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nternet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Hacker)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Internet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Internet上的通信业务多数使用Unix操作系统来支持,Unix操作系统中明显存在的安全脆弱性问题会直接影响安全服务。
4、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1)驾校网络安全问题扩展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有很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所以难免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人为攻击(例如信息泄漏、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删添、计算机病毒等)。同时,网络实体还要经受诸如水灾、火灾、地震、电磁辐射等方面的考验。
电信正在迅速发展,这主要是得益于电子邮件和其他形式的高技术通信。然而,“千禧世代”在大部分情况下已不再使用电子邮件,而喜欢采用即时信息和社交网站与同伴联系。这些技术及其他新技术正在建立起几乎与现实世界中完全一样的复杂而广泛的社会。
② 信息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信息安全常见问题之虚假信息
网络中的信息传递往往能忽略地理上的限制,实现不同空间信息的交互传递。这一方式在增强便捷性的同时,也会由于传递信息双方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互不碰面导致信息真实性存疑。这也就意味着,接受信息主体的一方并不能基于对传递信息者的准确判断,或者信息包含内容的即时验证来判断此信息的真假。例如现在常见的网购行为,买方仅通过对商品图片的浏览及商品属性描述性的阅读即进行下单,而商品图片及属性的提供方均为卖方。加之目前网购商品中的评价栏中,存在众多虚假购买以实现该商品销售量虚增,吸引更多客户的做法,买方对于其网购商品的判断往往是缺乏真实准确的判断的。一旦出现虚假信息,信息接受者极可能因为受到误导而使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
因此,在网络安全培训中,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把控十分重要。尽可能通过正规网站获取信息,并通过多途径验证的方式,将该信息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不断降低,从而获取相对真实的信息及产品、服务。
二、网络信息安全常见问题之个人信息泄露
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用户均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以获取浏览信息等相关资格。这也就意味着网络运营者会掌握大量的自然人个人信息,例如微博认证时需要的真实姓名及身份证号,共享单车使用过程中留下的运动轨迹,网购中绑定的个人银行卡信息等。而这些信息与网络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往往密不可分。
在网络运营中,不乏有人利用恶意软件或者链接等,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通过转卖等方式牟利。个人信息泄露不但侵犯了公民个人的隐私权,同时也会对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潜在隐患,因此上述之行为在《网络安全法》中是被明令禁止的。
在网络安全培训中,针对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必须强调网络运营者对与网络用户达成协议的遵守,同时也要提醒网络用户警惕恶意软件,在准确判断该链接可靠性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信息的输入。同时,网络用户也应当对自己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形予以充分关注,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向公安部门、网信部门进行反映,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在网络安全培训中,对于网络信息安全常见的各项问题必须提高警惕。这一问题需要网络安全中的各方主体,包括网络用户、网络运营者以及网络监管部门等多方联动,从多角度入手,准确把握网络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通过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反思等多种途径,将网络信息安全常见的各类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③ 网络安全有什么问题
信息安全的威胁有:
(1) 信息泄露:信息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实体。
(2) 破坏信息的完整性:数据被非授权地进行增删、修改或破坏而受到损失。
(3) 拒绝服务:对信息或其他资源的合法访问被无条件地阻止。
(4) 非法使用(非授权访问):某一资源被某个非授权的人,或以非授权的方式使用。
(5) 窃听:用各种可能的合法或非法的手段窃取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和敏感信息。例如对通信
线路中传输的信号搭线监听,或者利用通信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泄露截取有用信息
等。
(6) 业务流分析:通过对系统进行长期监听,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诸如通信频度、通信的信
息流向、通信总量的变化等参数进行研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和规律。
(7) 假冒:通过欺骗通信系统(或用户)达到非法用户冒充成为合法用户,或者特权小的用
户冒充成为特权大的用户的目的。黑客大多是采用假冒攻击。
(8) 旁路控制: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缺陷或安全性上的脆弱之处获得非授权的权利或特
权。
例如,攻击者通过各种攻击手段发现原本应保密,但是却又暴露出来的一些系统“特性”,利用这些“特性”,攻击者可以绕过防线守卫者侵入系统的内部。
(9) 授权侵犯:被授权以某一目的使用某一系统或资源的某个人,却将此权限用于其他非授
权的目的,也称作“内部攻击”。
(10)特洛伊木马:软件中含有一个觉察不出的有害的程序段,棚带滚当它被执行时,会破坏用户的
安全。这种应用程序称为特洛伊木马(Trojan Horse)。
(11)陷阱门:在某个系统或某个部件中设置的“机关”,使得在特定的数据输入时,允许违反
安全策略。
(12)抵赖:这是一种来自用户的攻击,比如:否认自己曾经发布过的某条消息、伪造一份对
方来信等。
(13)重放:出于非法目的,将所截获的某次合法的通信数据进行拷贝,而重新发送。
(14)计算机病毒:一种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传染和侵害功能的程序。
(15)人员不慎:一个授权的人为了某种利益,或由于粗心,将信息泄露给一个非授权的人。
(16)媒体废弃:信息被从废弃的磁行敬碟或打印过的存储介质中获得。
(17)物理侵入:侵入者绕过物理控制而获得对系统的访问。
(18)窃取:重要的安全物品,如令牌或身份卡被盗。
(19)业务欺骗:某一伪系统或系统部件欺骗合法的链余用户或系统自愿地放弃敏感信息等等
④ 当前网络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在哪些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黑客的袭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传递。
当前网络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安全问题:
(1)网络系统安全
网络系统安全主要是指计算机和网络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就是保障电子商务平台的可用性和安全性的问题,其内容包括计算机的物理、系统、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等安全问题。
(2)网络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信息在网络的传递过程中面临的信息被窃取、信息被篡改、信息被假冒和信息被恶意破坏等问题。如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或重放(指只能使用一次的信息被多次使用),从而使信息失去原有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网络硬件和软件问题导致信息传递的丢失、谬误及一些恶意程序的破坏而导致电子商务信息遭到破坏;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内容被第三方窃取或交易一方提供给另一方使用的文件被第三方非法使用等。因此,电子商务中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就是要求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信息的完整性及交易者身份的确定性。
(3)网络交易安全
交易安全问题是指在电子商务虚拟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交易主体真实性、资金的被盗用、合同的法律效应、交易行为被抵赖等问题。如电子商务交易主体必须进行身份识别,若不进行身份识别,第三方就有可能假冒交易一方的身份,破坏交易,损害被假冒一方的声誉或盗窃被假冒一方的交易成果,甚至进行欺诈。
需要强调的是,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至关重要,几乎关心到每个人的隐私和财产安全,于是催生出一个高薪职业,那就是网络安全工程师,很多企业都会聘请专业的网络安全工程师和网络安全团队去维护网络安全。我们个人的网络安全则需要自己去守护,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浏览非法网站,不要在不知名商城购物或交易,不要相信邮箱收到的各类中奖通知,必要时可以先问问“网络”。
最后,望大家能够保持绿色上网,共同守护网络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