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层”议程设置、网络议程设置、议程融合…这些命题重点,要学会!
“三层”议程设置、网络议程设置、议程融合的重点如下:
“三层”议程设置: 基础议程设置:主要关注议题显着度,即媒体通过反复报道某些议题,使这些议题在公众心目中变得重要。例如,在政治竞选期间,媒体对候选人的报道频率和深度会影响公众对候选人的认知和关注度。 属性议程设置:强调议题属性的重要性,即媒体如何塑造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媒体在报道议题时,会突出某些属性,从而影响公众对这些属性的看法和评价。 网络议程设置:网络连接了议题和属性,构建了我们理解和关联世界的方式。在网络议程设置中,媒体不仅报道议题和属性,还通过超链接、社交媒体等方式将这些议题和属性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这有助于公众更全面地理解议题,但也可能导致信息过载和认知偏差。
网络议程设置: 主体多元:网络时代的议程设置主体不仅包括传统媒体,还包括网民、社交媒体平台等。这些主体在议程设置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议程网络。 议题放大与重塑:网络不仅放大传统媒体的议题,还能创造和重塑议题。例如,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往往能迅速引发公众关注,成为新的议程焦点。 挑战与问题:网络议程设置面临着舆论引导失焦、议题失真、信息真实性和社会议题偏向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媒体、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来解决。
议程融合: 概念:议程融合是指公众个人议程与媒体议程、社会议程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公众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价值观选择性地接受媒体信息,形成自己的议程。同时,公众也会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信息,进一步影响社会议程的形成和发展。 意义:议程融合有助于增强公众对媒体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它也有助于媒体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和反馈,从而优化议程设置和内容生产。然而,议程融合也可能导致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