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网络安全intel
扩展阅读
苹果电脑玩csgo开麦黑屏 2025-07-30 15:35:27
苹果手机颤音去水印软件 2025-07-30 15:26:30

网络安全intel

发布时间: 2022-11-18 11:50:39

⑴ 中国网络安全现状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发文称iPhone手机存在安全隐患,Pegasus恶意软件可能会入侵用户的iPhone手机,窃取用户的信息和邮件,甚至可以控制手机的麦克风和摄像头,大数据时代用户或无隐私可言。

实际上,我国对打击大数据泄露安全事件有着强大的决心和执行力,在滴滴事件之后,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了《网络安全审查好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掌握超百万用户信息国外上市须审查。

由此可见,在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数据的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此次网信办修订《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凸显了我国对收集隐私数据行为严厉打击的决心。

网络安全行业主要企业:目前国内网络安全行业的主要企业有深信服(300454)、安恒信息(688023)、绿盟科技(300369)、启明星辰(002439)、北信源(300352)等。

1、iPhone存在漏洞对用户数据安全造成威胁

2021年7月20日,新浪科技发文称iPhone存在漏洞,Pegasus恶意软件在用户不点击链接的情况下也可以入侵用户的手机,窃取信息和邮件,甚至可以操控用户的摄像头,此消息一出,网友大呼大数据时代无隐私可言,网络安全问题堪忧,实际上,在我国对网络安全问题有着强大的决心,滴滴事件之后,国家网信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修订了《网络安全审查好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拟规定掌握超百万用户信息国外上市须审查。

由此可见,在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用户数据的监管变得越来越困难,此次网信办修订《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凸显了我国对收集隐私数据行为严厉打击的决心。

综合来看,滴滴事件对国家数据安全层面敲起了警钟,而iPhone此次网络安全漏洞问题针对个人数据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铃,相信未来随着我国网络安全相关法案的不断完善,我国个人网络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的保护。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⑵ intel笔记本电脑怎么查看wifi密码

1、点击电脑右下角的wifi图标.
2
、这时候就会看到已连接的wifi名称.
3、鼠标右键点击wifi名称。就会看到如图所示。“点击查看连接属性”。
4
、在“安全”页面就会看到“网络安全密钥”。在下面的“显示字符”左边打上对勾,这时候就会看到wifi密码了。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的目录

1.1网络参考模型
1.2网络互连设备
1.3局域网技术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媒体,是网络通信的物质基础之一。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对传输速率、通信的距离、可连接的网络结点数目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合理地选择传输介质。目前在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导纤维等。
1.4广域网技术
广域网是一种跨地区的数据通讯网络,使用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设备作为信息传输平台。对照OSI参考模型,广域网技术主要位于底层的3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下图列出了一些经常使用的广域网技术同OSI参考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点对点链路提供的是一条预先建立的从客户端经过运营商网络到达远端目标网络的广域网通信路径。一条点对点链路就是一条租用的专线,可以在数据收发双方之间建立起永久性的固定连接。网络运营商负责点对点链路的维护和管理。点对点链路可以提供两种数据传送方式。一种是数据报传送方式,该方式主要是将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小的数据帧进行传送,其中每一个数据帧都带有自己的地址信息,都需要进行地址校验。另外一种是数据流传送方式,该方式与数据报传送方式不同,用数据流取代一个个的数据帧作为数据发送单位,整个流数据具有1个地址信息,只需要进行一次地址验证即可。下图所显示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跨越广域网的点对点链路。
1.5TCP/IP基础
1.6因特网提供的主要服务
1.7小结
习题 2.1UNIX操作系统简介
UNIX操作系统,是美国AT&T公司于1971年在PDP-11上运行的操作系统。具有多用户、多任务的特点,支持多种处理器架构,最早由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和Douglas McIlroy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
目前它的商标权由国际开放标准组织(The Open Group)所拥有。
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加入一项由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计划;该计划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务、多层次(multi-user、multi-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统。直到1969年,因MULTICS计划的工作进度太慢,该计划被停了下来。当时,Ken Thompson(后被称为UNIX之父)已经有一个称为星际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机器上跑,但是反应非常慢,正巧被他发现了一部被闲置的PDP-7(Digital的主机),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将星际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而这部PDP-7(如图1-1所示)就此在整个计算机历史上留下了芳名
2.2Linux操作系统简介
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类Unix操作系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Linux版本,但它们都使用了Linux内核。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比如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视频游戏控制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Linux是一个领先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严格来讲,Linux这个词本身只表示Linux内核,但实际上人们已经习惯了用Linux来形容整个基于Linux内核,并且使用GNU 工程各种工具和数据库的操作系统。Linux得名于天才程序员林纳斯·托瓦兹。
Linux操作系统是UNIX操作系统的一种克隆系统,它诞生于1991 年的10 月5 日(这是第一次正式向外公布的时间)。以后借助于Internet网络,并通过全世界各地计算机爱好者的共同努力,已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最多的一种UNIX 类操作系统,并且使用人数还在迅猛增长。
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它支持32位和64位硬件。Linux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是一个性能稳定的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它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系列CPU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兼容产品。
Linux以它的高效性和灵活性着称,Linux模块化的设计结构,使得它既能在价格昂贵的工作站上运行,也能够在廉价的PC机上实现全部的Unix特性,具有多任务、多用户的能力。Linux是在GNU公共许可权限下免费获得的,是一个符合POSIX标准的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软件包不仅包括完整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还包括了文本编辑器、高级语言编译器等应用软件。它还包括带有多个窗口管理器的X-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如同我们使用Windows NT一样,允许我们使用窗口、图标和菜单对系统进行操作。
Linux 操作系统的诞生、发展和成长过程始终依赖着五个重要支柱:UNIX 操作系统、MINIX 操作系统、GNU 计划、POSIX 标准和Internet 网络。
1981 年IBM公司推出微型计算机IBM PC。
1991年,GNU计划已经开发出了许多工具软件,最受期盼的GNU C编译器已经出现,GNU的操作系统核心HURD一直处于实验阶段,没有任何可用性,实质上也没能开发出完整的GNU操作系统,但是GNU奠定了Linux用户基础和开发环境。当时的MINIX需要购买才能得到源代码,局限于校园用作教育使用,闭源专利注定Minix错失推广时机,以至于Minix长期处于测试而无人问津。
1991年初,林纳斯·托瓦兹开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机上学习minix操作系统。1991年4月,林纳斯·托瓦兹开始酝酿并着手编制自己的操作系统。刚开始,他的目的很简单,只是为了学习Intel386 体系结构保护模式运行方式下的编程技术。通过学习,他逐渐不能满足于minix系统的现有性能,并开始酝酿开发一个新的免费操作系统。林纳斯·托瓦兹几乎花了全部时间研究i386-minix系统(hackthe kernel),并且尝试着移植GNU的软件到该系统上(GCC、BASH、GDB等)。
1991 年4 月13 日在comp.os.minix 上发布说自己已经成功地将bash 移植到了minix 上,而且已经爱不释手、不能离开这个shell 软件了。
1991年7月3日,第一个与Linux有关的消息是在comp.os.minix上发布的(当然此时还不存在Linux这个名称,当时林纳斯·托瓦兹的脑子里想的可能是FREAX,FREAX的英文含义是怪诞的、怪物、异想天开等)。其中透露了他正在进行Linux系统的开发,并且在Linux最初的时候已经想到要实现与POSIX兼容。
1991年的10月5日,林纳斯·托瓦兹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的诞生(Freeminix-like 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代码编写/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由5人组成,此时Linux 0.99的代码有大约有十万行,用户大约有10万左右。
1994年3月,Linux1.0发布,代码量17万行,当时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随后正式采用GPL协议。
1995年1月,Bob Young创办了RedHat(小红帽),以C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称为Linux发行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上是一种创举。
1996年6月,Linux 2.0内核发布,此内核有大约40万行代码,并可以支持多个处理器。此时的Linux 已经进入了实用阶段,全球大约有350万人使用。
1998年2月,以Eric Raymond为首的一批年轻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终于认识到CNULinux体系的产业化道路的本质,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学,而是市场竞争的驱动,创办了Open Source Intiative(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复兴的大旗,在互联网世界里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Linux产业化运动。
2001年1月,Linux 2.4发布,它进一步地提升了SMP系统的扩展性,同时它也集成了很多用于支持 桌面系统的特性:USB,PC卡(PCMCIA)的支持,内置的即插即用,等等功能。
2003年12月,Linux 2.6版内核发布,相对于2.4版内核2.6在对系统的支持都有很大的变化。
2004年的第1月,SuSE嫁到了Novell,SCO继续顶着骂名四处强行化缘 , Asianux, MandrakeSoft也在五年中首次宣布季度赢利。3月SGI宣布成功实现了Linux操作系统支持256个Itanium 2处理器。
2.3Windows操作系统简介
Windows操作系统是一款由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窗口化操作系统。采用了GUI图形化操作模式,比起从前的指令操作系统如DOS更为人性化。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最新的版本是Windows 8。Microsoft公司从1983年开始研制Windows系统,最初的研制目标是在MS-DOS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多任务的图形用户界面。第一个版本的Windows 1.0于1985年问世,它是一个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系统软件。1987年推出了Windows 2.0版,最明显的变化是采用了相互叠盖的多窗口界面形式。但这一切都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1990年推出Windows 3.0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以压倒性的商业成功确定了Windows系统在PC领域的垄断地位。现今流行的 Windows 窗口界面的基本形式也是从Windows 3.0开始基本确定的。1992年主要针对Windows 3.0的缺点推出了Windows 3.1,为程序开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窗口控制能力,使Windows和在其环境下运行的应用程序具有了风格统一、操纵灵活、使用简便的用户界面。Windows3.1 在内存管理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它使应用程序可以超过常规内存空间限制 ,不仅支持16MB内存寻址,而且在80386及以上的硬件配置上通过虚拟存储方式可以支持几倍于实际物理存储器大小的地址空间。Windows 3.1还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网络支持、多媒体管理 、超文本形式的联机帮助设施等,对应用程序的开发有很大影响
2.4UNIX网络配置
2.5Windows网络配置
2.6小结
习题 3.1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3.2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
3.3网络安全分类
3.4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3.5小结
习题 4.1什么是计算机安全
4.2安全级别
4.3系统访问控制
4.4选择性访问控制
4.5小结
习题 5.1数据库安全概述
5.2数据库安全的威胁
5.3数据库的数据保护
5.4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5.5小结
习题 6.1计算机病毒及其分类
6.2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6.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破坏行为
6.4宏病毒及网络病毒
6.5病毒的预防、检测和清除
6.6病毒防治软件
6.7小结
习题 7.1数据加密概述
7.2传统密码技术
7.3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7.4公钥密码体制
7.5数字签名技术
7.6验证技术
7.7加密软件PGP
7.8小结
习题 8.1网络安全协议
8.2网络加密技术
8.3防火墙技术
8.4入侵检测技术
8.5虚拟专用网技术
8.6小结
习题 9.1因特网的安全
9.2Web站点安全
9.3黑客与网络攻击
9.4口令安全
9.5网络监听
9.6扫描器
9.7E-mail的安全
9.8IP电子欺骗
9.9DNS的安全性
9.10小结
习题 10.1数据完整性简介
10.2容错与网络冗余
10.3网络备份系统
10.4小结
习题 11.1网络安全实验指导书
11.2综合练习题
附录
附录一优秀网络安全站点
附录二英文缩写词
参考文献
……

⑷ 世界上主要做网络安全的公司有哪些

这个很多啊,楼主要问的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加拿大Herjavec Group、美国 KnowBe4、以色列CyberArk、美国雷神、思科、IBM、微软、亚马逊、火眼(FireEye)、洛克希德马丁、以色列Check Point、美国 RSA、Symantec、英国BAE系统、美国博思艾伦汉密尔顿、Palo Alto Networks、Rapid7、Proofpoint、Splunk、SecureWorks、Optiv、Intel、Carbon Black、英国KPMG、美国Northrop Grumman。这些是18年度的一个世界屏蔽出来的排名。

⑸ 请问一下,目前VMware 和 Intel 在网络和安全方面,有哪些合作

其实,VMware 和 Intel 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强强联手。VMware 和 Intel 携手网络和安全转型,共同打造虚拟云网络 (Virtual Cloud Network),为数字化时代确定网络发展前景。虚拟云网络基于运行在 Intel 架构上的 NSX 技术而构建, 跨数据中心、云、边缘环境和任意硬件基础架构提供无处不在的基于软件的网络连接,具有以下特点:
1、跨云的网络架构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2、内置于基础架构的原生安全性
3、基于软件而交付的网络具有最大的灵活性

⑹ 电脑显示无internet安全怎么解决

方法一:
可以重置网络:按Win+X键--windows powerShell(管理员)(A),输入netsh winsock reset,然后直接回车 ,显示重置成功后重启电脑
方法二:
如果使用安全软件(电脑电管、360),电脑管家点击工具箱,点击网络修复,360,打开点击功能大全,点击网络急救箱,然后点击诊断之后再点击修复
方法三:
如果连接的是路由器,那么关闭路由器等几分钟在打开,然后在重新链接路由器。

⑺ 英特尔芯片曝高危漏洞情形如何

1月4日,国外安全研究机构公布了两组CPU漏洞:Meltdown(熔断)和Spectre(幽灵)。

虽然目前全球还没有发现利用漏洞进行的真实攻击,但理论上,这次曝出的漏洞让所有能访问虚拟内存的CPU都可能被人恶意访问,理应受保护的密码、应用程序密匙等重要信息因此面临风险。

从目前了解情况来看,1995年以来大部分量产的处理器均有可能受上述漏洞的影响,且涉及大部分通用操作系统。虽然是英特尔为主,但ARM、AMD等大部分主流处理器芯片也受到漏洞影响。相应的,采用这些芯片的Windows、Linux、macOS、Android等主流操作系统和电脑、平板电脑、手机、云服务器等终端设备都受上述漏洞的影响。

糟糕的是,英特尔公司本身无法采用固件升级的方式解决这一漏洞,导致微软、苹果等操作系统开发商各自寻求修补方法。

1月4日,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hina National Vulnerability Database)收录了这两个漏洞,并对该漏洞的综合评级为“高危”。

随后各地网络安全部门发出安全提醒。1月5日,上海市网信办向本市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主管和运营单位发出预警通报,要求各单位启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采取应对措施。

网络安全专家表示,虽然漏洞影响范围广泛,并引起全球关注,但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云服务厂商,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大可不必过于恐慌。

Q:漏洞是如何展开攻击的?

通常情况下,正常程序无法读取其他程序存储的数据,但恶意程序可以利用Meltdown和Spectre来获取存储在其他运行程序内存中的私密信息。

具体而言,据腾讯电脑管家安全团队的专家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利用Meltdown漏洞,低权限用户可以访问内核的内容,获取本地操作系统底层的信息;当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了包含Spectre恶意利用程序的网站时,用户的如账号、密码、邮箱等个人隐私信息可能会被泄漏;在云服务场景中,利用Spectre可以突破用户间的隔离,窃取其他用户的数据。

目前漏洞的验证代码(PoC)已经公布,技术细节在此不作赘述。腾讯安全团队经过实际验证,漏洞可在Windows、Linux、Mac OS等操作系统下,成功读取任意指定内存地址的内容。

Q:漏洞的原理是什么?

这两组漏洞来源于芯片厂商为了提高CPU性能而引入的新特性。

现代CPU为了提高处理性能,会采用乱序执行(Out-of-Order Execution)和预测执行(Speculative Prediction)。乱序执行是指CPU并不是严格按照指令的顺序串行执行,而是根据相关性对指令进行分组并行执行,最后汇总处理各组指令执行的结果。预测执行是CPU根据当前掌握的信息预测某个条件判断的结果,然后选择对应的分支提前执行。

乱序执行和预测执行在遇到异常或发现分支预测错误时,CPU会丢弃之前执行的结果,将 CPU的状态恢复到乱序执行或预测执行前的正确状态,然后选择对应正确的指令继续执行。这种异常处理机制保证了程序能够正确的执行,但是问题在于,CPU恢复状态时并不会恢复CPU缓存的内容,而这两组漏洞正是利用了这一设计上的缺陷进行测信道攻击。

Q:惊天漏洞为何隐藏这么久?

该漏洞至少2016年年初就已经被安全研究人员发现,但英特尔直到今年年初才最终承认这一漏洞。华尔街日报援引安全专家的话直指,英特尔在事件的披露方面做得乱七八糟。

2016年8月,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Black Hat网络安全大会上,两位研究者安德斯·福格(Anders Fogh)和丹尼尔·格拉斯(Daniel Gruss)演示了漏洞的早期迹象。福格在去年7月还就此发表博文,鼓励其他的研究者去展开调查。

与此同时,谷歌内部的安全研究团队Project Zero的雅恩·霍恩(Jann Horn)早已揭开该问题,并通知了英特尔。最终,来自全球各地的三个其他的研究团队就同样的问题联系英特尔,英特尔接着与他们一道交流和撰写论文。

英特尔建议关注后续的芯片组更新、主板BIOS更新;针对Meltdown漏洞,Linux已经发布了KAISER;macOS从10.13.2予以了修复;谷歌称已经修复;Win10 Insider去年底修复;Win10秋季创意者更新发布了KB4056892,将强制自动安装;亚马逊AWS随后也公布了指导方案;对于难度更高的Spectre漏洞,各厂商目前也仍在攻坚中。

针对该漏洞,上海市网信办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一是密切跟踪该漏洞的最新情况,及时评估漏洞对本单位系统的影响。二是对芯片厂商、操作系统厂商和安全厂商等发布的补丁及时跟踪测试,在做好全面审慎的评估工作基础上,制定修复工作计划,及时安装。三是进一步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工作,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威胁情报收集工作,发生网络安全事件及时向市网信办报告。

Q:普通用户如何防范漏洞?

目前,网民可以通过以下安全策略进行防护:

1、升级最新的操作系统和虚拟化软件补丁:目前微软、Linux、MacOSX、XEN等都推出了对应的系统补丁,升级后可以阻止这些漏洞被利用;

2、升级最新的浏览器补丁:目前微软IE、Edge和Firefox都推出了浏览器补丁,升级后可以阻止这些漏洞被利用;

3、等待或要求你的云服务商及时更新虚拟化系统补丁;

4、安装安全软件。

腾讯安全专家表示,漏洞可造成的主要危害在于用浏览器访问了一个带有漏洞利用代码的网页,导致敏感信息(账号密码等)泄露。只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不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基本不会受到漏洞影响。同时,浏览器针对漏洞发布的补丁和缓解措施简单有效,而且不会造成性能下降或兼容性问题,用户可以选择将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从而避免受到漏洞攻击。

Q:“打补丁将导致CPU性能损耗30%”的说法是真的吗?

修复程序本身的确存在诸多问题。

腾讯安全专家介绍,以Windows 10为例,微软于北京时间1月4日凌晨紧急发布了1月份系统安全更新,但补丁存在明显的性能和兼容性的问题:一方面,更新可能会让受影响的系统性能下滑30%。另一方面,更新可能会导致部分软件(安全软件等)不兼容从而致使系统蓝屏。

不过根据腾讯安全团队的实际测试,性能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影响并不大:只有在极端的测试下,才会出现明显的性能问题;而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

360郑文彬也表示,这种说法比较片面,30%的性能损失是在比较极端的专门测试情况下出现的。通常的用户使用情况下,尤其在用户的电脑硬件较新的情况下(例如绝大部分在售的Mac电脑和笔记本、32位X86操作系统),这些补丁的性能损失对用户来说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接下来包括微软、Intel在内的厂商还会进一步推出针对性的补丁,进一步降低补丁对性能的损耗。

但是腾讯安全团队提醒,兼容性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在有安全软件,以及一些游戏的电脑上,安装补丁比较容易出现蓝屏现象。这也使得众多安全厂商采取了比较保守的策略,暂时不主动推送微软的补丁,避免造成用户电脑无法正常使用。

⑻ 英特尔芯片漏洞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扫码分享至朋友圈

英特尔发现芯片漏洞 将对许多现代芯片造成影响凤凰网科技讯 据路透社北京时间5月22日报道,微软和谷歌网络安全研究员发现了新的芯片漏洞,该漏洞与今年1月出现的Spectre和Meltdown漏洞有关,对许多现代计算芯片造成影响。

微软

最新的芯片漏洞名为Speculative Store Bypass或“变种4”,因为它与此前发现的漏洞属于同一家族。周一,微软和谷歌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的这一发现。尽管最新漏洞影响了许多芯片厂商,包括英特尔、AMD和微软旗下的ARM,但研究人员表示新漏洞的风险较低,部分原因是相关公司已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补丁解决Spectre漏洞。

Meltdown和Spectre漏洞出现在今年1月份,可允许读取芯片上的密码和其他敏感数据。这一缺陷源于计算机试图猜测用户的下一步活动,这一程序被称为“推测执行”。

当漏洞在今年初曝光后,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未来很可能会发现新的Spectre变体。本月早些时候,一家德国计算机科学杂志报道称,研究人员已经在英特尔芯片中发现“下一代”漏洞,并很可能在本月披露。英特尔拒绝评论周一的发现是否与德国杂志报道的漏洞有关。

微软在其研究结果中表示,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补丁大大增加了黑客利用新漏洞进行攻击的难度。

英特尔在一篇博客中表示,该公司将“变种4”漏洞标记为中级风险,因为与该漏洞有关的多个缺陷已经通过安全补丁解决。英特尔称,它尚未发现有黑客利用新漏洞发动攻击,并表示将在未来几周内发布修补此漏洞的安全补丁。

英特尔还表示,由于受攻击的风险较低,它将在默认情况下关闭补丁,让用户选择是否打开它们。

安全问题似乎并没有影响相关芯片厂商的股价。今年以来,英特尔股价上涨了近16%,AMD股价则上涨了18.3%。

⑼ 英特尔存在什么样的安全漏洞

1月3日,网络安全研究人员披露了存在于英特尔、AMD和ARM架构的芯片中的两个安全漏洞,而这能够让黑客盗取几乎所有的现代计算设备中的敏感信息。

在声明中英特尔提到,并且他们认为任何性能影响都由工作负载决定,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并不显着,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缓解。

在英特尔发布声明后,AMD和ARM都表示将积极与合作伙伴防止安全漏洞出现,不过均没明确承认自己的新品有所缺陷。

为了大家的安全,希望可以重视一下。

⑽ 网络安全股票龙头一览表

网络安全板块股票龙头有:
1、格尔软件:网络安全龙头股。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313万元,同比增长45.77%;实现扣非净利润-2873万元,毛利率74.28%。

国内少数几家拥有大规模搜索引擎的互联网公司之一,“360”已成为国内互联网及互联网安全领域内的知名品牌;公司立足于互联网安全,提供360安全卫士、360杀毒、360安全浏览器、360手机助手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安全应用产品;主营互联网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安全技术)的研发及网络安全产品的设计、研发、运营,以及基于网络安全产品的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智能硬件业务等商业化服务;截至2017年末,三六零科技PC安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95.66%。

2、宏达新材:网络安全龙头股。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1亿元,毛利率7.92%。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信息安全行业PKI领域,主要从事以公钥基础设施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为核心的商用密码软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服务业务,为用户提供基于PKI的信息安全系列产品、安全服务和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3、高鸿股份:网络安全龙头股。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25亿元,同比增长55.77%;实现扣非净利润-623.6万元,毛利率9.26%。

2019年年报披露,大唐高鸿是国内领先的可信计算产品、方案及服务提供商,是Intel中国区网络安全技术独家战略合作伙伴。

4、三六零:网络安全龙头股。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52亿元,同比增长13.41%;实现扣非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32.24%;三六零毛利润为14.87亿,毛利率58.78%。

信息安全、量子技术相关软件、设备的研发、测试、组装、生产、销售等。

5、启明星辰:网络安全龙头股。

2021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120.18%;实现扣非净利润-8613万元,毛利率60.74%。

公司所属行业为信息网络安全,主要产品大类为安全产品、安全服务、硬件及其他。

网络安全概念股其他的还有:东方通、ST华讯、星网锐捷、华力创通、中孚信息、航天发展、中科曙光、中国长城、中国软件等。

上述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