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安全隔离技术有哪些
安全隔离技术有物理的隔离,工作机制的隔离,技术上的隔离。
物理的隔离,主要是场地的隔离。工作机制的隔离,是通过制度实行相应的安全生产隔离。技术上的隔离,通过一些防护服务或者是潇洒化学反应等具体举措,可以起到安全隔离的作用。
物理隔离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绝对保证安全的保密网,专网和特种网络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时,为了防止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和保证这些高安全性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完整性、防抵赖和高可用性,几乎全部要求采用物理隔离技术。
物理隔离包含隔离网闸技术、物理隔离卡等。物理隔离产品是用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绝对保证安全的保密网,专网和特种网络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时,为了防止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和保证这些高安全性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完整性,防抵赖和高可用性,几乎全部要求采用物理隔离技术。
⑵ 什么是网络的物理隔离
所谓“物理隔离”是指内部网不直接或间接地连接公共网。
物理隔离的目的是保护路由器、工作站、网络服务器等硬件实体和通信链路免受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和搭线窃听攻击。
只有使内部网和公共网物理隔离,才能真正保证内部信息网络不受来自互联网的黑客攻击。此外,物理隔离也为内部网划定了明确的安全边界,使得网络的可控性增强,便于内部管理。
网络隔离技术目前有如下两种技术:
1、单主板安全隔离计算机:其核心技术是双硬盘技术,将内外网络转换功能做入BIOS中,并将插槽也分为内网和外网,使用更方便,也更安全,价格界乎于双主机和隔离卡之间。
2、隔离卡技术:其核心技术是双硬盘技术,启动外网时关闭内网硬盘,启动内网时关闭外网硬盘,使两个网络和硬盘物理隔离,它不仅用于两个网络物理隔离的情况,也可用于个人资料要保密又要上互联网的个人计算机的情况。其优点是价格低,但使用稍麻烦,因为转换内外网要关机和重新开机。
⑶ 隔离网闸有哪些功能
安全隔离网闸,又名“网闸”、“物理隔离网闸”,用以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网络之间的安全隔离,并提供适度可控的数据交换的软硬件系统。
安全隔离网闸的组成:
安全隔离网闸是实现两个相互业务隔离的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通用的网闸模型设计一般分三个基本部分:
a. 内网处理单元
b. 外网处理单元
c. 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隔离硬件)
其中,三个单元都要求其软件的操作系统是安全的,也就是采用非通用的操作系统,或改造后的专用操作系统。一般为Unix BSD或Linux的经安全精简版本,或者其他是嵌入式操作系统VxWorks等,但都要对底层不需要的协议、服务删除,使用的协议优化改造,增加安全特性,同时提高效率。
下面分别介绍三个基本部分的功能:
内网处理单元:包括内网接口单元与内网数据缓冲区。接口部分负责与内网的连接,并终止内网用户的网络连接,对数据进行病毒检测、防火墙、入侵防护等安全检测后剥离出“纯数据”,作好交换的准备,也完成来自内网对用户身份的确认,确保数据的安全通道;数据缓冲区是存放并调度剥离后的数据,负责与隔离交换单元的数据交换。
外网处理单元:与内网处理单元功能相同,但处理的是外网连接。
隔离与交换控制单元:是网闸隔离控制的摆渡控制,控制交换通道的开启与关闭。控制单元中包含一个数据交换区,就是数据交换中的摆渡船。对交换通道的控制的方式目前有两种技术,摆渡开关与通道控制。摆渡开关是电子倒换开关,让数据交换区与内外网在任意时刻的不同时连接,形成空间间隔GAP,实现物理隔离。通道方式是在内外网之间改变通讯模式,中断了内外网的直接连接,采用私密的通讯手段形成内外网的物理隔离。该单元中有一个数据交换区,作为交换数据的中转。
安全隔离网闸的两类模型:
在内外网处理单元中,接口处理与数据缓冲之间的通道,称内部通道1,缓冲区与交换区之间的通道,称内部通道2。对内部通道的开关控制,就可以形成内外网的隔离。模型中的用中间的数据交换区摆渡数据,称为三区模型;摆渡时,交换区的总线分别与内、外网缓冲区连接,也就是内部通道2的控制,完成数据交换。
还有一种方式是取消数据交换区,分别交互控制内部通道1与内部通道2,形成二区模型。
二区模型的数据摆渡分两次:先是连接内、外网数据缓冲区的内部通道2断开,内部通道1连接,内外网接口单元将要交换的数据接收过来,存在各自的缓冲区中,完成一次摆渡。然后内部通道1断开,内部通道2连接,内外网的数据缓冲区与各自的接口单元断开后,两个缓冲区连接,分别把要交换的数据交换到对方的缓冲区中,完成数据的二次摆渡。
内部通道一般也采用非通用网络的通讯连接,让来自两端的可能攻击终止于接口单元,从而增强网闸的隔离效果。安全隔离网闸设计的目的,是隔离内外网业务连接的前提下,实现安全的数据交换。也就是安全专家描述的:协议落地,数据交换。
功能
由于职能和业务的不同,用户的应用系统及其数据交换方式也多种多样:各种审批系统、各种数据查询系统需要在网络间传输和交换指定数据库记录;各种汇总系统、各种数据采集系统需要在网络间传输和交换指定文件;各种复杂的应用系统需要传输和交换定制数据;内外网之间的邮件互通和网页浏览需求要求网络之间能够进行邮件转发和网页转发。
故主流的安全隔离网闸一般具有如下功能模块:数据库模块、文件模块、消息模块、邮件模块和浏览模块。
⑷ 什么是网络安全,常用的安全措施有那些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措施有哪些
1、物理措施:例如,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如交换机、大型计算机等),制定严格的网络安全规章制度,采取防辐射、防火以及安装不间断电源(UPS)等措施。
2、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
3、数据加密:加密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防止计算机网络病毒,安装网络防病毒系统。
4、网络隔离: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闸实现的。隔离卡主要用于对单台机器的隔离,网闸主要用于对于整个网络的隔离。这两者的区别可参见参考资料。
5、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近年来,围绕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例如数据加密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等。数据加密是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到达目的地后再解密还原为原始数据,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截获后盗用信息。防火墙技术是通过对网络的隔离和限制访问等方法来控制网络的访问权限。
⑸ 如何用一台电脑实现网络隔离和安全管控
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很多企业是不允许员工上外网的,一旦有需求上网查找资料,必须要在指定的网域通过专门的电脑进行查询和下载。这样表面看是保障了内部网络的安全性,防止内部信息泄漏到外网,但从实际操作过程来看,管理复杂,效率低,资源不能合理利用,给员工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还有一些单位,为了保障内部信息的安全,采用虚拟化的方式,将所有文件存储在远端服务器上,也就是传说中的“云端”,本地不保存文件,投入了巨资建设这套虚拟化系统,但往往由于网络带宽资源和后续维护不到位,导致更多的麻烦出现。
研发部门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的主体部门,一直是企业内部信息保护的重点,所以还有一些单位直接将他们的所有文件都做加密处理,这样来控制企业的内部信息安全,这确实也是信息保护最强有力的手段。
由于内容性质不同,有些企业希望降低管理难度,节约保护成本,将内外网有效的隔离开来,采取许进不许出的原则进行控制就可以,既不影响效率,又能保证安全。但如果网络隔离后,要配置多台电脑,成本又增加了,所以市场在呼唤更有效的隔离方案来解决信息安全的问题!
亿赛通凭借自己十余市场发展经验,运用成熟的沙箱技术和加解密技术,在充分保持兼容性强的前提下,为研发企业、金融单位、军工单位、政府行业等有多种网络办公环境需求的单位提供了一套虚拟安全隔离管控系统,该系统能够有效创建并隔离多个安全域环境,保障各安全域环境中应用与原始系统一致,另一方面各个安全域环境中的数据安全隔离,全磁盘加密存储,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主要特点如下:
1. 环境隔离及加密存储
各安全域环境可实现单向或双向隔离,保障不同环境间数据存储与使用安全,实现物理隔离效果。安全域环境所产生的所有数据均被重定向保存至虚拟加密磁盘中,确保隔离数据在硬盘上的存储安全,防止非法用户窃取磁盘泄密。
2. 安全身份认证
支持多种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与口令认证、硬件USB双因子认证和AD单点登录认证等,并支持与CA证书统一集成认证。
3. 网络加密与隔离
各安全域环境内网络通讯均完整加密与隔离,同一安全域环境内可组建加密安全隔离网络,各安全域环境间可实现相互隔离,并可实现对核心应用系统的访问隔离,保障应用系统的安全认证和访问安全。
4. 端口及外设管控
可对计算机端口及外设进行启用或禁用控制,包含USB存储设备、手机同步、物理打印、光驱、串口、并口、红外、蓝牙等。
5. 域内安全共享与传输
同一安全域环境内,用户间可进行安全即时通讯和文件安全共享传输,在确保安全域隔离传输安全的同时提高内部协同效率。
6. 离线安全外带
针对出差办公或网络中断等特殊场景,系统支持设置离线策略与时限;在正常策略权限下,用户可离线正常使用安全域及隔离数据,但禁止非授权导出及网络外发,系统将详细记录操作日志及审计。
7. 数据安全外发
安全域内重要文档需要外发时,需提交明文外发或密文外发申请,在审核通过后才可将文档输出至安全域外;当密文外发时,外发文档将以加密的方式提交给外部使用,防止重要文档被非法扩散及泄密。密文外发可设置文档打开认证方式、使用权限、阅读次数以及阅读时限等控制。
8. 数据集中管控与云存储
安全域中所有隔离数据可集中存储至服务器中,实现“数据大集中、终端不留痕”的高保密要求。
亿赛通虚拟安全隔离管控系统,真正的应用环境隔离防护,让之前杂乱无章的工作环境变得安全可控;该产品应用影响小、与现有环境集成快、而且安全域环境之间可一键快速切换, 真正做到安全与效率并存。
⑹ 网络安全防护的防护措施
访问控制:对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进行严格的认证和控制。例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新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等。数据加密防护:加密是防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作用是保障信息被人截获后不能读懂其含义。
网络隔离防护:网络隔离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隔离卡来实现的,一种是采用网络安全隔离网扎实现的。
其他措施:其他措施包括信息过滤、容错、数据镜像、数据备份和审计等。
⑺ 怎么实现内外网的完全隔离
可以安装物理安全隔离网闸设备进行内外网隔离。物理安全隔离网闸是一种由带有多种控制功能专用硬件在电路上切断网络之间的链路层连接,并能够在网络间进行安全适度的应用数据交换的网络安全设备。
这个设备主要用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尤其是在那些需要绝对保证安全的保密网,专网和特种网络与互联网进行连接时,用来防止来自互联网的攻击和保证这些高安全性网络的保密性、安全性、完整性。
(7)网络安全区域的隔离扩展阅读:
安全隔离网闸的原理
网闸是使用带有多种控制功能的固态开关读写介质连接两个独立主机系统的信息安全设备。
由于物理隔离网闸所连接的两个独立主机系统之间,不存在通信的物理连接、逻辑连接、信息传输命令、信息传输协议,不存在依据协议的信息包转发,只有数据文件的无协议"摆渡",且对固态存储介质只有"读"和"写"两个命令。
所以,物理隔离网闸从物理上隔离、阻断了具有潜在攻击可能的一切连接,使"黑客"无法入侵、无法攻击、无法破坏,实现了真正的安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网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物理隔离
⑻ 网络隔离属于什么防护技术
网络隔离属于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面对新型网络攻击手段的出现和高安全度网络对安全的特殊需求,全新安全防护防范理念的网络安全技术――“网络隔离技术”应运而生。
网络隔离技术的目标是确保隔离有害的攻击,在可信网络之外和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的前提下,完成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网络隔离技术是在原有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原有安全技术的不足,突出了自己的优势。
内容发展
所谓网络隔离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计算机或网络在断开连接的基础上,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也就是说,通过网络隔离技术既可以使两个网络实现物理上的隔离,又能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进行数据交换。
网络隔离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将有害的网络安全威胁隔离开,以保障数据信息在可信网络内在进行安全交互。目前,一般的网络隔离技术都是以访问控制思想为策略,物理隔离为基础,并定义相关约束和规则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