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解除货车帮冻结
1、进入腾讯客服首页;
2、选择号码安全服务;
3、输入被冻结的账号,输入验证码确认;
4、之后就需要你申诉解冻账号了。
解冻后可以用,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解冻之后请看管好自己的号码,不要再次被举报或者因非法操作冻结。
货车仔春模帮是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平台,建立覆盖全国的货源信息网络,为平台货车提供综合服务,致力于做中国公路物流基础设施,货车帮通过匹配车源和货源,促进快速达成交易,减少车辆空跑及配货等待时间,提升货运效率。在车后市场,货车帮提供ETC服务、新车、保险、加油及相关金融产品及服务。
货车帮产品介绍:
货车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互联网加物流破解了企业找车难,司机找货难的难题,针对司机端推出的“货车帮”APP,服务涵盖有查找货源、发布空车、货运保险、车辆保险、新车团购、钱包金融、二手车交易、维修救援、汽配购买、代收回单等。
品牌文化品牌简介品牌综述发展历程商品服务相关事件TA说
货车帮
中国汽车公司
2021年7月5日,据网信中国官微消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货车帮”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货车帮”停止新用户注册。
货车帮
品牌文化品牌简介品牌综述发展历程商品服务相关事件TA说
文化:同心圆文化、兄弟文化
使命:做中国公路物流基础设施
品牌简介
针对卡车日常支出占比20%以上的油品业务,货车帮与2000多家油站合作,货车帮利用大数据,支持加油站智能推荐、加油路线规划、热点加油站错峰加油机制设定等服务,单月车油增值业务GMV(成交总额)超1.5亿
品牌综述
国际分类42
申请时间:2012年05月22日
专用期限:2013年08月28日 至 2023年08月27日
发展历程
2011年,货车帮定名[3]
2017年9月,货车帮入选CBInsights全球“独角兽”榜单
2017年11月,货车帮与运满满合并,打造智慧物流新格局
2016年11月,省交通运输厅与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在贵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暨黔通卡50万张发卡仪式
2016年9月,中信银行正式与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物流全方位融合的生态系统[7]
2015年3月,完成由钟念缓鼎创投、腾讯产业共赢基金、DCM中国投资的亿元级的A轮融资[8]
2015年5月,完成了由腾讯产业共赢基金、钟鼎创投、高瓴资本、DCM中国投资的亿元级A+轮融资[8]
2015年8月,再获数亿元A+轮融资,腾讯领投,A轮投资方全部跟投
2022年3月,满帮集团携手交通运输部通信信息中心,在货车帮的App端正式上线司机之家服务功能。
商品服务
技术研究; 工业品外观设计; 包装设计; 计算机软件设计; 计算机软件出租; 计算机软件维护; 把有形的数据或文件转换成电子媒体; 替他人创建和维护网站; 网络服务器出租; 提供互联网搜索引擎;
相关事件
网络安全审查
2021年7月5日,据网信中国官微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森轿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货车帮”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货车帮”停止新用户注册。
2022年6月29日,满帮在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经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同意,即日起恢复“运满满”“货车帮”的新用户注册。后续,公司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平合设施安全和大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三条:财产保全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财产后,应当立即通知被保全财产的人。财产已被查封、冻结的,不得重复查封、冻结。
2. 运满满什么时候能恢复注册这都快到2月底了!还能恢复注册吗!
您好,朋友,目前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停止新用户注册。所以这段时间都是新用户都是无法注册的,老用户的话还是可以正常使用,没有什么影响的。
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对其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具体恢复注册时间可以留意官方通知。
3.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通报显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如今,“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无疑令市场增加对滴滴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进一步关注。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1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站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
通报显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消息一出,立刻受到广泛关注,直接进入微博热搜第一名。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悉,《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2部门于2020年4月联合制定发布。文件显示,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运营者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如今,“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无疑令市场增加对滴滴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进一步关注。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
发行价为14美元。滴滴上市没有举行敲钟仪式,上市首日报收于14.14美元,涨幅仅1%,市值为677.9亿美元,成为继阿里巴巴后最大的中概股美国IPO项目。
据其招股书,滴滴出行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滴滴的营收已达到421.63亿元(64亿美元)。利润方面,滴滴在连续亏损三年后,在今年一季度成功扭亏。招股书显示,滴滴在2018年至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今年一季度,滴滴的盈利54.83亿元。
用户数据上,截至今年一季度前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如此巨量用户产生的数据有多少涉及敏感信息?从网信办的通报看,滴滴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这些被违法违规收集的个人信息,又流向了何方?又被用于什么目的?
滴滴上市的第二天,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并表示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上述消息发布后,滴滴市值跌去10%,瞬间蒸发500亿元。
这次,“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又将给股价带来怎样的影响?
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后果是什么?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2
下架滴滴出行APP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感谢滴滴悄无声息地在美国上市,不然也不会接连爆出这么多问题。
摆在明面上的事儿是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7月2日对滴滴进行调查,7月4日就发布下架通知,调查进展可谓神速。可事出反常必有妖,越是这样神速,越说明事情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滴滴应该是赴美上市的企业里最低调的,想想当年阿里赴美国上市,那场面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差12亿礼花齐放了。反观滴滴,“静悄悄”赴美上市,没有敲钟和庆祝仪式,原来被曝出董事会藏有前美国军官,信息敏感度立马就升级了。
现在大家关心的地方在于,滴滴到底有没有把数据打包?对此,滴滴予以否认,但请注意,这个否认首先并不是滴滴官方渠道发布的,居然是滴滴某高管朋友圈首先发出来的。
今天的滴滴已经是行业里的独角兽,而且是巨无霸级别的独角兽,它所掌握的出行数据可以直接反应中国经济活力、人口分布。也就是说,手里掌握着中国大部分城市出行的数据,其中一些数据必然涉及国家安全。
所以,此次“滴滴出行APP”遭下架肯定不仅是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么简单,我们且等更大的瓜看何时被爆出来。
4. 滴滴打车注册不上怎么办
注册不上的原因有许多的。
5. 应有关部门要求滴滴出行APP暂停注册什么意思
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
据了解,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此前7月2日,国家网信办曾发布公告,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对此,滴滴表示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
滴滴回应安全审查:
1、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2、2021年7月4日,滴滴出行在其官方微博就被网信办下架一事发表回应称,滴滴坚决落实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滴滴出行App将严格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下架整改。已下载滴滴App的用户可正常使用,乘客的出行和司机师傅的接单不受影响。
3、滴滴表示,真诚感谢主管部门指导滴滴排查风险,将认真整改,不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技术能力,持续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持续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服务。
4、2021年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法律依据: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第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前款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平台运营者统称为当事人。
第三条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
6.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微信公众号“网信中国”7月2日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
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7. 滴滴出行APP下架:这是谁的劫“数”
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上市的荣光,滴滴一切的颜面就被一扫而光。
2021年7月4日,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 科技 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特此通报。
在此之前,有传言称滴滴为赴美上市把某些数据泄露给美国。为此,7月3日午间,滴滴出行副总裁在微博发文辟谣:“看到网上有人恶意造谣说‘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和众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一样,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另外,相关恶意造谣者虽然已经主动删帖,但我们坚决起诉维权。”
而就在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网信办此前消息,对于审查的对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具体而言,所谓“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指的是,电信、广播电视、能源、金融、公路水路运输、铁路、民航、邮政、水利、应急管理、卫生 健康 、 社会 保障、国防 科技 工业等重要行和领域,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网络和信息系统。
多云君认为,不管结果如何,滴滴APP下架事件恐怕会成为一桩 历史 事件的转折点。
那就是, 数据,不仅仅是个人财产权和隐私权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
一 数据的新含义
我们知道,随着 汽车 智能化时代的到来, 汽车 将成为最大的移动数据收集和产生场景,没有之一。今年4月特斯拉就曾因数据问题被全民口诛笔伐,最终,特斯拉公开承诺:“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存储本地化,并将陆续增加更多本地数据中心。所有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车辆所产生的数据,都将存储在境内。”
此外,我们还知道一个问题。
近两年, 汽车 业人人提及的“无人驾驶”,其实从理论 探索 到技术落地没有任何捷径。 若想要 汽车 想在任意道路都能随意出行,像个老司机一样精准判断所有事物和信息,唯一的方式是企业必须拥有海量、真实的道路测试数据。
海量的意思是:上百辆车、在上万条路上、积累的几千万公里的数据。
而目前的最大的网约车公司,每2辆路上行驶的车就有一辆为无人驾驶平台采集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对于彻底实现无人驾驶还仅是杯水车薪,但规模之大、品类之全,已经令很多公司望尘莫及、望而生畏。
多云君曾在去年11月针对滴滴的造车动作,就曾提出过担忧。在《滴滴造车的数据威胁》中:我们知道,各种各样关于数据的标签已经旷日持久地广播多年,但事实上,很多互联网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免费使用用户个人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并且不仅独享这些数据,并通过这些数据的开发、交易、利用等创造不同领域的收益。
人工智能专家郭毅可曾经讲过一个案例,国外一家制造公司耗资上百万英镑,购买了一个罕见癌症患者的数据。
郭毅可强调,这项交易之所以能够完成,得益于这家制药公司,默认这份数据的所有权属于患者本人。
二 数据的新法制
这些都还是小毛小利,尚且不论滴滴采集庞大的行驶数据来培育和开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技术或其他 科技 应用。
而在《华为做“错”了什么?》中,多云君也曾指出过数据权的底层逻辑: 安卓和IOS的成功,本质是因其能界定不同数据的归属权。而界定数据的归属权,要取决于整个 社会 的法律机制能否将数据视同为个人财产一般严肃对待和保护。但这又要求从 社会 到法律,必须清晰地明确何为个人财产。当现实中,很多个人财产都尚且无法明确时,数据权就更无从谈起。
而一个个国民的数据交织在一起,就是国民财产权乃至国家法权的数据化形式。
也就是说,用户数据就算再微小,也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
所以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都不约而同地将数据安全等同于国家安全。
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来自对某一个曾经没人在乎“所有权”进行重新确权与捍卫,例如自由权、言论权、人身权、财产权等等。每当人们的权利建筑中填充入一个新的所有权,世界便会被扩充得更为辽阔。
让一切更多地去纳入“权利”,而非权力。
数据权也不例外。
-end-
8.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2021)
第一条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前款规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网络平台运营者统称为当事人。第三条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以及数据处理活动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第四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第五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应当预判该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部门可以制定本行业、本领域预判指南。第六条对于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采购活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应当通过采购文件、协议等要求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包括承诺不利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数据、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无正当理由不中断产品供应或者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等。第七条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第八条当事人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书;
(二)关于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报告;
(三)采购文件、协议、拟签订的合同或者拟提交的首次公开募股(IPO)等上市申请文件;
(四)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第九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符合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审查申报材料起10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需要审查并书面通知当事人。第十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相关对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国家安全风险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者破坏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风险;
(六)上市存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外国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七)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因素。第十一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当事人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第十二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结论建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部门意见一致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将审查结论通知当事人;意见不一致的,按照特别审查程序处理,并通知当事人。
9. 滴滴出啥事了,下架都不能用了
出事了,滴滴下架了!什么情况?我们经常出行的打车软件下架了?这瓜我得去瞧瞧,虽然我现在都在用共享单车,但说不定以后就用上滴滴打车了,我得关注下。
听到这消息时候我还不太信?滴滴这是干啥蠢事了?这怕不是跟政府硬刚起来了,直接下架!麻溜的我打开浏览器,滴滴。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这滴滴也不是啥好人啊,给大家分享一下。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要求相关运营者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各网站、平台不得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上述25款已在应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访问和下载服务。
特此通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作到这境界,怕不是会威胁到国家安指逗全,要我信息被泄露就糟糕了,那大家不都知道我穷了,该死的滴滴,害人不浅啊。但这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是啥部门?一出手就把滴滴这领头羊按在地上来回摩擦,赶紧查一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于2011年5月,主要职责:包括落实互联网信息传播方针政策和推动 互联网 信息传播法制建设,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网站等。厉害了,厉害了,大哥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我这普通吃瓜群众都看的出滴滴不好过了。
滴滴这回是自作孽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老大哥是以啥形式处罚的滴滴呢,吃瓜的我又学习了一下,不得不学我真是个爱学习的好青年啊。
2021年7月2日中央网信网消息,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厅逗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原来我们的个人信息有那么多条法律保护,下次再有陌生骚扰电扮掘话打给我,我是不是可以,感觉还是有难度啊,我还是清醒清醒。不过滴滴这种龙头企业业内大佬犯了这种错误,啧啧,人家手里的信息可跟我们个体不是一个量级的,这真一泄露出去不给滴滴个原地升天我都不带服的。
滴滴后续会如何,我会持续跟进和关注其他自媒体,毕竟我也不知道哪找信息啊。洗洗睡吧,下次见。
10.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第一条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第三条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第四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第五条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应当预判该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可以制定本行业、本领域预判指南。第六条对于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采购活动,运营者应通过采购文件、协议等要求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包括承诺不利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数据、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无正当理由不中断产品供应或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等。第七条运营者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书;
(二)关于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报告;
(三)采购文件、协议、拟签订的合同等;
(四)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第八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自收到审查申报材料起,10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需要审查并书面通知运营者。第九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第十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运营者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第十一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结论建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意见一致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将审查结论通知运营者;意见不一致的,按照特别审查程序处理,并通知运营者。第十二条按照特别审查程序处理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再次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并征求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意见,按程序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后,形成审查结论并书面通知运营者。第十三条特别审查程序一般应当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第十四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要求提供补充材料的,运营者、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提交补充材料的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间。第十五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认为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由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程序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