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需要多少分
扩展阅读
北京移动网络出故障 2025-10-20 08:58:18
西乡网站制作多少钱 2025-10-20 08:54:23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需要多少分

发布时间: 2023-01-19 10:04:34

⑴ 等保保护分为几级企业如何定级

等保测评分为五个级别,从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等级越高,说明信息系统重要性越高。一般企业项目多为等保二级、三级。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军工、电力、金融等单位应符合等保三级或等保四级;等保一级和等保五级(涉密)由于安全性太低或太高,单位或组织少有涉及。

等保2.0时代,等保测评中的定级对象级别必须经过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审核。定级流程为:确定定级对象→初步确定等级→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公安机关备案审查(最终确定等级)。

建议运营使用单位或者其主管部门应当选择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测评机构,比如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推荐测评机构-时代新威(推荐理由:1、一站式等级保护服务专家,省时省心2、做过大量各行业等保测评案例。3、从事网络安全18年),依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等技术标准,定期对等级保护对象开展等级测评。第三级定级对象应当每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工作,第四级定级对象应当每半年进行一次等级测评工作,第五级定级对象应当依据特殊安全需求进行等级测评。

什么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级保护分为几级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总共分为五个等级,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详细的内容介绍。

什么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是指对国家秘密信息、法人或其他组织和公民专有信息、公开信息以及信息系统存储、传输、处理这些信息的安全等级,实行分级保护,对信息系统中使用的安全产品实行分级管理,对信息系统中发生的信息安全事件进行分级响应和处置。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分为几级?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系统。不需要备案,对评估周期没有要求。

这类信息系统遭到破坏后,将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普遍损害,但不会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他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比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

公关机关备案,建议两年评估一次。此种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严重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会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一般损害,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比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

公安机关备案,要求每年检测一次。这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危害,对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尤其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

公安部门备案,要求半年一次。此类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对社会秩序、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公安部门根据特殊安全需要备案。这类信息系统被破坏后,将特别严重地损害国家安全。

⑶ 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等级可划分为几级

等级保护是我们国家的基本网络安全制度、基本国策,也是一套完整和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遵循等级保护相关标准开始安全建设是目前企事业单位的普遍要求,也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措施保护的基本要求。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一共分为5级:

① 第一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② 第二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③ 第三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④ 第四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⑤ 第五级,等级保护对象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证书案例

⑷ 等级保护 测评 如何打分

等保2.0中等级测评结论:

a)符合:

定级对象中未发现安全问题,等级测评结果中所有测评项的单项测评结果中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全为0,综合得分为100分。

b)基本符合:

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但存在的安全问题不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且综合得分不低于阈值。

c)不符合:

定级对象中存在安全问题,部分符合项和不符合项的统计结果不全为0,而且存在的安全问题会导致定级对象面临高等级安全风险,或者综合得分低于阈值。

单项测评报告表一般如下图所示:

总体安全状况分析

等级保护测评打分一般是由上面这两部分的内容来确定的,关注这两部分的内容,就可以知道哪些网络安全防护做的还不够好,哪些做得还不错,对于接下来的等级保护的完善很有意义。

⑸ 等级保护有几个安全保护级别

法律分析:等保测评分为五个级别,从一到五级别逐渐升高。等级越高,说明信息系统重要性越高。一般企业项目多为等保二级、三级。对网络安全有特定高要求的军工、电力、金融等单位应符合等保三级或等保四级;等保一级和等保五级(涉密)由于安全性太低或太高,单位或组织少有涉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九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充分发挥专门机关和其他有关机关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能作用,广泛动员公民和组织,防范、制止和依法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第十条 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积极同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开展安全交流合作,履行国际安全义务,促进共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第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人民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

第十二条 国家对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家安全工作和涉及国家安全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和组织违反本法和有关法律,不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或者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⑹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第一级为自主保护级,第二级为指导保护级,第三级为监督保护级,第四级为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为专控保护级,五级防护水平一级最低,五级最高。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级别具体介绍?
1、第一级(自主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第二级(指导保护级),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3、第三级(监督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4、第四级(强制保护级),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5、第五级(专控保护级),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能力的五个等级:
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对信息和信息载体按照重要性等级分级别进行保护的一种工作,在中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存在的一种信息安全领域的工作。
总结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级别划分是根据网络系统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网络系统遭到破坏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一条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

⑺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级分为几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五级,一至五级等级逐级增高,分别为:第一级(自主保护级),第二级(指导保护级),第三级(监督保护级),第四级(强制保护级),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⑻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级分为几级

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分为以下五级:

第一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 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第十二款规定,人民警察履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的职责。

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第九条明确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实行安全等级保护,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和安全等级保护的具体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2008年国务院“三定”方案,赋予公安部“监督、检查、指导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法定职责。

⑼ 等保三级是什么等保认证有哪些标准

等保三级又被称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是中国最权威的信息产品安全等级资格认证,由公安机关依据国家信息安全保护条例及相关制度规定,按照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各机构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状况进行认可及评定。

其中按照评定等级可以分为一至五级测评。三级等保是国家对非银行机构的最高级认证,属于“监管级别”,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认证测评内容分别涵盖5个等级保护安全技术要求和5个安全管理要求,包含信息保护、安全审计、通信保密等近300项要求,共涉及测评分类73类,要求十分严格。

三级等保认证最严的地方是在技术层面,主要体现在系统安全管理和恶意代码防范上,简单的说,就是每当有黑客对平台进行攻击时,平台具备一定的防范能力。

标准如下:

十三大重要标准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准则 (GB 17859-1999)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 (GB/T 25058-2010) (基础类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定级指南 (GB/T 22240-2008) (应用类定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22239-2008)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GB/T 25070-2010) (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 (GB/T 28448-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过程指南 (GB/T 28449-2012)(应用类测评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 20269-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工程管理要求 (GB/T 20282-2006) (应用类管理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基础类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GB/T 25070-2019)(应用类建设标准)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应用类测评标准)

其它相关标准

GB/T 21052-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0-2006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3-2006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GB/T 20985-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管理指南

GB/Z 20986-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事件分类分级指南

GB/T 20988-2007 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

⑽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为几级

  • 01

    5级

    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五级,一级防护水平最低,最高等保为五级。分别是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

    在我国,经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10月批准发布的“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主要依据GB-1785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和GA-16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分类原则》等文件,将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划分为以下5个级别,分别是用户自主保护级、系统审计保护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结构化保护级和访问验证保护级。

    第一级(自主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小型私营、个体企业、中小学,乡镇所属信息系统、县级单位中一般的信息统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第二级(指导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县级其些单位中的重要信息系统;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一般的信息系统。例如非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等。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产生严重损害,或者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损害,但不损害国家安全。

    第三级(监督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地市级以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重要的信息系统,例如涉及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敏感信息的办公系统和管理系统;跨省或全国联网运行的用于生产、调度、管理、指挥、作业、控制等方面的重要信息系统以及这类系统在省、地市的分支系统;中央各部委、省(区、市)门户网站和重要网站;跨省连接的网络系统等。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损害。

    第四级(强制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特别重要系统以及核心系统。例如电力、电信、广电、铁路、民航、银行、税务等重要、部门的生产、调度、指挥等涉及国家安全、国计民生的核心系统。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或者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损害。

    第五级(专控保护级)

    一般适用于国家重要领域、重要部门中的极端重要系统。

    信息系统受到破坏后,会对国家安全造成特别严重损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定级准则和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