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通人可以去当特警吗
普通人可以去当特警,但要符合要求 ,公安特警入伍要求:
1、退伍军人:高中及以上学历,通过公安招警考试、面试、政治审查和体能测试,无犯罪前科。
2、社会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体能测试、面试、体检、政治审查,无犯罪前科。
公安特警主要职能:
1、为公安机关提供武力。
2、参与处置暴力恐怖犯罪、严重暴力性犯罪事件,抓捕火力强大的犯罪分子。
3、处置暴乱、骚乱事件,以及大规模流氓滋扰等重大治安事件,担负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和特定的巡逻执勤任务。
4、负责处置对抗性强的群体性事件。
5、担负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任务。
6、其他应当由公安特警队担负的任务。
(1)广州军区网络安全扩展阅读
特警队员在队期间需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严格执行法律;学会在特殊情况下做群众工作的技巧,具备在短时间内缓解、化解矛盾的能力。
进行高难度的体能、技能、战术和野外生存训练及跨区域作战训练,培养专业技术能手,适应反恐、防暴、处置突发事件任务的需要。
学习和掌握常用公安业务知识和科技知识,确保特警队员转岗到公安机关其他部门能够胜任工作。训练内容包括射击、徒手防卫与控制、驾驶、通信联络、防爆安检、战伤自救互救等课目,学习高科技警用反恐装备的使用。
Ⅱ 网络蓝军的建设目的
美国称每天探测到的大量黑客入侵网络袭击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中国,而解放军已经成立了专业化的“网络蓝军”,组建“网络蓝军”是不是为了实施网络攻击?对此耿雁生回答称,当前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社会领域,而且也影响到军事领域,中国也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目前,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你刚才提到的有报道说解放军建立了‘网上蓝军’,这是根据训练的需要,为提高部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而设立的。”
在5月25日举行的中国国防部例行记者会上,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指出,广州军区的解放军根据训练的需要,为提高部队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而设立了“网络蓝军”。国防部方面于5月26日回应称,“网络蓝军”并非所谓的“黑客部队”,而是一些国防单位为了自身需要而临时设立的网络防卫训练机制,国际社会不应过度解读。 国防部有关人员表示,目前,中国的网络安全防护还比较薄弱,中国在社会与军事领域均是网络攻击的受害者。国防部根据部队训练的需要,临时设立了“网络蓝军”,其训练内容包括了网络防护,旨在让受训部队着眼于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强化网络安全防护。
他还强调,“网络蓝军”并非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士组成的所谓“黑客部队”,它只是常规部队的训练科目之一。事实上“网络蓝军”是由部队已有人员构成,而这些人员既不是专门招聘的专业人员,也没有被专门编制。
针对“网络蓝军”一事,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罗援少将指出,网络安全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的很多公共网站乃至国防网站,都曾经遭到黑客的侵扰。“网络蓝军”实际上是一些单位根据自身需要而制定的训练方式,而这种应对网络攻击的方式是国际通用的。
罗援表示,目前中国还没有成建制的“网络部队”,而一些西方国家则已具备“网络司令部”等机构,这些机构既有网络防御能力,也可能具有网络进攻能力。中国的“网络蓝军”只是部队训练时的一种代称,而该训练是国防机构应对网络攻击的预防措施,国际社会不应对此过度解读。
Ⅲ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的领导信息
陆志强,男,汉族,1965年1月生,广东广州人,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法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1980.09--1983.08广州市师范学校学习。1983.08--1989.06广州市东山区东风东路小学教师。1989.06--1991.07广州市东山区教育局团委副书记。1991.07--1993.02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1993.02--1995.07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华南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瑞丽市星火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星火木地板厂厂长(挂职)。1995.07--1997.06广州市东山区芳草工商联合公司经理。1997.06--1998.06广州市东山区芳草街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1998.06--2000.11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党委书记(其间:1997.09-2000.0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97级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11--2003.02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党工委书记(其间:2000.09-2002.1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2000级政法专业学习)。2003.02—2008.12 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8.12- 2009.10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9.10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杨韬,男,汉族,1963年6月生,湖南平江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中山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组织人事处。
1980.09-1984.07 广州师范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学习。1984.07-1987.07广州师范学院化工学系学生辅导员、教师、团总支书记。1987.07-1994.03广州市第二轻工业局团委干事、团委副书记、书记。1994.03-1996.02共青团广州市委联络部副部长、部长,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秘书长。1996.02-2001.10 共青团广州市委副书记、党组成员,广州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2001.10-2003.07广州市总工会副主席、党组成员。2003.07-2007.02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2007.02-2011.09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局长。2011.09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书记。
刘宛子,男,汉族,1957年9月生,广东阳春人。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副书记。负责党建、计生、老干、统战、维稳、外事、安保、群团、扶贫工作。分管机关党委、文化工会、团委、妇委会。
1975.12—1978.10 乐昌县贮木场任木材检验员。1978.10—1982.07 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文专业学习。1982.07—1984.07 广州市第五中学任语文教师。1984.07—1986.02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任干事。1986.02—1990.12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科级干部。1990.12—1993.02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主任科员。1993.02—1998.10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副处长、文明办副主任。1998.10—2001.08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副主任(正处级)。2001.08—2004.03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正处级)。2004.03—2008.07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宣传处处长。2008.07—2009.11 广州市文化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2009.11—2010.12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委书记。2010.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党委副书记。
陈春盛,男,汉族,1961年8月生,广东汕头市澄海区人。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委员,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负责计划财务、社会文化、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分管计划财务处、社会文化处。
1979.09--1981.09 广州航务工程学校船舶机电专业学生.1981.09--1983.09交通部四航局船厂政工办宣传干事、秘书。1983.09--1984.09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宣传科干事。1984.09--1988.08中共广州市委党校经济管理本科班学习。1988.08--1997.06交通部四航局船舶公司办公室主任、副经理。1997.06--1999.04市政协办公厅行政处、接待处副处长。1999.04--2000.08市政协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其间:1999.09--2002.0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学习)。2000.08--2002.08市政协办公厅秘书处、信息信访处处长,兼任广州市政协诗书画室主任。2002.08--2003.04市政协城市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3.04—2008.04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党组成员。2008.04—2009.12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张润华,男,汉族,1960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一级演员,广东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广东省第九届党代会代表。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兼任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负责市“文管办”及“扫黄打非”办工作、演出、电影(城市院线)、文化娱乐场所、网吧管理。分管文化市场处、执法监督处、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总队。
1972.08—1984.08广州歌舞团学员、演员。1984.09—1986.07北京舞蹈学院学生。1986.07—1988.01 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演员队副队长(借调)。1988.02—1995.09广州市歌舞团舞蹈队队长、团长助理、副团长。1995.10—2003.07广州歌舞团团长。2003.07—2004.09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其间2000年9月至2002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习)。2004.09—2009.12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梁正祥,男,汉族,1954年6月生,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政策法规、新闻出版、宣教、创文等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新闻出版处、宣传教育处。
1972.08---1979.09市五十二中学工人、政工组副组长、任课教师。1979.09---1981.07市教师进修学院脱产学习(中文专业)。1981.07---1983.09市七十八中学语文教师。1983.09—1985.07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理论师资班哲学专业本科脱产学习)。1985.07---1988.07市委讲师团讲师。1988.07---2001.03 市委宣传部对外宣传办公室正科级干部、副处级调研员、副主任(正处级)。2001.03---2006.01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2006.01—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任天华,男,汉族,1959年6月生,山东武城人,1976年12月参加工作,199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山大学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科技发展、网络安全等工作。分管广播电视处、科技网络处、广播电视监测中心。
1983.08-1987.04 中央电视台总编辑室干部。1987.05-1990.05广州电视台总编辑室干部。1990.05-1996.05广州电视台总编辑室副主任。1995.05-1997.03 广州电视台国际部副主任。1997.03-2001.08 广州市广播电视局编播业务处处长。2001.08-2004.06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广播电视处处长。2004.06-2007.3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事业科技处处长。2007.3-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其间2007.4-2011.06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广播电视与媒体服务部副部长)。
张友泉,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江苏启东人,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已调任市创建办常务副主任,暂不安排具体分工。
1972.12-2004.07 历任海军某部战士、正排职会计、副连职干事、正连职干事、副营职干事、政治教导员、保卫科科长、保卫处处长、政治部主任(副师级)、后勤部政治委员(期间,1995年12月中山大学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大专毕业,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中央党校函授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2002.06就读华中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2004.07-2005.07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稽查队队长。2005.07-2008.06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执法监督处处长。2008.06-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赵冀韬,男,汉族,1971年11月生,河南新郑人,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文物保护、文物普查、考古、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产业发展等工作。分管文物处、博物馆处、文化产业处。
1985.09-1988.06 河南电影技术学校图书管理专业学习。1988.06-1996.09 河南教育学院图书管理助理馆员。(其间:1988.09-1991.07 河南电大中文专业大专学习;1993.09-1996.07河南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习)1996.09-1999.06 郑州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全日制脱产)。1999.06-2000.09 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2000.09-2003.0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其间:2000.09-2003.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师)2003.09-2006.04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副区长(副处级)(其间:2003.07-2006.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方向博士后。)2006.04-2008.11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处)。2008.11- 2009.12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练怡,女,汉族,1955年12月生,广东广州人, 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7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市纪委派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检组组长、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负责反腐倡廉、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纪检、监察、审计、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分管监察室。
1973.11—1974.11广东花县当知青。1974.11—1976.07 广州造纸厂技工学校读书。1976.09—1984.07 广州造纸厂技工学校任教。1984.09—1986.07广州师范学院干部专修科学习中文专业(全脱产)。1986.08-1986.09 广州造纸厂党委办公室科员。1986.10—2000.09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级、正科级 、副处级调研员。2000.09—2004.10 广州市文化局任组织部副部长、纪委办公室监察室副主任 (其中:2000-2003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2004.10-2005.07广州市文化局专职纪委副书记。2005.07-2010.07广州市文化局纪委专职副书记、纪委办公室监察室主任、保卫处处长。2010.07-2010.12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监察室主任。2010.12-2011.09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2011.09至今市纪委派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检组组长、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纪委书记、党委委员。
黄南冰,男,汉族,1962年4月生,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总工程师、党委委员。负责文化艺术、文艺对外交流、艺术院团管理及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分管艺术处。
1979.09—1983.07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读书。1983.07--1986.11广州师范学院历史系工作。1986.11--1995-09共青团广州市委工作 主任、学校部长、少工委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常委、组织部长、秘书长。1995.09—1996.09广州少年宫党支部书记。1996.09—2008.12 广州少年宫主任、党支部书记。2008.12—2009.11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志愿者部副部长。2009.11—2011.01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庆典和文化活动部副部长。2011.01至今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总工程师、党委委员。
周宪华,男,汉族,1954年9月生,广东汕头市潮阳区人,1972年10月参加工作,197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南财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巡视员,负责印刷、复制、发行及着作权保护及版权示范城市申报工作。分管印刷发行处、版权处。
1972.12-1983.10 广州食品厂、荔湾华林工业公司工人.1983.10-1987.03 深圳电视台工作人员、记者。1987.03-1989.08 广州电视台记者、新闻部工商组组长(期间获记者中级职称;参加中央电视台编辑培训班)1989.08-1993.03 广州电视台新闻部副主任(其间89.09-91.07 广州师范学院新闻出版专业学习)。1993.03-1994.05 广州电视台人事部主任。1994.05-1995.03 广州人民电视台台长助理。1995.03-1999.02 广州人民电台副台长、党委委员(期间:1996.04-1998.0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系大众传播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学习) 。1999.02-2001.07 广州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1.07-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广州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其间:2007.08-2011.03西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习)。2009.12至今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巡视员。
李建英,女,汉族,1954年5月生,广东梅州兴宁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分管信息中心,协助陈春盛副局长负责社会文化工作。
1972.07-1985.02 广州市燃料公司工人、车间副主任、党支部副书记、指导员、宣传科长、团委书记。1985.02-1993.02广州市燃料总公司宣传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1993.02-1994.05 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1994.05-2001.08 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办公室主任兼政治处处长。2001.08-2004.06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纪监察室主任兼机关党委书记 (其间2003.08-2005.12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广东分院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习)。2004.06-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巡视员。 2009.12至今 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王丽贞,女,汉族,1955年7月生,福建晋江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7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国际政治经济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分管办公室。
1972.08-1975.12 广州市曙光电影院组织宣传员。1975.12-1985.09 广州市演出公司办公室、政治处、组织科科员、团委副书记。1985.09-1987.07 广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干部专修班学员。1987.07-1994.05 广州市文化局宣传部、办公室、组织部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1994.05-1996.08 广州市文化局组织部副部长。1996.08-1997.12 市委宣传部干部处副处长(挂职)。1997.12-2001.08 广州市文化局宣传部部长。2001.08-2004.12 广州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2004.12-2008.01 广州市文化局组织人事处处长。2008.01-2009.12 广州市文化局副巡视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李永祥,男,汉族,1954年10月生,广东鹤山人,1972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广州教育学院政治系毕业,大专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分管机关服务中心,协助黄南冰总工程师负责大中型文化设施建设工作。
1972.08--1973.03广州市85中任辅导员。1973.03-1974.08广州市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74.08--1978.08广州市第30中学教师。1978.08-1981.09广州市第105中学教师。1981.09--1988.02广州市第11中学教师。(其间1981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广州教育学院政治专业业余学习)1988.02-1989.03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科员。1989.03-1991.01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副主任科员。1991.01-1991.04广州市新闻出版局主任科员。1991.04-1996.12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版权管理处副处长。1996.12-2001.08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版权法规处处长。2001.08-2004.01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出版物市场处处长。2004.01-2009.01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办公室主任。2009.01-2009.12 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巡视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徐彬,男,汉族,1956年4月生,山东荣城人,1972年12月参加工作,1 97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政治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大学学历。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协助陈春盛副局长、黄南冰总工程师负责大型文化活动项目工作。
1972.12—1985.06 历任武汉军区某通信总站学员、报务员、司务长、副连职干事。1985.06—1986.11历任广州军区某通信总站政治处宣传股正连职干事、股长(其间1985.07-1987.06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1986.11—1994.03 历任广州军区司令部直属工作部宣传处副营职、正营职干事、副团职干事。1994.03--1998.11 广州军区某通信器材仓库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正团)。1998.11--2001.03 广州市文化局文化处副处长(其间1998.09-2002.06 南京政治学院经济管理本科学习)。2001.03--2004.10 广州市文化局文化处处长。2004.10--2010.07广州市文化局艺术处处长。2010.07--2011.0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处处长。2011.04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巡视员。
Ⅳ 什么是网络蓝军
网络蓝军是中国的网络部队,就是和美国网络勇士一样的,但是并不是黑客部队,世界有网络部队的国家很多,比如美国(网络勇士),朝鲜(官方还没出来说具体的,只是承认有网络部队),伊朗(伊朗不是政府组建的是属于民间组织,但是也是网络部队,网络被黑就是他们的杰作)英国(有一点小道消息),日本(貌似有,但是没有具体的消息)
Ⅳ 军用车上面的gd是什么意思
军工板块特点 1 周期越长,营收确定性越高,护城河越深(比如制造一艘哥伦比亚核潜艇需要10亿多美金,14年的建造周期) 相应的,周期短,没几年就要recompete的,就没什么竞争力,比如说IT系统(给军方提供数据处理,网络安全,情报服务),壁垒更低,竞争对手更多。
Ⅵ 十八大军事方面提出的要求
十八大的召开是在一个内外交困的环境下度过的,在2012年中,全球主要的几个大国都完成了大选,重组内阁,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朝鲜,法国等等,众多大国新内阁的上台,便意味着新政策新外交的出炉,世界的格局将面临着新的发展。
而我国在经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大潮冲刷后,经济飞速发展,国防科技也日新月异,成为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集团。在这背后,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发展,导致了全党腐败风气加重,自古以来,吏治不清,国无宁日。国防科技的腾飞,使得我国饱受世界其他敌对政治集团的威胁。
从进入2012年以后,我国领土主权问题,到了三十多年以来最尖锐的时刻,这背后,不仅仅是对中国主权的藐视,不仅仅是直接经济资源利益的争夺,更是意图通过战争来拖缓我国的现代化的发展脚步,打垮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果。但是,2012是一个非凡之年,它是新一轮全球领导集团排位战的开始,谁能在这一轮的排位战之中上位,将保证未来三十年的发展顺畅,所以值此攸关时刻,中国不能后退。处于如此进退两难之境,我党高层决心明确,势必在这轮竟争中,披荆斩棘,勇冠高峰。
新常委上台后,一些列内外兼顾的政策表明了我党的决心。首先,对内,肃清吏治,开始全面反腐倡廉,从中央高层落实,此举不只是为了反腐而反腐,更是统一全党思想,稳定民心,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之举,表现出我党新时期的发展决心。攘外必先安内,肃清吏治,也是表明了未来几年,中国对外可能要有大动作的信号。对外,今年,中国首艘战斗航母下水,J-20首飞,珠海航展,各种空战新装备的亮相,而且各种高精尖的空天海装备陆续披露,不仅是从种类,更是从科技含量上另世界震惊。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亮相,意在告诉意图与中国为敌的国家,中国深藏不露,切勿玩火自焚,尽量做到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是后话,实在到了不得不战之时,这些高精尖的装备就是我军决胜敌寇的神兵利器。而且,下半年开始,我军高层频频出访邻国和大国,远交近攻的策略,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这是对与中国临海相望的某国的警告,“尽快悬崖勒马”,万不可“勿谓言之不预也”,步入万劫不复之地。
对于十八大之后的新的军事战略,从“辽宁舰”的下水和珠海航展就可窥一斑,中国固守了六十年的防御战略有可能打破,我国一直是陆战之王,但是最近几年的形式,逼迫我国不得不改变战略方针。首先,美国在二十多年的蚕食外交策略过程中,逐渐对中国完成了合围,而且现在中国的领海问题,有可能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契机,如若开战,中国在东南方向,并没有战略缓冲区,一切战事无可避免的要在沿海本土进行,而那又是我国的经济重镇,所以很可能 将我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损坏(所以,我国经济中心有可能向内陆迁移,为大战保障)。那么加强海军和空军建设变成了重中之重,把御敌于国门之外变成御敌于千里之外,保证我国本土的生产发展不受影响。航母战斗群是海上长城,浮动的军事基地,发展航母绝对是保证我国的本土安全的必要之举。而且海军与空军的发展,不仅是为了应对未来大战的需要,更是对近期纠纷的武力遏制,如果我国收回了纠纷岛屿,那么我国的战略缓冲区就得到了扩大,对大陆安全是一个保障。所以未来的军事战略将以发展海军为主,空军和导弹部队辅导海军作战,我国将从固守本土的策略转变为打出去的战略,参加全球霸主的争夺,这一切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做保障,只有强有力的国防,才能有国内安定繁荣的发展。
另外,在中国的未来十年内,可能难免一场局部战争冲突,按照中国三十年一战的规律来看,时间差不多了,根据现在的世界形势来看,也在所难免,中国打一仗便能赢得三十年的安定发展。大胜一战后,击溃的是霸权主义的决心。从今年的种种举动都能体现到中国在未来的战争准备和动员,军费增至1000亿美元,据CIA报告实际为1600亿美元,未来海军发展规划的曝光,珠海航展各种新型空战武器的亮相,新BOSS去广州军区视察,全国各军区大规模联合演习,更有意味的是,中央军委决定将七大“军区“合并为”战区“。。。。这一切都是一种信号。
无论如何,我们相信党中央高瞻远瞩,新常委班子必将继往开来,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我们只需听从党中央的号召,团结一致,到了不得不战的时候,全民皆兵,誓死追随党中央与敌寇奋战到底。
Ⅶ 命题作文 给一个理由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游离在婚姻之外,证据之一就是有越来越多的产品投放口号是为单身人士度身定做。
他们说单身很快乐,可以彻夜不归无需看任何人脸色,可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可以公然同数位异性眉来眼去,甚至有好事者总结出了单身的好处一百零一条;他们又说单身很郁闷,疲惫一整天回到家,连个吵架的人都遍寻不着,看到别家窗口飘出的饭菜香,看到朋友家的孩子一寸寸长大,就眼睛湿润,单身的缺点罄竹难书。
他们大多学历颇高,收入颇丰,相貌出众,谈吐不凡,那么,选择单身于他们而言就一定会有特别的理由。
我为工作狂
我是做网络安全的,过的绝对是“飘一代”的生活。主观上,我很不愿意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客观上,我又实在是抽不出时间谈场恋爱,更何况是婚姻?
其实,读博士的时候,给我介绍对象的人海了去了,什么职业都有,从空中小姐到收银员。后来被父母催促谈了一个,北外的硕士。开始倒也相安无事,周末见个面,吃顿饭,聊聊天什么的,后来小姑娘不对了,成天要我陪着。而我那一阵忙着做广州军区的项目和准备博士论文,哪有那样的闲心?也就很顺理成章地分手了。
读书时候想着要把书读好,找太太的事放到工作以后再说。工作之后,发现竞争太激烈,我做IT的,每天都有许多新东西新概念涌现,还是要不停地学习,而且平时工作压力也很大。我的年纪一天天大了,这两年我明显觉察到自己记忆力的衰退,我必须全力以赴面对我的工作,否则就极容易败给比我年轻的人。这种情况下,别说我是没有精力,就算我有空闲的时间,我也暂时不会考虑婚姻。
我的同学中很多人至今单身,我想原因大多跟我一样吧!谈恋爱对于我们来说是机会成本很高的事情。
孤单?当然会有,有时候我深更半夜地上网找人聊天发泄郁闷。在我的内心深处,真的很希望有我爱的女人跟我分享我现在拥有的一切。问题在于我没有时间去发现这样的女人。过两年吧,我把江山打下来了,不用这样成天做“空中飞人”了,再考虑婚姻也不迟。起码,我认为这是对爱人和家庭负责任的表现。
爱情出了国
我至今单身倒不是没有爱情,而是爱情离我太远。5年前,他考取了自费去美国留学。当时,我想出国是好事呀,还挺支持他,不仅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还帮他向别人借钱。可是等到真的要走了,我才觉得害怕。送他走的那天,我大哭一场,但也下了一定要跟他结婚的决心。
之后,我就像变了个人,独立、有主见,一颗心全部用在工作上,可一想到他要念3年我就觉得绝望。
我们开始了单周打电话,双周写信的日子。一开始还好,他刚去,有好多新鲜事,后来他的生活上了正轨,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再加上他本来就是个不爱说话的人,在一起还不说话,何况离得那么远!我们就像两个世界的人,生活没有交叉,各自的事越来越懒得和对方说。就是有时候有向他倾诉的冲动,等熬到打电话那一天,早没情绪了,又心疼电话费,琐事不愿说,大事不常有,小感觉说不起,就这样感觉越来越差。第一年还吵吵架,一写好几页纸,慢慢地连架也不吵了,彼此之间很客气,客气到无话可说。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真是无望,别人说起来你的男朋友多有出息呀,我还得频频点头,可谁知道我的苦。
并不是我特别坚强,我只是不想让自己的故事落了俗套。他去美国已经5年了,我今年整28岁了,他说一定要有了事业基础,才接我过去享福。我就像等待回归倒计时一样地等待着那个日子,我每天都在和自己做思想斗争:等下去,还是放弃?我不知道这种等待还有没有意义,放弃,我又不甘心。毕竟,我真的不小了。我想,那一天应该快到了吧!
玩的就是心跳
我游离在婚姻之外,那里没有丝毫的约束,我是没有婚姻的影子;我游戏在爱情之中,那里有灼热的情欲,我却是没有灵魂的影子。婚姻?今年快30了,完全符合伟大祖国晚婚的年龄,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和任何一个女人过一辈子。我这想法是一个很出名的老头的话给我的启示,婚姻是一座城市,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内的人想冲出来。与其让城内的户籍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还不如城外一个人逍遥自由,反正可以找到甚至比城内更刺激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自古多情空余恨”我不赞成,我要爱情的滋润,不要婚姻的累赘。多情只是我8小时之外的充电方式,我不会因为爱情而走向婚姻坟墓,家庭和孩子将无谓地消耗工作的能量。
我有一份可以让我逍遥的工作,干1个月差不多抵得上普通老百姓没日没夜的操劳1年的收入。所以当工作和女朋友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工作。虽然这样会让MM们伤心,但过后她们总会在自己的朋友面前说我是多么有事业心的男人。看来女人也不是完全是糊涂幼稚的,至少这一点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来广州快3年了,有过多少女朋友你如果要我说,我只能跟你说声“对不起”,因为我都无法给自己一个答案。我喜欢和不同的漂亮女人做婚姻的事,但我绝对不滥。嫖只是一种原始的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没有丝毫的情感,无法刺激我的情欲。
你可以说我变态,但我的确喜欢漂亮的MM,就像我极度喜欢名牌一样。我难以忍受身边的情人没有更替。一周或一个月之后,我会马上换人,这样很好,可以让我总是对爱情保持永久的新鲜感,根本不会像一对夫妻那样爱得没有任何感觉,那是最可怕的。
别问我未来会怎么样,我只是想用最浓烈的色彩涂抹最狂野的岁月,到老我就可以在悠长的日子里面细细品味。或许我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戏子,在多情的轨迹上越舞越远,但我不后悔。
单身是对婚姻的尊重
我以为大龄单身是一种状态,是生活方式的选择。这可能是属于现代的,但不应该是时尚的,不能以从众的心态去购买流行款式那样对待婚姻的选择。对于我这样的人从来不会赶时尚的潮头,也不赞成人们游戏婚姻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单身是对婚姻的自主选择,就好像人们都能接受爱情是一个人的权利,它是人在某段生命过程中要享受和实现的非常美好的事一样。单身可能算是对感情维护的一种方式:为不把婚姻变得无趣,为尊重婚姻的意义,就像人们选择婚姻来使爱情升华和巩固一样,都应该被接受。而单身是对习惯性婚姻的躲避,应该和婚姻一样美,一样有创造性。
我知道人们喜欢故事,但是我不出卖自己的隐私。我以前有个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美好的回忆》,他只写了一句话就交上来了。他这样写“我有一段美好的回忆,但是我不说。”我以为这是一句能让所有有回忆的人落泪的话。我能说的是,他们都不能给我以婚姻的保障,但挣扎蜕变之后,却使我相信海明威说过的一句话:“世界是个好地方,值得为它奋斗。”记忆是真正属于个人的,也是对他们的尊重,而且直白的故事都是重复的,所以我一定不会告诉你细节。
我的社会经历主要在学校,学习和工作。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能算沉浮了大的波浪,那都是人的成长应该承受的。我的父母和朋友都是家庭观念很重的,他们多是生活得幸福美满的人,而我大概是不会选择婚姻了。压力于我而言,能克服的都克服了,不能克服的也克服了。感谢朋友的理解和父母的宽容。曾经幸福过,对于此刻,只追求健康。
不必设想是否一直单身下去,其实没有女子不渴望温暖的爱情和婚姻,单身并非主观追求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生命轨迹中自由选择的结果,就因为不肯用情感让步于现实。当然将来的人们会容易得多。简单地说就是,固执可以,但不要变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