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其实跟普通人一样吧。
比如说泄露隐私呀,网络入侵等等。
预防的话,就是免费的东西不要用。
B. 大学生网络安全重要性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1.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不高。大学生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正确树立,对网络信息、网络诈骗的识别能力不高。通过调查和深入访谈得知,部分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存在网上不文明行为;严重者对网上流传的虚假新闻及宣传资料、传播的反动言论,不加辨识,随意转发、评论、盲目跟帖站队。部分大学生长期使用网络,但缺乏基本的隐私防护意识、个人手机、电脑安全保护措施不到位、网络诈骗防护意识不强、网络求职防范意识薄弱,不法分子利用学生的这一弱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大学生发布各类虚假信息、广告信息、垃圾邮件或者实施网络诈骗、短信诈骗、电话诈骗,甚至居心叵测之人通过网络交友对大学生实施诈骗、拐卖、强奸等犯罪活动。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防范能力低下、网络安全知识储备不足。
综上所述,大学生大多具备使用网络的技能,但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抵御网络风险方面的能力不高,对维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等相关知识储备不足。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将此项工作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网络行为规范、校纪校规教育、日常管理与服务等重点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做到齐抓共管、统筹推进,形成常态化的教育模式,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上有害信息,防止个人网络遭受非法侵入,增强抵御网络诈骗、识骗防骗的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
C. 网络对大学生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网络文化的虚拟世界中,为大学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的途径,这种交流是广泛、安全和隐匿的,人们可以时刻扮演着自己非现实的理想角色,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为所欲为而不用受过多的约束。这番虚拟的环境对于好奇心强,喜欢憧憬、刺激,幻想新奇的大学生们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网络社交虽然可以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有一定的正面影响,但同时由于脱离了现实交往,长期处于虚拟状态,在互联网上得到情感认同与满足的同时,很多大学生开始由心理上对网络的强烈归属感和依赖感延展到对现实的厌倦与冷漠,在这种消极的不为世情所动的抵触心理下,自我封闭和网络双重人格的形成便在所难免。
更使得大学生网民容易游离于集体、群体之外,现实的人际关系淡漠、交往困难,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他们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网络文化导致大学生道德意识弱化。网络文化无形中影响了大学生的各种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寻求新鲜刺激的心理状态,从网上获取和传播各类信息,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和不良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不良影响。如果缺乏清醒认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道德意识弱化、价值判断能力弱化,进而产生道德危机。
克服方法
①克服自卑心理,丢掉虚荣心,正确分析、认识和评价自己。尤其要充分发掘自己的优点,为自己的点滴成绩感到宽慰;同时,要努力做到与人坦诚合作、热情交往。
②克服恐慌心理,保持“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积极精神。从工作能力、学识水平或其他技艺方面,去学着做一项比别人更精通的事。
③转变心情,丢弃沮丧情绪。没有必要将自己与别人放在同一条跑道上赛跑,应该积极地另辟蹊径,肯定自我、欣赏自我。
④做好充分的准备,知己知彼,选准契机,自我放松。选择自己熟悉的时间地点和谈话内容,精神饱满,从容不迫。
D. 在校大学生上网时,应注意避免哪些违法违规行为
一、发表不当言论。有些学生,以叛逆为个性,包括研究生和留学生,在微博上发表仇恨国家的言论,或者发表精日、精美的言论,给自己惹来了很大的麻烦。这样不仅会被法律起诉,而且还会被记录在信用档案中。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你说的每一句不当的言论,都会在某些场合被挖出来。所以,千万不要在自媒体账号上发表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言论。
二、网络暴力。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不是你的后花园,不要以为穿上马甲就可以躲起来胡说八道,攻击辱骂不喜欢的人或事。言论自由的前提是遵纪守法和遵守道德规范,现实中适用的,互联网也是如此。
E. 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信息时代的网络安全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现在已经是信息主导的时代。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网络安全问题日趋明显。近年来,网络发展形势迅猛,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自由和无限的财富,人们的生活、娱乐、交流方式也越来越网络化;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占据的主导地位,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也一样,校园生活也离不开网络,在网络上搜索学习资料,网络交友,网上交易等等。
信息时代的网络对我们大学生的影响力很大,这影响力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中积极影响包括:
网上交易(网络营销产业)。网上交易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在网上购买书籍,买衣服,买零食等,也可以在网上卖东西,自己经营小店做生意。
方便沟通。网络技术的发达,各种聊天软件的开发,使得我们交流沟通也越来越依靠网络,通过QQ、MSN、facebook等聊天软件方便了我们的交流及网上交友。
语言的网络化。互联网对语言也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在网络的“熏陶”下,人们的语言日益网络化,很多语言使用数字或者简称来代替,在某些情况下着网络化的语言有好处,人们交流的时候可以更简洁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网络的娱乐化。在网上我们可以很好的放松自己,娱乐生活。网络不仅是重要的新闻媒体和广告媒体,而且正在成为重要的新闻媒体。
丰富大学生活。大学生活课余的时间比较多,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上网聊天,看电视电影,收看国外的节目,玩游戏等。网络的信息传播速度很快,我们可以及时的从网络上得到第一手资料。
网络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以前,学生从老师及课本上获得知识;需要查阅资料的时候只能去图书馆查找文献资料。随着学生的扩增,各校图书馆资源都变得十分紧张,压力很大,并且图书馆到了下班时间,就会闭馆,这影响了很多同学及时查找所需资料。网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特网及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大学生不仅可以很方便的查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件及学校的重大工作安排。
F.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负面影响
1 、迷恋网络,导致学业荒废
学生登陆互联网本来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而且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这也是必然的选择。然而,学生在网上用于调查资料和专业学习的时间却微乎其微。在学生上网比较集中的那些网吧,一眼望去10 个上网的学生有9 个是泡在聊天室或联众游戏网等网站上。他们上网不是为了搜集资料,而是把网吧变成了“聊吧”,更有甚者是在上网算命。不少学生晚上上网“兴致勃勃”,白天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率可想而知了。
目前,在成千上万的大学生“网迷”中,不乏“玩物丧志,走火入魔者”。在校大学生因故退学者大多与网络有关。很多网吧的老板为学生提供通宵上网游戏服务,学生经常是一个甚至数个通宵泡在网上!更有甚者,少数学生因滥交网友而丧失了性命,演绎了不少悲剧。显然,长此以往,这对培养国家建设人才有百害而无一利。
2 、网络的虚拟性造成了人际关系日渐疏远
虚拟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中一切的事物都是虚拟的,然而正是网络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的网民们具有了虚拟的身份,而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却变得冷漠起来。一些不法分子也正是利用这一身份,在网络中上演着一个个闹剧和骗局。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往往都比较简单、幼稚,充满着理想化。网络的虚拟性则对他们的人际关系的形成造成不良的影响。
据统计,互联网在全球的使用者己将近两亿。其中不少人是为了学习和工作,但大多数却不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而是为了结交朋友。今天,在大学生的生活中除了男友、女友、笔友称呼之外,又多了个新名词-网友。这种交往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把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技术同时又使他们远离,就像当初的电话、传真一样。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很容易地和世界各地的人聊天。也许正是因为大家不见面的原因吧,有时人反而能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不过,当每个人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网络中去的时候,他就很容易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一个“虚拟的世界”,对周围的人和事都视而不见,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网上的“虚拟身份”还常常会演出不少闹剧和骗局。互联网给许多人创造了一个情感的封闭空间,使人们从现实中解脱出来。但若将所有的情感寄托在网络中又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当自己的真实性别被网友知道后,往往会惹来许多麻烦,所以她们往往以男性身份上网。网络上所导演的闹剧增加了人们的情感信任危机,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3 、网上的不良信息,毒害着广大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我们知道,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时间和周期。同时,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洁、范围更加广阔、效率更加高速。互联网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法规的滞后,管理被动等主观和客观的种种原因,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再至反动言论,不一而足。
首先,网上“黄”毒泛滥。虽然几乎每个网吧的入口处都挂有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证书”和“禁止进入非法网站,谢谢合作”的招牌。但实际上一到后半夜,值班人员便无精打采地守在门口。有人来了,发发上机证;有人走了,收收费;其他时间,就趴在桌上睡觉,把公安局的法规早己忘记到了九霄云外。
其次,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在网上大肆散布封建迷信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与我们进行争夺阵地、争夺群众的激烈斗争。国内的一些不法分子也把网络作为与我们党和国家对抗的工具和渠道。大肆散布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迷惑群众,混淆视听。毒害了群众,也毒害着当代青年大学生。网络上的反动、迷信言论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G. 大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网络安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互联网络、手机和多媒体软件
的发展也出现了变动,学生在感受互联网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受到了不
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做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至关重要,需要教师从
实际情况入手,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也成为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获取以及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载体,
但是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很多网络漏洞对学生造成影响。
第一点,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盲从性高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使
用者。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网络信息存在盲从性的特点,部分
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自身辨别意识比较差,直接对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造
成影响。
第二点,大学生对网络发展存在误区网络的不断发展虽然强化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认识存在
误差,停留在原有的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教育中,导致自身认知存在片
面化的现象。
第三点,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差很多学生都热衷于上网,当前随
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各种客户端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
影响。
二、如何做好高校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的现状,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教师
从实际情况入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首先,高校的相关网络教育理念也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其次丰富
国家安全教育内容网络素养教育对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有重要的影
响,教师需要对已有教育形式进行创新处理,开展有效的教学途径。
教师必须对当前网络信息的传播手段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进行
了解,对学生的网络信息掌握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将积极因素和消极
因素纳入到统一的规划范畴里,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承担应尽的社会
责任,自觉维护国家利益,自觉维护网络公共秩序。
在新媒体时代发展布局下,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
H. 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1、人际关系淡化,心理问题突显
网络文化把世界联结成一个纵横交错的整体。我们只要进入网络,就会进入相对封闭的“人-机-人”的虚拟空间,这使得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他人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沉迷于虚拟空间,与亲人、朋友、同学之间的情感接触就会被冲淡,与现实生活也产生了距离感。
在网络文化建设领域目前,我国仍在建立和完善机制的过程中,面对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思想活跃,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角成,没有足够强的心理障碍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其行为很容易受到影响。
I. 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可分为哪些板块
首先,自身应加强对网络安全法制方面的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的网络安全讲座,了解网络诈骗的手段,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可通过书籍等其他方面了解到网络法治知识,维护自身的权利,学校也需要开展相关的知识活动,让大学生认识并了解到网络安全相关知识,增强对学生的保护。
其次,防止信息泄露,网络安全方面的问题,很多事由于自身信息的泄露,犯罪分子可能会利用你的信息来诈骗你的家人,所以,为了自身和家人的安全,保护好自己的信息是非常有必要的,像快递信息,都要及时的处理掉,不登录不知名网站等等。
最后,理智消费,不进行网络贷款,当前许多大学生会进行超前消费,但自己的生活费不能够满足自身的需要,就开始进行网络贷款,记住,千万不要进行网贷,网贷是有很多风险的,有多少学生落入了犯罪分子的圈套,我们应该有清楚地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