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日本批准新版网络安全战略
扩展阅读
手机无线网络自动修复 2025-10-02 18:51:25
电脑黑屏扎办 2025-10-02 18:37:08

日本批准新版网络安全战略

发布时间: 2023-02-22 20:38:48

A. 警惕!日本新方针将授权政府实施网络入侵,这是想搞什么幺蛾子

日本新方针将授权政府实施网络入侵,日本的目的如下。

一、日本新方针

日本政府要推动“积极网络防御”体系,首先面临的就是目前国内的“非法进入禁制法”,按照该法,除侦查罪行外,即使是为了通信安全,侵入第三方网络也是违法的。日本政府必须对宪法进行修改,才能在法律上没有阻力。

如今的日本政坛是修宪派当权,日本政府近年来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只要是能增大修宪可能性的事情,日本政府都会去做。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网络安全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相关决策部署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第一部网络安全的专门性综合性立法,提出了应对网络安全挑战这一全球性问题的中国方案。

此次立法进程的迅速推进,显示了党和国家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是我国网络安全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契机。网络安全有法可依,信息安全行业将由合规性驱动过渡到合规性和强制性驱动并重。

(2)日本批准新版网络安全战略扩展阅读:

网络空间逐步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展开竞争和战略博弈的新领域。我国作为一个拥有大量网民并正在持续发展中的国家,不断感受到来自现存霸主美国的战略压力。

这决定了网络空间成为我国国家利益的新边疆,确立网络空间行为准则和模式已是当务之急。现代国家是法治国家,国家行为的规制由法律来决定。

《网络安全法》中明确提出了有关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和重要领域安全规划等问题的法律要求,这有助于实现推进中国在国家网络安全领域明晰战略意图,确立清晰目标,厘清行为准则,不仅能够提升我国保障自身网络安全的能力,还有助于推进与其他国家和行为体就网络安全问题展开有效的战略博弈。

C. 网络安全法实施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




第四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




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

D. 日本在哪一年组建了政府网络安全中心

2015年1月9日网络安全战略总部成立的当天,日本还将专门设置“内阁网络安全中心”。

日本国(日语: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主体民族为大和族,通用日语,总人口约1.26亿。日本三大都市圈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和名古屋都市圈。

气候特征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着。绝大部分地区属于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位于南部的冲绳则属于亚热带,而北部的北海道却属于亚寒带;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月、7月(冲绳、奄美为5月、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

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E. 中国网络安全法颁布实施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16年11月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2022年9月12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是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依法治网、化解网络风险的法律重器,是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网络安全法》将近年来一些成熟的好做法制度化,并为将来可能的制度创新做了原则性规定,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法律保障。本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关注:
一、《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网络空间主权原则。《网络安全法》第1条“立法目的”开宗明义,明确规定要维护我国网络空间主权。网络空间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然延伸和表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联合国宪章》确立的主权平等原则是当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覆盖国与国交往各个领域,其原则和精神也应该适用于网络空间。各国自主选择网络发展道路、网络管理模式、互联网公共政策和平等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权利应当得到尊重。第2条明确规定《网络安全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这是我国网络空间主权对内最高管辖权的具体体现。
第二,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网络安全法》第3条明确规定,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既要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又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做到“双轮驱动、两翼齐飞”。
第三,共同治理原则。网络空间安全仅仅依靠政府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技术社群和公民等网络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网络安全法》坚持共同治理原则,要求采取措施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部门、网络建设者、网络运营者、网络服务提供者、网络行业相关组织、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社会公众等都应根据各自的角色参与网络安全治理工作。
二、《网络安全法》提出制定网络安全战略,明确网络空间治理目标,提高了我国网络安全政策的透明度
《网络安全法》第4条明确提出了我国网络安全战略的主要内容,即: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第7条明确规定,我国致力于“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这是我国第一次通过国家法律的形式向世界宣示网络空间治理目标,明确表达了我国的网络空间治理诉求。上述规定提高了我国网络治理公共政策的透明度,与我国的网络大国地位相称,有利于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促成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出台。
三、《网络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完善了网络安全监管体制
《网络安全法》将现行有效的网络安全监管体制法制化,明确了网信部门与其他相关网络监管部门的职责分工。第8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法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这种“1+X”的监管体制,符合当前互联网与现实社会全面融合的特点和我国监管需要。
四、《网络安全法》强化了网络运行安全,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网络安全法》第三章用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规范网络运行安全,特别强调要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指那些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系统和设施。网络运行安全是网络安全的重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则是重中之重,与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为此,《网络安全法》强调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行重点保护,明确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负有更多的安全保护义务,并配以国家安全审查、重要数据强制本地存储等法律措施,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行安全。
五、《网络安全法》完善了网络安全义务和责任,加大了违法惩处力度
《网络安全法》将原来散见于各种法规、规章中的规定上升到人大法律层面,对网络运营者等主体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做了全面规定,包括守法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义务,诚实信用义务,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监督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等,并在“网络运行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等章节中进一步明确、细化。在“法律责任”中则提高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标准,加大了处罚力度,有利于保障《网络安全法》的实施。
六、《网络安全法》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措施制度化、法制化
《网络安全法》第五章将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明确国家建立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工作机制,制定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这为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深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现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提供了法律保障。

F. 缝村早苗:Honda的环境、安全战略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开幕大会:国家双碳目标与汽车产业低碳、安全发展展望”中,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缝村早苗发表了题为“Honda的环境、安全战略”的演讲。

本田技研工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缝村早苗

缝村早苗表示,本田将于2050年在有关的企业活动实现碳中和。2030年EV、FCV提高至40%,2035年提高80%,2040年达到100%的目标。

与此同时,本田正在独立展开全固态电池研究,力争应用到2020年代后期的车型上。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源普及备受人们的期待,本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FC技术研发和应用,将FC系统推广应用到商用卡车,积极开拓定制型用途,努力降低成本,实现氢能社会。

缝村早苗还介绍本田在中国的技术路线图,以及安全方面举措。按照计划,在中国,我们计划到2030年,在所有新车型运用全方位的ADAS技术。除了全方位的ADAS,利用行人保护的碰撞性能强化和事故自动通信功能,最终达到降低重大事故和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目标。

我们将继续开发更高级别L4以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探索适用于中国驾驶环境的自动驾驶技术。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缝村早苗。非常感谢有机会发表演讲。

今天我将围绕环境和安全两个方面来进行演讲。现如今不仅是汽车行业,在全世界都面临巨大变革。中国政府高举环境和安全两大目标,本田作为摩托车、汽车、飞机多领域移动出行公司,力图实现地球环境零负荷和守护宝贵生命安全的目标。

首先在环境领域,中国在2015年巴黎协定中,提出在203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的目标,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于2021年发布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的目标。

本田为了人类持续性发展,一直聚焦于环境零循环的负荷、碳中和向清洁能源转型以及资源循环三方面。

碳中和是指在我们的产品,包括产品生命周期当中减少二氧化碳活动。向清洁能源转型,意味着在产品和企业活动中都将采用清洁能源的方式,而资源循环是指材料的回收,包括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以及开发可持续的产品。本田将于2050年在有关的企业活动实现碳中和。

面向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零碳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提出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先进市场,2030年EV、FCV提高至40%,2035年提高80%,2040年达到100%的目标。为了确保EV的高度商品竞争力,实现大容量低成本化新一代电池,本田正在独立展开全固态电池研究,力争应用到2020年代后期的车型上。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氢能源普及备受人们的期待,本田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FC技术研发和应用,将FC系统推广应用到商用卡车,积极开拓定制型用途,努力降低成本,实现氢能社会。

接下来介绍本田在中国的技术路线图。本田已经投放了40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因其低油耗、高性能、高可靠性也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在中国,由于化石燃料发电占比约为70%,大幅度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需要花费时间,因此从削减二氧化碳角度来说,混合动力技术是非常有效的。

我们致力于提供既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又可以削减二氧化碳技术和产品,今后将继续扩大HEV和PHEV产品,之后也会开发本田独有的EV技术。今后五年在中国市场将投放10款本田品牌EV,本田纯电动量产车将逐步推向市场。

为实现中国2030、2060双碳环境目标,汽车产业需要采取的一些举措。在2030年前,为实现碳达峰,需要低油耗车和新能源车双积分政策、降低油耗的技术以及对于新能源汽车给予优惠的制度。

2030年碳达峰后,面向碳中和还将继续推进削减二氧化碳。同时,取代双积分的新制度将会变得非常的重要。我们探讨新制度时,希望可以尽早地展开讨论,确保正式实施前有过渡期,避免重复管理,也期待能够加入讨论,为中国社会制订最完善的制度作出贡献。

接下来向大家介绍安全方面举措,本田自创业以来秉承着尊重生命和提升主动安全理念,始终贯彻每一个交通参与者都能够实现零事故的目标。

为实现零事故目标,公安部发布六大提升工程。到2050年,本田摩托车、汽车致力于实现交通事故零死亡。为实现所有人都能够安心自由的移动,本田聚焦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树立安全意识的活动,提高安全性能,也意味着性能开发以及建立交通生态,是系统发展本田的安全超感系统。在全方位ADAS系统中,我们运用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在中国,我们计划到2030年,在所有新车型运用全方位的ADAS技术。除了全方位的ADAS,利用行人保护的碰撞性能强化和事故自动通信功能,最终达到降低重大事故和交通事故零死亡的目标。全方位ADAS是应用自动驾驶开发中所培育的技术,与目前的ADAS功能相比增加了对应多样的事故场景。通过搭载广角摄像头和五个雷达,实现更广更远的范围,同时大幅度提升车辆识别能力以及预判能力。

在各种复杂路况中,全方位守护交通参与者的安全。2020年11月,本田在日本发布了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的车辆,大家可以观看视频。

这是一项在高速公路堵车特定情境下,由自动驾驶代替驾驶员的技术。本田与日本政府携手,在车辆实验基础上,提议和推动了网络安全的符合证明证书以及行驶环境条件申请等。因此参照日本的经验,面向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政府和OEM共同协作十分必要。

我们将继续开发更高级别L4以及以上的自动驾驶技术,探索适用于中国驾驶环境的自动驾驶技术。本田在L4自动驾驶领域有丰富经验的AutoX合作,通过与中国伙伴合作开发高度自动驾驶技术。

除了已经向各位介绍的多样的技术开发以外,响应政府的举措,本田也积极开展安全驾驶普及活动。比如说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提升驾驶员安全意识的培训以及在摩托车领域也会定期举办安全驾驶培训活动。本田从上述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两个方面出发,致力于零事故的安全社会实现。

以上我为大家介绍了本田的愿景和举措,实际的产品和详细内容将会于今年秋季发布,希望大家能够持续关注。今后本田将一如既往地为顾客增加移动和生活的喜悦,加强与政府、业界、合作伙伴共同协作,为实现碳中和和交通零事故做贡献。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

 

 

G. 日本防卫省研发人工智能用深度学习防御网络攻击

据日本《产经新闻》1月7日报道称,日本防卫省于6日宣布:为强化对网络攻击的应对能力,已经确定要将人工智能(AI)引入日本自卫队信息通信网络的防御系统中。预计将于明年开始为期两年的调查研究,于2020年着手进行软件开发,2022年实际运用,并且也开始考虑在日本政府全体的网络防御系统中应用AI。

目前,军方人员介入网络安全战场早已成为常态,美国着名的网络安全公司Cybereason其创办人正是来自以色列国防部下属精英网络部队8200部队。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该公司接受了来自日本软银的为数1亿美元的融资,不知《产经新闻》提到的“以色列技术”是否来自该公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