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网络中信息的威胁,二是对网络中设备的威胁。
从人的因素 考虑,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包括:
(1)人为的无意失误。
(2)人为的恶意攻击。一种是主动攻击,另一种是被动攻击。
(3)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针对您的问题这个一般都是针对WEB攻击吧!一般有钓鱼攻击!网站挂马!跨站攻击!!DDOS这些吧!至于防御方案!不同情况不一样!没有特定标准!+
内部威胁,包括系统自身的漏洞,计算机硬件的突发故障等外部威胁,包括网络上的病毒,网络上的恶意攻击等
5.黑客:
❷ 网络安全的级别包括什么
分为以下七个级别:
1、D1 级
这是计算机安全的最低一级。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不可信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很容易被侵袭。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计算机系统而不会有任何障碍。
2、C1 级
C1级系统要求硬件有一定的安全机制(如硬件带锁装置和需要钥匙才能使用计算机等),用户在使用前必须登录到系统。C1级还要求具有完全访问控制的能力,经应当允许系统管理员为一些程序或数据设立访问许可权限。
3、C2 级
C2级在C1级的某些不足之处加强了几个特性,C2级引进了受控访问环境(用户权限级别)的增强特性。这一特性不仅以用户权限为基础,还进一步限制了用户执行某些系统指令。授权分级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分用户分组,授予他们访问某些程序的权限或访问分级目录。
4、B1 级
B1级支持多级安全,多级是指这一安全保护安装在不同级别的系统中(网络、应用程序、工作站等),它对敏感信息提供更高级的保护。例如安全级别可以分为解密、保密和绝密级别。
5、B2 级
这一级别称为结构化的保护(Structured Protection)。B2 级安全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对象加标签,而且给设备(如工作站、终端和磁盘驱动器)分配安全级别。如用户可以访问一台工作站,但可能不允许访问装有人员工资资料的磁盘子系统。
6、B3 级
B3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网络系统,这一级必须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
7、A 级
这是橙皮书中的最高安全级别,这一级有时也称为验证设计(verified design)。与前面提到各级级别一样,这一级包括了它下面各级的所有特性。A级还附加一个安全系统受监视的设计要求,合格的安全个体必须分析并通过这一设计。至计算机房都被严密跟踪。
❸ 我国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预警等级分为
工信部建立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制度,按照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突发事件预警等级分为四级,由高到低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面向社会发布预警信息有网站、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
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域名机构、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专业机构、网络安全企业通过多种途径监测和收集漏洞、病毒、网络攻击最新动向等网络安全隐患和预警信息,对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认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事件的,应当立即报告。
(3)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属于什么等级扩展阅读
工信部根据社会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公共互联网网络安全突发事件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件、重大事件、较大事件、一般事件。
其中,全国范围大量互联网用户无法正常上网,.CN国家顶级域名系统解析效率大幅下降,1亿以上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网络病毒在全国范围大面积爆发,其他造成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危害或影响的网络安全事件为特别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❹ 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有几个层次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哪几个方面网终安全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安全等级分3层 分别是 高级防护禁止色情暴力的页面访问、中级是禁止暴力页面访问、低级是允许所有页面的访问。威胁一般来自一些小网站私人网站色情网站的挂马和其他病毒,还有就是一些作弊软件下载的网站以及游戏私服网站。 措施就是当然不要去访问这些不完全的页面了,如果遵循以上几点基本上是在页面里中毒率就比较低了。
❺ 公安部拟将网络分为几个安保等级
据人不同,公安部近日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拟将网络分为五个安全保护等级,拟规定未经允许或授权,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数据和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收集、使用和处理数据和个人信息,不得泄露、篡改、损毁其收集的数据和个人信息,不得非授权访问、使用、提供数据和个人信息。
在重大隐患处置方面,《征求意见稿》拟规定,公安机关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要行业或本地区存在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网络安全风险隐患的,应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网信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
此外,网络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紧急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停止联网、停机整顿。
❻ 计算机网络安全等级分为哪些
1、D1级
这是计算机安全的最低一级。整个计算机系统是不可信任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很容易被侵袭。D1级计算机系统标准规定对用户没有验证,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计算机系统而不会有任何障碍。系统不要求用户进行登记或口令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坐在计算机前并开始使用它。
2、C1级
C1级系统要求硬件有一定的安全机制,用户在使用前必须登录到系统。C1级系统还要求具有完全访问控制的能力,经应当允许系统管理员为一些程序或数据设立访问许可权限。C1级防护不足之处在于用户直接访问操作系统的根。C1级不能控制进入系统的用户访问级别,所以用户可以将系统的数据任意移走。
3、C2级
C2级在C1级的某些不足之处加强了几个特性,C2级引进了受控访问环境的增强特性。这一特性不仅以用户权限为基础,还进一步限制了用户执行某些系统指令。授权分级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分用户分组,授予他们访问某些程序的权限或访问分级目录。另一方面,用户权限以个人为单位授权用户对某一程序所在目录的访问。如果其他程序和数据也在同一目录下,那么用户也将自动得到访问这些信息的权限。C2级系统还采用了系统审计。
4、B1级
B1级系统支持多级安全,多级是指这一安全保护安装在不同级别的系统中,它对敏感信息提供更高级的保护。比如安全级别可以分为解密、保密和绝密级别。
5、B2级
这一级别称为结构化的保护。B2级安全要求计算机系统中所有对象加标签,而且给设备分配安全级别。如用户可以访问一台工作站,但可能不允许访问装有人员工资资料的磁盘子系统。
6、B3级
B3级要求用户工作站或终端通过可信任途径连接网络系统,这一级必须采用硬件来保护安全系统的存储区。
7、A级
这是橙皮书中最高的安全级别,这一级有时也被称为验证设计。与前面提到的各级级别一样,这一级包括它下面各级的所有特性。A级还附加一个安全系统受监视的设计要求,合格的安全个体必须分析并通过这一设计。另外,必须采用严格的形式化方法来验证该系统的安全性。而且在A级,所有构成系统的部件的来源必须安全保证,这些安全措施还必须担保在销售过程中这些部件不受损害。
❼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病毒 木马 攻击 漏洞 加密
1 窃听 攻击者通过监视网络数据获得敏感信息,从而导致信息泄密。主要表现为网络上的信息被窃听,这种仅窃听而不破坏网络中传输信息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消极侵犯者。恶意攻击者往往以此为基础,再利用其它工具进行更具破坏性的攻击。
2 重传 攻击者事先获得部分或全部信息,以后将此信息发送给接收者。
3 篡改 攻击者对合法用户之间的通讯信息进行修改、删除、插入,再将伪造的信息发送给接收者,这就是纯粹的信息破坏,这样的网络侵犯者被称为积极侵犯者。积极侵犯者截取网上的信息包,并对之进行更改使之失效,或者故意添加一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起到信息误导的作用。积极侵犯者的破坏作用最大。
4 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某种方法使系统响应减慢甚至瘫痪,阻止合法用户获得服务。
5 行为否认 通讯实体否认已经发生的行为。
6 电子欺骗 通过假冒合法用户的身份来进行网络攻击,从而达到掩盖攻击者真实身份,嫁祸他人的目的.
7 非授权访问 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资源被看作非授权访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假冒、身份攻击、非法用户进入网络系统进行违法操作、合法用户以未授权方式进行操作等。
8 传播病毒 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非常高,而且用户很难防范。如众所周知的CIH病毒、爱虫病毒、红色代码、尼姆达病毒、求职信、欢乐时光病毒等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严重的可使整个网络陷入瘫痪。
❽ 根据形式网络安全威胁可分为哪些种类
第一点:从威胁的来源进行区分
1、内部威胁:80%的计算机犯罪都和系统安全遭受损害的内部攻击有密切的关系。内部人员对机构的运作、结构熟悉,导致攻击不易被发觉,内部人员最容易接触敏感信息,危害的往往是机构最核心的数据、资源等。各机构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一般是防外不防内。能用来防止内部威胁的保护方法:对工作人员进行仔细审查、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增强访问控制系统;审计跟踪以提高检测出这种攻击的可能性。
2、外部威胁:也称为远程攻击,外部攻击可以使用的方法有:搭线,截取辐射,冒充为系统的授权用户,或冒充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为鉴别或访问控制机制设置旁路;利用系统漏洞攻击等。
第二点:从造成的结果上进行区分
被动威胁:这种威胁对信息的非授权泄露而未改变系统状态。如信息窃取、密码破译、信息流量分析等,被动威胁的实现不会导致对系统中所含信息的任何篡改,而且系统的操作与状态不受改变,但有用的信息可能被盗窃并被用于非法目的。使用消极的搭线窃听办法以观察在通信线路上传送的信息就是被动威胁的一种实现。
主动威胁:这种威胁是对系统的状态进行故意的非授权的改变。对系统的主动威胁涉及到系统中所含信息的篡改,或对系统的状态或操作的改变。一个非授权的用户不怀好意地改动路由选择表就是主动威胁的一个例子。与安全有关的主动威胁的例子可能是:入侵、篡改消息、重发消息、插入伪消息、重放、阻塞等。主动攻击会直接进入信息系统内部,往往可影响系统的运行、造成巨大损失,并给信息网络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第三点:从威胁的动机上进行区分
偶发性威胁:偶发性威胁是指那些不带预谋企图的威胁。偶发性威胁的实例包括自然灾害、系统故障,操作失误和软件出错。人为的无意失误包括:操作员安全配置不当造成的安全漏洞,用户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用户将自己的账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故意性威胁:是指对计算机系统的有意图、有目的的威胁。范围可从使用监视工具进行随意的检测到使用特别的系统知识进行精心的攻击。一种故意性威胁如果实现就可认为是一种攻击,人为的恶意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的最大威胁,敌手的攻击和计算机犯罪就属于这一类。此类攻击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是主动攻击,它以各种方式有选择地破坏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二是被动攻击,它是在不影响网络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进行截获、窃取、破译以获得重要机密信息。这两种攻击均可对计算机网络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导致机密数据的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