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网络安全的措施有哪几点
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主要包括保护网络安全、保护应用服务安全和保护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各个方面都要结合考虑安全防护的物理安全、防火墙、信息安全、Web安全、媒体安全等等。
1、保护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为保护商务各方网络端系统之间通信过程的安全性。保证机密性、完整性、认证性和访问控制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
2、保护应用安全。
保护应用安全,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如Web服务器、网络支付专用软件系统)所建立的安全防护措施,它独立于网络的任何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虽然有些防护措施可能是网络安全业务的一种替代或重叠,如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在应用层上对网络支付结算信息包的加密,都通过IP层加密,但是许多应用还有自己的特定安全要求。
3、保护系统安全。
保护系统安全,是指从整体电子商务系统或网络支付系统的角度进行安全防护,它与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各种应用软件等互相关联。
(1)关于网络安全的五点扩展阅读:
安全隐患
1、 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 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 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Unix操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5、电子邮件存在着被拆看、误投和伪造的可能性。使用电子邮件来传输重要机密信息会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6、计算机病毒通过Internet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在网络上传播病毒可以通过公共匿名FTP文件传送、也可以通过邮件和邮件的附加文件传播。
2.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网络安全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5方面:1)机密性
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进程或实体,只供授权者使用。2)完整性
信息只能被得到允许的人修改,并且能够被判别该信息是否已被篡改过。同时一个系统也应该按其原来规定的功能运行,不被非授权者操纵。3)可用性
只有授权者才可以在需要时访问该数据,而非授权者应被拒绝访问数据。4)可鉴别性
网络应对用户、进程、系统和信息等实体进行身份鉴别。5)不可抵赖性
数据的发送方与接收方都无法对数据传输的事实进行抵赖。
3. 网络安全的五个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可审查性:出现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 网络安全解决措施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审查性:出现安全问题时提供依据与手段。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在网络空间中,管理、运行以及拥有者、用户等主体间的责任难以完全划清,维护网络安全,不是一个部门、某些机构的“份内事”,而是全社会、各部门共同的责任。
4.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品牌型号:华为MateBook D15系统:Windows 11
网络安全主要包括系统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信息传播安全、信息内容安全。
1、系统安全: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6]
3、信息传播安全: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5. 网络安全有五大要素,分别是什么20170819 09:38
1.认证(Authentication)。认证是安全的最基本要素。信息系统的目的就是供使用者使用的,但只能给 获得授权的使用者使用,因此,首先必须知道来访者的身份。使用者可以是人、设备和相关系统,无论是 什么样的使用者,安全的第一要素就是对其进行认证。认证的结果无非是三种:可以授权使用的对象,不 可以授权使用的对象和无法确认的对象。在信息化系统中,对每一个可能的入口都必须采取认证措施,对 无法采取认证措施的入口必须完全堵死,从而防堵每一个安全漏洞。来访对象的身份得到认证之后,对不 可授权的对象就必须拒绝访问,对可授权的对象则进到下一步安全流程,对无法确认的对象则视来访的目 的采取相应的步骤。例如,公众Web的使用和邮件的接收等,虽然对来访对象无法完全认证,但也不能拒 之门外。
2授权(Authorization)。授权就是授予合法使用者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限并且对非法使用行为进行监测 。授权可以是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授权,例如,某一用户或某台设备可以使用所指定的资源。授权可以是对 具体的对象进行授权,也可以是对某一组对象授权,也可以是根据对象所扮演的角色授权。授权除了授予 某种权利之外,对于非法使用的发现和管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尽管使用各种安全技术,非法使用并不是 可以完全避免的,因此,及时发现非法使用并马上采取安全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病毒侵入信息系 统后,如果不及时发现并采取安全措施,后果可以是非常严重的。
3.保密(Confidentiality)。认证和授权是信息安全的基础,但是光有这两项是不够的。保密是要确保信 息在传送过程和存储时不被非法使用者“看”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合法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要通过网 络,这时信息在传送的过程中可能被非法“截取”并导致泄密。一般来说,信息在存储时比较容易通过认 证和授权的手段将非授权使用者“拒之门外”。但是,数据在传送过程中则无法或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 ,加密技术就成为了信息保密的重要手段。
4.完整性(Integrity)。如果说信息的失密是一个严重的安全问题,那么信息在存储和传送过程中被修改 则更严重了。例如,A给B传送一个文件和指令。在其传送过程中,C将信息截取并修改,并将修改后的信 息传送给B,使B认为被C修改了的内容就是A所传送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完整性被破坏了。信息 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特别是信息在传送过程中的完整性。
5.不可否认(Non-repudiation)。无论是授权的使用还是非授权的使用,事后都应该是有据可查的。对于 非授权的使用,必须是非授权的使用者无法否认或抵赖的,这应该是信息安全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