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跪求互联网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接入服务信息安全管理系统资料
1. 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性。
2.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3. 加强对单位的信息发布和BBS公告系统的信息发布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
4. 一旦发现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的:
(一)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
(二)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
(三)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 修改或者增加;
(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五)从事其他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做好记录并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5. 在信息发布的审核过程中,如发现有以下行为的:
(一)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三)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五)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六)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
(七)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八)损害国家机关信誉
(九)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将一律不予以发布,并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6. 接受并配合公安机关的安全监督、检查和指导,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信息、资料及数据文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国际联网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违法犯罪行为.
信息发布登记制度
1. 在信源接入时要落实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保障本网络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2. 对以虚拟主机方式接入的单位,系统要做好用户权限设定工作,不能开放 其信息目录以外的其他目录的操作权限。
3. 对委托发布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登记并存档。
4. 对信源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审核,不得有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出现。
5. 发现有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情形的,应当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信息内容审核制度
一、必须认真执行信息发布审核管理工作,杜绝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 管理办法》的情形出现。
二、对在本网站发布信息的信源单位提供的信息进行认真检查,不得有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侵犯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的内容出现。
三、对在BBS公告板等发布公共言论的栏目建立完善的审核检查制度,并定时检查,防止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言论出现。
四、一旦在本信息港发现用户制作、复制、查阅和传播下列信息的:
1. 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
2.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3.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
4.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
5. 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
6. 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
7.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8. 损害国家机关信誉
9. 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
10.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删除本网络中含有上述内容的地址、目录或者关闭服务器。并保留原始记录,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用户备案制度
一、用户在本单位办理入网手续时,应当填写用户备案表。
二、公司设专人按照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单位备案表的通知》的要求,在每月20日前,将济南地区本月因特网及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外有权部分)新增、撤消用户的档案材料完整录入微机,并打印两份。
三、将本月新增、撤消的用户进行分类统计,并更改微机存档资料,同时打印一份。
四、每月20日之前,将打印出的网络用户的备案资料(2份)及统计信息(1份)送至济南市公安局专人处。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一、定期组织管理员认真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网络安 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审核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维护网络安全的警惕性和自觉 性。
二、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用户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使他们具备基本的网络安全知识。
三、对信息源接入单位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自觉遵守和维护《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 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杜绝发布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信息内容。
四、不定期地邀请公安机关有关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培训,加强对有害信息,特别是影射性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提高防犯能力。
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计算机信息网络电子公告系统的用户登记和信息管理制度;
2. 组织网络管理员学习《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提高网络安全员的警惕性。
3.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 建立电子公告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加强对电子公告系统的审核管理工作,杜绝BBS上出现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内容。
1. 对版主的聘用本着认真慎重的态度、认真核实版主身份,做好版主聘用记录。
2. 对各版聘用版主实行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教育,落实版主职责,提高版主的责任感。
3. 版主负责检查各版信息内容,如发现违反《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即时予以删除,情节严重者,做好原始记录,报告网络管理员解决,由管理员向公安机关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报告。
4. 网络管理员负责考核各版版主,如发现不能正常履行版主职责者,将予以警告,严重者予以解聘。
5. 在版主负责栏目中发现重大问题未得到及时解决者,即时对版主予以解聘。
6. 加强网络管理员职责,配合各版版主的工作,共同维护电子公告板的信息安全。
1. 检查时严格按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及《信息审核管理制度》(见附页)的标准执行。
2. 如发现违犯《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见附页)的言论及信息,即时予以删除,情节严重者保留有关原始记录,并在二十四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报告。
3. 负责对本网络用户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网络管理员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的警惕性。
② 北京市铜牛集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IDC数据中心
北京铜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了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在中央电视台新址东侧5A级写字楼铜牛国际大厦建有2000多平米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机房。是专业的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接入服务和纺织行业ERP、MES软件开发服务提供商。
公司的核心团队由拥有高素质的管理层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组成,凝聚了一批行业内优秀的年轻技术骨干,先后完成了北京市科委“网络化制造示范工程”和“离散型企业制造执行系统”两大科技计划项目。公司与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建立了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公司依托铜牛集团大型生产基地的支持,推出E-TEXSOFT易纺系列纺织应用软件,努力打造纺织行业应用软件的第一品牌。
铜牛信息数据中心(IDC)是北京铜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投资的专业化高端数据中心,由中国顶级的机房设计单位------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设计,铜牛信息IDC坐落于中央电视台新址附近的5A级写字楼铜牛国际大厦内,地理位置极佳。中心占地1100多平米,机架280多个,可容纳3000余台托管主机。拥有足够的数据机房空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铜牛信息IDC的总体建筑结构根据电信级数据中心的特点设计建造而成,严格参照国际上电信级机房地建设标准,遵照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配备了高端网络设备、先进完善的机房设施以及充沛的电力供应系统,在安全性、稳定性和伸缩性上均为国内领先级别。
[网络资源]
同时拥有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及教育网多线路骨干网接入,采用光纤对等互联,线路冗余配置。4G带宽,采用BGP联接,完美解决电信、网通及国外互通问题。
网络全部采用国际标准,骨干设备采用Cisco7609,接入层采用Riverstone8600系列产品并且双层冗余配置和N+1设备备份,没有任何单点故障,设备间采用千兆独享光纤互联。
[机房大楼]
总体建筑结构根据国际标准IDC建设的特点设计建造:具有简单明快的特色,采用抗静电全钢活动地板:每平方米600公斤的承重能力,这种承重可在各种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保障客户设备和数据的安全,可以抵抗8级地震。
[电力保障]
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具备多层的冗余设计,包括:
1.双路高压供电,总容量为2×1500KVA,分别从2个供电所接入;
2.双路索科曼800KVAUPS电源,可以提供不少于2个小时的在线电力保障;
3.超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可确保连续8小时满负荷发电;
4.与变电站有合作协议,柴油发电车可在断电后40分钟内赶到。
5.机柜内提供2路完全独立的电源,提供给服务器。
6.数据中心可确保99.99%以上的电力持续供应率。
[安全保障]
1.有线监控系统7x24小时全年365天不间断全方位机房监控录象。
2.多重门禁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感应锁及密码系统,自动识别进出人员身份,并且记录其进出时间。
3.专业保安7*24不间断机房巡视及门卫监控。
4.所有机柜均有独立门锁。
5.系统维护人员需持带有本人照片的出入证方能进入机房。
6.所有进出机房的人员必须登记并取得出入证才能进入机房。
[网络安全]
采用千兆级硬件防火墙和IDS入侵检测系统。
·防DDOS黑客攻击功能
·入侵检测功能
·漏洞检测功能
[空调系统]
采用先进的思泰登高机房专用精密空调系统,对机房的温度和湿度进行7X24X365的恒温恒湿环境控制。同时,通风采用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使得每个机柜都可以有更为稳定和均匀的空气流,特别适宜服务器的散热环境。多达5组空调系统相互冗余备份,使得任何机器的故障都不会影响环境的正常运行。
[消防系统]
采用FM200(七氟丙烷)全淹没式气体灭火系统,使用自动、手动及机械操作。在每个保护区内都设置烟感及温感,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火灾隐患。
[监控中心]
铜牛信息数据中心的NOC网络监控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7*24的连续监控,定时扫描网络上的客户服务器,以判断指定服务端口是否可以访问。当指定端口服务不能访问,监控报警系统会自动根据预定参数以及故障级别,以多种方式通知数据中心的技术专家和客户(通过传呼机、移动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
系统管理员在获得客户授权情况下还可以为客户服务器进行故障恢复操作,包括:重启服务器、重启指定服务、更改IP地址等。
[服务团队]
IDC数据中心拥有一支年轻而富有实践经验的客户服务队伍。资深技术工程师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中心运营和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7×24机房现场专业服务,确保客户网络稳定运营。
铜牛信息IDC拥有优秀的网络运维人员具备丰富的客服和网络维护经验,为客户提供全程技术支援和客户服务,同时具备完善的监控设备和监控软件,享受高品质的带宽、不断增加的增值服务和24×7的各方面监控服务。
全面完善的服务保证:
1、专业、专职客服人员负责公司各种业务客户的售前及售后一站式服务。
2、电信级机房提供7天×24小时全天候运营服务,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维护,网络稳定、安全性能更高。
3、专职的机房接待人员,负责主机托管及测试用户的接待及机房进出手续的核查。
4、专业的网上客服系统免费为客户提供辅助办公功能。
5、客户设备及网络连接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以最快的速度协助用户排除故障。
6、为每个客户提供指定的客户代表,定时定期对客户进行各种形式的回访。
7、7×24小时的网络连接状况监控、服务器运行状态监测及流量监测。
IDC服务菜单:
1、提供电信级的高标准的机房设备环境
2、提供一级电信运营商的资源
3、可按用户要求进行IP地址指向的分配
4、7×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
5、故障处理现场响应时间≤10分钟
6、故障恢复后2小时内提供书面故障报告
7、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流量监测报告
8、根据客户需求,可提供托管机房工位出租服务
托管优势及承诺
1、中国网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网丰富资源。
2、国家信产部及通信行业认可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和电信技术服务商。
3、始终倡导并致力于专业化、一站式网络服务,最大限度提升服务效率。
4、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进行全方位的量身定制。
5、在资源竞争、规模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更具有优势。
ISP服务菜单:
1、提供一级电信运营商的资源;
2、可按用户要求进行IP地址指向的最优分配
3、必要时,提供双路由备份(我公司光纤可覆盖地区内)
4、提供7×24小时技术支持服务
5、故障处理现场响应时间≤150分钟
6、故障恢复后2小时内提供书面故障报告
7、如遇计划性中断,提前48小时通知
8、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流量监测报告
9、指定一名客户服务专员
10、由高级工程师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11、客户服务专员每月回访2次
和北京合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属于合作关系。
合聚数字在铜牛机房有一部分带宽资源,主要客户为SK。
详细资料和联系方式参考资料网址
③ IDC数据中心增值业务具体有哪些
IDC增值业务产品是在IDC基础业务产品之上向客户提供的各类网络安全、数据应用、运行维护等增值服务的产品。IDC增值业务具体如下:
1、IDC网络安全类产品: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与防护、漏洞扫描、流量清洗、病毒防范、系统加固、安全管理服务、服务器认证证书、数据存储备份等;
2、IDC数据应用类产品:包括内容分发(CDN)、缓存加速、网站镜像、负载均衡、VPS(虚拟化主机/存储)、自助建站、域名注册、企业电子邮箱、网站行为分析、主机(设备)租赁等;
3、IDC运行维护类产品:包括流量监控、运行监测、KVM远程管理、客户设备代维、服务品质保证(SLA)等。 IDC增值业务具体如下:
(1).防火墙10M端口
防火墙是指向客户提供独享(虚拟)硬件防火墙并配置于客户网络前端,保护客户的网络安全服务。
(2).入侵检测(IDS、IPS)100M端口
入侵检测(IDS、IPS)是指向客户提供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的实时监控及防护系统,主动发现网络隐患安全,实时检测和防护保护客户系统被扫描、入侵等异常活动的服务。
(3).流量清洗(防DDOS攻击)10M带宽
流量清洗(防DDOS攻击)是指向客户提供相应安全措施以避免托管服务器受到DDOS 攻击。对DDOS攻击与正常业务混合在一起的流量进行清洗,清洗掉DDOS攻击流量,保留正常业务流量的服务。
4.网站镜像1M硬盘空间
网站镜像是指为客户提供将内容信息镜像到IDC的镜像服务器上,以便用户自己选择速度快的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服务。
IDC增值业务是在基础产品的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的附加服务,除了以上介绍的增值业务,还有病毒防范、数据存储备份等增值业务,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政府、企业也在紧随步伐完善信息化的建设。
④ 这次广东移动粤东区域生产中心IDC项目网络安全合作的内容是什么哦
1、三方整合资源共同推动粤东区域生产中心IDC项目的网络安全平台建设和网络安全认证工作,提升网络安全能力,为粤东区域的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2、三方深度协作,不断优化提高网络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在汕头市“数据特区”建设过程对其他企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快速形成集群效应提升汕头市数据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⑤ 战场网络数字化建设有哪些
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C3I系统)是一个国家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C3I系统按作战任务的性质和规模分为战略C3I系统和战术C3I系统。如果按系统的功能分类,一般可分为侦察探测和预警系统、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通信系统、电子战系统、防空系统、火力支援系统、后勤系统等。
战略C3I系统一般指用来指挥控制战略部队的C3I系统,美军战略C3I系统的全称是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它不是一个单层结构的系统,而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大型金字塔式结构的C3I系统。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0多个探测预警系统、30多个指挥中心和60多个通信系统以及安装在这些指挥中心里的自动数据处理系统。美军战术C3I系统包括陆军战术C3I系统、海军战术C3I系统和空军战术C3I系统。陆军战术C3I系统一般是指军以下单位使用的C3I系统。
在信息时代,信息战制胜是在两军对垒中迅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中心环节。欲以信息战取胜的一方,必须具有实时收集、处理和传送信息的能力,并同时不使敌方获得同样的能力,陆军作为联合武装部队的一部分,必须通过其计划和行动,实施干扰,乃至破坏敌方的信息传输,从而确保己方获得准确而有用的信息。从根本上说,每一种现代化武器系统只要依靠兼容的数字数据链路,并通过显示器共同观察战场来提高反应能力,都可成为信息战制胜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化情报侦察系统。为了在未来战场上以信息战取胜,美陆军正在实施一个庞大的发展计划。其中实现侦察和信息系统现代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囊括了战场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C3I)的各个方面,因为它们对于指挥员获取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美陆军为了通观战场,加强了空中侦察系统的研制工作,主要系统有:
RAH-66“科曼奇”武装侦察直升机,是美陆军新一代直升机,主要用于空降突击部队。它将显着提高美陆军在各种地形、恶劣气候和战场环境下昼夜作战的能力。由于它在飞行速度、抗毁能力、空对空作战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并配备了第二代宽视场数字式前视红外系统等先进的设备,故可支援部署在前线的部队和应急作战部队,进行近距离和大纵深作战。该直升机尺寸小,生产型重3522千克,巡航速度314.5千米/小时,最大飞行距离达1260海里,续航时间2.5小时。它能完成目前需要AH-1、OH-58A/C和OH-6三种直升机才能完成的任务,具有较强的作战和支援能力。一旦它装备部队,可大大提高美陆军战术作战的灵活性。
“护栏”系统,是用来向军级和师级指挥部提供目标情报信息的决策支持系统。RC-12和RU-21系列飞机将作为军级情报收集系统的运载平台。RC-12K/N/P飞机机载的“护栏”通用传感器系统把改进型“护栏”V系统的通信情报传感器与高精度机载通信定位系统综合在一起,可对360千米以外的敌方无线电台测向和定位,具有先进“快看”系统的电子信号截收和测向功能。美军在驻欧第5军装备了第一个“护栏”通用传感器系统。美军第3军装备了改进型“护栏”V通信情报传感器系统。1994财年,美第18空降军也装备了改进型“护栏”V通用传感器系统。美军还将向韩国提供这种传感器。“护栏”V将继续为美军情报和保密司令部服务,并继续在第3军和第18空降军中眼役。
近程无人航空器,将使陆军指挥官至少能够在距离己方前沿150千米的地方,对敌进行全天候侦察,并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更重要的是,无人航空器在敌占区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期间,可避免己方作战人员受敌方火力的伤害。近程无人航空器不仅用于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而且还用于海军的航母和较大的两栖攻击舰上。
近程无人航空器是正在研制的无人航空器系列中的基本型,该系列还包括垂直/短距起落、留空时间长的中程无人航空器。最初装备的近程无人航空器将配备白昼电视、夜用前视红外系统和微光侦察系统。近程无人航空器的作战半径为150千米,冲刺速度大于203.5千米/小时,巡航和空中巡逻速度小于111千米/小时。该航空器的留空时间为8~12小时,在此期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可提供近实时的图像信息。
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简称“联合星”系统),是由美国空军和陆军于1985年开始合作研制,1989年生产出样机,用以满足空中地上作战需要的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该系统由改进的波音707-320C飞机、机载AN/APY-3雷达、2部高频/单边带(HF/SSB)电台、16部HAVEOUICKI型超高频(UHF)电台、5部甚高频/调频(VHF/FM)电台或1部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数据通信终端设备、FMS-800飞行管理系统、158部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车载地面站组成。它能为陆军和空军指挥官提供完整的战场状况,使他们对敌方前沿地域的进攻规模、兵力部署以及纵深第二梯队和后续部队的推进情况了如指掌。
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指挥控制系统领域的装备是美陆军武器装备发展重点中的重点,这也是数字化C3I网络的核心内容。主要装备有:
指挥控制车,是一项联合研制计划,包括现代化装甲车和指挥控制系统两部分。它采用“布雷德利”战车的底盘,并在此基础上安装了指挥控制设备,用以代替海湾战争中重兵机动集团用的M577A1指挥所运载车。这种车辆将为移动指挥所提供快速机动能力、较强的抗毁能力以及定位导航能力,并增强指挥所对核生化武器的防护能力。指挥控制车将装备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增强自动化指挥能力,并通过与武器系统兼容的数字调制解调器扩大通信能力。1993年3月,指挥控制车按计划完成了可行性论证,相继由各承包商和军方分别对样车进行了系统试验和鉴定。未来的计划将继续进行标准系统和各分系统的合格试验,车内功能设备试验和样车生产。
标准化综合指挥所系统,是美陆军研制的系列化指挥所设施,计划容纳美陆军5个战场功能领域的设备,包括机动控制系统、前方地域防空指挥和控制系统。“阿法兹”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全信息源分析系统和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该系列化指挥所设施包括帐篷式刚性方舱型指挥所、履带车型指挥所、5吨重加长的厢式车型指挥所和M998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型指挥所。帐篷式刚性方舱的侧壁尺寸为3.34米×3.34米,可互换和任意组合。这种方舱安装在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上,通过配置指挥控制设备、5千瓦的电源装置和核生化综合防护设施等,构成帐篷式刚性方舱型指挥所。履带车型指挥所和5吨加长的厢式车型指挥所,也同样是在相应车辆上配置了指挥控制设备构成。其中帐篷式刚性方舱型指挥所和履带车型指挥所已小批量生产,5吨加长的厢式车型指挥所和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型指挥所仍在研制中。
多维作战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美陆军1993年版《作战纲要》提出了“全维行动”的概念,强调未来的军事行动是涉及各维空间的行动。同时数字化战场将向指挥官提供大量的实时数据。如何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以指挥全维军事行动,遂成为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美国雷西昂公司最近推出了多维作战管理与武器控制系统,据称该系统将成为数字化战场的核心装备,其主要作用是能实时地模拟武器系统的性能,接收战场上各种数字系统的数据,为指挥官提供重新部署兵力的最佳方案,协助指挥官迅速作出决策。
旅以下指挥和控制系统,是一个软件系统,安装在战斗指挥车、各战斗车辆和攻击直升机上。该软件系统可为所有旅及旅以下指挥官提供战斗指挥能力,还可为单兵以及武器、传感器和支援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的横向与纵向的综合处理能力。该系统的各个子系统能对所有战斗、后勤支援及战斗火力报告的图形及文本信息进行存储和访问。该系统将与其他陆军战斗指挥系统互用并交换有关的数据与信息,还能为运动中的单兵及其操作的武器平台提供上述能力,其数据与信息交换方式和通信规程将在陆军战斗指挥系统的技术结构内互用。
车载信息系统(IVIS),是目前美军用于营以下实现指挥、控制和情报“横向一体化”的自动化综合系统。它装备于MIA2坦克,M2A2步兵战斗车和攻击直升机等作战平台上。由IVIS综合显示器、光塔电子装置及通信系统等组成,并由软件综合控制。
IVIS综合显示器,可向指挥人员实时地显示出作战区域的地图,敌友双方部队位置,后勤保障信息,车辆诊断与预测信息,本车的坐标位置,行驶方向和速度,并且可以接收命令和情报,发送报告,使指挥员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战场景象。IVIS的电子装置能够迅速处理各种传感器传来的信息(包括车辆运行数据)、目标和友军等战术数据。IVIS采用了国防部标准的NITF 2.0图像传输格式和数字图像压缩技术,大大压缩的图像数据,利于图像的传送。由于数字信息传输速度快,从而极大地减少了通信业务,也减少了人为的误差。同时,命令的改变可以随时通过通信网的广播形式迅速、准确、全面地传达到各用户终端,可与一个分队内所有车辆、阵地进行准确通信联络,并可传送图像、图表、文字和数据。由于IVIS利用了数字技术,通过SINCGARS使指挥员能以“快跳频”方式,向部属发出命令,并在战场上横向地与间接火力支援分队的“数字信息设备”及“航空兵的改进的数据调制解调器”互相交换信息。坦克、步战车、火炮及飞机装备了IVIS后,通过实时的数字化情报信息交流,可以极大地改善数字化部队间瞄火力和空中火力之间的协同行动,有效地支持了机动作战。该系统至少有以下5个优点:①可以加速指挥人员作出决策的时间;②提高了对全局形势的了解;③提高了指挥员在战场关键阵地集结兵力的可能;④减少了友军间的相互误伤;⑤提高了总体作战效能。
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是战场网络的基本框架结构,综合了5个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化指挥控制子系统,即机动控制、防空、情报、火力支援和战斗勤务支援系统。只有实现了它们之间的互通,战场指挥员才能迅速获取和综合信息,确定最佳作战行动,在各军兵种联合作战时正确实施指挥和控制。为了实现互通性,该系统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确定通用的协调规程、系统语言、报告格式,并对每个子系统设有必要的接口;采用通用的具有连通性的硬件和软件;采用模块化、面向目标的Ada语言;配备了以下改进型数字通信系统:
(1)“阿法兹”高级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是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共用的自动化指挥控制和协调系统。为了确保对所有火力支援设施(迫击炮、近距离空中支援、海军炮火支援、武装直升机和进攻性电子战)的规划、协调与控制,并实施火力封锁和遏制敌方目标,它可提供综合的自动化支援。该系统配备有改进型数字通信系统,以改善武器系统对环境的感知和提高火力请示速度;采用加固的通用硬件和软件;软件采用美国国防部标准化的Ada语言编制,每一种版本都具有附加功能,并实现了互通。按计划,该系统的第三版本每小时能处理720次射击任务。
(2)机动控制系统,为美陆军军和军以下战术指挥官实施部队调遣提供辅助决策手段。为了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互通,该系统采用通用硬件和Ada语言编写的软件。在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该系统已初步试用。到90年代中期,其系统开发由最初的试验系统向目标系统发展,到1994年初开始批量生产。
(3)全信息源分析系统,用于接收和分析处理来自战略和战术情报传感器和信息源的数据;为实施战术部署提供计算机辅助能力;显示有关敌情的信息;迅速分发情报信息;指定目标以及支配部队建制内的情报和电子战资源;为部队行动提供安全保障。为完成这些任务,该系统必须增强其软件和硬件的通用性。为达到目标,该系统采用渐进采办计划。第一阶段计划在1993~1995年选定11支部队和训练基地优先装备。第二阶段采用通用硬件和软件向开放系统体系结构过渡。第三阶段将改进软件,以实现该系统的最终目标能力。
(4)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用于对防空炮兵的指挥信息、分发和接收的防空炮兵的管理数据、空中目标的跟踪数据和远方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自动交换。其核心部分是一个空战管理作战中心和若干个陆军空中指挥控制站,该系统传输数据的速度非常快。例如,E-3顶警机的数据传到火炮瞄准手只需4~9秒钟。该系统已得到美国政府批准,投入小批量生产。最先装备3个轻型和特种作战师及一个训练基地。这3个师是第101空降师(空中突击师)、第10山地师(轻步兵师)和第2步兵师。美陆军重型师将于1997年装备该系统第二阶段研制的设备。未来的防空武器系统(如超视距武器系统和“布雷德利-针刺”导弹发射车)都将纳入第二阶段的前方地域防空指挥控制系统的管辖之下。
(5)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包括补给、维修保养、运输、医疗卫生、人事和财务等方面的工作。陆军正在购买9000余部战术陆军指挥和控制系统通用硬件和软件项目中的便携式计算机系统,它们是加固的非研制项目设备,具有数据人口、询问、检索、编辑、打印和传输功能。民用设备软件也执行文字处理、分类/归并、电子扩展图表、编程等任务。加固的计算机采用16位结构,有一个容量为768K字节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一个67M字节的大容量存储器。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有专用的通信系统,称为战斗勤务支援通信系统网。该通信网允许行政官员和后勤官员相互交换信息,并与其他的指挥控制网中的同行交换信息。通信设备包括话音无线电系统,高频/调频/单边带无线电系统、定位/数据通信系统和传真设备。
数字化通信系统。数字化通信系统是指以数字形式处理并传送信息。计算机模拟表明:在常规情况下,缺乏数字通信设备的4个连中只有2个连能如期部署到位与敌方交战,而使用数字通信的部队,4个连能全部部署到位投入战斗;数字通信比话音通信的错误率减少60%,在传输速度上,连级采用数字通信向营级报告的速度几乎比采用非数字通信的快1倍。因此,数字通信能提高部队的反应速度、杀伤力和生存力;能使指挥员更好地协调部队;提高直射和间射武器的射击精度、协同性和时效性,特别是在应急时刻,可充分发挥间射武器系统的齐射效果,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作战部队普遍使用数字通信的时候,部队的作战条令、训练和设备方面都将有重大变革。为此,美陆军为未来信息战开发了6种新的数字通信系统。
单信道地面与机载无线电系统,是为指挥官在前沿战场实施指挥控制,提供可靠抗干扰和保密的无线电通信网。它有背负式、车载式和机载式三种型式。该系统中基本电台的通信频率为30~87.975兆赫,有2320个可用频道,重量8.4千克,通信距离可达8~35千米。美军计划采购180000部,其中141500部装备第一线部队,38500部装备其他部队。每个陆军师将装备3500部电台。目前己在陆军师中装备了28000部。为了增强系统性能,美军还着手在系统中增加数据通信和定位报告能力,以及与公共用户系统的接口能力,并减少重量,简化操作。
陆军数据分发系统,陆军数据分发系统ADDS,是一个专门设计用于支援陆军战术指挥与控制系统和其他战场自动化系统的战术数据分发系统,专用于数字通信,无话音通信能力,是美军为了解决话音传输与数字传输争夺线路的矛盾而研制的。它是美陆军师级和军级指挥控制系统使用的一个数据通信系统,用于在预期的电子干扰环境中提供近实时的数据分发,以提高战场信息系统的互通能力。该系统由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组成。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可在4秒钟内进行快速数据通信,并可解决传输争夺线路的矛盾;采用跳频和扩频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重量轻,背负式定位报告接收机重10千克,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终端重34千克。虽然美军的移动用户设备系统MSE具有话音、数据、传真通信等多种功能,但实际使用时,主要是为分散配置的各级指挥所提供电话服务。ADDS则可以满足数字化战场上越来越多的数字式自动化指挥、控制和情报系统的需要,专门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
ADDS系统由实施中速数据分发的增强型定位报告系统(EPLRS)和实施高速数据分发的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的2M类终端结合而成,能在可预见的电子对抗环境中,在师地域内实施近实时数据的分发。EPLRS系统是一个超高频无线电网络,由网络控制台和背负式车载式及机载大用户分机组成。用户分机内有一个数据分发模块,对步兵和车辆的定位精度小于15米,对机载用户小于25米。EPLRS系统用户分机装备数据传输量较小的单位,如炮兵营、连射击指挥中心、火力支援小组、激光观测组以及火力支援协调组等。JTIDS系统的2M类终端,也工作在超高频波段,采用了时分多址、跳频、扩频技术,装备于数据传输量较大的单位,如师炮兵和炮兵旅射击指挥中心及目标侦察单位。EPLRS系统用户机“通话”,不但能进行点对点的传输,而且可以通过多种路由把数据送给用户,由于使用多种路由和中继台站,ADDS系统可以用较小的输出功率工作,并覆盖较大的地域。
“军事星”军事战略与战术中继卫星系统,包括移动式战术终端和可运输式的固定式战略终端。美陆军主要研制“恶棍”单信道,抗干扰、背负式终端和“斯马特”-T移动式、保密、抗干扰、可靠的战术终端,以保障利用“军事星”进行战术通信的需“恶棍”是一种低数据率卫星通信终端,工作在极高频频段,每秒可传输75~2400比特的话音和数据。该终端重量轻,原型重量为13.6千克,后续终端可减少到5.44~6.8千克;波束窄,可降低被探测概率,因而它主要用于扩大指挥控制主链路与远距离侦察分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通信距离。“斯马特”-T终端是一种由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载的卫星通信终端,为战术用户提供中数据率和低数据率话音和数据通信。它不仅具有保密、抗干扰能力,而且还能扩大美陆军军和军以下移动用户设备系统的通信距离。美陆军已与3家公司签订了合同,研制42部工程样机。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是美国于1997年正式开始研制,用于三军联合作战C3I系统的一种全综合的具有多个网络和相对导航能力的TDMA(Time Division Multipe Access)时分多址、保密、抗干扰的数字信息分发系统。
该系统的容量足以为分散的战术指挥控制分队、飞机、水面舰艇、潜水艇和其他是信息源又是信息用户的分队提供保障。某种信息可在往一网络内通播,一个户可选择任意一种所需要的或指定接收的信息或分组。必要时还可以建立附加网络。
网络采取无节点结构。工作在主网络的单元能与在通信或定位网络内的所有其他单元相连接。不管哪一个单元破坏均不致削弱功能。而且任何一个终端均可起中继作用。因此,以中继方式工作的飞机只是暂时成为节点。一个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网络是由一组已知的伪噪声和跳频调制的码序列确定的,拥有该码序列的全体网络用户均可共享每个用户通播的信息,也可只选择需要的一些分组信息。一个信道是网络的一个重要分组。其重复率与该信道的用户数据率相等。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中规定一个时元为2.8分钟,这是作为时隙新编号依据的时间周期。有源网络成员必须在每个时元中至少占有一个时隙。无源网络成员只能接收,因而不必为它分配时隙。一个时元包含98304个时隙,每个时隙为7.8125毫秒。因此,如果在全网每隔2.8分钟没有信息需要进行一次以上更新的话,则每个单独的网络的容量大约为98000个用户或98000个单独的信息。一个中等周期规定为12秒,这只对定时工作的某个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65~1215兆赫。为了最大限度地抗干扰和保密,传输脉冲利用伪噪声编码和伪随机跳频技术在整个频段内进行扩展并跳变。虽然该信息系统工作在“塔康”频段上并跨越了整个敌我识别频段,但也证明,“塔康”对它的干扰可忽略不记,因为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的频段宽、工作周期短,并可采取不用敌我识别专用的频率的方法,避免受到敌我识别信号的干扰。
移动用户设备系统(MsE),是美陆军历史上最大、最现代化的一个保密、自动、高度机动、可快速部署和抗毁的战术地域通信系统,可在整个陆军师和军作战地域内提供数据、话音和传真通信。MsE系统在150×250平方千米的作战地域内,展开完整的地域通信网,由42个节点中心、9个大型用户入口节点、224个小型用户入口节点联成一个栅格状的干线节点网,可为8100个用户(其中固定用户为6200个,移动用户为1900个)服务,各用户入口节点为固定有线电用户服务(主要供各独立营直至军的高级司令部使用)。移动用户由92个无线电入口单元(RAU)来提供服务,每个无线电入口单元按标准规定可连接16~25个移动用户无线电话终端(MsRT),并能保持初试呼叫成功率为90%。无论网络用户怎样移动,也无论用户处于网络中的任何位置,都能立即建立通信联络。MsE系统为全数字、保密、自动交换的战术通信网,使用AN/TT-47、AN/TTC-46、AN/TTC-48V等交换机、AN/TRC-190接力机、AN/GRC-224超高频设备、AN/TRC-191无线电入口单元、AN-1035U数字非保密话音终端、AN/VRC-97移动用户无线电终端以及AN/TTC-35(V)系统控制中心等设备和分系统,为用户提供机动话音、数据和传真通信,它可与战略通信网、民用通信网互通,也能和AN/TSC-85A、AN/TSC-93A等卫星终端互联,为师、旅两级部队在更大范围内的通信提供方便。该系统使用方便,节点一般由通信兵开设,而用户终端的装备使用则贯彻“用户拥有,用户操作”的原则,用户主要任务就是使用用户的终端设备。MSE还是一种拨号电话系统,用户只要入网即可用直接拨号的方法进行通话。系统设备全部车载,可随部队机动,一个大型分支节点开设或撤收作业,在30分钟内即可完成。该系统结构灵活,具有很高的冗余度,抗毁性好,在网络负荷过大时、转移时或某一部分受损时,可以自动调整通信线路,保证指挥作业的连续性。MSE使用了泛路由搜索技术,发出呼叫的交换机可以把呼叫请示发往邻近的所有交换机,邻近的交换机也做同样的呼叫,使MSE抗毁性能得到增强。
该系统采用泛搜索路由和增量调制技术,可使移动和固定用户实现边疆的战场覆盖,不管指挥官和参谋人员调动到哪里,都能使用一个固定的电话号码进行通信。系统中的每个信道的传输速率为16千比特/秒。一个移动用户设备网可保障5个军、总共装备26个师、2个训练基地和20个军的通信营。
全球定位系统,是美陆、海、空三军的一个联合发展项目。在该项目中,陆军牵头负责背负式接收机、车载式接收机和低/中性能的机载接收机的研制。这些接收机将广泛装备在陆军的所有梯队。其中小型化机载接收机已通过试验。
微型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已可从“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接收信号。据悉,已有一种轻型精确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于1994年初装备部队。这是一种手持式地面接收机,能够处理全球定位系统信号、提供用户的位置、平台速度和时间信息。美陆军正在研制机载嵌入式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该机只有一块或几块集成电路板,嵌入机载通信或导航设备中,就能在全球定位接收卫星信号。美陆军计划将之装备于一部分直升机和电子战飞机上。同时美陆军还在生产改进型微型数据调制解调器,以便使接收到的信号与诸兵种合成部队共享。改进型数据调制解调器的性能优于美陆军目前使用的机载目标信息自动传输系统,能同时传送和接收数个信道的无线电信息、能向运行车辆、直升机、联合监视与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以及各运筹中心等传送实时的信息。
由此可见,美军已组建成完备的数字化情报侦察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数字化通信系统。它是以移动用户设备系统、单信道地面及空中通信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为基础的高技术综合体,通过电子计算机利用改进的调制解调器、车载信息系统等进行各种武器系统之间的数据、图像、图表和命令等情报的实时传递,全面综合来自各种渠道的侦察数据,包括士兵、野战炮兵及飞机发回的图像和报文,由战斗指挥车等平台上运行的旅以下指挥控制系统迅速组合出战场的动态画面,利用有关设备,使下属了解其意图和目标,及时向战斗部队发布战斗行动的命令,使战场高度透明,使作战部队和各种武器系统纵横联系、信息共享一体化和精确打击,从而实现了数字化C3I网络的一体化和高度自动化。
⑥ 以下哪些属于数据中心安全技术 物理设施安全
信息安全技术机制一般分为:物理安全物理安全涉及的是硬件设施方面的安全问题,是指计算机与网络的设备硬件自身的安全和信息系统硬件的稳定性运行状态。物理安全方面的威胁主要包括电磁泄露、通信干扰、信号注入、人为破坏、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物理安全保护方式有加扰处理、电磁屏蔽、数据校验、容错、冗余、系统备份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的实现是通过MPLSVPN实现业务隔离,通过VLAN实现内部网络隔离,通过防火墙实现访问控制。主机终端安全系统平台安全包括操作系统安全、桌面工作站和笔记本安全、主机安全访问控制和数据库安全。应用程序安全应用程序安全是指对应用程序进行保护,保证应用程序正常的工作状态,对应用的安全保护着重于应用程序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机密性:保证信息只被授权对象访问。 完整性: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可信和完整性。 可用性:保证应用程序的功能在需要时可用。 应用安全包括技术和流程方面的安全,以保证应用程序不受安全威胁。所有的威胁都应该考虑,但对于应用安全而言,人员相关的威胁是最主要的,如安全责任、误用和滥用等。数据安全数据安全规划首先需要整理完整的数据资产列表,并根据数据的关键程度、敏感程度等确定数据的保护级别。数据资产列表除了明确数据的所属业务、数据类型、逻辑位置和物理位置、所有者和管理者等基本信息之外,还需要明确: 关键业务数据可接受的恢复时间 所恢复的动态数据的更新要求 总数据集大小及卷和配额树的大小 文件数及文件大小 目录结构 数据类型和数据压缩
⑦ IDC数据中心的工作怎么样啊我想去数据中心工作,有人介绍一下吗
IDC,即互相网数据中心,一般IDC公司主要面向的服务群体是:网站站长/企业公司,包括有:电子商务平台、游戏类运营公司。主要是提供服务器的租用、托管;虚拟主机,域名注册以及带宽租赁业务,帮助他们支撑网站的正常访问。
IDC是一个行业,在这个行业中的工作职位有销售、有技术、有负责备案的等。
做销售业务的,主要是负责销售公司的产品以及公司业务的推广、宣传。
做技术的,又分售后技术和机房技术。售后技术是负责处理客户的问题.比如说服务器安装软件.软件的一些设置以及其他故障的排除等……机房技术主要是负责服务器的上架. 安装各种系统.以及一些硬件故障的排除. 包括机房网络和安全方面的监控等.
/
希望能帮助到你。
广东天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⑧ 什么是地区信息网络化项目
财务,年底财务结转,很适合归集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