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手抄报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影响面广、危害性大的网络问题,集中整治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网络黑公关等群众反映强烈的“毒瘤”,切实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体现。持续开展专项行动,更旨在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发展,巩固网络安全屏障,助力网络强国建设。
打蛇打七寸,整治坚持抓重点。网络暴力、网络水军逞凶,平台方难辞其咎。所以,网络群组、网站论坛、电商、小程序等成为治理重点。网信部门大力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敦促后者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网络不是肆意妄言的空间,评论、弹幕、私信等也被作为重点环节,纳入治理视野。网络参与者发表言论必须遵守尺度,相关审核管理不可或缺。考虑到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到网络乱象的侵害,网信部门还聚焦青少年常用的应用程序、智能设备等,清除其中的污秽,全力为青少年“绿色上网”保驾护航。针对不同网络乱象,聚焦相关要害,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不断巩固“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成果,需要网信部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也要网络平台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更离不开广大网民积极参与、文明诚信网上冲浪。各方携手努力,共建共治共享,网络正能量必将更充沛,网上主旋律必然更高昂。
② 为什么叫清朗行动
叫清朗行动原因如下:
之所以叫做清朗行动,是因为这次清理的目的是促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故而形象的称之为清朗行动。
清朗行动指网信部门及各涉网管理部门的持续整治而且进一步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特别是保护青少年网络权益,促进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开展清朗行动背景:
重拳整治网络违法违规问题,力求有效遏制网络乱象滋生蔓延,针对突出问题打好攻坚战,在全网开展“大扫除”,为管网治网长效机制建设积累经验,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打下坚实基础,通过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③ 如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依法监管不能缺位。事实上,依法监管不是在限制我们的互联网权益,相反是在确保我们更好地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红利。毕竟现实充分证明,指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自律来清朗网络空间并不现实。我们应该同监管部门、互联网企业一块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构建与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共治的工作格局,推进网上网下协同治理,将互联网打造成为真实便捷的知识库、温暖可靠的朋友圈、文明理性的舆论场。
④ 打造天朗气清网络空间要做到什么答案
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依法监管不能缺位。事实上,依法监管不是在限制我们的互联网权益,相反是在确保我们更好地享受网络发展带来的红利。毕竟现实充分证明,指望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自律来清朗网络空间并不现实。
⑤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构建清朗有序的网络生活环境属于什么保护
信息保护。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依法规范和管理平台上的违法信息,防范和抵制不良信息传播,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法律责任。
⑥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在法律层级上属于
法律分析:属于部门规章。是为加强网络生态治理,维护良好网络秩序,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规定。
法律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
第一条 为了营造良好网络生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活动,适用本规定。本规定所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是指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主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网络信息内容为主要治理对象,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的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⑦ 如何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联合整治炒作明星绯闻隐私和娱乐八卦、约谈直播短视频平台、将违规网络主播纳入跨平台禁播黑名单……2018年以来,国家主管部门协同发力,对当前社交媒体及网络视频平台上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出一系列“组合重拳”。
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网络空间法制化,有效规范网络行为,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亿万网民共有的精神家园日渐清朗。
⑧ 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
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
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现在这个时代是网络时代,而青少年是网络的主力军,青少年更应该维护我们的网络安全,这样才能拥有一个好的网络环境。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的相关内容。
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1
青少年应该相互尊重和信任,加强交流与合作,自觉做网络安全的宣传员和守卫者,共同抵制各类恐怖、暴力、诈骗、色情等有害信息的扩散传播,积极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环境,携手推进网络空间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他们在吸收网络正能量的同时,也受到各种各样负能量的干扰,身体、心理和道德行为规范都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人严重依赖网络,把“升级”当为唯一的追求,把“装备”当作唯一的神明,网络对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击不可忽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保护、培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给青少年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为代表的主旋律占领网络阵地。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网络安全风险意识,建立网络安全理念,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2
怎样维护校园网络安全
1、校园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就是说他们可以上学校的内网也可以同时上互联网,大学的学生平时要玩游戏购物,学校本身有自己的服务器需要维护;
2、在大环境下,首先在校园网之间及其互联网接入处,需要设置防火墙设备,防止外部攻击,并且要经常更新抵御外来攻击;
3、由于要保护校园网所有用户的安全,我们要安全加固,除了防火墙还要增加如ips,ids等防病毒入侵检测设备对外部数据进行分析检测,确保校园网的安全;
4、外面做好防护措施,内部同样要做好防护措施,因为有的学生电脑可能带回家或者在外面感染,所以内部核心交换机上要设置vlan隔离,旁挂安全设备对端口进行检测防护;
5、内网可能有ddos攻击或者arp病毒等传播,所以我们要对服务器或者电脑安装杀毒软件,特别是学校服务器系统等,安全正版安全软件,保护重要电脑的安全;
6、对服务器本身我们要安全server版系统,经常修复漏洞及更新安全软件,普通电脑一般都是拨号上网,如果有异常上层设备监测一般不影响其他电脑。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未雨绸缪。
青少年如何维护网络安全3
五步法保护网络安全
1、把握一个原则:趋利避害,要善用新媒介,避免不良影响,让孩子安全、健康、文明地使用新媒介。
2、区分把握好两个阶段:8岁前与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媒介使用习惯;8岁后沟通取代权威,培养自主选择和判断能力。
3、 关注三大问题:关注孩子可能在网络世界中遭遇的安全问题;关注孩子无节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成瘾问题,关注媒介与亲子关系的问题。
4、 培养四个能力:自控力、专注力、交往力和判断力。
5、 善用新媒介的五种功能,使之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帮手、生活的好助手、益智的好玩具、沟通的新渠道、表达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好方式。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国内首份儿童网络安全研究报告出炉。报告由广州市少年宫牵头,联合全国18个主要城市青少年宫,对20000多名3~14岁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网络隐私 儿童缺意识
该报告指出,如今儿童数字化成长出现明显的低龄化倾向,早在幼儿园时期(3~6岁),手机接触率为91.8%,平板电脑的接触率为83.4%,电脑的接触率为80.6%。
到了小学中年级(9~10岁)时,儿童的'媒介使用行为迅速拓展,初步发展到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的“小用户”。初中(13~14岁)时期还进一步成为新媒介传播者、创造者,数字化技能的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父母。
儿童在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存在隐忧:“如果在网上要你填真实资料,你会怎么办?”只有32.5%的孩子会先询问父母意见,而直接填的比例从小学低年级的2.9%上升到初中的10.5%。
网络安全 家长缺责任
调研报告指出,家长的失误是导致风险加大的原因之一。
首先是没有成为孩子的数字好友,有44.7%的家长没有在QQ上,55.8%的家长没有在微信上,62.9%的家长没有在微博上和孩子加为好友。
第二个是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措施,61.7%的家长没有为孩子筛选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67.7%的家长给孩子平板电脑时没有约定玩的时间和内容。
第三没有成为孩子数字媒介行为习惯的好榜样:在孩子们的印象中,爸妈在家最喜欢玩手机。最后,家长在孩子面前越来越早没有了影响力,当被问及“学习上遇到问题的求助对象是谁?”孩子们表示,当在小学中年级时,首选的是妈妈(34.1%)或爸爸(17.5%),但到了初中,他们更倾向于找同学(25.4%)或上网自己找答案(21.4%)。
⑨ 社区申论热点例文有么
为进一步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促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5月22日起,国家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8个月的2020“清朗”专项行动,覆盖各类网络传播渠道和平台,集中清理网上各类违法和不良信息。
全国两会期间,网络话题仍是热点。比如,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议,要坚决纠正监管机制偏松偏软,网络娱乐平台“打擦边球”,色情暴力内容在游戏中仍然屡禁不止的现象。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提出观点]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要建立完善长效治理机制,让网络空间持续清朗起来,让网络生态更健康起来。
[综合分析]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也是一个文化大平台,对亿万网民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有着重要影响。其传播优势和舆论功能,为推动信息交流、促进文化繁荣、凝聚社会共识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手段。
网络平台里如果干净纯洁、安全可靠,给网民带来的是新气息、新风尚,营造的是良好的氛围;而如果是污浊混乱,不仅扰乱正常的网络秩序,对个人和社会也都将带来损害。针对有害信息进行专项治理行动,确保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生态良好,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应该看到,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强有力治理,“舆论生态总体向好,网络治理成效明显”已是公众共识。但毋庸讳言,当前,网络生态仍有不小的改善空间,特别是色情低俗、网络暴力、恶意营销、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负面有害信息花样不断翻新,极易反弹反复。如果不迅速出击,全力遏制,网络生态环境就会遭受重创。推进“清朗”专项行动,为网络发展消除障碍、提供动力,可让9亿多网民受益,让网络发展更繁盛。
[参考对策]
净化网络空间,要推进依法治理,落实主体责任。要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原则,狠抓责任落实,各地网信部门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各网站平台要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力推动网络生态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净化网络空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共同参与。 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符合公共利益,是全体人民的利益所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无论政府的监管作用还是社会的监督功能,无论企业的履责义务还是网民的自律义务,都缺一不可,共同努力,各尽其责,才能推动网络生态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