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融合解决方案的优势
超融合解决方案的优势如下:
1、存储架构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最大的区别是存储架构不同;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超融合架构采用分布式存储。我们都知道,分布式存储比集中式存储更快,超融合的双副本机制,也让数据存储更安全。
2、融合方面
超融合架构是计算、网络、存储一体化高度整合;传统架构是分别调度管理。
3、扩展性方面
超融合架构是积木式建设、线性可按需快速扩展;传统存储扩展难度过,存在IO瓶颈。
超融合产品的优势从运维管理上来讲:超融合架构小型化,集中简易化,所以超融合能开箱即用、可快速部署;减少了传统架构需要漫长的部署时间。
4、超融合产品价格优势
大概可以节省30-60%的费用;当然每个厂家都不一样。例如互联先锋超合一体机,采用高性能多节点服务器,基于分布式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计算节点、存储资源和网络交换高度集成于一台2U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的硬件与软件一体,产品与服务一体的企业云解决方案。
大大降低了云计算的设备成本。超融合产品应用场景如:服务器虚拟化建设、搭建企业应用系统环境、桌面虚拟化建设、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研发测试环境、大数据运行环境等。
超融合产品具备以上这么多的优势,但也并不是说没有弱点,就目前优势方面来说,超融合的云桌面交付技术,可满足每位用户的性能、安全性和灵活性要求,是时下流行高效的产品与服务一体的企业云解决方案。
超融合一体机产品更适合在企业内部IT系统中部署,既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更可靠、可用的IT基础设施。
Ⅱ 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区别及优势
分布式存储是什么
关于分布式存储实际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甚至名称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多数情况下称作 Distributed Data Store 或者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其中维基网络中给 Distributed data store 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它通常以数据复制的方式将信息存储在多个节点中。
在网络中给出的定义是: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分布式网络存储系统采用可扩展的系统结构,利用多台存储服务器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它不但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尽管各方对分布式存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分布式存储将数据分散放置在多个节点中,节点通过网络互连提供存储服务。这一点与传统集中式存储将数据集中放置的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分。
超融合是什么
参考维基网络中的超融合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是一个软件定义的 IT 基础架构,它可虚拟化常见“硬件定义”系统的所有元素。HCI 包含的最小集合是: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存储(SDS)和虚拟网络。HCI 通常运行在标准商用服务器之上。
超融合基础架构(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与 融合基础架构(converged infrastructure)最大的区别在于,在 HCI 里面,无论是存储底层抽象还是存储网络都是在软件层面实现的(或者通过 hypervisor 层面实现),而不是基于物理硬件实现的。由于所有软件定义的元素都围绕 hypervisor 实现,因此在超融合基础架构上的所有实例可以联合共享所有受管理的资源。
分布式存储和超融合区别及优势?
分布式存储,它的最大特点是多节点部署, 数据通过网络分散放置。分布式存储的特点是扩展性强,通过多节点平衡负载,提高存储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超融合基础架构从定义中明确提出包含软件定义存储(SDS),具备硬件解耦的能力,可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之上。超融合基础架构与 Server SAN 提倡的理念类似,计算与存储融合,通过全分布式的架构,有效提升系统可靠性与可用性,并具备易于扩展的特性。
SMTX ZBS 分布式块存储架构
除此之外,超融合基础架构有更进一步的扩展,它强调以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为核心,以软件定义的方式整合包括虚拟化计算, 软件定义存储以及虚拟网络资源。从笔者来看超融合基础架构未来的可能性更多,可促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容灾等等 IT 服务大融合,降低IT 基础架构的复杂性,重新塑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
Ⅲ 云科数据超融合产品是什么 有人知道吗 求专业点的回答
云科数据超融合产品是什么? 有人知道吗 求专业点的回答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超融合产品领域,在被誉为"业界奥斯卡"的中国软件大会暨中国软件巅峰之夜颁奖盛典"上,荣获超融合产品桂冠——"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存储领域最佳产品奖"。还有中国存储年度峰会——年度超融合存储产品创新奖。
华云数据超融合产品的简介是什么?
让融合驱动企业IT,让智慧互联全球信息,华云数据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可实现开箱即云。具有高可用性、高利用性、高扩展性、管理简易化、面向业务等典型特点,开箱即云,容量可无限平滑扩展,一站式业务交付,所有资源均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管理、监控、调度及告警等,自动化运维,大幅提升效率。搭载自研超融合系统H2CIUltra™,产品包含3种硬件形态,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请问有人知道超融合是什么吗?
国外厂商Nutanix是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部署在同一硬件内,国内的SamrtX现在做的也很不错。
华云数据超融合产品的优势?
华云数据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拥有五大产品优势:企业级高可用、极致高性能、无缝扩展、快捷交付和云就绪管理P台。徐哲表示,H2CI™预安装了计算虚拟化软件、存储虚拟化软件以及云管理P台等,可实现开箱即云,而华云数据的管理P台可自动化资源监控,系统自动侦测故障节点或磁盘,系统将因为故障导致部分数据安全性降级使用,故障修复后,数据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可保障用户业务不停顿。
请问华云数据超融合产品是否值得信赖?
华云数据企业级超融合H2CI™经权威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评,已经通过“可信云超融合认证”,是企业业务上云产品选型的重要依据,是目前客户可放心、可信赖的超融合产品采购的重要因素。交通、制造、教育行业的几家企业已经成为华云企业级超融合的首批用户,正在通过超融合实现云的快速部署。将传统的超融合架构和云平台相结合是一种完美低门槛快速部署方式,也是很多大型企业快速部署私有云的一种前瞻模式。
华云数据超融合产品线的“双技术栈”是什么?
所谓“双技术栈”,一类是华云数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另一大类是华云数据基于战略合作伙伴VMware的企业级产品vSAN打造的超融合产品线,以及企业用户混合云场景下的企业级VCF超融合解决方案。
云科数据超融合管理系统性能怎么样?
神州云科超融合采用的分布式软件技术EMC ScaleIO与谷歌、Facebook、亚马逊等Web大规模的公有云基础架构相同,既保持了集中存储的优势,又能够实现大规模的扩展;
而不同之处在于,神州云科超融合计算存储平台通过自有管理平台YK Cloud Manager简化了部署、管理和监控的复杂度,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
华云数据超融合产品H2CI™简介
华云数据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是华云数据进军超融合领域的一款自研产品。华云企业级超融合产品预安装了计算虚拟化软件、存储虚拟化软件以及云管理等,融合计算、存储、网络、安全于一体,硬件采用Intel最新Purley,全新的性能表现,秒级创建云计算环境,轻松构建开箱即云的数据中心。
华云数据超融合产品的灵活性怎样?
华云数据推出超融合产品,以“双技术栈”的企业级超融合产品线,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应用需求。所谓“双技术栈”, “双技术栈”通俗地说就是“两条腿走路”,完全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制定灵活的产品战略,依据不同的技术内涵、产品形态和价值侧重,打造满足不同细分客户群需求的超融合产品。一类是华云数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另一大类是华云数据基于战略合作伙伴VMware的企业级产品vSAN打造的超融合产品线,以及企业用户混合云场景下的企业级VCF超融合解决方案。
bondE有人知道吗,是什么产品啊?
在使用手机打电话、拍照片、录像的时候同时用该产品给手机充电,而且只需要半小时就可以给iPhone8充电30%呢
Ⅳ 第四篇:超融合
一、超融合是什么?
1、超融合是后虚拟化时代的一种产品形态
2000~2010年属于“前虚拟化时代” ,核心特点是:以x86服务器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服务器虚拟化为主线。业务层面云计算概念从提出、发展到逐渐落地,数据中心的底层IT架构也在不断升级。其中随着计算资源的密集整合,存储子系统的瓶颈越来越明显,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架构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所以出现了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概念,随后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存储等技术逐渐出现。
2010年左右进入“后虚拟化时代” ,底层IT架构从从服务器虚拟化向存储、网络虚拟化全面迈进。Pure Storage和Nutanix等云计算新锐公司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从存储虚拟化入手提出超融合解决方案。
2、超融合的核心功能是分布式存储系统(存储虚拟化)和统一的资源管理平台
超融合第一个突破是实现了存储虚拟化。Google采用GFS建立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场景下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在企业端也存在IT扩容升级的需求,其中存储的扩展不像计算那么容易,原有SAN和NAS对架构设计和后期运维的要求较高。超融合是简便的存储虚拟化方案,可扩展性强。
超融合第二个突破是实现对资源的统一管理。 超融合适用于虚拟化场景,VMware等实现对计算的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实现存储虚拟化、甚至可以通过NFV实现对网络的虚拟化,虚拟化之后可以通过控制面平台对资源进行灵活调配。超融合厂商不仅实现对硬件集成和虚拟化,同时提供直观、简易的配置管理工具。
3、超融合提供面向业务的一体化IT基础架构方案
数据中心IT部署的技术演进: 传统信息化架构(计算、存储、网络分立)->超大规模Scale-out架构(计算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设计部署维护较负责)->超融合?(目前有一些尝试)
企业数通IT部署的技术演进: 传统信息化架构->集成一体机(仍旧是传统分立架构,但是厂商把服务器、存储、交换机集成到一个机柜中)->超融合(以业务为中心,灵活扩展、方便维护)
4、超融合的应用场景
超融合四类典型应用:(1)VDI (2)大数据平台 (3)ROBO(4)容灾备份
桌面云/VDI :某机构一期采用7个节点,用于支撑400个VDI桌面的迁移部署;二期新增加14个XC节点,其中部分用于VDI扩容,部分用于应用服务器虚拟化,包括手机证券、网上交易及其他。
大数据平台 :国内很多把hadoop作为大数据存储(本来hadoop是做大数据计算的),超融合恰好是一个很好的存储解决方案。某机构采用8个全闪节点,其中一个核心模块量化分析。
ROBO :远程/分支机构的统一部署,特别是不同地区不同机房的全局管理,采用Prism产品作为管理界面和接口。某机构部署了120个节点。
容灾备份 :
二、超融合主要参与者及差异化?
1、DELL EMC :2015年nutanix和vmware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到2015年之后vmare推出vsan超融合软件,nutanix也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化软件AHV(使用nutanix客户中33%使用AHV)。2018年开始双方的合作基本结束了。从DELL EMC本身看,对超融合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未来可能更加注重大客户的拓展。
2、深信服: 深信服有自己的虚拟化产品和分布式存储系统,应该是基于开源的软件来开发的。深信服负责超融合的技术负责人是原来vmware的。深信服在产品上的主要优势,主要是包括网络虚拟化、网络安全以及管理界面比较友好。相比海外厂商,集成了网络功能尤其是安全功能是核心差异。
3、新华三: 整合了网络虚拟化的功能,新华三软件授权成本控制非常灵活,主要是通过硬件销售获利。
4、华为: 华为比较有意思,向用户首推存储系列产品,如果用户有超融合需求再推广超融合。目前华为的fusioncube还没有整合网络功能,但是如果需要的话也可以很快地整合。
5、浪潮: 跟vmware谈了一个合作,另外浪潮也在跟nutanix在讨论合作。比如银行有个项目,浪潮已经入围了,加上nutanix的软件可以当作浪潮的一个特殊型号。
6、联想: 软件实力较弱主要是OEM,跟nutanix有合作。
三、超融合未来趋势?
1、Nutanix的未来规划
nutanix规划的三个阶段:
(1)基础设施的超融合;
(2)超融合的2.0阶段,除了超融合之外提供管理界面,连接其他基础设施(超融合、公有云、私有云);
(3)企业云,除了做底层资源,可以做应用交付,目前也收购了一些做企业应用的项目。
2、与公有云、私有云的关系
超融合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公有云。 但是公有云存储一般是跑非结构性数据的(比如图像、视频),超融合主要面向结构化数据。另外面向C端的服务大都使用公有云,但是内部管理及部分生产系统倾向使用超融合/私有云。
超融合可以看做是私有云的一种形态。 客户如果有虚拟化的需求,一般会采用超融合。从这个角度看,在整个企业的云市场,超融合架构可能占比超过一半。就银行客户来讲,不太愿意采用阿里、腾讯的基础设施,一般会用Paas层的服务(比如百信银行,腾讯提供的大数据分析模型,),但是IT基础设施自己建设。
3、Nutanix为什么不做网络虚拟化?
网络开源软件是openswitch,后来openswitch被vmware收购了,市场上新进入者找不到合适的网络开源技术。
Ⅳ 超融合注意事项有哪些
选型?还是转型?抑或运营?姑且认为你是在问传统架构转型超融合的准备与注意事项吧。
超融合架构相对传统架构具有高性能、部署维护简单、易扩展等一系列优点,在使用模式、部署模式和维护模式都有较大区别,是传统 IT 架构向新型 IT 架构的升级。所以在决定转向超融合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以下几点:
1. 现状和需求分析
如上所述,超融合架构对 IT 基础架构的改进是全面的,但用户应该首先梳理当前的主要痛点有哪些,从而在产品选择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评估。
2. 超融合产品的选型
通过深入了解各厂商产品的优劣势,然后进行 POC 测试验证,结合预算等方面进行超融合产品的选定。
3. 虚拟化平台的选择
因为超融合可以支持多种虚拟化平台,所以需要结合医院现使用的虚拟化平台进行考虑,是否继续选用现使用的虚拟化,还是采用其他虚拟化平台,因为关系到未来业务系统迁移的复杂程度。
4. 资源规划
如果是传统架构淘汰,更换为新的超融合基础架构,需要统计现有资源的使用情况,来规划能够承载现有业务系统的资源,另外再加一部分预留资源,给予故障后承载。
如果是新建数据中心或者是新上业务系统采用超融合,那么可以计算和存储资源均衡的方式进行构建,未来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扩充。
5. 业务系统的迁移规划
比如一些要求的停机时间窗口较小的场景(如医院),需要提前进行各业务系统分析,选择最佳的迁移方式,进行测试模拟,规划出准确的停机时间,以及回退方案。
6. 整体方案规划
不论是先试点还是一次性全部替代,最好能够有一个整体规划,包括备份、双活、网络、安全等等方面,能够采用超融合基础架构逐步地去完成。
整体来说,由于超融合架构比较简单,而且使用标准的 x86 服务器和以太网交换机,所以切换是比较容易的,对团队的要求也比较低,不需要太多的准备条件。
Ⅵ 超融合系统哪个好
超融合系统天融信超融合好。
超融合管理系统(TopHC)是天融信超融合产品,可以同时将自主研发的计算、存储、网络、安全的虚拟化能力融合在一台服务器节点中,实现超融合功能组件的积木式部署。
以软件定义所有关键数据中心功能,并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化集中运维管理,帮助客户快速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新一代云计算数据中心,助力客户业务轻松上云。
超融合系统作用:
1、提升云计算中心的存储性能
超融合架构存储系统采用的软件定义技术,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集中存储的性能问题,传统架构的存储设备已无法满足云计算架构对存储性能和灵活性的需求,超融合架构存储是分布式的,可以彻底摆脱传统IT架构对存储系统的性能约束。
2、业务快速部署,降低成本,提升ROI
超融合基础架构首先给用户带来的价值是加快业务部署。传统的项目要经过一个非常长的项目设计、规划,然后到整个采购,之后要去进行集成、部署、测试等相关工作。
而超融合架构一般都预集成封装虚拟化平台、云平台管理软件、SDN网络和分布式存储,集成整个存储、计算和网络以及应用软件让整个IT架构的搭建简化了很多,整个项目的IT部署周期可以缩减50%的时间,而且还可以降低很多人工出错风险。
3、大数据分析平台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在考虑部署大数据分析平台,对于存储的空间扩充和数据管理将是非常大的挑战。超融合架构具备横向扩展的特性,针对海量数据存储应用,可以实现大规模通用集群存储。
超融合架构存储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大量基本X86存储单元整合起来协同工作,对外提供统一数据存储服务。
另外,超融合架构设备厂商还会针对大数据环境进行了性能优化,并采用了副本、集群等大量容错技术,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完全可以达到主流中高端存储阵列水平,替代传统集中式的存储设备。
Ⅶ 请问:浪潮和Nutanix联合发布的超融合产品有什么用
这个产品聚合了浪潮信息的硬件和Nutanix的超融合软件,面向传统业务持续上云,实现了多云管理、DBaaS类数据库应用、跨云网络安全管理等服务,可以广泛应用到银行、保险、证券、医疗、能源、教育和制造等领域,能够为用户云转型提供多元化的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快速构建更易部署、高扩展、软件定义的云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