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攻击
扩展阅读
电脑1秒钟不动就黑屏 2024-05-08 16:27:55

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攻击

发布时间: 2023-02-04 19:55:20

1. 我们如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个人信息应该如何保护

一、账号密码安全

1、注册账户时,“节约”使用个人信息,如必须填写个人信息,尽可能少提供个人信息。

2、按一定的标准或模式分级分类设置密码并保证重要账户的独立性。密码设置可依照密码模型。

3、第三方平台的支付密码不要与银行卡的密码相同。

4、在手机上被要求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要格外小心,尽量不要在非官方的APP上输入密码。

二、互联网外信息安全

1、不泄露。为了便民及办证、办卡而需要登记个人信息的商家、培训班、银行、电信等单位,必须要保护好市民的个人信息,切勿将个人信息非法转让出售。

2、手机、身份证、银行卡尽量不要放在一起,避免同时丢失造成损失。

3、不相信。不要相信街头各种不规范的市场调查,如确实需要协助调查,切勿填写自己真实的个人身份信息,以防被陌生人利用。

(1)个人信息网络安全攻击扩展阅读:

个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0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

《网络安全法》规定,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痛点,《网络安全法》在信息收集使用、网络运营者应尽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比如,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篡改、毁损其收集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针对取证难、追责难的困局,《网络安全法》还明确了网络信息安全的责任主体,确立了“谁收集,谁负责”的基本原则。

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11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

大众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基本知识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2. 如何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维护网络安全的方法:

1、基础设施管理。确保网络通信传输畅通;掌控主干设备的配置情况及配置参数变更情况,备份各个设备的配置文档;对运行关键业务网络的主干设备配备相应的备份设备,并配置为热后备设备;负责网络布线配线架的管理,确保配线的合理有序。

2、操作系统管理。在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完成并投入正常运行后,为了确保网络操作系统工作正常,网络管理员首先应该能够熟练的利用系统提供的各种管理工具软件,实时监督系统的运转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征兆并进行处理。

3、应用系统管理。确保各种网络应用服务运行的不间断性和工作性能的良好性,出现故障时应将故障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4、安全保密管理。安全和保密是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安全主要指防止外部对网络的攻击和入侵,保密主要指防止网络内部信息的泄漏。

3. 请问网络安全的攻击主要有哪些

网络安全攻击形式
一般入侵 网络攻击 扫描技术 拒绝服务攻击技术 缓冲区溢出 后门技术 Sniffer技术 病毒木马
网络安全技术,从代理服务器、网络地址转换、包过滤到数据加密 防攻击,防病毒木马等等。
实际工作中我们的结论,10%数据配置错误,30%线路质量差或者用户把断线自己接驳了。60%是路由惹的事儿,师傅哼哧哼哧上门了,去掉路由一试都是正常的。
主要是造成个人隐私泄露、失泄密、垃圾邮件和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等,为了我们能顺利的遨游网络,才有了360、kav等杀软。人不裸跑,机不裸奔。

4. 网络安全威胁有哪些

第一、网络监听
网络监听是一种监视网络状态、数据流程以及网络上信息传输的技术。黑客可以通过侦听,发现有兴趣的信息,比如用户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钥的情况之下,恢复出密文件中隐藏的明文信息的过程,常见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击、强制攻击、组合攻击,通过这种破解方式,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绝服务攻击
拒绝服务攻击,即攻击者想办法让目标设备停止提供服务或者资源访问,造成系统无法向用户提供正常服务。
第四、漏洞攻击
漏洞是在硬件、软件、协议的具体实现或者系统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从而可以使攻击者能够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访问或破坏系统,比如利用程序的缓冲区溢出漏洞执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统漏洞攻击等。
第五、网站安全威胁
网站安全威胁主要指黑客利用网站设计的安全隐患实施网站攻击,常见的网站安全威胁包括:SQL注入、跨站攻击、旁注攻击、失效的身份认证和会话管理等。
第六、社会工程学攻击
利用社会科学并结合常识,将其有效地利用,最终达到获取机密信息的目的。

5. 如何保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

对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第一重要环节。网民进行保护网络隐私权的方式有很多。
一是将个人信息与互联网隔离。当某计算机中有重要资料时,最安全的办法就是将该计算机与其他上网的计算机切断连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被入侵的 个人数据隐私权侵害和数据库的删除、修改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换句话说,网民用来上网的计算机里最好不要存放重要个人信息。这也是目前很多单位通行的做法。 二是传输涉及个人信息的文件时,使用加密技术。在计算机通讯中,采用密码技术将信息隐蔽起来,再将隐蔽后的信息传输出去,使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即 使被窃取或截获,窃取者也不能了解信息的内容,发送方使用加密密钥,通过加密设备或算法,将信息加密后发送出去。接收方在收到密文后,使用解密密钥将密文 解密,恢复为明文。如果传输中有人窃取,他也只能得到无法理解的密文,从而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
三是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个人信息。网民应该非常小心保护自己的资料,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电子邮箱等个人资料。现在,一些网站要求网民通过登 记来获得某些“会员”服务,还有一些网站通过赠品等方式鼓励网民留下个人资料。网民对此应该十分注意,要养成保密的习惯,仅仅因为表单或应用程序要求填写 私人信息并不意味着你应该自动泄漏这些信息。如果喜欢的话,可以化被动为主动,用一些虚假信息来应付对个人信息的过分要求。当被要求中输入数据时,可以简 单地改动姓名、邮政编号、社会保险号的几个字母,这就会使输入的信息跟虚假的身份相联系,从而抵制了数据挖掘和特征测验技术。对唯一标识身份类的个人信息 应该更加小心翼翼,不要轻易泄漏。这些信息应该只限于在在线银行业务、护照重新申请或者跟可信的公司和机构打交道的事务中使用。即使一定要留下个人资料, 在填写时也应先确定网站上是否具有保护网民隐私安全的政策和措施。
四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防火墙是一种确保网络安全的方法。防火墙可以被安装在一个单独的路由器中,用来过滤不想要的信息包,也可以被安装在路由器和主机中。在保护网络隐私权方面,防火墙主要起着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和个人网络空间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击等作用。
五是利用软件,反制Cookie和彻底删除档案文件。如前所述,建立Cookie信息的网站,可以凭借浏览器来读取网民的个人信息,跟踪并收集 网民的上网习惯,对个人隐私权造成威胁和侵害。网民可以采取一些软件技术,来反制Cookie软件。另外,由于一些网站会传送一些不必要的信息给网络使用者的计算机中,因此,网民也可以通过每次上网后清除暂存在内存里的资料,从而保护自己的网络 隐私权。
六是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隐私保护,除了对未成年人进行隐私知识和媒介素养教育外,应在家长或监护人的帮助下,借助相关的软件技术进行。

6. 常见网络安全攻击有哪些

由于计算机网络信息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也就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虚拟生活,那么,常见网络攻击方式有哪些?应该怎么防范?我在这里给大家详细介绍。

在了解安全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目前网络上存在的一些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然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些出现安全问题的根源,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安全问题有一个很好的认识。迄今为止,网络上存在上无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对于他们也存在着不同的分类 方法 。我们可以按照攻击的性质、手段、结果等暂且将其分为机密攻击、非法访问、恶意攻击、社交工程、计算机病毒、不良信息资源和信息战几类。

窃取机密攻击:

所谓窃取机密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攻击者(黑客)非法访问网络、窃取信息的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在不安全的传输通道上截取正在传输的信息或利用协议或网络的弱点来实现的。常见的形式可以有以下几种:

1) 网络踩点(Footprinting)

攻击者事先汇集目标的信息,通常采用whois、Finger等工具和DNS、LDAP等协议获取目标的一些信息,如域名、IP地址、网络拓扑结构、相关的用户信息等,这往往是黑客入侵之前所做的第一步工作。

2) 扫描攻击

扫描攻击包括地址扫描和端口扫描等,通常采用ping命令和各种端口扫描工具,可以获得目标计算机的一些有用信息,例如机器上打开了哪些端口,这样就知道开设了哪些服务,从而为进一步的入侵打下基础。

3) 协议指纹

黑客对目标主机发出探测包,由于不同 操作系统 厂商的IP协议栈实现之间存在许多细微的差别(也就是说各个厂家在编写自己的TCP/IP协议栈时,通常对特定的RFC指南做出不同的解释),因此各个操作系统都有其独特的响应方法,黑客经常能确定出目标主机所运行的操作系统。常常被利用的一些协议栈指纹包括:TTL值、TCP窗口大小、DF标志、TOS、IP碎片处理、ICMP处理、TCP选项处理等。

4) 信息流监视

这是一个在共享型局域网环境中最常采用的方法。由于在共享介质的网络上数据包会经过每个网络节点,网卡在一般情况下只会接受发往本机地址或本机所在广播(或多播)地址的数据包,但如果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Promiscuous),网卡就会接受所有经过的数据包。基于这样的原理,黑客使用一个叫sniffer的嗅探器装置,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就可以对网络的信息流进行监视,从而获得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例如口令以及其他秘密的信息。

5) 会话劫持(session hijacking)

利用TCP协议本身的不足,在合法的通信连接建立后攻击者可以通过阻塞或摧毁通信的一方来接管已经过认证建立起来的连接,从而假冒被接管方与对方通信。

非法访问

1) 口令解除

可以采用字典解除和暴力解除来获得口令。

2) IP欺骗

攻击者可以通过伪装成被信任的IP地址等方式来获取目标的信任。这主要是针对防火墙的IP包过滤以及LINUX/UNIX下建立的IP地址信任关系的主机实施欺骗。

3) DNS欺骗

由于DNS服务器相互交换信息的时候并不建立身份验证,这就使得黑客可以使用错误的信息将用户引向错误主机。

4) 重放攻击

攻击者利用身份认证机制中的漏洞先把别人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后再发送出去。

5) 非法使用

系统资源被某个非法用户以未授权的方式使用

6) 特洛伊木马

把一个能帮助黑客完成某个特定动作的程序依附在某一合法用户的正常程序中,这时合法用户的程序代码已经被改变,而一旦用户触发该程序,那么依附在内的黑客指令代码同时被激活,这些代码往往能完成黑客早已指定的任务。

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在当今最为特出的就是拒绝服务攻击DoS(Denial of Server)了。拒绝服务攻击通过使计算机功能或性能崩溃来组织提供服务,典型的拒绝服务攻击有如下2种形式:资源耗尽和资源过载。当一个对资源的合理请求大大超过资源的支付能力时,就会造成拒绝服务攻击。常见的攻击行为主要包括Ping of death、泪滴(Teardrop)、UDP flood、SYN flood、Land 攻击、Smurf攻击、Fraggle 攻击、电子邮件炸弹、畸形信息攻击等

1) Ping of death

在早期版本中,许多操作系统对网络数据包的最大尺寸有限制,对TCP/IP栈的实现在ICMP包上规定为64KB。在读取包的报头后,要根据该报头中包含的信息来为有效载荷生成缓冲区。当PING请求的数据包声称自己的尺寸超过ICMP上限,也就是加载的尺寸超过64KB时,就会使PING请求接受方出现内存分配错误,导致TCP/IP堆栈崩溃,致使接受方 死机 。

2) 泪滴

泪滴攻击利用了某些TCP/IP协议栈实现中对IP分段重组时的错误

3) UDP flood

利用简单的TCP/IP服务建立大流量数据流,如chargen 和Echo来传送无用的满带宽的数据。通过伪造与某一主机的chargen服务之间的一次UDP连接,回复地址指向提供ECHO服务的一台主机,这样就生成了在2台主机之间的足够多的无用数据流,过多的数据流会导致带宽耗尽。

4) SYN flood

一些TCP/IP协议栈的实现只能等待从有限数量的计算机发来的ACK消息,因为他们只有有限的内存空间用于创建连接,如果这一缓冲区充满了虚假连接的初始信息,该服务器就会对接下来的连接停止响应,直到缓冲区的连接企图超时。在一些创建连接不收限制的系统实现里,SYN洪流具有类似的影响!

5) Land攻击

在Land攻击中,将一个SYN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均设成同一个服务器地址,导致接受服务器向自己的地址发送SYN-ACK消息,结果这个地址又发回ACK消息并创建一个空连接,每一个这样的连接都将保持直到超时。对LAND攻击反应不同,许多UNIX实现将崩溃,NT则变得极其缓慢。

6) Smurf攻击

简单的Smurf攻击发送ICMP应答请求包,目的地址设为受害网络的广播地址,最终导致该网络的所有主机都对此ICMP应答请求做出答复,导致网络阻塞。如果将源地址改为第三方的受害者,最终将导致第三方崩溃。

7) fraggle攻击

该攻击对Smurf攻击做了简单修改,使用的是UDP应答消息而非ICMP。

8) 电子邮件炸弹

这是最古老的匿名攻击之一,通过设置一台机器不断的向同一地址发送电子邮件,攻击者能耗尽接受者的邮箱

9) 畸形信息攻击

各类操作系统的许多服务均存在这类问题,由于这些服务在处理消息之前没有进行适当正确的错误校验,受到畸形信息可能会崩溃。

10) DdoS攻击

DdoS攻击(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er,分布式拒绝服务)是一种基于DOS的特殊形式的拒绝服务攻击,是一种分布协作的大规模攻击方式,主要瞄准比较大的站点,像商业公司、搜索引擎和政府部门的站点。他利用一批受控制的机器向一台目标机器发起攻击,这样来势迅猛的攻击令人难以防备,因此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除了以上的这些拒绝服务攻击外,一些常见的恶意攻击还包括缓冲区溢出攻击、硬件设备破坏性攻击以及网页篡改等。

11) 缓冲区溢出攻击(buffer overflow)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过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他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缓冲区溢出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危险的漏洞,在各种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广泛存在,根据统计:通过缓冲区溢出进行的攻击占所有系统攻击总数的80%以上。利用缓冲区溢出攻击可以导致程序运行失败、系统死机、重新启动等后果,更严重的是,可以利用他执行非授权的指令,甚至可以取得系统特权,进而进行各种非法操作。由于他历史悠久、危害巨大,被称为数十年来攻击和防卫的弱点。

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采用说服或欺骗的手段,让网络内部的人来提供必要的信息,从而获得对信息系统的访问权限。

计算机病毒

病毒是对软件、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最大威胁之一。所谓病毒,是指一段可执行的程序代码,通过对其他程序进行修改,可以感染这些程序,使他们成为含有该病毒程序的一个拷贝。

不良信息资源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真可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网络上面充斥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一些暴力、色情、反动等不良信息。

信息战

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 的发展,使我们处与信息时代。信息化是目前国际社会发展的趋势,他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美国着名未来学家托尔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将拥有整个世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说:“今后的时代,控制世界的国家将不是靠军事,而是信息能力走在前面的国家。”美国前陆军参谋长沙尔文上将更是一语道破:“信息时代的出现,将从根本上改变战争的进行方式”

7. 如何做到个人网络信息安全

1、不拍摄不保存不雅内容
说起这几起案件,都是受害人被拍摄了不雅的内容,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任何不雅的内容,再安全的防护措施都不是百分百有效的。所以不拍摄不保存此类信息是最安全。没有即安全。
2、本地加密
对于个人电脑,很多人喜欢把自己私密的东西存在上面,认为这样很安全,这是大错特错了。我不是安全专家,但是我知道电脑泄密方法很多,黑客入侵,病毒入侵,电脑丢失,维修安全等等,防不胜防。本地加密虽然不能一劳永逸,但是至少可以在信息泄漏后,起到进一步的阻挡作用。反观陈冠希事件,如果陈在自己的电脑上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加密的话,这个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3、安装个人防火墙和及时升级安全补丁
对于电脑,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安全补丁(包括windows补丁和杀毒软件)。安装个人防火墙并及时升级安全补丁可以有效的阻挡来源于网络的攻击。黑客一般只能攻击那些没有安装防火墙和未及时升级安全补丁的用户。换句通俗的话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4、对于手机,不保存不雅内容
很多人喜好使用手机拍摄一些不雅观的内容并存在手机上,这是非常危险的。手机可以说是丢失频率最高的个人设备。说不定哪天就丢了,谁敢保证这一辈子不丢手机?
5、不要将涉及安全的内容存在网上
任何保存在互联网上的内容都是不安全的。任何放在互联网上的内容,都相当于你把自己的信息给了别人保存,你怎能保证别人不丢失吗?
6、特别提醒大家不要把重要内容保存在邮箱内
邮箱内的内容是很不安全的,我这里不是说网站提供的服务不安全。而是说邮箱内容泄漏方式很多。包括自己密码让别人猜测、邮箱密码别别人破解。总之邮箱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建议采用烟台海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H秘锁:
H秘锁最大的特点是简便易用,随盘携带加密工具,加密自带存储空间里的数据。并且到任何一台电脑上都可以加密和解密,很方便。
H秘锁利用高强度硬件加密算法对自带存储空间进行强保护机制设置,用户需要通过输入口令密码才能进入自带存储空间,读取自带存储空间内的数据资料。
采用了获得国家专利的文件保护技术。
H秘锁可在其它存储介质如硬盘、移动硬盘、U盘、闪盘等上开辟加密空间,最大程度的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安全不外泄。
H秘锁可对文件或文件夹进行特殊加密,做到除指定浏览人外,其它手段如截获、窃取、破解等皆无法观看。

8. 网络攻击无所不用其极,对于网络攻击我们应当如何预防

面对网络攻击,我们应该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警。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应该随意点击陌生链接。

网络科技目前是非常先进的,而且网络已经离不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普通的办公以及日常生活,我们都能够看到网络的身影。除此之外很多人也喜欢在网络的账号当中存储个人信息,究竟是有很多机密信息。但是网络也并不是我们想象当中那样安全,也会存在窃取个人信息的情况发生。要知道网络是一个开放世界,并没有绝对的私人空间。

网络攻击无所不用其极。

目前全世界的网络科技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全球网络都是处于同一个平台当中。每个国家的网络都是有联系的,因此这也直接导致网络攻击的手段频繁发生。每当某地区发生严重的以及相应的热点事件之后,那么相关网站以及个人用户都会遭受到很多网络攻击。会直接导致网站的瘫痪,以及大量的用户数据遭到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