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为什么要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国家鼓励发展网络数据安全保护和利用技术,并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支持创新网络安全管理方式,利用网络新技术提高网络安全保护水平。
为了加强网络安全意识,第十九条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常态化的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并指导相关单位做好工作。同时,大众传媒应面向公众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安全宣传教育。
第二十条指出,国家鼓励企业和教育机构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多种途径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并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
此外,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根据第二十一条,网络运营者必须按照该制度要求,履行一系列安全保护义务,包括制定内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防范措施、监测网络状态和安全事件、数据分类备份和加密等,以确保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未授权访问,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
② 网络安全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1. 保护个人隐私: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安全教育旨在帮助人们识别和防范潜在的隐私泄露风险,确保个人信息,如登录凭证和身份信息等,得到妥善保护,从而维护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
2. 增强社会信任:通过网络安全教育,可以提升公众对网络环境的信心。当大众对网络安全有更深入的了解时,他们将对网络技术的安全性持有更坚定的信念,更积极地参与网络活动,并愿意在网上提供帮助与支持,促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发展。
3. 提升国家安全水平:网络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至关重要的一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家面临着日益增加的网络威胁。网络安全教育有助于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加强国家网络防御能力,确保国家信息安全和稳定。
4.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网络安全教育的普及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在网络上开展业务时,能够通过教育所学到的知识保护商业秘密和客户数据,降低风险,从而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5. 推动科技创新进步:网络安全教育对科技创新同样重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挑战,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最新的网络安全技术,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支撑,加速技术进步。
网络安全宣传的方式包括:
1. 网络安全教育讲座和研讨会: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场合举办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传授保护个人信息和防范网络攻击的方法。
2. 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在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设立展台,发放宣传册、海报和传单,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
3. 在线宣传:利用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网络安全内容,通过文章、视频、图像和动画等形式吸引公众关注。
4. 网络安全竞赛和挑战:组织网络安全比赛或挑战活动,吸引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人士参与,激发公众对网络安全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5. 制作网络安全宣传视频:制作并发布网络安全宣传视频,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传播,使更多人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③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
中学生要正确看待网络。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帮到您!
一、教学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信息部安全使用网络的倡议,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网络使用安全教育,减少因网络的使用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杜绝网络潜在危险。
二、重点内容
1、加强网络使用安全知识的学习,加强自身使用网络的遵守意识。
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网络使用安全的意识。
三、教育内容
1、导入语
当我们步入网络社会,发现青年与网络之间存在众多的契合点,正是这些契合点使青年对互联网“一网情深”。青年在网络影响向社会展示了其众多绚丽之处,令人倍感惊喜。但不少青年网民的失色表现却不能给社会增辉。
2、网络的影响
①网络的正面影响
1)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等延时性特点,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解脱,它不但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家庭乃至社会的稳定。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开阔,可以培养他们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②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
2)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3、充分认识网络发展中的“青年问题”,积极寻求对策
1)充分认识网上思想渗透问题,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必须加强对青少年
的思想政治教育。
2)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的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
3)构建网络和社会互动的青少年教育体系。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4)开辟更多的更好的青年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加强青少年教育软件的开发制作,利用法律和技术上的可行性打击网上违法犯罪现象,走“以法治网”的良性发展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