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国内外的计算机犯罪的案例,以及它们的相关情况分析
1.2003年金融计算机网络犯罪典型案例-人民日报 (2003年12月8日)
[人民日报]
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轻松破解数道密码,进入邮政储蓄网络,盗走83.5万元。这起利用网络进行金融盗窃犯罪的案件不久前被甘肃省定西地区公安机关破获———
2003年11月14日,甘肃省破获首例利用邮政储蓄专用网络,进行远程金融盗窃的案件。这起发生在定西一个乡镇的黑客案件,值得我们多方面关注。
他将犯罪的目光瞄准了邮政储蓄,利用网络窃取了83万余元,最终难逃法网……
10月5日13时12分,定西地区临洮县太石镇邮政储蓄所的营业电脑一阵黑屏,随即死机。营业员不知何故,急忙将刚刚下班尚未走远的所长叫了回来。所长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向上级报告之后,没太放在心上。17日,电脑经过修复重新安装之后,工作人员发现打印出的报表储蓄余额与实际不符。经过对账发现,5日13时发生了11笔交易、总计金额达83.5万元的异地账户系虚存(有交易记录但无实际现金)。当储蓄所几天之后进一步与开户行联系时,发现存款已经分别于6日、11日被人从兰州、西安两地取走37.81万元,他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10月28日向临洮县公安局报了案。
县公安局经过初步调查,基本认定这是一起数额巨大的金融盗窃案,随即向定西公安处汇报。公安处十分重视,立即制定了详细的侦查计划,组成专案组,全力侦查此案,并上报省公安厅。
面对特殊的侦破任务,专案组兵分两路,一方面在省、市邮政局业务领导和计算机专家的协助下,从技术的角度分析黑客作案的手段以及入侵的路径;另一方面,使用传统的刑侦方法,大范围调查取证。
专案组首先对有异常情况的8个活期账户进行了调查,发现都属假身份证储户。此时,技术分析的结果也出来了,经过大量网络数据资料的分析,发现作案人首先是以会宁邮政局的身份登录到了永登邮政局,然后再以永登邮政局的名义登入了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专案组对会宁邮政局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局系统维护人员张少强最近活动异常。暗查发现,其办公桌上有一条电缆线连接在了不远处的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上。专案组基本确认,张少强正是这起金融盗窃案的主谋。11月14日22时,张少强在其住所被专案组抓获。
经过审问,张少强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10月5日,张少强在会宁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后,非法远程登录访问临洮太石邮政储蓄所的计算机,破译对方密码之后进入操作系统,以营业员身份向自己8月末预先在兰州利用假身份证开设的8个活期账户存入了11笔共计83.5万元的现金,并在退出系统前,删除了营业计算机的打印操作系统,造成机器故障。第二天,他在兰州10个储蓄网点提取现金5.5万元,并将30.5万元再次转存到他所开设的虚假账户上。10月11日,张少强乘车到西安,利用6张储蓄卡又提取现金1.8万元。
至此,这件远程金融盗窃案告破,83.5万元完璧归赵。
为什么一名普通的系统维护人员,竟然能够闯入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从容地实施犯罪……
案子结束了,但它留给我们的思索没有结束。
从5日案发,到向公安机关报案,这中间有整整23天的时间,足以让一名有准备的罪犯逃之夭夭。在这段时间内,邮政储蓄专用网络依然处在门户大开状态,如果张少强再起贼心,很有可能损失会更大。
张少强今年29岁,毕业于邮电学院,案发前仅是会宁县邮政局的系统维护人员,谈不上精通电脑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而邮政储蓄网络的防范措施不可谓不严:邮政储蓄使用的是专用的网络,和互联网物理隔绝;网络使用了安全防火墙系统;从前台分机到主机,其中有数道密码保护。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张少强如此轻易得手。
分析整个案例,不难看出,是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的淡薄,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局面。案发前,张少强私搭电缆,从来没有人过问,更没有人阻止,让他轻易地将邮政储蓄专用网络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而另一方面,临洮县太石镇的邮政储蓄网点竟然一直使用原始密码,不仅没有定期更改,也没有在工作人员之间互相保密,于是张少强很轻松地就突破了数道密码关,直接进入了操作系统,盗走了83.5万元。而且,当工作人员发现已经出了问题时,还认为是内部网络系统出了故障,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网络犯罪的情况发生。
这件案子让我们警觉,使用网络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某些行业的专业人员在内,缺乏基本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才让黑客有机可乘。
甘肃省今年已立案查处了51起网络犯罪案件。警方提醒:必须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当前,网络的应用在社会生活中已显得举足轻重。与此同时,从1986年我国发现首例利用计算机犯罪案件以来,涉及计算机网络的犯罪逐年大幅度上升。
据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马电行处长介绍,甘肃省近年来网络犯罪的数量几乎是成倍增长,今年已经立案查处了51起相关案件,而且据他估计,还有相当数量的案件当事人并没有报案。
在这些网络犯罪案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造成的。在张少强案结案之后,甘肃省公安厅网监处的叶弘副处长曾经感叹道:“我们处总共只有60多个网络警察,负责全省的网络安全工作,但是一多半的警力都浪费在抓一些简单的案子上面。”公众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重应用轻管理,尤其不重视网络安全问题。即使是某些涉及到民生的行业也是如此,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不执行,负责的管理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普通的工作人员又缺乏专门的安全防范知识,当犯罪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这些都造成了网络领域内犯罪现象的急剧增长。
网络安全专家把网络犯罪归纳为五性:隐蔽性、智能性、连续性、无国界性和巨大的危害性。张少强案也告诉我们,网络联结的广阔性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就成了它的弱点,即使这种管理不善是在一个偏僻乡村的网点,它也可能成为黑客进入网络核心的一条捷径。
如果网络是无处不在的,那么,它的安全管理也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世界上第一例有案可查的涉计算机犯罪案例于1958年发生于美国的硅谷,但是直到1966年才被发现。1中国第一例涉及计算机的犯罪(利用计算机贪污)发生于1986年,而被破获的第一例纯粹的计算机犯罪(该案为制造计算机病毒案)则是发生在1996年11月2。从首例计算机犯罪被发现至今,涉及计算机的犯罪无论从犯罪类型还是发案率来看都在逐年大幅度上升,方法和类型成倍增加,逐渐开始由以计算机为犯罪工具的犯罪向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为犯罪对象的犯罪发展,并呈愈演愈烈之势,而后者无论是在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还是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等方面都远远大于前者。正如国外有的犯罪学家所言,“未来信息化社会犯罪的形式将主要是计算机犯罪,”同时,计算机犯罪“也将是未来国际恐怖活动的一种主要手段
其他相关文章:http://hi..com/souwen/blog/item/f93d343ff56b1dec54e723c6.html
http://kajaa.bbs.us/docs/Computer/System/%E5%B0%8F%E5%87%A4%E5%B1%85-%E5%AE%89%E5%85%A8%E6%96%87%E7%8C%AE/1799.html
http://xx.1tb.cn/n/2005-4/18130017477.shtml
http://www.yhxx.com/slblog/ViewLog.asp?BlogID=45&LogID=943
....................................................................
朋友就跟你找了这麼多啦,找得好辛苦呀,给分吧.
Ⅱ 初见七兼职是真的吗
不是真的,是假的,诈骗。
以下详解。
2022-08-22
甘肃定西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刷单返利类诈骗
近日,我市居民杨某发现一个叫“初见七”的微信公众号,有一篇文章内容为:33元/题、回答内容即可;30r/小时、批改作业、有手机即可。杨某点击赚钱文章链接加入群聊并按照客服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上传支付宝、微信支付截图,对方审核通过后杨某便开始做赚钱任务。其通过扫描对方发来的“惠加油中石化”二维码转账299.96元,但对方告知其“支付错误需要退款”,后杨某添加退款专员办理退款事宜,对方称“下载'CM语音'App往里面充值作为预授权资金,后期可全部退还”,杨某遂向平台陆续充值,次日仍未收到退款,且对方告知其要删除聊天记录,才察觉被骗,遂报警。共计损失14459.96元。
近期,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手段迭代升级,犯罪分子冒充医保局工作人员,以“涉嫌骗保“为由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导受害人向虚假“安全账户”内转账。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医保人员、公安民警不会要求市民转账,更没有所谓查验资金用的“安全账户”。公检法部门办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公不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资金核查或者要求转账到其他账户,凡是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汇款操作的,都是诈骗。切记要保护好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密码及验证码等相关信息,千万不要透露给陌生人。广大群众要牢记防骗要点,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报警。
请各位市民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Ⅲ 定西安全教育平台登陆入口
一、定西安全教育平台学生登录入口 定西安全教育平台学生登录入口地址为: https://dingxi.xueanquan.com/ ,学生和家长可以输入学籍帐号登录。
二、定西安全教育平台简介
1、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机制。
实现安全教育过程和效果的实时管理和量化考核,强化和落实学校和教师的安全教育主体责任,全面提升实验区的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和能力,努力将实验区打造成“全国安全教育示范区”。
2、建立有效的安全教育体系。
在确保安全教育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基础上,借助信息化平台资源建立有地方特色的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3、协助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
通过信息化平台,教师可以方便地运用视频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开展技能训练、进行家校安全教育互动、及时了解和评价安全教育效果等。
4、协助中小学生(幼儿)自主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信息化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安全技能 训练、参与安全专项活动、进行学习效果测试等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 生(幼儿)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
5、协助中小学提升应急疏散演练效果。
各地和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操作规范》要求,做到中小学校每月一次、幼儿园每季度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并确保演练安全和效果。中国教育学会协助各地重点解决学校师生开展演练过程中的实操性问题,提高应急疏散演练的效果。
6、加强家校互动,提高家长的安全监管意识和能力。
三、定西中小学安全教育新闻
10月13日到10月26日,福州三中迎来了定西市中学正职校长一行六人,开展为期两周的跟岗研修活动。
此次研修活动是按照《福州市教育局定西市教育局帮扶协作协议》要求,为帮扶定西教育,提升教育教研水平而开展的帮扶活动。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福州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的部署安排,精心设计跟岗研修方案,认真组织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力保障定西校长们的学习生活。力求全面深入的展示学校的办学理念、文化建设、教学特色的各方面情况,力求为校长班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热情的、富有收获的学习研修氛围。
(一)管理经验交流
针对此次研修班的特点,学校组织所有校领导为定西校长开设讲座,涵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
陈炜校长作《培养一个完整的人》专题讲座,向六位校长介绍了福州三中的办学思路与办学实践,立足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如何继承办学传统,面向未来教育,秉承“立德树人”育人目标,有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林晓枫书记带领下校长们参观了我们美丽的校园,并介绍了我校党建工作的363模式和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李棽副校长为校长们做了题为“教学补短板需要建立‘校本学科教学指引’”的专题讲座,其遵循原则、导语设计、网络课件制作、新高考背景下走班学科策略等让每一位校长深受启发。
杜开颜副校长作了“教学管理的智慧化探索”专题报告,报告从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教师的习惯引领改变,教学常规是教学管理的关键,生源质量和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两个相关性较大的因素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使教学管理更人文化、智慧化、特色化,使校园成为人人崇尚真、善、美的“人文乐园”。
杨永东副校长作了“后勤即服务,管理即支持”专题讲座,“师生有所求,后勤有所应;教学有所求,行政必所推;管理有所惑,制度必所严;政策有所规,执行必所严”的工作理念对学校后勤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可借鉴模式。
胡万雄副校长做《浅论新高考背景下多元融合德育工作思路的教育实践 》讲座,交流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和学校在卓越学生培养上的经验。
(二)一线教研交流
课堂是教育理念最好的落脚点。两周时间里,校长们每天坚持听课,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老师,观摩了我校各个学科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林杰老师的物理试卷讲评课、刘东杰老师开设生物实验课等,通过课堂观摩和课后交流,深入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校办学特色。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校长们侧重考察了我校的德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参加了我校“培养和践行”主题晨会;走进课堂,观摩了黄璐璐老师开设的“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的主题班会;参加周一的班主任例会,聍听了苏晖老师就师生、家校沟通方面的探索的汇报和陈炜校长对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
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长们参观了我校综合主题文化中心、创客教育实验室、社团活动阵地、机器人实验室、STEM课程中心;了解我我校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观摩了我校富有特色的课间操活动,感受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软件和硬件方面,体会我校为打造着高素质的未来高端人才所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在这充实的两周里,六位校长与我校领导的零距离接触,与我校一线教师亲密接触,与我校各年段的学生深入接触,通过专题讲座、听取汇报、访谈交流、深入课堂、观察体验等形式全方位的了解我校的办学方针和教育理念,深入发掘我校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秀成果。
在跟岗学习总结会上,校长们一致表示,感谢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安排,感谢全校师生的热情相待,今后一定会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把学到的经验灵活的运用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去,为提高定西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两周时间虽然短暂的,但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交流都是长久的。通过与六位校长的沟通、研讨,我校以此为契机,也进一步反思、总结、提升自身工作,从而达到密切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目的! ;
Ⅳ 定西市安全教育平台网络安全专题什么时候到期
2022年10月31日。定西市安全教育平台网络安全专题,是在该平台中的出现的非常重要的专题内容,而且开始时间是在2022年10月1日,结束时间是在2022年10月31日,活动的总时间是会持续31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