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什么时候上线
8月29日下午,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京正式上线。这是治理网络谣言、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大举措,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
辟谣平台的宗旨是:发布权威辟谣信息,提升网民媒介素养,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实现对网络谣言“清存量、控增量、断传播”。
辟谣平台发布的辟谣信息来自各部委、各级政府、各有关院所、各领域专家和权威媒体,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领域,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② 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发布《共建网络文明天津宣言》,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内容
在中国2022年网络文明大会上发布了一则网络文明宣言,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主要是针对网络文明的建设,在现在这个网络普及度非常高的时候,建设网络文明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宣言中针对网民的行为规范、网络文化和网络安全,这对于建设网络文明都是至关重要的。
网络是科技发展进步的成果,然而网络却是一把双面剑,虽然它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捷,但是在不同程度上也给使用网络的人带来了危害。所以这像宣言的发布,将能够为网络环境建设指明一个方向。
③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5日至11日举行,这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对于彰显时代精神有很大意义。本届网络安全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广泛深入地宣传网络强国重要思想。网络安全周将通过网络直播、现场采访、短视频、微动画等多种传播形式,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强大的实践力量,建设互联网强国,进一步构建“防火墙”用于国家网络安全。
要知道的是不要轻易向无关人员提供个人信息,填写问卷,扫描二维码进行注册,尽量不要使用真实的个人信息。快递单、火车票、购物小票等含有个人信息的文件应妥善处理,不得在社交网站软件上发布。个人邮箱、以及是网上支付、银行卡等各种密码要不同。日常生活中图书馆、印刷厂等公共场所,或使用他人手机登录账号时,不要选择自动保存密码,离开时记得注销账号。
④ 2017年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在哪举行的
2017年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今天在上海举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在论坛上透露,微信、支付宝、高德地图等隐私条款考核评审结果将于9月24日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个人信息保护主题日”发布,相关参评企业当天还将在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的组织指导下签署个人信息保护倡议书。
隐私政策或服务协议中的隐私条款是网络运营者对其所开展的收集、保存、使用、共享、转让等个人信息处理行为的公开声明。在赵波看来,近年来,网络运营者对个人信息存在过度收集、隐秘收集、诱骗收集和“一揽子协议”强迫用户同意等现象,个人信息泄露、滥用、非法交易等事件时有发生,对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⑤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安徽合肥开幕!有哪些看点和亮点呢
首先是推动新时代网络文明建立。顶层设计逐渐完美,对网络文明建立的目的、Task、办法、步调、办法、要求等做出了明白规则。兴办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搭建交换展现平台。网络宣扬深化而扎实。推进佰党的立异实际不得人心,仔细做好网上严重主题宣扬,深化施行中国正能量“五百”网络精品工程,推动“阳光线”举动,完美网络全社会文明本质。
要晓得互联网不只给人们的生度活带来无限兴趣,也为人们了解社会新闻、任务进修生活、交换结交供给了便当。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实践必须。比方网络线程、网络答复等也是人们网络生活知的有机构成部分。与现实生活一样,网络生活更必须文明的品德、公理和阳光,更必须社会公益的正能量。因而,作为网络人,我们应当有保护网络文明的义务和任务。这是每一个人都必需做的荣耀任务。
⑥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闭幕,宣传周期间有哪些精彩瞬间
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在9月11日闭幕,这届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宣传周,在为期这6天时间里不仅举办了8场分论坛,还举办了校园日、电信日等主题日活动,通过不同的场景、角色还原了许多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生动形象的加强了网络安全意识。
此次在全国范围内同意开展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虽然已经圆满闭幕,但网络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始终都在进行当中,希望各地都能继续加强网络安全宣传,让所有人都能安心安全的上网,不用担心泄露个人信息更不用担心遇到违法犯罪。
⑦ 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区别
法律分析:它们的立法宗旨,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信息权益。最主要出现在第二十五条和第五十九条,甚至我们可以说第25条是国家安全法当中关于网络安全的一个专门条款。换言之,国家安全法为网络安全法的制定奠定法律基础。因为其涉及到大量数据的分类,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构建了相应的制度。数据安全法也对信息和个人信息做了一些强化和规定,其中“安全”在数据安全法中出现了91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第十八条 国家鼓励开发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促进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支持创新网络安全管理方式,运用网络新技术,提升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⑧ 个人如何做好网络安全防范
在生活中,怎样才能避免泄露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呢?
1、在手机和电脑上不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或搜索到非正规网站,遇到需要输入身份证号码、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
2、账户和密码尽量不要相同,定期修改密码,增加密码的复杂度;不要直接用生日、电话号码、证件号码等有关个人信息的数字作为密码,适当增加密码的长度,并经常更换;
3、在网络平台中注册账号的时候,要注意平台的可信度,要设置好密码,对个人隐私信息要加密处理,以免被盗取;
4、要对个人使用的手机和电脑进行安全设置,要安装杀毒软件,平时要进行杀毒管理,不访问钓鱼网站,维修时要注意找可靠站点修理,并做好私密保护;
5、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XX用于XX用途,他用无效”和日期,复印完成后要及时清除复印机缓存;
6、在使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软件时,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以防不法分子盗取个人信息;
7、在朋友圈晒照片时,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如要晒姓名、身份证号、二维码等个人信息有关的照片时,发前先进行模糊处理;
8、在公共网络环境中不处理个人敏感信息,不随意接入开放WIFI;
9、不随意在不明网站或APP上进行实名认证注册,在注册使用网站或APP时需查看是否含隐私政策或用户协议等,查看对应内容,确保自身权益得到相应保障,防止霸王条款;
10、不要随便扫二维码,不要随便接收来历不明的文件。
⑨ 网络安全法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怎么回事
网络安全法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微博等未经许可不得提供新闻信息服务、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超50条将入罪、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实名网络登记……6月1日起,一批新规将影响我们的生活。
新修订《农药管理条例》鼓励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
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6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明确农药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的条件,并规定由省级农业部门核发农药生产许可证,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对高毒等限制使用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制度。《条例》还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菌类、中草药材的生产。通过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先进施药器械等措施,逐步减少农药使用量,对实施农药减量计划、自愿减少农药使用量的给予鼓励和扶持。
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超50条将入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6月1日起施行。司法解释明确,向特定人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通过信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发布公民个人信息的,应当认定为刑法规定的“提供公民个人信息”。司法解释明确,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等个人信息五十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出新规
《国务院关于修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的决定》自6月1日起施行。《决定》将《条例》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收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实行与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同等补偿标准,按照被征收土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