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郑州警方发布网络安全犯罪案例

郑州警方发布网络安全犯罪案例

发布时间: 2022-10-17 02:24:24

① 河南警方开展“雷霆10号”行动,你觉得哪些属于网络违法犯罪

给可爱的警察叔叔阿姨们点赞!雷霆10号行动,真的很棒!河南警方的这次行动,从10月30号开始,一直到12月30号结束,在此期间将会对目前社会上比较突出的网络违法犯罪开展集群打击和生态打击。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现在有哪些猖獗的网络违法犯罪吧。

小哥哥,卖茶吗?我超甜,我爷爷的茶超贵呢

卖茶妹的骗局,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虽然屏幕对面是抠脚大汉,但是说出来的话,可都是软妹子都说不出口的。一般来说,卖茶妹会这样做。加微信——发发日常,偶尔聊聊天——培养兴趣——告知对方自己失恋了——引起对方兴趣——告知对方自己回老家了——继续保持联系——说起自己爷爷的龙井茶——骗取受害者的信任——骗钱——拉黑——over。卖茶妹针对的都是没有女朋友的孤独男性,面对白富美的时候,请擦亮眼睛。

总的来说,人都喜欢不劳而获,但是想要足不出户还不需要付出努力就能月入过万是不可能的。骗子也正是利用了网络可以隐藏真面目的优势,以及网络可以放大人的贪婪的优势,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建议大家在面临金钱诱惑的时候好好想一想,为什么会找上你呢?你有什么优势吗?明明那么普通,好事真的会找上门吗?认清自己的现状,考虑事情背后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记住一点,只要说到钱,请让对方快点走开!

② 郑州警方破获一起信息诈骗团伙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随着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人们各种隐私比如银行卡、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通过各种使用途径不知不觉泄密,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购买或者其他方式得到这些信息之后,编造各种理由对本人或者其他人进行诈骗活动,这种事情在社会上非常多,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损失财物。



另外,有些储户在银行办理完业务之后,也要妥善保存银行开出的许多签字单据,这些单据上面有储户信息,至关重要,千万不要随意丢弃,以免给不法分子钻空子。


随着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骗子手段也层出不穷,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提高警惕,以防不测。

③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④ 什么是网络侵权,网络侵权的行为都有哪些

网络侵权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所发生的侵权行为。

网络侵权的行为有哪些?

1、网上侵犯人格权

具体人格权包括身体权、生命权、健康权、自由权、隐私权、姓名权及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并不是虚幻的,是依赖于现实社会的客观存在,网络中依然存在侵犯人格权的违法行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网上侵犯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的行为,只要受害人能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其合法权益就能够得到保护。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的名誉权的行为。”《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7条第三款明确指出,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致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由此看出,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上不仅逐渐凸现为一种具体的人格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也受到法律的关注和保护。


2、网上侵犯着作权

根据法律规定,着作权包括着作人身权和着作财产权,具体如下:

(1)着作人身权: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2)着作财产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其他应由着作权人享有的权利。

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上侵犯着作权的行为层出不穷,如许多网站未经着作权人同意擅自将其作品上载到网络中;未与新闻单位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擅自转载新闻单位发布的新闻;在网上传播走私盗版的音像制品等等。与此相应,法院受理的涉网着作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着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网络着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管辖地的确定;将数字化作品纳入着作权保护的范围,明确了数字化传播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

⑤ 郑州一女子被网络上认识的男友骗了104万,恋爱中该如何防骗

近日,郑州市一名女子在网络上认识了一名男子,并且迅速与其坠入爱河,结果在谈恋爱的过程中被骗走了104万元,还是过了很久以后才找了警方报警。近年来的诈骗事件层出不穷,这也说明了现在的人们,防范意识太过低下了,我们在恋爱的时候一定要把感情和金钱分开,千万不能将其混淆。

最后,感情也不是生活中的唯一,所以我们也要学会减少感情在生活中的比重,不能因为感情而忘记了亲情、友情和自己,这样才能够保证爱情来的时候,生活能够维持基本的平衡状态,爱情离开以后也不至于太难接受。

⑥ 郑州一女童店门口玩手机被陌生男子抢走,警方是如何将其抓获的

警方是通过摄像头监控将这个男子抓获。

在这个案件中,警方一共查阅了两次监控就把抢手机的男子抓获了,首先是查阅的是店门口的监控,第一步先锁定了是个黑衣男子。第二个查阅的摄像头是路边的摄像头,锁定了黑衣男子骑得电动车的车牌号。然后通过车牌号确定了黑衣男子的身份,于是实施了抓捕。笔者认为:通过这个事件,就反映出了我国监控系统的优越性,它保障了我国民众的安全生活,让我们生活的更加安心,并且还告诫了我们,不要知法犯法,任何犯罪都逃脱不了我国的监控系统。

3、女童手机被抢走,告诫我们大人应该随时照看小孩子:在陌生或是公共环境下,小孩子只有在父母的完全照看下,才百分之百的安全。所以父母不能只图办事方便就把孩子放任在一边不管,这是一种不负责并会带来危险的行为。

⑦ 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导致犯罪的案例

【玉林市博白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青少年盗窃案案例】2009年10月10日早上6时许,广西玉林博白县公安局龙潭派出所接到辖区内群众报警,称其美好超市被人翻墙入内盗走部分现金及香烟等物品,具体损失不详。

接警后,民警经过走访了解到,约半小时前有人看见3名可疑少年提了一只纤维袋子从报案人家门口的巷道出去了,而且目击者还认识其中一名少年李某15岁的儿子李某某。根据现场的情况,民警断定该案应系未成年人作案。

就在民警正在进一步调查时,又有群众反映3名少年并没有向镇外方向逃离,而是提着那只袋子龙中大路往龙潭中学走了。根据线索,由失主带路,民警在龙潭中学内将3名少年抓获。

经查,3名少年(张某十六岁、李某某十五岁、吴某十六岁)都是龙潭中学的在校生,于几天前离家并逃学外出上网,他们在浪花网吧花光身上所有的钱之后还想弄点钱继续上网。于是,其中有一名少年(李某)想到盗窃美好超市,便提议前去看看。

3人到超市后发现,超市大门紧锁没有人。于是,3人便合谋翻墙进入超市实施盗窃。谁知超市里居然没有多少现金,于是他们便“就地取材”,用小卖部里的纤维袋子将香烟、火腿肠、方便面、饮料等盛了半袋子后仓皇逃离现场。由于在街口被人发现,三人便快速地往学校的路回去,没想到却被民警和失主逮了个正着。


【玉林市博白县亚山派出所青少年抢劫案案例】2009年1月20日下午5点左右,王东和李强从网吧出来,身上仅有的20块钱只够他们吃顿晚饭了,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呢?两人合计了一下,决定铤而走险,找个有钱的同学,抢点钱。

当天晚上8点左右,李东和王强埋伏在学校附近的一条小路上,外出的同学陆陆续续回学校了,突然隔壁班陈刚引起了他俩的注意,听说陈刚家挺有钱的,开学的时候还是还是他爸爸开小车把他送到学校的,他俩决定就找陈刚下手,王东从地捡起一块砖,和李强一起悄悄地从陈刚后面跟了上去,随后两人互相使了一下眼色,李强冲上去一手搂住陈刚的脖子,一手捂住他的嘴巴。

陈刚想反抗,王东举起手中的砖块威胁说:不要动,我们是求财的,再动我砸死你!两人把陈刚拖进了边上的树林,逼陈刚把身上的钱拿出来,陈刚不肯,李强就随手给了他一个耳光,陈刚还是不肯,王东举起手里的砖头就砸在他头上,流血了,陈刚不敢反抗了,李强上去从陈刚的上衣口袋搜出了50元现金。

这时,前面好像有人(注:系附近某电子厂员工杨某下班回家路过)经过,王东和李强拿着钱赶紧逃走了,陈刚找到同班同学胡某,把自己被人抢劫的事情告诉了他们,胡某随即拿出自己的手机报警。

民警迅速展开了调查,两个小时后,民警在学校附近的网吧里把正在上网的王东和李强抓获,两人对抢劫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经法医鉴定:陈刚头部的损伤已构成人体轻微伤。

(7)郑州警方发布网络安全犯罪案例扩展阅读:

网络游戏不仅仅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多方面领域。

第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大量案例已经证明,上网成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甚至出现个别青少年几天几夜在网吧游戏因疲劳过度而猝死的极端事件。

陶醉在网络游戏中的青少年往 往深陷网吧不能自拔,劳心劳神。即便他们离开网络游戏,也常会出现头晕、眼花、食欲下降等各种症状。

第二、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心理学专家指出,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在心理 上则表现出自我封闭、自以为是等抑郁性神经症。

这些青少年虽然能通过虚拟世界中的打拼、搏杀获 得心理上的满足,但他们无法从中提高自己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因此沉迷网络游戏的人一旦回到实际生活中,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以致他们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总是选择逃避。

第三、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业。

学生上网成瘾造成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最终被迫退学的报道,这些年来屡见各种媒体。

相关数据表明,目前网络游戏玩家中每天玩 3 小时以下的仅占 26. 17%,玩 3 至 6小时的占 28. 17%,而每天玩到 6 小时以上的竟高达 45 . 65% 。

第四、诱发青少年误入犯罪歧途。

对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行为自控能力还较弱的青少年而言,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情节极可能成为引发他们犯罪的诱因。

在我国,2001 年与网络有关的犯罪占总犯罪率的 0. 6%,2002 年 增加到 7%,2003 年达到 13 %,而到 2004 年已升至 21%。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习、生活最主要的两个场所,老师和家长与青少年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关系也最为密切。因此,老师和家长应义不容辞地发挥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力军作用。

在防范青少年上网成瘾的各种措施中,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明确限定孩子每天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都是必要的。

⑧ 网络犯罪的案例有哪些

1.江苏徐州“神马”网络盗窃案

2014年3月19日,江苏徐州警方联合腾讯雷霆行动成功捣毁了一个以“下订单”为名,通过向多个网店店主的手机植入木马、拦截网银短信进行网络盗窃的犯罪团伙,在14省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37名,瓦解了一个完整的“写马—免杀—种马—洗钱—分赃”黑产犯罪链条。该案受害人达261名,涉案金额2000余万元。

2.广州“1101-黑客”银行卡盗窃案

2014年5月,广州警方成功破获了一起利用黑客技术、对银行卡实施盗窃的特大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经调查,该团伙通过网络入侵的手段盗取多个网站的数据库,并将得到的数据在其他网站上尝试登录,经过大量冲撞比对后非法获得公民个人信息和银行卡资料数百万条,最后通过出售信息、网上盗窃等犯罪方式,非法获利1400余万元。

3.浙江湖州“5·15”诈骗短信案

2014年5月,浙江湖州警方摧毁了一个群发诈骗短信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经调查,自2012年以来,该团伙由组织者联系诈骗上家人员接收群发诈骗短信业务,再用电话、网络等渠道将任务派单给下家,由下家通过群发器、sim卡和电脑等设备,累计群发中奖等网络诈骗短信上亿条,非法获利300余万元。

4.重庆短信拦截木马盗窃案

2014年5月27日,重庆警方破获了一起利用短信拦截木马实施网络盗窃、并将赃款通过电商平台以购物、充话费、购买彩票等方式套现的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3名,两名主犯为应届大学生。经调查,嫌疑人将短信拦截木马伪造成婚恋网站的交友短信,通过感染受害人手机截取网银验证码,再修改其网络支付应用的密码,最后用受害人的银行卡去电商平台“套现”。

5.江苏扬州“3·18”钓鱼盗号案

2014年5月30日,江苏扬州警方成功捣毁了一个通过租用韩国服务器架设钓鱼网站、盗取受害者网络聊天账号及密码的盗号团伙,在广东和广西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经调查,2014年1月至5月期间,该团伙向下游的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出售非法盗取的180935组网络聊天账号及密码,获利157万余元。

6.北京“2·28”钓鱼盗刷信用卡案

2014年6月,北京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利用钓鱼网站盗取用户信用卡资料、并通过盗刷牟利的犯罪团伙,抓获盗号人员、机票代理、诈骗人员等嫌疑人31人,涉及盗刷案件520余起。经调查,该团伙通过某网站平台发布虚假信息,诱骗网民登录钓鱼网站,非法盗取网民的个人信息及信用卡资料;再与机票代理勾结,通过网上快捷支付的方式购买机票并出售。该犯罪团伙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盗取公民个人信息、盗刷信用卡的黑色产业链条,涉案金额达300余万元。

7.山东济南“1·15”航空旅客信息泄露案

2014年6月,山东济南警方成功摧毁了一个利用航空旅客信息进行诈骗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查清了某航空公司订票信息泄露源头,堵塞了安全漏洞。经调查,该犯罪团伙通过盗取旅客个人信息、倒卖信息、实施诈骗、取款分赃等犯罪环节,诈骗旅客30余人,涉案金额达70余万元。

⑨ 郑州空姐深夜乘坐滴滴顺风车遇害,警方通报称顺风车司机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这件事,你怎么看

我觉得网约车是现出行条件中的一项造福群众的民生工程!而造福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不应该由民营企业的平台来操控!应该由国家来主办网约车平台!民企企业因权限不够缺少太多的监管力度和能力!导致到网约车司机生计不保障!乘客的生命财产同时也得不到保障!网约车既然是一项服务全国范围的民生事业,让私人或民营企业操控平台,形同儿戏,视人民生命财产而不顾的行为!国家政府应该醒觉,网约车是一个趋势!是一个新时代崛起的象征性网络A+A事业,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便利出行的事业!是一项民生工程!一项民生工程不应该由私人或民营企业来主宰操控!这样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将得不到一个稳妥的保障!
网约车平台踢出私人平台和民营企业,国家设置一个网约车平台,国家来操控网约车平台,收交易量的手续费我相信远远会超过一个私人或民营企业网约车平台所给予的一个平台税收!因为网约车的监管力度太薄弱,一些不法司机的行驶证和驾驶证只要通过线上软件PS改图软件修改买一副套牌,拍照上传民营网约车平台就可通过线上审核通过,不法司机就可接单接送人!前面听说有五十铃货车都可以通过网约车审核!实在太儿戏!然后,私人和民营企业平台又缺少一个面审!和当地培训机构!乘客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一个保障!

然而,网约车平台如果是国家政府部门操控的话,过程和结果将会与众不同,因为这是一项全国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国家政府必须得重视。国家政府每个城市地方都有相关的面审车管所,都有培训学习的机构地方!国家来统一操刀网约车平台,踢出私人和民营企业来操刀网约车平台!让我们全民搭乘网约车的出行得到一个最基本的安全保障!乘客放心!司机安心!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让我们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下感到骄傲!

⑩ 全国首例“新型”诈骗,已有8人获刑,如何识别这种圈套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低作案成本、远程非接触性特点决定的超强隐蔽性,配合诈骗手段的更新迭代,让网络诈骗花样百出。

“网民应对‘杀猪盘’、‘卖茶女’、网络刷单、假冒客服等常见诈骗套路有一定的了解,避开诈骗陷阱。”郭旨龙建议,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网民要保护好个人隐私,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购物时尽量去信誉良好的公司所开设的网站或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网站,购物前可以通过工商局官网等查询工商信息,一旦察觉被骗,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同时,网络安全公司、公安机关及网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与打击力度。例如,网络诈骗涉及的网站平台也应主动承担责任,加强个人信息识别系统,实时监控,最大程度保障用户的安全。“杀毒软件”的使用也至关重要,网民应定时查杀病毒,及时修复肆虐危害的漏洞,防止网络诈骗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