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的威胁有:
(1)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 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
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
等。
(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
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
(8) 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
权。
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
(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
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10)特洛伊木马:软件中含有一个觉察不出的有害的程序段,当它被执行时,会破坏用户的
安全。这种应用程序称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11)陷阱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部件中设置的“机关”,使得在特定的数据输入时,允许违反
安全策略。
(12)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
方来信等。
(13)重放:出于非法目的,将所截获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数据进行拷贝,而重新发送。
(14)计算机病毒: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15)人员不慎:一个授权的人为了某种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露给一个非授权的人。
(16)媒体废弃:信息被从废弃的磁盘或打印过的存储介质中获得。
(17)物理侵入:侵入者绕过物理控制而获得对系统的访问。
(18)窃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令牌或身份卡被盗。
(19)业务欺骗:某一伪系统或系统部件欺骗合法的用户或系统自愿地放弃敏感信息等等
❷ 网络安全威胁包括哪些内容
网络存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2)信息泄漏或丢失: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漏出去或丢失,它通常包括信息在传输中丢失或泄漏(如黑客们利用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方式可截获机密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重要信息和不良网站),信息在存储介质中丢失或泄漏,通过建立隐蔽隧道等窃取敏感信息等。
(3)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恶意添加,修改数据,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4)拒绝服务攻击:它不断对网络服务系统进行干扰,改变其正常的作业流程,执行无关程序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影响正常用户的使用,甚至使合法用户被排斥而不能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或不能得到相应的服务。
(5)利用网络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大大高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
❸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的威胁有哪些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个:
1.
黑客的恶意攻击。
2.
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3.
软件设计的漏洞或“后门”而产生的问题。
4.
恶意网站设置的陷阱。
5.
用户网络内部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安全问题。
6.
那就还有人为的误接收病毒文件也是有可能的。
❹ 简述网络的安全威胁主要有哪些
网络系统面临的典型威胁主要有:窃听、重传、伪造、篡改、非授权访问、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旁路控制、电磁/射频截获、人为疏忽。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物理安全措施、数据传输安全技术、内外网隔离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审计技术、安全性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备份技术、终端安全技术。
(4)下列有关网络安全威胁的说法扩展阅读:
网络的主要功能就是资源共享。共享的资源包括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以及存储在公共数据库中的各类数据资源。网上用户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这些资源,使网络中的资源能够互通有无、分工协作,从而大大提高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高速地传递各种信息,交换数据,发送电子邮件,使人们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网络中,由于计算机之间是互相协作、互相备份的关系,以及在网络中采用一些备份的设备和一些负载调度、数据容错等技术,使得当网络中的某一部分出现故障时,网络中其他部分可以自动接替其任务。
❺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窃听、重传、伪造、篡改、非授权访问、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旁路控制、电磁/射频截获、人为疏忽。
❻ 题目: 威胁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有__、__和__。
1)人为的无意失误:如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2)人为的恶意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另一类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漏。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网络软件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无缺陷和无漏洞的,然而,这些漏洞和缺陷恰恰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首选目标,曾经出现过的黑客攻入网络内部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大部分就是因为安全措施不完善所招致的苦果。另外,软件的"后门"都是软件公司的设计编程人员为了自便而设置的,一般不为外人所知,但一旦"后门"洞开,其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❼ 网络安全风险知识竞赛试题
1、下列有关网络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
只要装了杀毒软件,网络就是安全的
只要装了防火墙,网络就是安全的
只要设定了密码,网络就是安全的
尚没有绝对安全的网络,网民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2、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危害操作人员健康
毁坏数据
危害机房环境安全
3、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缓存溢出攻击
钓鱼攻击
暗门攻击
DDOS攻击
4、在以下认证方式中,最常用的认证方式是:
基于账户名/口令认证
基于摘要算法认证
基于PKI认证
基于数据库认证
5、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的技术是:
防火墙
加密狗
认证
防病毒
6、抵御电子邮箱入侵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不用生日做密码
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不用使用纯数字
自己做服务器
7、不属于常见的危险密码是:
跟用户名相同的密码
使用生日作为密码
只有4位数的密码
10位的综合型密码
8、SQL杀手蠕虫病毒发作的特征是:
大量消耗网络带宽
攻击个人PC终端
破坏PC游戏程序
攻击手机网络
9、许多黑客攻击都是利用软件实现中的缓冲区溢出的漏洞,对于这一威胁,最可靠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安装防火墙
安装入侵检测系统
给系统安装最新的补丁
安装防病毒软件
10、不属于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的是:
确认您手头常备一张真正“干净”的引导盘
及时、可靠地升级反病毒产品,新购置的计算机软件也要进行病毒检测
整理磁盘
11、以下哪一项是数据完整性得到保护的例子?
某网站在访问量突然增加时对用户连接数量进行了限制,保证己登录的用户可以完成操作
在提款过程中ATM终端发生故障,银行业务系统及时对该用户的帐户余额进行了冲正操作
某网管系统具有严格的审计功能,可以确定哪个管理员在何时对核心交换机进行了什么操作
李先生在每天下班前将重要文件锁在档案室的保密柜中,使伪装成清沽工的商业间谍无法查看
12、以下哪种方法不能有效提高WLAN的安全性:
修改默认的服务区标识符(SSID)
禁止SSID广播
启用终端与AP间的.双向认证
启用无线AP的开放认证模式
13、以下无线加密标准中哪一项的安全性最弱?
wep
wpa
wpa2
wapi
1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信息安全需求的来源?
法律法规与合同条约的要求
组织的原则、目标和规定
风险评估的结果
安全架构和安全厂商发布的漏洞、病毒预警
15、以下关于“最小特权”安全管理原则理解正确的是:
组织机构内的特殊岗位不能由一个人长期负责
对重要的工作进行分解,分配给不同人员完成
一个人有且仅有其执行岗位所足够的许可和权限
防止员工由一个岗位变动到另一个岗位,累计越来越多的权限
16、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缓存溢出攻击
钓鱼攻击
暗门攻击
DDOS攻击
17、下列对访问控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访问控制模型是对一系列访问控制规则集合的描述,必须是形式化的
一般访问控制过程由:主题、客体、访问控制决策和访问控制实施四部分组成
访问控制模型是对一系列安全策略的描述,都是非形式化的
在访问控制过程中,主题提交的访问请求由访问控制决策实施访问
18、木马程序一般指潜藏在用户计算机中带有恶意性质的(),利用它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互联网用户计算机上的重要数据。
远程控制软件
木头做的马
19、以下那个攻击步骤是IP欺骗(IP Spoof)系列攻击中最关键和难度最高的?
对被冒充的主机进行拒绝服务攻击,使其无法对目标主机进行响应
与目标主机进行会话,猜测目标主机的序号规则
冒充受信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数据包,欺骗目标主机
向目标主机发送指令,进行会话操作
20、网络黑客是指通过互联网利用非正常手段:
上网的人
在网络上行骗的人
入侵计算机系统的人
21、以下不属于网上银行的安全加固措施:
网站下载安装安全控件
网站下载安装客户端软件
网银USB
Key驱动程序
网卡驱动程序
22、以下不属于网络安全支付工具:
U盾
网银证书
短信验证码
金融IC卡
23、以下场所中适合使用网上银行:
公共场所的计算机
他人的计算机
网吧中的计算机
家庭用计算机
24、网络支付过程中对提高安全性用处不大的是:
交易时请确认地址栏里的网址是否正确
网上购物时到正规、知名的网上商城进行网上支付
每次交易都请仔细核对交易内容,确认无误后再进行操作。
交易时关闭Office软件、聊天软件。
在交易未完成时不要中途离开交易终端,交易完成后应点击退出
25、以下网络支付工具哪种最安全:
网银证书+短信口令
USB
Key+短信口令
USB
Key
电子密码器
26、以下不属于网络支付中常见安全风险:
网络钓鱼
木马病毒
社交陷阱
伪基站
网络DOS攻击
27、以下属于网络钓鱼的欺骗手段:
不法分子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或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等,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
ID
或信用卡详细信息)
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
不法分子搜取设备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充任意的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等短信息。
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获取持卡人个人信息,并通过一些重要信息盗用持卡人账户资金。
28、以下对提高网络支付安全性用处不大:
经常用于网络支付的银行卡不存太多资金,或设置每日最高网络消费限额,减少损失。
银行卡不随身携带
不同网络支付账户设置不同密码。
用于网络支付的电脑、Pad、手机等工具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查杀病毒。
29、以下关于金融IC卡的优势体现,不正确的是:
安全性高。金融IC卡的信息存储在智能芯片中,卡内信息难以复制,加上多重的交易认证流程,可以有效保障持卡人银行账户资金安全。
快捷便利。金融IC卡除具备磁条卡的所有功能外,还可以进行非接触式快速小额支付,轻松一挥便可支付,方便快捷
一卡多用。金融IC卡可用于社保、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领域
使用范围广。在国内办理的金融IC卡,在国外大部分国家均可使用。
30、以下关于金融IC卡,不正确的是:
金融IC卡具有智能芯片,可集社保、交通、医疗、教育、通讯、购物、娱乐、水电煤缴费等行业应用于一体,实现“一卡多用”。
金融IC卡非接触式快速小额支付功能可广泛应用于超市、便利店、百货、药房、快餐连锁等零售场所和菜市场、停车场、加油站、旅游景点等公共服务领域,轻轻一挥便可支付
金融IC卡的信息存储在智能芯片中,卡内信息难以复制,加上多重的交易认证流程,可以有效保障持卡人银行账户资金安全。
金融IC卡关闭降级交易后,商业银行以前发行的纯磁条银行卡将不能再使用
❽ 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有哪些
外部威胁包括网来络攻击源,计算机病毒,信息战,信息网络恐怖,利用计算机实施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威胁等。
内部威胁包括内部人员恶意破坏、内部人员与外部勾结、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执行人员操作不当、安全意识不强、内部管理疏漏、软硬件缺陷以及雷击、火灾、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构成的威胁等。
信息内容安全威胁包括淫秽、色情、赌博及有害信息、垃圾电子邮件等威胁。
信息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导致的威胁包括在信息输入、处理、传输、存储、输出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窃取、泄漏等不安全因素;在信息网络自身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存在安全漏洞、隐蔽信道和后门等不安全因素。
其他方面威胁包括如磁盘高密度存储受到损坏造成大量信息的丢失,存储介质中的残留信息泄密,计算机设备工作时产生的辐射电磁波造成的信息泄密等。
(8)下列有关网络安全威胁的说法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由于不同的环境和应用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系统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演和损坏而对系统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消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翻,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或受他人干扰。
2、网络的安全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踩。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信息传播安全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由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所产生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云自由传翰的信息失控。
4、信息内容安全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其本质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❾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有哪些
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
(1)黑客的恶意攻击
(2)网络自身和管理存在欠缺
(3)软件设计的漏洞或“后门”而产生的问题
(4)恶意网站设置的陷阱
(5)用户网络内部工作人员的不良行为引起的安全问题
❿ 网络安全的威胁有哪些
网络安全的威胁包括窃听、重传、伪造、篡改、非授权访问、拒绝服务攻击、行为否认、旁路控制、电磁/射频截获、人为疏忽。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同时,网络实体还要经受诸如水灾、火灾、地震、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