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移动网络安全和隐私的自我保护
扩展阅读
有哪些好的美食网站 2025-08-03 22:35:15

移动网络安全和隐私的自我保护

发布时间: 2022-11-22 04:32:48

如何保证自己手机的隐私安全

保证自己手机的隐私安全,主要是二大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手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另外就是手机连接网络时的安全使用。结合自身的使用,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手机一定要设置登录密码

这个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一些老人在这方面会有一定要的安全意识漏洞,总感觉设了密码比较麻烦,自己手机里好像也没有什么怕被人看的东西。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儿女的我们一定要帮老人把好关,买一部指纹或者面部识别的,这样都可以减少老人使用时的抵触心理。强有力的密码永远是保证手机安全的第一关。

四、手机内资料的加密

现在的手机一般都一个叫保险箱的功能,这就是对手机内信息加密的工具。你可以把你的重要信息放在这个保险箱中,包括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自己记不住的那些密码。存入保险箱的资料需要有密码才能调取,否则即使对方拿到手机,打开了锁屏密码也是没有用的。

五、手机资料的云存储

除了手机隐私的安全,手机中的资料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推荐如果有条件可以购买一些大厂手机资料云存储服务。将重要资料实时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上,这样即使手机损坏或被偷也不用担心重要信息的丢失。

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从2018年初已经开始实行,这部法律是个人隐私的保护伞,加强自身的安全意识,遇到问题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是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了解的知必备识。

Ⅱ 经常上网,如何加强个人信息自我保护

个人信息保护现在很受网民的关注,也是现在政府政策和各社会资本企业严加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方面,个人需要做的是: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意识,不要随意点击任何来自网络的链接,需要查看清楚且熟知没有危险后再点击查看;

对个人信息内容的保护,再不了解网络平台之前,不要把个人信息上传;

定期检查手机、电脑等常用的个人设备,有没有被植入木马或者病毒之类的;

如发现个人信息泄漏或者出现财产 损失,应及时联系平台或者寻求公安的帮助。

二、网信办正在开展一些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工作:

1.是立法先行。从不同层面制定出台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施行,《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纳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已经颁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已经完成了公开征求意见。

2.是标准支撑。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委员会,将个人信息保护标准作为研究制定的重点,为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规范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推动全国信安标委发布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大数据服务安全能力要求》等国家标准,组织制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收集个人信息基本规范等标准草案。

3.是专项治理。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开展了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指导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受理了8000多条网民举报,评估了400余款大家常用的、下载量比较大的App,向其中100多家问题比较严重的App的运营者发送了整改通知,督促其整改。

4.是大力宣传。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宣传普及个人信息保护常识,也通过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发布打击违法犯罪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提升全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技能。本次网安周也专门设立了个人信息保护日

Ⅲ 我们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应该如何保护

一、账号密码安全

1、注册账户时,“节约”使用个人信息,如必须填写个人信息,尽可能少提供个人信息。

2、按一定的标准或模式分级分类设置密码并保证重要账户的独立性。密码设置可依照密码模型。

3、第三方平台的支付密码不要与银行卡的密码相同。

4、在手机上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要在非官方的APP上输入密码。

二、互联网外信息安全

1、不泄露。为了便民及办证、办卡而需要登记个人信息的商家、培训班、银行、电信等单位,必须要保护好市民的个人信息,切勿将个人信息非法转让出售。

2、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尽量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同时丢失造成损失。

3、不相信。不要相信街头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调查,如确实需要协助调查,切勿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以防被陌生人利用。

(3)移动网络安全和隐私的自我保护扩展阅读:

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网络安全法》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网络安全法》在信息收集使用、网络运营者应尽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针对取证难、追责难的困局,《网络安全法》还明确了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主体,确立了“谁收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

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大众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基本知识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Ⅳ 网络信息时代伴随着安全问题,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呢

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有不等的安全问题,可能一些不想被他人发现的东西,也可能是更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做好防范,合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同时注重自己的信息安全,那么具体需要怎么做呢?

对于使用者而言,将信息放在网络上,再想使用的时候才会去打开,但是如果数据库丢失,我们是没有办法恢复的。想要真正安全就应提到自己的安全意识,学会保存自己的信息,不要依赖网络,将安全寄于网络。

Ⅳ 生活在网络世界的我们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2)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4)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Ⅵ 在网络中如何保护自己

这里我总结了一些常用的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1、不要在网站提交个人信息。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自己的隐私通常是自己无意中泄露出去的,因此不要轻易在网站上提交自己的信息,除了银行网站,着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之外,其他网站都不要提交自己真实信息;举个例子来说,几年前你可能在5460同学录这个流氓网站录入过自己的个人信息,今天你会发现你的个人信息被复制到至少四、五个网站供人搜索查询。因此,在网站或社区系统提交自己真实信息的方法是不妥的。
2、发布文章,三思而后行。在网络上发帖子,写博客,不要因为你的博客访问人数少不会有人注意就写一些自己的隐私信息,一篇文章一旦发布出去,就无法收回来了,文章会被存档、转载、甚至散布到很多你永远都不知道的网站上,而搜索引擎的触角会找到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因此,写文章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如果你不希望某些人看到你的文章,那么就不要发布它,因为文章迟早会被别人看到的。
3、使用安全的密码。如果一定要在网络上保存自己的信息(例如电子邮件、私人日记等),那么一定要使用一个安全的密码进行保护,所谓安全的密码,通常情况下是长度多于6位,有字母和数字的不容易被人猜到的密码。
4、个人电脑的安全。自己使用的电脑,要有足够的安全设置,打上最新的操作系统补丁,启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不要访问任何钓鱼网站等等,确保个人电脑不被黑客入侵。如果发现有被入侵的异常情况,应该在第一时间内断开网线,然后再进行检测和修复。
如何查询自己的个人隐私是否已经外泄,这里也有一些技巧。
1、定期使用网络和google搜索自己的真实姓名。重点查看前三页的内容,看看是否有和自己相关的隐私信息。
2、定期使用网络和google搜索姓名+个人信息(如个人工作单位、学校、住址、电话号码等)。通过这种组合查询,能较为准确的知道自己信息外泄的情况。
如果个人隐私已经泄露,该怎么办?
1、如果是自己建立的网页或者填写的信息,那么直接登录网站进行删除操作。
2、如果发布在第三方网站,那么通过邮件或电话联系对方网站管理员,要求其删除个人隐私信息。
进过这些操作之后,就可以删除已经在网站上索引的个人隐私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网络和google的网页快照依旧会保留这个信息一段时间(通常是几个月),因此最好能通知网络和google要求其在搜索引擎的缓存里也将隐私信息删除。

Ⅶ 如何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第一重要环节。网民进行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将个人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当某计算机中有重要资料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将该计算机与其他上网的计算机切断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个人数据隐私权侵害和数据库的删除、修改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网民用来上网的计算机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个人信息。这也是目前很多单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传输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时,使用加密技术。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 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发送方使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使用解密密钥将密文 解密,恢复为明文。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他也只能得到无法理解的密文,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三是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网民应该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现在,一些网站要求网民通过登 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还有一些网站通过赠品等方式鼓励网民留下个人资料。网民对此应该十分注意,要养成保密的习惯,仅仅因为表单或应用程序要求填写 私人信息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自动泄漏这些信息。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用一些虚假信息来应付对个人信息的过分要求。当被要求中输入数据时,可以简 单地改动姓名、邮政编号、社会保险号的几个字母,这就会使输入的信息跟虚假的身份相联系,从而抵制了数据挖掘和特征测验技术。对唯一标识身份类的个人信息 应该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轻易泄漏。这些信息应该只限于在在线银行业务、护照重新申请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机构打交道的事务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个人资料, 在填写时也应先确定网站上是否具有保护网民隐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可以被安装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防火墙主要起着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和个人网络空间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击等作用。
五是利用软件,反制Cookie和彻底删除档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网站,可以凭借浏览器来读取网民的个人信息,跟踪并收集 网民的上网习惯,对个人隐私权造成威胁和侵害。网民可以采取一些软件技术,来反制Cookie软件。另外,由于一些网站会传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给网络使用者的计算机中,因此,网民也可以通过每次上网后清除暂存在内存里的资料,从而保护自己的网络 隐私权。
六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保护,除了对未成年人进行隐私知识和媒介素养教育外,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下,借助相关的软件技术进行。

Ⅷ 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

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现在是一个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生活中越来越多人喜欢在网络上冲浪,以至于现在有很多网络诈骗,那么,人在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下面我整理了相关内容。

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1

对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第一重要环节。网民进行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将个人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当某计算机中有重要资料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将该计算机与其他上网的计算机切断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个人数据隐私权侵害和数据库的删除、修改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网民用来上网的计算机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个人信息。这也是目前很多单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传输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时,使用加密技术。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 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发送方使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使用解密密钥将密文 解密,恢复为明文。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他也只能得到无法理解的密文,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三是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网民应该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现在,一些网站要求网民通过登 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还有一些网站通过赠品等方式鼓励网民留下个人资料。网民对此应该十分注意,要养成保密的习惯,仅仅因为表单或应用程序要求填写 私人信息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自动泄漏这些信息。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用一些虚假信息来应付对个人信息的过分要求。当被要求中输入数据时,可以简 单地改动姓名、邮政编号、社会保险号的几个字母,这就会使输入的信息跟虚假的身份相联系,从而抵制了数据挖掘和特征测验技术。对唯一标识身份类的个人信息 应该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轻易泄漏。这些信息应该只限于在在线银行业务、护照重新申请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机构打交道的事务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个人资料, 在填写时也应先确定网站上是否具有保护网民隐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2

(1)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我们就可以享受网络交往的诸多益处,如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

(2)不会把时间浪费在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在网络交往中,我们要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更不应该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要学会“信息节食”。

(3)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4)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别人解决一些问题,做一些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事情。

网络如何加强自我保护3

不随便透露自己的隐私

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千万不要随意在网上透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如果对方不怀好意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会因为被披露自己的隐私,甚至被对方拿来敲诈你,这样对你是一个安全上的威胁。

不要轻易相信对方身份

网络都是比较虚拟的,即便对方是你的好友,但是你又不能证明对方是不是号码或者ID被盗用,所以不要在网上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一旦对方中毒或者被别人盗号,然后来跟你套取信息的话,这样就很棘手了。

遇到钱财问题必须谨慎

不管是不是你认识的人,只要在网上跟你谈及到钱的问题,都应该先核实清楚,千万不要很爽快的就给对方打钱,不然一旦对方是骗子引你上套的话,你又怎么追回你的钱呢?到时候损失的可是你自个。

不要轻易跟网友约见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网上交朋友也是一种渠道,所以动不动就来个网上相约见面。其实这样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如果你对对方的人品没把握的话,千万不要答应对方见面的.要求。即便你觉得对方可靠,在见面时最好也带上家人或者朋友一起。

少在网上晒自己的信息

一旦你在网上晒自己的信息,不管是你的心事,还是你的照片,或者你其他的隐私,都有可能会被一些别有目的的人利用,从而来骗取你的信任,最终有可能让你失去钱财或者某些宝贵的东西。所以要注意保护自己。

不随便加陌生人为好友

在网上虽然可以认识很多的朋友,但是做人低调一点的好,不要随便什么样的陌生人都要加为好友,有些人素质比较低,可能跟你交流的时候容易对你爆粗话,甚至侮辱你的人格,这个时候会影响到你的心情,这样的人还是不要继续交往下去了。

Ⅸ 在网络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

1.不要把能联系到你本人和你亲人的信息随意公布,这方面的骗子说什么“你的XX被XX了,缺钱,让冲到哪个账号”,或者其他的办法骗人。
2.不要随意见陌生人,谁也不能知道对方是不是好人,也许不小心中奖了呢。
3.不要贪网上除正规网站以外的各类小便宜,说不准就骗到人了。
4.其实其他的什么身份证号啊啥的知不知道无所谓,现在的身份证是二代身份证,干什么大点儿的事儿基本上都是用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刷身份证,倒是在网上的申请的各类账号的密码,尽量少用跟证件和生日等挂钩的,也许会有一定的危险性。
5.最重要,少上网,别沉迷,这个保护的最严实。

Ⅹ 移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

在互联网时代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互联网上要挖到一个人的数据信息并不难,但不等于用户就会被扒光衣服暴露隐私,每个用户的个人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如果发现个人隐私被盗取而造成个人损失,可果断报警。

在互联网时代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在我看来,对普通用户而言,基于互联网个人隐私问题的风险不仅仅来自互联网公司,而来自我们自己。

那么对普通用户来说最常见的网络风险是什么呢?其一是病毒,尤其是钓鱼软件,这是可能偷走你的财富的;其二是垃圾广告,一定程度上硬塞进来的无关广告也干扰了我们的生活。

关于第二点,我们常常抱怨电子邮箱里面的垃圾邮件过多,当我们责怪gmail、雅虎、

163不给力时,有没有想过,实际上这些邮件都是我们亲自“同意”接收的!比如我们在美团网注册时,人家问是否愿意接收一封来自美团网的订阅邮件,以备可以时常接收到美团网的最新消息,我们填上自己的163邮箱,于是乎,一封封所谓的垃圾广告邮件就纷至沓来。

在互联网时代中如何保护自己的网络隐私?说到具体怎么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这方面的知识网上一搜一大把,我简单整理如下:

防火防盗防木马:

1、选择安全的电脑。特别是操作重要信息,巨额汇款什么的就不要到网吧操作了。

2、设置安全系数较高的密码。不是越长越好,最好字母、数字、符号都有,但别自己也记不得了。另外别懒,定期改一个。

3、定时更新杀毒软件。挑不好哪个好就几款杀毒软件换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