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以色列打造网络安全硅谷
扩展阅读
如何镜像别人的网站 2025-07-04 20:49:15
电脑网络间歇式断网 2025-07-04 20:41:39

以色列打造网络安全硅谷

发布时间: 2022-04-13 05:04:13

⑴ 以色列创新真相

在遥远的中东,有一个让我们感到异常神秘的国度——以色列。那里是一个面积跟北京差不多大的弹丸之国,被敌对的阿拉伯世界包围,民族冲突剪不清理还乱……这些使我们长期觉得以色列是一个身处荒漠、饱经沧桑、充满战火的国度。

然而,当我们深入观察这个国家之后,才会发现真实的以色列其实是一个经济富庶、科技发达、环境美丽的现代化国家,其科技水平甚至超过了日本、加拿大、中国、印度等国家。

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先进的教育

最后,我们不得不对犹太人的重智尚德的文化传统感到钦佩。在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丹·塞诺和以色列专栏作家索尔·辛格合着的《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书中,作者就将犹太人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视作以色列成为科技创新强国的最重要因素。

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包括:犹太人在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善于博采众长的传统;让犹太民族紧密团结而得以生存和复兴的集体意识;在极其困难条件下建设国家、创造奇迹最需要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等。

以色列人在上述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构筑了十分成功的教育体系。比如,以色列人不迷信权威,不培养“乖孩子”,而要培养有想法、能独立思考的孩子。他们认为孩子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在以色列的中学课程中,老师常常要求学生独立设计问题并提供解决的方案。经过这样的基础教育,挑战约定俗成的东西,摆脱思维条条框框的束缚已然成为以色列年轻人的一种习惯。以色列专家称:“以前犹太人母亲希望孩子成为律师,但现在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孩子创业。”

以色列特别注重高校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支持每个大学成立自己的科技孵化器并进行资金资助,另外还成立了高校科研成果商业化中心。高校机构在商界也十分活跃,将实验室研发出的技术成果、知识专利出售,或进行商业化运作。在大学教育中,以色列高校重视将科技创新与商贸管理、经济、法学、文史哲等学科结合起来,体现出一种全面、系统、综合的优势。学校看上一个项目,要组织跨学科专家进行全面考察和评估。当然,也不是所有项目都能成功。比如希伯来大学的风险投资项目,失败率大概是30%。但是,以色列高校既有鼓励创新的政策举措,也有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允许师生大胆尝试,也允许犯错误。以色列教育界的共识是:创新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和挫折,因此要倡导理解失败的风气,对失败者多一点包容,才能使他们取得突破。

在高等教育之外,以色列还大力发展成人业余教育以推动全民创新,并鼓励成人学生选修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科技课程。随着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的不断兴起,每年高科技行业新增数千个岗位,因此,政府广开渠道,为年龄较大的员工免费教授最新科技课程,让他们填补高科技职位空缺。现在,以色列的中老年、退休人士取得创新成果的事例层出不穷,终身学习已蔚然成风。源源不断的人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从而保证了民族的兴盛与国家的繁荣进一步延续下去。


本文源自大科技*网络新说 2016年第11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

⑵ 中东土豪真会玩!无人车当巡警,超级高铁飞行汽车也来了

▲以色列创企与OEM/Tier1合作情况一览表

通过和OEM、Tier1的合作,来自以色列的汽车科技正对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入的影响。

例如,致力于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及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的Mobileye已经与全球多家OEM和Tier1建立起合作关系。

Mobileye是视觉ADAS与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军者,据媒体报道该公司目前已在汽车前装市场上拥有了超过80%的市场份额。现在,在宝马5系、6系、7系、沃尔沃S80、S60、XC70、XC60、V70以及通用汽车的别克Lucerne等更多的车型上面,我们都能见识到来自Mobileye的技术。

结语:技术、政策推动中东变身黑科技孵化器

随着该地区汽车销量增长及多个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中东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到来自汽车行业的关注。

虽然飞行汽车、超级高铁等黑科技何时落地中东还不得而知,通过这些技术本身也有待时间检验,不过至少从目前来看,一些先进的汽车科技已经在中东找到了成长空间。

一方面,似乎是迪拜、沙特等中东国家不差钱,有足够的资金用来投入汽车科技的研发。但另一方面,原有的技术沉淀和相关的激励政策,才是中东国家有机会孕育、输出这些前沿科技的深层原因。

就以色列而言,在研发方面以色列进行了高额的投入,并最终使其在自动驾驶、AI、网络安全等方面拥有了成熟的技术和人才资源。

而像沙特、迪拜等国家或者地区,则在政策上对于推进智能交通给予了支持,同时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也给一些在其他地方需要更严格认证标准的汽车黑科技创造出可进行测试的空间。

未来随着全球汽车行业向智能化、电气化转型,中东地区将会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发展的又一个引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以色列总理称以色列网络安全做的怎么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0日表示,以色列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全球五大领先国家之一。

国际网络安全会议是正在以色列海滨城市特拉维夫举行的以色列网络周的重要内容,网络周每年举行一次。本届网络周于6月17日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

厉害了。以色列。

⑷ “70年战争不断,还能成为发达国家”,以色列究竟是靠什么赚钱的

以色列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他的国内经济是呈多元化的,其经济的主要来源有,信息产业、国防工业、旅游业、奶品业、教育业、农业,对外投资、美国提供经济援等多种方式获取经济来源,因为其收入来源众多,此处重点只介绍信息产业、国防工业、农业收入这三种收入方式。

1、信息产业是以色列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以色列是世界上除了美国硅谷外高科技最为集中,创业密度最高的地区,新兴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高新技术出口占全部出口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电子产品出口占全部工业品出口的百分之四十,其软件产业已成为国际软件业的一支主要力量。

除上述着重介绍的收入来源之外,以色列在旅游业、奶品业、教育业、对外投资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些行业都为以色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⑸ 为什么以色列这么小而又这么强大呢

  1. 以色列重教育更重科技,包括农业科技(滴灌技术)和工业科技,医疗等领域(具体如最先进的骨声刀,U盘的鼻祖闪迪,网络在线即时消息的鼻祖ICQ)甚至于军事领域。

  2. 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里有多少是以色列的公司,不用说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

  3. 以色列有自己的硅谷,位于以色列北部海法附近,集结了以色列最厉害的科学家,整天在搞科研,据以色列的朋友透露,至少有好几百顶尖科学家。以色列也有自己的”硅谷“。

    如果我没记错,内坦尼亚胡曾经说过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如果阿拉伯国家放下武器,那么和平就有了,如果以色列放下武器,那以色列就没了。

  4. 以色列有非常好的创业环境,特别是科技类的,政府扶持资金都是大手笔,而且社会环境对创业失败有非常高的包容度。认识的很多以色列朋友都有过创业经历,或者不是正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

  5. 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等工科高校的科研氛围非常好,整个大环境也是允许你质疑或是提问的,诺贝尔获得者在比例上来讲是非常高的。、

  6. 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使得以色列就像石缝中的小草长得更加顽强---不得不强大!

  7. 以色列全民皆兵,男女无特殊原因(已婚或者疾病等不适合服役的)都需要服役,锻就了坚韧不拔的意志,也跟战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个对于个人甚至整个民族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相对的人与人之间诚信指数也较高。插个题外话,关于以色列人的战友情,2015.4.25尼泊尔地震的时候我在加德满都,以色列的飞机和救援队是第一时间到达并接人回去的。以色列男生女生高中毕业后服兵役一般男3年女2年,服兵役的时候政府每月是有补贴的,兵役完结后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可以去旅游,以色列人爱旅游,应该叫旅行,真的是在行走。地震的时候有个以色列人在珠峰大本营附近被雪崩埋了,以救援队去找了几天没找到!后来,是被埋的人在部队的好友,专程飞到还频频有余震的尼泊尔,找了好多天,最后找到了他的遗体,带回了以色列,裹着大卫旗。

  8. 犹太人在全球不管是经商还是其他领域包括诺奖,出类拔萃的占太多也一定程度上使得犹太人的回归会对以色列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9. 全世界的犹太财团特别是欧美的对以色列在教育科研等领域的资助和各种帮助也至关重要。

  10. 和美国长期的盟友关系使得各方面交流,演习等也会有帮助。

  11. 因为其科技的威望,军事科技也卖得很好,甚至是对美国都有不少军事输出,韩国也在协商购买”铁穹“事宜。

  12. 前苏联解体后大批科学家,大学教授等移民到以色列,对以色列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半夜三更的帝都雾霾太严重以至于思路不大清晰请见谅,不过点应该都有基本覆盖到了,希望能帮到你。

⑹ 来自硅谷,以色列的创业项目怎么玩

为什么以色列是一个创新国度呢?以色列的创业企业比硅谷的创业企业还要多,而且这些创新企业是非常多元化的。以色列成为创新大国的原因,不是因为创新企业多,而是这一领域风投的数量巨大。以色列风投的数量是美国的2.5倍。按人均数来算,以色列的风投数量大概是欧洲的十倍。这对于以色列的创业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自信。首先,人们对创新可能有误解。如果在网络上搜一下“创新”这个词可以看到很多相关图片,其中有些看起来像一个电灯,通常电灯就意味着一个想法。我们一直认为,创新就只是一些新的想法,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从事业企业的人都知道,想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想法有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任何价值。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想法加上其他的东西,把它真正的变为创新,把它真正的变为一个创新企业。在以色列,有两大重要元素是需要被加入想法中的,并且这两大元素能够把想法变为创新。第一个元素是驱动因素及决心,第二个是愿意冒险。这是两个最重要的元素,我们需要把它们与想法结合起来。很多人都有想法,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成功利用“驱动”和“冒险”这两个元素。如果你是一个企业家就知道,你有想法之后可以与人们探讨,但是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想法比较疯狂,并不是很好。我们培养下一代人的时候,要让他们承担起责任,让他们愿意承担风险。因为这是我们的祖先所做的一件事情,所具备的一些精神。创业是艰难的,有时候会碰到很多困难。中国会面临很多挑战,但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挑战,并且学会如何应对。还要提出的是,以色列是一个移民国家。这为什么重要呢?因为移民有很多动力,他们也愿意去担当风险。其实,“移民”和“创业精神”是相关连的。即使在中国,你可能也不会一直住在一个城市,而是会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很多创业人员就像某种程度上的移民一样。比如硅谷,有一半的公司都是由移民创立的。以色列就是个移民国家,人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像我从美国移回以色列,对我们来说这是重要的生活经历。

⑺ 以色列,一个创新强国是怎么炼成的

五大创新途径

以色列的创新生态系统极富活力,吸引了数以百计的跨国公司、中等规模公司以及一些小型初创公司,这些公司或已和以色列的企业建立了伙伴关系,或已在该国建立了组织机构。

新型模式百花齐放,非以色列公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把握以色列硅谷——“硅溪”——的机遇。

1. 在以色列开展研发活动

目前,超过250家外国公司在以色列设立了研发中心。例如,英特尔在该国设立了四个研发中心和一家芯片工厂,总产值几乎占以色列技术出口额的10%;围绕英特尔在以色列的创新基地,一个由1000多家初创企业和供应商组成的半导体产业群蓬勃发展起来。尽管运行研发中心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资源,但开展研发活动仍是跨国公司利用以色列创新能力、有效应用科技人才的主要方式。

五大创新启示

以色列正在转型成为科技强国,这不仅给公司和企业家创造了机会,而且给全世界希望促进本国初创企业发展、提升本国创新文化的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1. 构建智库

以色列始终大力发展教育和科研,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研究和学术机构培育高新人才、鼓励新鲜创意,是其初创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该国民间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1%,是欧洲平均投入(1.9%)的两倍多。此外,以色列拥有七所研究型大学,其中两所大学的自然科学学科位列世界前50名。

2. 改善移民与安置政策,弘扬企业家精神

以色列汇集了来自70个国家的移民,已经成为一个富有活力、文化多元的大熔炉。在多种措施的支持下,这些移民成为以色列创新体系多元化人才的组成部分。在全世界范围内,以色列人口中的工程师和博士比例最高。国家需要为移民提供成功机会并助其真正扎根于此,避免人才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

3. 不畏风险,不惧失败

以色列科技企业家非常重视敢想敢为的精神,也凭借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以非凡的速度和敏捷度推行自己的理念。充满创新和冒险的文化——包括不惧失败的精神——已经成为以色列基因的一部分。缺失这种精神的国家可以通过明智的政策进行弥补,包括企业家项目、学校教育、简化与灵活的破产规定等。

4. 集中激励制度及明智的创新支持政策

以色列政府通过集中激励和创新政策为企业家提供支持,助其迈出第一步。国外投资商的研发中心、孵化器和创新实验室也从诸如减税、拨款等激励政策中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干预,让企业家更自由地实践其创新理念。

5. 化弊为利

由于自然资源匮乏、安全环境不够稳定,以色列必须重点发展科技,弥补不利条件。各国不应单纯模仿他国,而是应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特色技术与服务。高科技集群的建设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现有的行业、大学和富有创造力的城市环境共同努力创造。

总之,多元化是创新之源。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方式多样且复杂;多元化的方式方法也适用于整个创新生态系统。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企业需理解多种创新生态系统,创造性地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参与其中,最终获得成功。

⑻ 全球五大信息科技中心和世界十大硅谷

五大信息科技中心是:德国法兰克福,中国香港,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美国纽约。

世界十大硅谷是:德州首府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美国麻州的波士顿,英国剑桥,芬兰首都赫尔辛,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新加坡,法国的苏菲亚高科技园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8)以色列打造网络安全硅谷扩展阅读:

深圳创新高地、颇具“中国硅谷”气质的南山区在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站稳中国百强区之首后,正举全区之力,在科创、产业、交通三大领域发力,谋求核心引擎升级,飞速驶向世界级湾区。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的目标就是紧盯基础研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源头创新引擎。该片区科研资源富集,结合南山蓬勃的产业创新活力,将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科创提供更多“源头活水”。


⑼ 只有830万人口的以色列凭什么能成为全球创新中心

这是因为以色列始终相信着,在这个时代只有科技和人才的力量才是最为重要的,他们一直大力的发展人才以及发展科技,其次就是他们把他们的信仰融入了他们的职业精神,然后让人才来创造财富价值。再加上以色列有十分良好的创业投入生态系统,还有非常完善的风险资本测估体系,所以说他们一直可以走在创新的前列。

而以色列的企业家精神一直被商界人士所称赞,其中很大的因素是千年来宗教的沐浴更使其与众不同;以色列的企业家致力于快速助力将初创企业变成赢利和高速增长的公司。事实上世界上面除了硅谷,很多初创企业的聚集地都是在以色列这里诞生的,以色列被称为硅谷第二,他原创的生态系统往往领先于纽约,洛杉矶等地。超过4,000多家在以初创企业致力于创新,并为全球性挑战提供解决方案。


所以说如今的以色列凭着上面的几种原因,在它的沙漠之旅中开出了一片绿洲,成为了所有创新人才最梦想去到的地方,也成为了初创企业的摇篮。世界上面最早出现的通信软件就在以色列的公司诞生,那个时候QQMSN都还没有出现,所以说在这个人口仅仅只有850万的国家,但却是创业者的天堂。

⑽ 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崛起

以色列崛起之谜
一个诞生不过58年的国家,为什么能从一个农业国家快速变身为现代化国家?

一个人口不足700万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炮火和战争的阴影中实现人均GDP 18000美金的经济奇迹?

一个国土面积不足中国三十分之一的国家,为什么能完成从“农业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成功转型?

一个除了沙子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

2006年11月25日开始的10天里,我们揣着一长串的问号,管中窥豹地探寻了以色列崛起的秘密。

我们的最后一个采访对象是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 Nadai,他说,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就在于一无所有。除了沙子,除了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他们什么都没有。

从宗教圣殿到科技圣殿

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的惊人成就,是以色列人给我们的第一个冲击。

到达以色列的第一天,我们在以色列商贸劳工部投资促进中心观看了一个短片。从比尔·盖茨对以色列高科技人才的赞美,到IBM等世界一流企业落户海法高科技园区,短暂的十分钟内,短片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对以色列高科技的青睐,以及以色列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该中心主任Rachel Roei女士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发明了诸多颠覆性的技术: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的网络电话VoIP技术;改变人们沟通方式的ICQ;提升无线计算能力的奔腾和迅驰芯片;丰富网络运用的Comverse的语音邮件……

看到摩托罗拉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看到退役军人发明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微软、IBM等高科技公司争先恐后地在以色列安营扎寨。来自以色列央行的数据称,2006年前7个月以色列吸引的外国投资达15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要目标,“股神”巴菲特用4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Iscar公司80%的股权,ScanDisk则将最先发明移动硬盘技术的MSystems公司揽至麾下。世界权威机构Fitch将以色列的国家评级从“A”调到了最高的“A+”。

遥想以色列建国之初,以色列商贸劳工部外贸局局长Boaz Hirsch说,那时候,他们是一个农业国家。最典型的标志是,他们向全世界出口了很多柑橘,由于柑橘的产地在雅法,所以柑橘的品牌名称就是雅法的城市名字Jaffa。

不足半个世纪的光景,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信息通讯领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在耶路撒冷这座古老的“宗教圣殿”之外,缔造了一座崭新的“科技圣殿”。他们开始向世界兜售象征高科技的Jaffa。

Java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语言,以色列人读起来和Jaffa的发音一致。Boaz Hirsch说:“当高科技把以色列抬进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我们的人民骄傲地说,我们走出了一条从Jaffa通往Java的新路。”

以色列为什么会成为“第二个硅谷”?为什么会成为硅谷之外新兴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为什么这么快就完成了从Jaffa到Java的转变?

欧美高科技公司领袖们的答案是,以色列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据称,巴菲特在收购Iscar公司时称,Iscar是头脑、才干和想象力的独特组合,他们的收购,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他们的头脑的豪赌。

诸多受访的以色列官员认为,这样的答案看到的只是表象,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以色列一无所有。他们说,以色列没有资源,只有投资仰仗头脑的高科技,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

“我们的秘密在于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成功的秘密,真的就在于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我们要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寻觅到适合我们的道路。”11月30日,在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 Nadai,就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发表他的“个人看法”。

显然,这样的看法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看法”。采访期间,从外交官到商贸劳工部官员到成功的企业家,受访者众口一词,答案惊人的一致。

Amos Nadai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国家实在太小了?从上海到北京要飞好几个小时,而你们在直升飞机上看以色列,一会儿就结束了。”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太小了。边界线和停火线内的以色列面积,包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地区,不过27800平方公里。从西部地中海沿岸到东部死海沿岸,乘车一个多小时就能穿越而过,即便是从最北端的麦图拉到最南端的埃拉特,也不过6个小时的车程。

国土面积小也就罢了,糟糕的是国土资源质量也不高。他们没有阿拉伯邻国引以自豪的石油,却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在地面上跑,经常只需几分钟就能从绿洲跑到沙漠。雨水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算得上奢侈品。以色列的淡水资源已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但他们还在研究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贫瘠的自然资源,让以色列人在建国之初,就意识到“科技立国”的意义。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告诫人民,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追求,不能仅仅是抽象的知识追求,更应是关系民族存亡的关键因素。

之所以将科学研究拔高到民族存亡的高度,不单单在于一无所有的自然环境,还在于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外交上常说的“睦邻友好”四个字,根本不能用来描述他们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不到24小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正规军,就用枪声撕碎了复国的欢乐。彼时的以色列公民,将近百分之一战死在这场战争中。直到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他们和周边国家打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

恶劣的周边关系,频频爆发的战争,促使以色列人研制尖端军事技术。以色列官员说,1960年代运用于军事通讯系统研究的巨额资金,在1980年代孵化为民用技术。CheckPoint公司发明的防火墙软件,就是一个从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型的典型例证,它同时改变了人们对“军队”这一概念的认识。

狭小的国内市场,糟糕的周边关系,迫使以色列人专注于高科技,将眼光投放到全球。RAD集团董事长Zohar Zisapel说,以色利必须走高科技的道路,必须集中优势在有限的高科技领域内取得突破,科技生活必须成为以色列国民生活的中心。

有“以色列比尔·盖茨”之誉的Zohar Zisapel说,早在20年前,他就在将商业攻略从香港转移到中国大陆,10年前,他就中国大陆设立了窗口公司RAD中国公司。在Orbotech公司的实验室,以色列科学家向我们图解了中国市场上方兴未艾的等离子彩电的技术原理。几天前,他们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做过同样的演示。

该公司副总裁Amichai Steinberg称,他们将技术卖给了韩国,韩国再用买来的技术去中国制造彩电,攻占中国的市场。

一无所有的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能够开发的资源只有国民的头脑。他们复国还没成功,诞生过诺贝尔奖得主的希伯来大学就已经建成。他们对教育的投入是惊人的。以色列人投资子女教育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今天的中国人。

一位以色列女性官员说,她们在向别人介绍未成年子女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是我的孩子物理学家某某某”,以示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许。据悉,2000年以来,将近一半的以色列人受过13年的学校教育。以色列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比例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全球各国没有能出其右者。

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

以色列高科技的惊人成就,以色列谜一般的崛起,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的话题。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巴泽尔着述的《产权的经济分析》,是北京大学汪丁丁教授等人时常提及的名着。书中所有的案例,都来自于以色列。

一位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移民以色列的“北京人”,对我们说,以色列在政治经济制度层面的安排,是以色列得以崛起的关键要素。

以色列的经济政策取向,是私有化、市场化、法治化。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得益于政府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法治环境。以色列商贸劳工部外贸局局长Boaz Hirsch说,自1950年代末期《鼓励资本投资法》诞生以来,《鼓励工业技术研究法》等等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高科技的专门法律,接连出台。微软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潮水般涌入。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还得益于政府垄断枷锁的砸碎,私有化历史进程的加速。将我们从中国送到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就是一家两年前由国营改制为私有的公司。

自1990年代起,以色列国有公司的私有化浪潮惊涛拍岸。去年,以色列通信巨头Bezeq在耗时6年的私有化改制中,终于脱掉了国有的衣裳,裂变为一个个竞争充分的移动运营商或者服务提供商。政府的责任,被简化为六个字:缩小数字鸿沟。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同样得益于风险投资制度。在海法高科技园区,一个只有三个人的技术公司,试图为中国人既不损害欧美知识产权又能便宜地使用欧美游戏软件,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总经理从政府那里拿到了第一笔免费的风险投资,他说,他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它,因为政府只给他一次机会。

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主席Assaf Harel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不存在风险投资产业,政府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打破创业者初期的资金瓶颈。如果成功的话,受益归个人所有,失败了,损失由政府承担。15年后,美国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风险投资产业。

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说,鼓励经济腾飞的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数十年前,不少人问他,以色列人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好好工作?这位前美国花旗银行副董事长说,那时候的制度安排,不能鼓励人们创新的自主性。

以色列人不仅看重他们的经济制度,还看重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以色列高等法院门前,以色列商贸部的官员说,好的法律和好的政治,为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以色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均不同于美国,但三权分立的框架、宪法之上的原则、自由民主的精神,是一致的。以色列的朋友跟我们津津乐道的两件事,一件是警察在解决冬季积雪问题时,对他家和总理家的态度没什么两样的陈年旧事,一件是我们在以色列期间发生的,以色列检察官对总统卡察夫涉嫌性骚扰进行独立调查。

好的政治制度对以色列而言,同样意味着竞争力。1990年代,由于前苏联解体,以色列经历了一次移民潮,涌入以色列的人口约有100万人,这与法国当时移民到美国的人数相当。前苏联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据以色列商贸劳工部高级官员估测,他们给以色列经济带来的价值差不多150亿左右。

这笔数目相当于俄国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经费,这意味着苏联免费为以色列培养了一支研发队伍。苏联移民中还有许多经济学教授。那时候如果你随便打开一份报纸,就会发现有很多关于苏联教授为以色列做出贡献的报道。

以色列还是一个鼓励思想创新的国度。尽管犹太教信奉“一神思想”,但他们鼓励思想多元化,倡导思想独立、言论自由。1995年,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那个青年,在没有死刑的以色列,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涯。他表示“绝不后悔”的言论,也能自由地见诸报端。在特拉维夫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接受我们访问的Paul Rivlin博士,指着陪同我们的外交部官员说:“我的观点不代表政府,我认为巴以冲突中的双方都有责任。”

软实力

曾被马克·吐温嘲弄为没有希望的疟疾横行的以色列,何以一跃而为中东“花园”,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一个跻身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林的强国?探寻以色列崛起之谜,人人不时提到她蓄积多年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新概念,包括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国际关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要素。如果说军事层面的“硬实力”,是以色列在对敌战争中屡屡获胜的关键,那么,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软实力”则是以色列崛起的关键。

以色列人口中四分之三以上是犹太人。犹太文化2000年来对“一个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忠诚,最终孕育成“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家”。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在2005年5月1日之前,还是个美国犹太人。

58年过后的今天,以色列的人口数,已由建国时的60万,变成700万。在希伯来大学攻取哲学博士学位的张宝贤对我们说,只要你信仰犹太教,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皈依为以色列公民。换言之,今天的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种族,而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我们在耶路撒冷街头看到的警察,就像一个“多国部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警察们,其父母或者来自于北非,或者来自于前苏联,或者来自于美洲。

“四海一家”的文化观,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官员说,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捐款,是1950年代以色列甩掉战争包袱的重要因素。

引领我们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地带的Leah Soibel,是个生长于美国的犹太人。数年前,她放弃了纽约的舒适生活,只身来到以色列,组建了一个帮助国际记者理解巴以冲突的非政府组织——“以色列项目组织”,引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进入巴勒斯坦火箭喜欢袭击的危险地带。我们乘坐直升机观察巴以局势的3000美元的费用,就是该非政府组织支付的。

“四海一家”的文化观,鼓励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重返故土,鼓舞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捍卫故土,热爱祖国。在巴以冲突频频的加沙附近,有个名叫Sha’ar Hanegev的地区委员会。Eliahu Segal是该委员会的行政长官。他说,炮火几天前刚刚烧毁了他的院落,但他们一家三代并不会因为恐惧而撤退或者搬迁他处。在被火箭炮摧毁成断壁残垣上,人们的情绪没有我们想象的紧张。

外交部官员说,民众和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对付恐怖活动的默契,耶路撒冷死伤惨重的爆炸发生不过两小时,秩序就恢复到从前。超市、酒店、办公大楼的安检,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人们的表情,除了配合,就是安详。

以色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前以色列驻沪总领事Ilan Maor看来,也是以色列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外交官,他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告诉自己的女儿,他们的家在以色列,他们要为家园为以色列而工作。我们采访斯坦利·费希尔的时候,没有问他以色列的经济成就问题,采访结束起身离去前,这位新以色列公民恳切地希望我们,将以色列的经济成就告诉中国人。

以色列的崛起,乃至于复国,都离不开美国人。据称,这在一定程度上缘自两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亲昵。

文化是犹太人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作为一本记录犹太人思想体系的书,《圣经》对世界的贡献,没有哪本书可以与之相媲美。流淌其中的“一神思想”,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幻化成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并影响到美国的立国先贤。我们在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看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之类“不言而喻的真理”,就源自犹太人的《圣经》和“一神思想”。

以色列的软实力,是以色列吸引美国做他的“盟友”的隐形资源。倘若没有美国的帮助,以色列复国之路可能就没有那么平坦了。

1947年,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的英国政府,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提交到联合国。在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展开技艺娴熟的外交攻势,博得世界人民对犹太人因为没有家园而被纳粹屠杀的同情,终于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以三分之二多数票,赢得犹太民族建立自己国家的合法权利。

20年过后,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一项举世震惊的裁决:美国犹太人拥有以色列国籍,美国犹太人可以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参战。一位中东问题专家说,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亲近感,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