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滴滴安全核验怎么处理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通报,对于审查的对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我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处理。
据了解,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于2020年4月13日成立,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的机构。网络颤亮安全审查办公室主要是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问题。
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具体工作委托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承担,目的是防范因供应链产品安全漏洞引发的安全事件,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一般来说,网络安全审查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果情况复杂,审查时袜哪间可能会延长。
自国家网信办下通知要求滴滴公司下架APP后,滴滴出行回应,坚决落实国茄好宽家有关部门相关要求,已于7月3日暂停新用户注册,旧用户仍可使用。也就是说,滴滴下架停止新用户注册,但已下载滴滴APP用户还可以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贰’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哪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是负责网络安全审查工作的专门机构,其设立旨在确保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网络安全审查政策和标准,组织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监督和指导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同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还负责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网络安全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
在具体实践中,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会针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网络安全审查。审查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管理、技术防护、应急响应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这些系统的网络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总之,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是保障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力量,通过制定政策、组织审查、监督指导等方式,全面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保护工作,为国家的网络安全保驾护航。
‘叁’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通报显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如今,“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无疑令市场增加对滴滴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进一步关注。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1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站发布《关于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报》。
通报显示,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消息一出,立刻受到广泛关注,直接进入微博热搜第一名。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据悉,《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是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12部门于2020年4月联合制定发布。文件显示,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运营者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如今,“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无疑令市场增加对滴滴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进一步关注。
北京时间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DIDI”。
发行价为14美元。滴滴上市没有举行敲钟仪式,上市首日报收于14.14美元,涨幅仅1%,市值为677.9亿美元,成为继阿里巴巴后最大的中概股美国IPO项目。
据其招股书,滴滴出行2018年至2020年的'收入分别为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截至今年一季度,滴滴的营收已达到421.63亿元(64亿美元)。利润方面,滴滴在连续亏损三年后,在今年一季度成功扭亏。招股书显示,滴滴在2018年至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150亿元、97亿元和106亿元;今年一季度,滴滴的盈利54.83亿元。
用户数据上,截至今年一季度前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如此巨量用户产生的数据有多少涉及敏感信息?从网信办的通报看,滴滴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这些被违法违规收集的个人信息,又流向了何方?又被用于什么目的?
滴滴上市的第二天,国家网信办就发布了关于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并表示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上述消息发布后,滴滴市值跌去10%,瞬间蒸发500亿元。
这次,“滴滴出行”App被要求下架,又将给股价带来怎样的影响?
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的后果是什么?
“滴滴出行”严重违法违规而下架2
下架滴滴出行APP这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得感谢滴滴悄无声息地在美国上市,不然也不会接连爆出这么多问题。
摆在明面上的事儿是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7月2日对滴滴进行调查,7月4日就发布下架通知,调查进展可谓神速。可事出反常必有妖,越是这样神速,越说明事情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滴滴应该是赴美上市的企业里最低调的,想想当年阿里赴美国上市,那场面红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差12亿礼花齐放了。反观滴滴,“静悄悄”赴美上市,没有敲钟和庆祝仪式,原来被曝出董事会藏有前美国军官,信息敏感度立马就升级了。
现在大家关心的地方在于,滴滴到底有没有把数据打包?对此,滴滴予以否认,但请注意,这个否认首先并不是滴滴官方渠道发布的,居然是滴滴某高管朋友圈首先发出来的。
今天的滴滴已经是行业里的独角兽,而且是巨无霸级别的独角兽,它所掌握的出行数据可以直接反应中国经济活力、人口分布。也就是说,手里掌握着中国大部分城市出行的数据,其中一些数据必然涉及国家安全。
所以,此次“滴滴出行APP”遭下架肯定不仅是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这么简单,我们且等更大的瓜看何时被爆出来。
‘肆’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
第一条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第三条网络安全审查坚持防范网络安全风险与促进先进技术应用相结合、过程公正透明与知识产权保护相结合、事前审查与持续监管相结合、企业承诺与社会监督相结合,从产品和服务安全性、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等方面进行审查。第四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设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第五条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应当预判该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可以制定本行业、本领域预判指南。第六条对于申报网络安全审查的采购活动,运营者应通过采购文件、协议等要求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包括承诺不利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便利条件非法获取用户数据、非法控制和操纵用户设备,无正当理由不中断产品供应或必要的技术支持服务等。第七条运营者申报网络安全审查,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报书;
(二)关于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分析报告;
(三)采购文件、协议、拟签订的合同等;
(四)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需要的其他材料。第八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自收到审查申报材料起,10个工作日内确定是否需要审查并书面通知运营者。第九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露、毁损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第十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认为需要开展网络安全审查的,应当自向运营者发出书面通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包括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和将审查结论建议发送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征求意见;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第十一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应当自收到审查结论建议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书面回复意见。
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意见一致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以书面形式将审查结论通知运营者;意见不一致的,按照特别审查程序处理,并通知运营者。第十二条按照特别审查程序处理的,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应当听取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进行深入分析评估,再次形成审查结论建议,并征求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意见,按程序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后,形成审查结论并书面通知运营者。第十三条特别审查程序一般应当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第十四条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要求提供补充材料的,运营者、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予以配合。提交补充材料的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间。第十五条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成员单位认为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由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程序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后,依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
‘伍’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以什么为主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设立的机构。负责制定网络安全审查相关制度规范,组织网络安全审查。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一条和第二条就可以明确知道,主要职责重点在哪块。
第一条 为了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以下简称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明确强调,更针对国家安全层面的,不单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而且前提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第五条 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应当预判该产品和服务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所以,相关互联网企业应当正确预判自己产品在投入使用后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应当按要求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