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下关于国铁集团网络安全工作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摘要 亲~这道题由我来回答,打字需要一点时间,还请您耐心等待一下
② 中国电科网络信息安全子集团怎么样
中国电科打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品线和服务模式,覆盖了防火墙、VPN、UTM、网关、安全审计、身份认证与信息加密、CA与密管、内网综合安全防护、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桌面云、安全存储等主流安全技术/产品市场,多项产品经国家主管部门鉴定认证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
③ 国家支持网络运营者之间在网络安全信息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二十九条、国家支持网络运营者之间在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通报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进行合作,提高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保障能力。
有关行业组织建立健全本行业的网络安全保护规范和协作机制,加强对网络安全风险的分析评估,定期向会员进行风险警示,支持、协助会员应对网络安全风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的法律。
(3)国铁集团网络安全信息反馈扩展阅读
第二十七条、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从事非法侵入他人网络、干扰他人网络正常功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不得提供专门用于从事侵入网络、干扰网络正常功能及防护措施、窃取网络数据等危害网络安全活动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从事危害网络安全的活动的,不得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第二十八、条网络运营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侦查犯罪的活动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
④ 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
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有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通过多种途径监测和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
(4)国铁集团网络安全信息反馈扩展阅读
工信部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
其中,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⑤ 国铁集团网络安全预警分为几级
根据《国家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事件分为以下七类:
(1)有害程序事件分为计算机病毒事件、蠕虫事件、特洛伊木马事件、僵尸网络事件、混合程序攻击事件、网页内嵌恶意代码事件和其他有害程序事件。
(2)网络攻击事件分为拒绝服务攻击事件、后门攻击事件、漏洞攻击事件、网络扫描窃听事件、网络钓鱼事件、干扰事件和其他网络攻击事件。
(3)信息破坏事件分为信息篡改事件、信息假冒事件、信息泄露事件、信息窃取事件、信息丢失事件和其他信息破坏事件。
(4)信息内容安全事件是指通过网络传播法律法规禁止信息,组织非法串联、煽动集会游行或炒作敏感问题并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公众利益的事件。
(5)设备设施故障分为软硬件自身故障、外围保障设施故障、人为破坏事故和其他设备设施故障。
(6)灾害性事件是指由自然灾害等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安全事件。
(7)其他事件是指不能归为以上分类的网络安全事件。
⑥ 国考铁路公安要求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说是主要从事线路治安管理、通信网络日常管理工作,对视力要求怎么算
依据近年国考体检考情知:
铁路公安,人民警察职位体检标准之一是《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
该标准中明确规定:
第一部分 人民警察职位
第一条单侧裸眼视力低于4.8,不合格(国家安全机关专业技术职位除外)。法医、物证检验及鉴定、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管理、金融财会、外语及少数民族语言翻译、交通安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排爆、警犬技术等职位,单侧矫正视力低于5.0,不合格。
各铁路公安局自行发布面试公告或体检公告,考生需以报考单位的体检通知为准。
以2018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为例,《2018年度铁路公安机关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面试资格复审及考生邮寄材料的通知》中明确:
于2月12日前(以邮戳为准)将材料寄到报考的铁路公安局。
国考考生可参考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整理了解面试、体检、考察、拟录用等考情。
⑦ 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的案例有哪些
2013年国内外网络安全典型事例
【案例1-1】美国网络间谍活动公诸于世。2013年6月曾经参加美国安全局网络监控项目的斯诺登披露“棱镜事件”,美国秘密利用超级软件监控网络、电话或短信,包括谷歌、雅虎、微软、苹果、Facebook、美国在线、PalTalk、Skype、YouTube等九大公司帮助提供漏洞参数、开放服务器等,使其轻而易举地监控有关国家机构或上百万网民的邮件、即时通话及相关数据。据称,思科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大型网络项目的建设,涉及政府、军警、金融、海关、邮政、铁路、民航、医疗等要害部门,以及中国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系统。
【案例1-2】我国网络遭受攻击近况。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案例1-3】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的数据显示,中国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情况日趋严重。CNCERT抽样监测发现,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案例1-4】中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突出。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地区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据估计,到2020年,全球网络用户将上升至50亿户,移动用户将上升100亿户。我国2013年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6.48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1亿。网民规模、宽带网民数、国家顶级域名注册量三项指标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普及率稳步提升。然而各种操作系统及应用程序的漏洞不断出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网络安全技术、互联网用户安全防范能力和意识较为薄弱,极易成为境内外黑客攻击利用的主要目标。
⑧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图书
书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书号:7-113-12926
作者:刘永华
定价:28.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7月
开本:16开
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全书共分8章,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与数据安全、数字加密与认证、防火墙技术、入侵监测技术、网络病毒的防治、网络维护等内容。本书内容全面,取材新颖,既有网络安全和管理的理论知识,又有实用技术,反映了网络安全和管理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及相关专业本科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等教育计算机网络安全教材,还可作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参考书。 第1章 网络安全概述 1
1.1 网络安全简介 1
1.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1
1.1.2 网络安全模型 2
1.1.3 计算机安全的分级 3
1.1.4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4
1.2 网络安全现状 4
1.3 网络安全威胁 6
1.3.1 网络安全攻击 6
1.3.2 基本的威胁 7
1.3.3 主要的可实现威胁 8
1.3.4 病毒 8
1.4 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9
1.4.1 计算机系统因素 9
1.4.2 操作系统因素 9
1.4.3 人为因素 10
1.5 网络安全技术 10
1.5.1 数据加密与认证 10
1.5.2 防火墙 11
1.5.3 入侵检测 12
1.5.4 病毒防治 13
复习思考题一 13
第2章 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15
2.1 操作系统的漏洞 15
2.1.1 系统漏洞的概念 16
2.1.2 漏洞的类型 16
2.1.3 漏洞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18
2.2 Windows Server 2003的安全 19
2.2.1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模型 19
2.2.2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隐患 22
2.2.3 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防范措施 23
2.3 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 34
2.3.1 Linux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机制 34
2.3.2 Linux网络系统可能受到的攻击 35
2.3.3 Linux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36
2.3.4 加强Linux网络服务器的管理 38
复习思考题二 40
第3章 数据库与数据安全技术 42
3.1 数据库安全概述 42
3.1.1 数据库安全的概念 42
3.1.2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特性 44
3.1.3 数据库系统的缺陷和威胁 46
3.2 数据库的安全特性 48
3.2.1 数据库的安全性 48
3.2.2 数据库的完整性 50
3.2.3 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52
3.2.4 数据库的恢复 53
3.3 数据库的安全保护 55
3.3.1 数据库的安全保护层次 55
3.3.2 数据库的审计 56
3.3.3 数据库的加密保护 56
3.4 数据的完整性 60
3.4.1 影响数据完整性的因素 60
3.4.2 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61
3.5 数据备份和恢复 63
3.5.1 数据备份 63
3.5.2 数据恢复 66
3.6 网络备份系统 67
3.6.1 单机备份和网络备份 67
3.6.2 网络备份系统的组成 68
3.6.3 网络备份系统方案 68
3.7 数据容灾 70
3.7.1 数据容灾概述 70
3.7.2 数据容灾技术 74
复习思考题三 76
第4章 数字加密与认证技术 78
4.1 密码学 79
4.1.1 加密的起源 79
4.1.2 密码学基本概念 79
4.1.3 传统加密技术 80
4.1.4 对称密钥算法 82
4.1.5 公开密钥算法 83
4.1.6 加密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85
4.1.7 密码分析 86
4.2 密钥管理 86
4.2.1 密钥的分类和作用 87
4.2.2 密钥长度 87
4.2.3 密钥的产生技术 88
4.2.4 密钥的组织结构 90
4.2.5 密钥分发 91
4.2.6 密钥的保护 93
4.3 数字签名与数字证书 94
4.3.1 电子签名 95
4.3.2 认证机构(CA) 96
4.3.3 数字签名 96
4.3.4 公钥基础设施(PKI) 98
4.3.5 数字证书 100
4.3.6 数字时间戳技术 102
4.4 认证技术 103
4.4.1 身份认证的重要性 103
4.4.2 身份认证的方式 104
4.4.3 消息认证 105
4.4.4 认证技术的实际应用 108
4.5 数字证书应用实例 110
4.5.1 获得及安装免费数字证书 110
4.5.2 在IE中查看数字证书 111
4.5.3 发送安全邮件 112
4.5.4 检查Windows是否为微软正版 118
复习思考题四 119
第5章 防火墙技术 121
5.1 防火墙基本概念与分类 121
5.1.1 防火墙基本概念 121
5.1.2 防火墙的作用 123
5.1.3 防火墙的优、缺点 124
5.1.4 防火墙分类 124
5.2 防火墙技术 125
5.2.1 包过滤技术 125
5.2.2 应用代理技术 127
5.2.3 状态监视技术 129
5.2.4 技术展望 132
5.3 防火墙的体系结构 133
5.3.1 双重宿主主机结构 133
5.3.2 屏蔽主机结构 134
5.3.3 屏蔽子网结构 135
5.3.4 防火墙的组合结构 136
5.4 选择防火墙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 136
5.4.1 选择防火墙的基本原则 136
5.4.2 选择防火墙的注意事项 137
复习思考题五 141
第6章 入侵监测技术 144
6.1 入侵检测概述 144
6.1.1 入侵检测概念 144
6.1.2 入侵检测系统组成 145
6.1.3 入侵检测功能 146
6.2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147
6.2.1 根据数据源分类 147
6.2.2 根据检测原理分类 148
6.2.3 根据体系结构分类 148
6.2.4 根据工作方式分类 148
6.2.5 根据系统其他特征分类 149
6.3 入侵检测技术 149
6.3.1 误用检测技术 150
6.3.2 异常检测技术 151
6.3.3 高级检测技术 152
6.3.4 入侵诱骗技术 154
6.3.5 入侵响应技术 155
6.4 入侵检测体系 157
6.4.1 入侵检测模型 157
6.4.2 入侵检测体系结构 159
6.5 入侵检测系统与协同 162
6.5.1 数据采集协同 163
6.5.2 数据分析协同 163
6.5.3 响应协同 164
6.6 入侵检测分析 166
6.7 入侵检测的发展 168
6.7.1 入侵检测标准 168
6.7.2 入侵检测评测 168
6.7.3 入侵检测发展 170
复习思考题六 172
第7章 网络病毒的防治技术 173
7.1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及危害 173
7.1.1 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173
7.1.2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174
7.1.3 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75
7.1.4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概念 179
7.1.5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特点 179
7.1.6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分类 180
7.1.7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危害 182
7.2 几种典型病毒的分析 183
7.2.1 CIH病毒 183
7.2.2 宏病毒 184
7.2.3 蠕虫病毒 186
7.2.4 木马病毒 189
7.3 计算机病毒的症状 194
7.3.1 病毒发作前的症状 194
7.3.2 病毒发作时的症状 195
7.3.3 病毒发作后的症状 196
7.4 反病毒技术 198
7.4.1 预防病毒技术 198
7.4.2 检测病毒技术 201
7.4.3 杀毒技术 207
7.5 计算机病毒发展的新技术 209
7.5.1 抗分析病毒技术 210
7.5.2 隐蔽性病毒技术 210
7.5.3 多态性病毒技术 210
7.5.4 超级病毒技术 210
7.5.5 插入性病毒技术 211
7.5.6 破坏性感染病毒技术 211
7.5.7 病毒自动生产技术 212
7.5.8 Internet病毒技术 212
7.6 防杀网络病毒的软件 212
7.6.1 防毒软件 212
7.6.2 反病毒软件 213
7.6.3 瑞星杀毒软件 213
7.6.4 金山毒霸 213
7.6.5 江民杀毒软件 214
复习思考题七 214
第8章 网络维护技术 216
8.1 Windows自带的网络工具 216
8.1.1 Ping命令 216
8.1.2 Ipconfig/Winipcfg命令 222
8.1.3 Netstat命令 224
8.1.4 Tracert命令 225
8.2 网络连接设备的维护 226
8.2.1 网卡 226
8.2.2 集线器和交换机 226
8.2.3 路由器 227
8.2.4 网线 228
8.2.5 RJ-45接头 228
8.3 网络性能优化 228
8.3.1 系统内存优化 228
8.3.2 CPU的优化 230
8.3.3 硬盘优化 231
8.3.4 网络接口优化 232
8.4 网络故障和排除 233
8.4.1 网络常见故障概述 233
8.4.2 网络故障排除的思路 234
8.4.3 局域网故障与排除 236
8.4.4 Windows 局域网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244
8.4.5 故障实例及排除方法 247
复习思考题八 251
参考文献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