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公共服务平台是由浙江鹏信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省电子信息产品检验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联合体共同建设和运营。
平台包含安全防护、入侵防御、安全检测、风险预警、数据保护、风险诊断、专家研判、应急处置等安全服务全能力。支持云服务企业为租户提供网络安全增值服务。
具备提供工业互联网安全漏洞、威胁信息、通用安全工具、标准规范、解决方案实践等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提供在线测试和防护等全流程服务能力,面向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微服务和应用检测、系统检测评估、租户动态权限保护、数据安全保护、风险诊断与研判、应急处置等安全公共服务。
‘贰’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与传统领域网络安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意义上较为封闭并普遍认为安全的工业控制系统,正暴露在网络攻击、病毒、木马等传统网络安全威胁下。作为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工控系统一旦受到攻击容易造成设备受损、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甚至危害国家安全。
‘叁’ 工业互联网安全包括什么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内容包括:
设备安全
设备安全包括工厂内单点智能器件、成套智能终端等智能设备的安全,以及智能产品的安全,具体涉及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安全与硬件安全两方面。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现场设备由机械化向高度智能化转变,并产生了嵌入式操作系统微处理器应用软件的新模式,这就使得未来海量智能设备可能会直接暴露在网络中,面临攻击范围扩大、扩散速度增加和漏洞影响扩大等威胁。
工业互联网设备安全具体应分别从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安全与硬件安全两方面出发部署安全防护措施,可采用的安全机制包括固件安全增强、恶意软件防护、设备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漏洞修复等。
控制安全
控制安全包括控制协议安全、控制软件安全及控制功能安全。
工业互联网使得生产控制由分层、封闭、局部逐步向扁平、开放、全局方向发展。其中在控制环境方面表现为 IT 与 OT 融合,控制网络由封闭走向开放;在控制布局方面表现为控制范围从局部扩展至全局,并伴随着控制监测上移与实时控制下移。上述变化改变了传统生产控制过程封闭、可信的特点,造成安全事件危害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深,以及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问题交织等。
对于工业互联网控制安全,主要从控制协议安全、控制软件安全及控制功能安全三个方面考虑,可采用的安全机制包括协议安全加固、软件安全加固、恶意软件防护、补丁升级、漏洞修复和安全监测审计等。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承载工业智能生产和应用的工厂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及标识解析系统等的安全。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工厂内部网络呈现出 IP 化、无线化、组网方式灵活化与全局化的特点,工厂外部网络呈现出信息网络与控制网络逐渐融合、企业专网与互联网逐渐融合、产品服务日益互联网化的特点。这就使得传统互联网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开始向工业互联网蔓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工业互联协议由专有协议向以太网(Ethernet)或基于 IP 的协议转变,导致攻击门槛极大降低;现有的一些工业以太网交换机(通常是非管理型交换机)缺乏抵御日益严重的 DDoS 攻击的能力;工厂网络互联、生产、运营逐渐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安全策略面临严峻挑战等。此外,随着工厂业务的拓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今后还会面临由于 5G/SDN 等新技术引入、工厂内外网互联互通进一步深化等带来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防护应面向工厂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及标识解析系统等方面,具体包括网络结构优化、边界安全防护、接入认证、通信内容防护、通信设备防护、安全监测审计等多种防护措施,构筑全面高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应用安全
工业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与软件两大类,其范围覆盖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方面。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面临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篡改、丢失、权限控制异常、系统漏洞利用、账户劫持和设备接入安全等。对软件而言,最大的风险来自安全漏洞,包括开发过程中编码不符合安全规范而导致的软件本身的漏洞,以及由于使用不安全的第三方库而出现的漏洞等。
相应地,应用安全也应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与软件安全两方面考虑。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可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安全审计、认证授权和 DDoS 攻击防护等。对于软件,建议采用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进行代码审计,并对开发人员进行培训,以减少漏洞的引入;对运行中的软件定期进行漏洞排查,对其内部流程进行审核和测试,并对公开漏洞和后门加以修补;对软件的行为进行实时监测,以发现可疑行为并进行阻止,从而降低未公开漏洞带来的危害。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包括生产管理数据安全、生产操作数据安全、工厂外部数据安全,涉及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及用户信息的安全。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据按照其属性或特征,可以分为四大类:设备数据、业务系统数据、知识库数据和用户个人数据。根据数据敏感程度的不同,可将工业互联网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和敏感数据三种。随着工厂数据由少量、单一和单向向大量、多维和双向转变,工业互联网数据体量不断增大、种类不断增多、结构日趋复杂,并出现数据在工厂内部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双向流动共享。由此带来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数据泄露、非授权分析和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
对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安全防护,应采取明示用途、数据加密、访问控制、业务隔离、接入认证、数据脱敏等多种防护措施,覆盖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肆’ 如何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
1、设备和控制安全
要求企业加强工业生产、主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安全接入和防护,强化控制网络协议、装置装备、工业软件等安全保障,推动设备制造商、自动化集成商与安全企业加强合作,提升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本质安全。
2、网络设施安全
要求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在网络化改造及部署IPv6、应用5G的过程中,落实安全标准要求并开展安全评估,部署安全设施,提升企业内外网的安全防护能力。要求标识解析系统的建设运营单位同步加强安全防护技术能力建设,确保标识解析系统的安全运行。
3、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程序(APP)安全
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设、运营方,在平台上线前进行安全评估,针对边缘层、IaaS层(云基础设施)、平台层(工业PaaS)、应用层(工业SaaS)分层部署安全防护措施。要求建立工业APP应用的安全检测机制,强化应用过程中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
‘伍’ 工控安全和工业互联网安全有什么区别
(1) 企业安全信息数据库建设与数字交付。
(2) 重大危险源管理。
(3) 作业许可和作业过程管理°
(4) 培训管理。
(5)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管理。
(6) 设备完整性管理与预测性维修。
(7) 承包商管理。
(8) 自动化过程控制优化。
(9) 流通管理。
(10) 敏捷应急。
(11) 工艺生产报警优化管理。
(12) 封闭管理。
(13) 企业安全生产分析预警
(14)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
(15) 作业环境、异常状态监控。
(16) 绩效考核和安全审计。
(17) 能源综合管理。
‘陆’ 完整的工业互联网防御方案包括什么
完整的工业互联网防御方案包括:工厂内单点智能器件、成套智能终端等智能设备的安全,以及智能产品的安全,具体涉及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安全与硬件安全两方面。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涵盖“一硬(工业控制)+一软(工业软件)+一网(工业网络)+一安全(工业信息安全)”四大基础技术,“边缘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机理建模+工业应用开发”四大关键技术,以及“开源平台+开源社区”两大杀手锏技术。
明确责任分工:
组织开发技术和解决方案。应急管理部门负责创新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加强对企业接入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的管理,建立与行政许可换证挂钩等激励约束机制。
双方共同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工作推进机制,定期通报成果,明确时间进度,强化督促检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负责技术开发和数据支撑平台建设和运行。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负责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建设和运行。工业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持工业互联网与安全生产同规划、同部署、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