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中国个人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观察
扩展阅读
重视网络安全作文800字 2025-09-16 16:52:30
计算机网络是单工通信吗 2025-09-16 16:44:09

中国个人网络安全保险市场观察

发布时间: 2022-03-03 12:01:15

⑴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状况

互联网保险是指保险公司或新型第三方保险网以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为工具来支持保险销售的经营管理模式。当前持有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有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和安心保险。
互联网保险的市场空间包括两个部分,增量部分是保险市场的自然增长和互联网创造的新生保险需求;存量部分是互联网保险对传统保险渠道的替代。足够大的保险市场为互联网保险提供了发展空间;此外,保险行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有提升效率和改善用户体验的空间。
保费规模持续增长
我国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保费收入规模从2013年的3880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3.1万亿元,几乎增长了10倍。从增速来看,从2011年起,保费收入的同比增速稳步上升,2016年的增速创2008年以来新高,达到27.5%。
如今互联网保险已经成为了保险行业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张,2015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2223亿元,比2011年增长近69倍。2016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1431.1亿元,其中,人身险半年保费与2015年全年人身险保费接近。
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机构逐年增长
截至2017年上半年,国内共有129家保险机构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传统保险公司大多已经通过自建网站、或与第三方平台合作等模式开展了互联网保险业务,保险公司基本已全部触网。2016年中国保监会记录的95亿份新承保保单中,约有65%在互联网销售,截至2016年3月互联网保民已经超过3.3亿。
互联网保险险种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在互联网保险的险种结构方面,出现了明显转变的趋势。其一是由产险向寿险的转变,在2013年时互联网保险中产寿险占比为8:2,而到2016年及以后变为了2:8;其事是由标准化险种逐渐向非标准化险种转变,曾经互联网上销售的产品主要是车险、意外险等类型产品,而到
2016年投违险、年金险和万能险等非标准化险种占据了互联网保险绝大多数的保费规模收入,2017年以来年金险和健康险占比又在持续上升。
互联网保费规模持续增长,近两年车险受政策调整影响较大。互联网保费收入高达2347亿元,其中财产险和人身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403亿元和1945亿元,互联网人身险占比进一步提升至83%。整体互联网保费同比增速仅5%,渗透率从2016年9.2%下降至7.6%,2017H1渗透率只有58%。
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巨头公司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
2013年由阿里、腾讯以及平安共同设立的众安保险获得国内首个互联网保险牌照,近年来以网络、阿里、腾讯以及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更是持续在保险领域布局,其中尤以阿里及旗下的蚂蚁金服最为积极。其中阿里控股国泰产险,全资设立蚂蚁韵保和保进保险,腾讯控股的微民保险于2017年11月正式获批,网络也于今年10月正式完成对黑龙江联保龙江保险公司的收购。京东步伐相对较慢,2015年就拟设立的互联网财险公司至今未有实际动作,但刘强东在2017京东开年大会强调一定会做保险,并且正在申请保险牌照,同时不排除投资购买的方式。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⑵ 国内有哪些保险公司推出了类网络安全险的产品

人保,阳光,都有。估计现在市面很多财险公司都有相关产品的。

⑶ 中国互联网保险数据

根据《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试行)》,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资格由:
1、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健全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制度;
(二)具有合理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操作规程;
(三)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且经营区域不限于注册地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2、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应当在具备下列条件的互联网站上开展保险业务:
(一)依法取得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网站备案;
(二)网站接入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三)有与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系统,能实现投保人的全部投保信息与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实时对接;
(四)具备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技术,具有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第三方电子认证、数据备份等功能;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⑷ 2019年互联网保险报告

互联网保费收入负增长,行业发展陷入瓶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在2012-2015年的4年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保费收入增长近20倍,互
联网保险渗透率于2015年达到了9.2%。然而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增长陷入停滞并开始减少,渗透率连年
下滑,到了2018年渗透率仅有5%,纠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政策影响,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短期阵痛,但从长
远发展来看,政策调整后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2012-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及渗透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C2B或成破局关键

短期看,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亏损是赔本赚吆喝,但从中小企业成长的规律看,短期亏损问题不大,但未来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需要去积极探索适用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创新和科技赋能下,作为保险情绪指数子类之一的互联网保险关注度上升势头明显。互联网保险是今年1-6月份以来唯一一个关注度逐月上升的投资理财品细分情绪指数。分析人士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增量市场,互联网销售渠道的不断扩展以及低门槛、体验式创新险种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转向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投保。

多位保险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应该重视通过场景发掘、精准引流、价值诱导和关系深化等举措来不断培养价值用户,构建自身核心价值用户群。

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所有经营合作的起点,通过反向定制(C2B)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从供给侧让互联网保险产品更加精准地触达需求。不过,定制不是让客户自由发散地去定制。保险产品非常复杂,客户并不专业,所以,既要鼓励定制,给客户提供定制的工具、平台,也要作合理引导。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⑸ 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状况

互联网保险在过去近20年里经历了兴起、发展以及不断成熟的过程。我们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个时期,分别包括长达10年之久的萌芽期、突飞猛进的探索期、正在经历的全面发展期和即将到来的爆发期。
一、萌芽期(1997年-2007年)
1997年底,中国第一个面向保险市场和保险公司内部信息化管理需求的专业中文网站——互联网保险公司信息网诞生。2000年8月,太保和平安几乎同时开通了自己的全国性网站。2000年9月,泰康人寿在北京宣布了“泰康在线”的开通,实现了服务的全程网络化。与此同时,各保险信息网站也不断涌现。
然而,鉴于当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整体市场环境尚不成熟,加之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影响,受众和市场主体对互联网保险的认识不足,这一阶段互联网保险市场未能实现大规模发展,仅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起到企业门户的资讯作用。随着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颁布,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探索期(2008年-2011年)
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为中国互联网市场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热潮。伴随着新的市场发展趋势,互联网保险开始出现市场细分。一批以保险中介和保险信息服务为定位的保险网站纷纷涌现。有些网站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在这个阶段,由于互联网保险公司电子商务保费规模相对较小,电子商务渠道的战略价值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因此在渠道资源配置方面处于被忽视的边缘地带。保险电子商务仍然未能得到各公司决策者的充分重视,缺少切实有力的政策扶持。
三、全面发展期(2012年-2013年)
在这一时期,各保险企业信托官方网站、保险超市、门户网站、离线商务平台、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多种方式,开展互联网业务,逐步探索互联网业务管理模式。其中,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保险行业也在这一年取得跨越式发展,以万能险为代表的理财型保险引爆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市场。
互联网保险绝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互联网化,而是对商业模式的全面颠覆,是保险公司对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保险并不是把保险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售卖这么简单,而是要充分挖掘和满足互联网金融时代应运而生的保险需求,更多地为互联网企业、平台、个人提供专业的保险保障服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保险行业已摸索出一套相对可控、可靠的体系和经验,确立起互联网保险的基本模式。保险公司进军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四、爆发期(未来)
历经十几年的发展,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的影响正在不断加深。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为保险行业的电商化奠定了产业及用户基础,保险电商化时代已经到来。
未来,移动展业净土掀起互联网保险新一轮高潮,它将围绕移动终端开展全方位的保险业务,包括产品销售、保费支付、移动营销及客户维护服务等一系列业务活动。保险业在移动终端的应用可分为四步走:第一是无纸化,将纸质保单转换为电子保单;第二是智能化,在无纸化基础上,实现展业、投保等业务简易、规范操作;第三是客制化,为客户提供回归保障本质的高级定制保险产品;第四是打造智能移动保险生态系统,包括高级定制的产品线,也包括打破时间、空间局限的全方位移动服务。

⑹ 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现状分析

——原标题:2019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市场分析:企业三亏一盈,反向定制产品或将成为破局关键

四家互联网险企三亏一盈,反向定制(C2B)保险产品有望扭转亏损局面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公司公告信息披露,2019年上半年众安在线、泰康在线、安心财险及易安财险四家互联网险企仅众安在线一家实现盈利,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亏损。

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经营主体应重视通过场景发掘、精准引流、价值诱导和关系深化等举措不断培养价值用户,构建自身核心价值用户群。而通过反向定制(C2B)保险产品有望扭转亏损局面。

互联网保费收入负增长,行业发展陷入瓶颈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公开数据显示,互联网保险在2012-2015年的4年间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保费收入增长近20倍,互
联网保险渗透率于2015年达到了9.2%。然而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增长陷入停滞并开始减少,渗透率连年
下滑,到了2018年渗透率仅有5%,纠其主要原因是受保险业政策影响,给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短期阵痛,但从长
远发展来看,政策调整后的互联网保险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2012-2018年中国互联网保险保费规模及渗透率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上半年只有众安在线年实现盈利

近日,众安在线公告称,根据其对未经审核管理账目的初步审阅及董事会目前可得的公司资料,预期公司2019年上半年将取得未经审核归属于公司股东合并净利润,而2018年同期则取得未经审核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约6.56亿元。

众安在线表示,公司转亏为盈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公司追求有质量的增长,2019年上半年在实现总保费稳健增长的同时,综合成本率进一步改善,从而承保亏损收窄;二是受益于国内A股市场的良好表现,投资收益增加。

2019年上半年,泰康在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6.26亿元,同期出现2.50亿元净亏损;安心财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9.05亿元,净利润亏损约1300万元;易安财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7.81亿元,约亏损9702万元。

互联网保险机构出现连续亏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认为,这几家互联网保险公司整体规模有限,规模不太大的中小型公司通常会面临固定成本难以有效分摊的困境,因此亏损很正常,需要随着业务规模逐渐扩大来分摊成本,摆脱亏损的状况。

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保险公司普遍成立时间较晚以及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依托于互联网发展业务,对于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科技方面的持续投入很多,且短期内很难转化为收益。

C2B或成破局关键

“短期看,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亏损是赔本赚吆喝,但从中小企业成长的规律看,短期亏损问题不大,但未来互联网保险公司也需要去积极探索适用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朱俊生坦言。

据度小满金融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国民投资理财情绪报告》显示,在创新和科技赋能下,作为保险情绪指数子类之一的互联网保险关注度上升势头明显。互联网保险是今年1-6月份以来唯一一个关注度逐月上升的投资理财品细分情绪指数。分析人士称,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为保险行业带来了增量市场,互联网销售渠道的不断扩展以及低门槛、体验式创新险种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开始转向通过线上渠道进行投保。

多位保险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的经营主体应该重视通过场景发掘、精准引流、价值诱导和关系深化等举措来不断培养价值用户,构建自身核心价值用户群。

国华人寿总裁付永进表示,把客户的需求作为所有经营合作的起点,通过反向定制(C2B)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高级表现形式,也是从供给侧让互联网保险产品更加精准地触达需求。不过,定制不是让客户自由发散地去定制。保险产品非常复杂,客户并不专业,所以,既要鼓励定制,给客户提供定制的工具、平台,也要作合理引导。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⑺ 网络安全保险怎么买

只能拨打他们的客服热线。网络保险不起纠纷便罢,如果起纠纷,很难解决,因为你没有一对一的客服,每一个问题,你都要走一遍流程。
以上是网络保险的缺点,优点也很明显,便宜!短期的消费的,我建议从网上购买。长期的,不要贪图便宜。因为买保险买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长期的服务。
见过不少人买很多重复的保险,也没有任何人告诉他怎么配置才是合理的。全凭自己今天看一篇文章说这样好,明天看一篇文章是那样好。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⑻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工程保险产品、服务和再保险:国际市场VS国内市场-工保网



2、国内工程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才通过世界银行贷款和“三资”建设项目接触“工程保险”这一重要的现代风险管理手段。相较而言,国内工程保险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发展程度不充分,存在:险种发展不均衡,保险覆盖面窄;缺乏保险服务创新,无法进一步拓展工程保险价值;再保险市场发展缓慢,无法快速驱动直保端工程保险业务拓展。


险种发展不均衡


相较国际工程保险市场,国内工程保险市场的整体发展时间较短,尽管建筑业市场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合同履约、财产保障、职业责任等风险威胁有着较强的保险保障需求,但市场在产品供给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各类工程险种呈不均衡发展特点,无法形成全面有效的工程保险保障。


目前,国内工程保险领域发展应用较为成熟的工程险种主要围绕在综合财险与意外伤害保险两大领域,如建筑工程一切险、安装工程一切险、工程机械综合保险几乎是各类项目建设的必投险种,保险责任既包括对工程或机械设备本身的财产损失赔偿也包括对第三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赔偿;再如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作为首个曾被《建筑法》明确要求投保的工程险种,在工程保险市场有着较为广泛的实践应用,许多地方将其视作强制险种,非投保不予以准许开工。


除了综合财险与意外伤害保险,国内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DI保险)、职业责任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程保证保险、延迟完工保险等工程险种的市场发展与实践应用都较为缓慢、不均衡、不充分。其中,如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工程保证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都是近几年国内创新引入和研发的新型工程险种,尽管有着较为强力的政策推动,但依旧受市场发展时间影响,在市场推广与实践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职业责任保险与延迟完工保险发展更为迟缓。


缺乏保险服务创新


传统工程保险服务主要围绕“投保”与“理赔”两大业务端口展开,缺乏必要的现代保后风险管理服务。受限于这一点,我国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程保证保险以及延迟完工保险等新型工程险种在开展必要的风险管理服务时陷入发展困境:缺乏专业的工程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技术、人才、管理与服务经验,无法为相关新型工程险种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服务支持,影响着国内工程保险市场的快速、充分发展。


除了相关险种的市场推广与实践应用,不成熟的风险管理服务还影响着传统工程保险业务模式的转型发展。目前国内工程保险市场业务主要以分散式、组合投保模式展开,在保险办理成本、保险合同管理、保险保障范围与风险管理服务方面存在缺陷。CIP保险(Controlled Insurance Programs)是国际工程保险领域常见的一种工程保险模式,其并非某一具体的保险险种,而是涉及建设工程各个实施阶段、各个参与主体、各项风险因素的综合性保险保障方式,有利于降低保险办理成本,提高保险合同管理效率,扩展保险保障范围,提高项目风险管理。但开展CIP保险模式客观上要求保险公司自身具备或能够借助第三方机构力量提供专业的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服务,这成为国内工程保险市场开展CIP保险业务的主要制约条件。


因此,由于缺乏必要、有效的风险管理服务,保险公司始终缺乏进一步参与项目工程管理的业务契机,无法发挥成熟工程保险市场多样化的保险保障作用。


再保险市场发展缓慢


工程建设活动具有投资资金大、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大、风险因素复杂、风险环节较多等行业特点,因此开展工程保险业务客观上对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核保核赔、风险管理等保险技术与承保能力等有着较高要求,这就需要再保险公司的业务支持。一方面,再保险业务能够有效的帮助直保公司分散业务风险,成为直保公司的重要风险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再保险公司都会对直保公司提供各种保险技术支持,帮助其制定产品定价、承保方案,提供各种专业咨询服务,进而提高直保公司的整体承保能力与管理水平。


工程保险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保险领域,目前我国专业性再保险公司较少,国内工程再保险市场业务发展缓慢,大量保费流入国际市场。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工程保险市场一些特殊险种(如DSU延迟完工保险)无法有效顺利开展,以及一些新型工程险种(IDI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工程质量保证保险)推广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


对比分析国际工程保险市场发展特点,进一步加速完善国内工程保险市场发展,是实现我国建筑业对内对外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条件。目前,国内工程保险市场在产品、服务和再保险方面仍面临一些发展困境,推动传统工程保险市场转型发展与国际市场对接依旧任重而道远。

⑼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中国的网络安全不容忽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百万医疗做

摘要 (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保险机构之行为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