确定每台主机处于高安全级别之上,势必会使性能下降。如果某个网络软件的薄弱点被发现,没有防火墙保护的站点必须尽可能快地更正每个暴露的系统,这并不现实,特别是在一些不同版本的操作系统正被使用时。

二、防火墙的作用

1. 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防盗门、战壕、交通警察、门卫)

2. 防火墙是阻塞点,可强迫所有进出信息都通过这个唯一狭窄的检查点,便于集中实施安全策略。

3. 防火墙可以实行强制的网络安全策略,E.g.:禁止不安全的协议NFS,禁止finger 。

4. 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E.g.:网络使用和滥用的记录统计。

5. 使用内部防火墙可以防止一个网段的问题传播到另一个网段。

三、防火墙体系结构

1. 基本原理

(1)防火墙是网络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访问控制设施,放置在网络的边界上,用于隔离Internet的一部分,限制其与Internet其他部分之间数据的自由流动,在不可靠的互连网络中建立一个可靠的子网。

(2)安全域:一个计算机子网中具有相同安全政策的计算机的集合。

(3)过滤器:本地安全政策的具体体现,对穿越的流量实施控制以阻止某一类别的流量。

2. 防火墙分类

(1)IP级防火墙,又称报文过滤防火墙。

原理:在路由软件中根据报文的信源、信宿及服务类型来实现报文过滤功能。

特点:网络性能好,透明、方便;不能针对特定用户和特定请求,粒度不够。

(2)应用级防火墙,又称代理防火墙。

原理:双穴主机隔离内外直接连接,为两端代理服务请求。

特点:不存在直接报文交换,安全性好,粒度精确完备;但效率低,只能针对专门服务,有局限性。

(3)链路级防火墙

原理:双穴主机提供通用的TCP/UDP连接中继服务。

3. 防火墙的使用

(1)一般原则

1)防火墙的使用是以额外的软硬件设备和系统性能的下降为代价的。

2)防火墙的设置取决于对网络的安全防卫要求和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以及系统被攻破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的严重性。

3)防火墙适用于保护内部主机安全管理不太严格的大型组织机构。

(2)防火墙的使用形式

1)路由器过滤方式防火墙

在内部网与外部网的关键路径上设置一台带有报文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通过设置过滤规则准确完备地表达本地网络的安全政策。

2)双穴信关方式防火墙

双穴主机使用两个接口分别连接内部和外部网络,并隔离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IP报文交换。分为代理服务和用户直接登录两种访问控制方式。

3)主机过滤方式防火墙

提供安全保护的堡垒主机仅与内部网相连,通过过滤路由器连接内部网和外部网,外部网只能访问堡垒主机。更具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4)子网过滤方式防火墙:DMZ方式(非军事区方式)

在主机过滤的基础上增加子网过滤,用过滤子网隔离堡垒主机与内部网,减轻攻击者入侵堡垒主机后对内部网的冲击。

5)内部防火墙

用于大型网络内部子网分隔,以阻止访问控制中信赖关系的传递转移。

(3)使用防火墙的问题

1)灵活性差,不能满足网络互连的复杂形式。

2)防火墙重点防卫网络传输,不保证高层协议的安全。

3)防火墙必须设置在路由的关键点,且安全域内不能存在备份的迂回路由。

4. 防火墙的管理

(1)防火墙日志:用于安全追踪。

(2)备份:防火墙系统的所有配置文件和系统文件。

四、IP级防火墙

1. 工作原理

(1)多端口交换设备,根据报文报头执行过滤规则来进行报文转发。

(2)传输控制表

1)定义过滤规则,报文依次运用每一条规则直至匹配的规则,然后执行对应的操作。

2)传输控制表的建立:安全政策→形式化描述→防火墙软件语法格式

3)制定过滤规则:规则之间并不互斥,长前缀匹配优先。

4)不同的IP级防火墙产品有不同的传输控制表格式。

2. 报文过滤规则

(1)SMTP处理:服务器端口25,客户机端口>1023

(2)POP处理:服务器端口110,客户机端口>1023

(3)HTTP处理:服务器端口80,客户机端口>1023

(4)FTP处理:服务器控制连接端口21,数据连接端口20,客户机端口>1023

(5)Telnet处理:服务器端口23,客户机端口>1023

(6)DNS处理:服务器端口53,客户机端口>1023

(7)RPC处理:端口映射服务器111,不提倡在不安全环境中提供RPC服务

(8)UDP处理:很难控制和验证,通过应用级防火墙拒绝UDP报文

(9)ICMP处理:容易遭受DOS攻击,ICMP过滤范围取决于网络的管理域

(10)路由处理:应阻止内部路由信息出去,同时阻止外部路由信息进来

(11)IP分段报文处理:取决于网络的安全要求,必要时应设置上下文

(12)IP隧道:由于开销过大,一般IP级防火墙不对IP隧道进行过滤

3. 内部路由与防火墙的混合结构

内部网使用一个路由器同时处理内部路由和外部防火墙功能,此时防火墙的定义要针对路由器的端口进行,需要路由器各端口的路由表配合。

4. IP防火墙的政策控制

(1)鉴别:验证用户的标识

(2)授权:判定用户是否有权访问所申请的资源。

5. 源点鉴别

(1)目的:防止盗用资源和服务失效攻击

(2)验证形式:抽样检查

1)对报文流当场进行抽样检查

2)一边转发,一边抽样进行后台检查

3)将样本记入日志,事后进行审计

(3)鉴别方法:过滤标准,临时口令,报文摘录,报文签名

6. IP级防火墙技术评价

(1)优点(P191)

(2)目前存在的问题(P192)

五、应用级防火墙

1. 基本原理

(1)在堡垒主机中使用应用代理服务器控制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报文交换。

(2)优点

1)对特定的应用服务在内部网络内外的使用实施有效控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专用性。

2)内部网络中的用户名被防火墙中的名字取代,增加了攻击者寻找攻击对象的难度。

3)可以对过往操作进行检查和控制,禁止了不安全的行为。

4)提供报文过滤功能,还能实现对传输时间、带宽等进行控制的方法。

(3)缺点

1)通用性较差,需要为每个应用协议配置不同的代理服务器。

2)需要对正常的客户软件进行相应的调整或修改。

3)新服务的出现和对应代理的出现存在较大延迟,成为新的不安全因素。

(4)设计原则(P193)

1)不允许内部网络与外界直接的IP交互,要有边界防火墙。

2)允许内部用户发起向外的FTP和Email,但可以通过代理进行审计。

3)外部网络用户是不可信任的,要有鉴别功能。

4)内部用户所使用的涉及外部网络的服务应该是可控制的。

5)防火墙的功能是针对外部网络访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