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習一點知識,讓工作與生活更精彩
当前位置:首页 » 安全设置 » 地轨通信星座与网络安全
扩展阅读
电脑黑屏刷机也没好 2025-05-21 21:59:19
设置4g网络变成5g 2025-05-21 21:47:53

地轨通信星座与网络安全

发布时间: 2022-05-12 04:25:31

1. 导航、定位、授时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地位系统,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定位系统分别是什么

GPS定位系统:目前覆盖最广、应用范围最大的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盖率高达98%的24颗GPS卫星星座布设完成。


格洛纳斯定位系统:

格洛纳斯(GLONASS),是俄语“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该系统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于2007年开始运营,当时只开放俄罗斯境内卫星定位及导航服务。到2009年,其服务范围已经拓展到全球。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及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2014年,“格洛纳斯”导航系统在轨运行的卫星已达30颗。


北斗导航系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 卫星通信的我国卫星通信的现状和展望

从1970年4月,自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起,中国通信卫星事业发展已近50年。据忧思科学家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8月份,全球在轨通信卫星1378颗,其中美国、英国和俄罗斯是国外通信卫星领域的前三强,中国通信卫星数为52颗,与美国相差甚远。

2019年中国共发射卫星54颗,其中通信卫星12颗,占比为22.2%,比例快速提升。伴随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成熟、火箭发射能力提升、成本下降,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市场空间有望快速发展。

中国通信卫星行业——定义及分类

通信卫星是人造卫星的一种,是卫星通信系统的空间部分。作为无线电通信中继站,通信卫星通过转发无线电信号,实现卫星通信地球站之间或地球站与航天器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通信卫星可传输电话、电报、传真、数据和电视等信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约可覆盖40%的地球表面,使覆盖区内的任何地面、海上、空中的通信站能同时相互通信。在赤道上空等间隔分布的3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以实现除两极部分地区外的全球通信。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欧盟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发展太空互联网,这项计划实施起来有哪些难题

欧盟推出“安全星座”计划发展太空互联网,这项计划实施起来有哪些难题?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索尼CSL和JAXA的协作致力于创建低路轨通讯卫星和无人飞行器中间根据光通讯的信息服务,进而完成平流层的通讯。彼此模拟一个构建在千兆以太网路线上的、具备自由空间光通讯误码率的试验环境。在这类低品质的环境下,一般互联网技术通讯没法进行。但测试数据却以446Mbps的速率,完好无损地被取得成功传送。这一结果显示,自由空间的光通讯也是有很有可能完成类似路面信息服务的高品质和快速通讯。

4. 部署全球卫星互联网系统有何意义

3月2日获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部署一个低轨道通信卫星星座。一期工程将建设54颗卫星,然后建设二期工程实现系统能力平滑过渡,卫星数量最终超过300颗。

——航空航海监视,实现全球飞机、船舶的全周期跟踪,提供统计数据增值服务,提升全球交通运输能力的安全可靠性。

5. 学通讯工程好还是网络安全

我是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的
我们学校通信工程专业隶属于信息工程系(该系有通信工程、计算机、信息与计算机三个专业)
说实话,这个专业课程比较杂,没有特别的针对性
我们的专业课程包括如下几大类:
1、电路类:有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
还有由以上3门学科引出的更深一点的课程:如数字信号处理
2、编程类:有C语言、C++、Java、还有一个数据库(SQL server)
因学校不同,可能还会有C#、.NET、ASP等课程(我们学校这三个语言是计算机专业才学的)
3、通信类:有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光纤通信等
4、制图类:这个不是很重要,我们学的是DXP(就是画电子电路图用的一个软件,挺简单的)
5、网络类:这个应该不同学校学的不一样,我们学校是H3C公司的网络学院,因此我们学的是H3CNE和H3CSE这两个课程(主要就是路由器、交换机的配置,还有网络协议和路由协议),别的学校有可能学华为或者思科的设备
6、硬件类:单片机、DSP、嵌入式等(个人认为这些比较难,我们学的都不是很好)

该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电路类、通信类、硬件类是优势,同时这三门也是该专业最难的三类课程,学的好的话,工作绝对不发愁
考研方向:通信工程专业的考研报名大多是“模拟电路”方向(包括模、数转换等更深的课程)
工作方向:
1、如果做模电类,只要学得好,工作很好找,而且都是高薪职位,比起那些编程的要强很多,就是这个课程入门较难,学好更难,需要一定的高数基础(有很多公式,函数和波形图之类的)
2、如果做硬件类,这方面的工作我不了解,但是学好硬件的前提是有一定的编程基础(需要能看懂汇编语言,然后C语言是一定要会的,C++和Java掌握其中一个即可)
3、如果做编程类,找工作很容易,但是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就难了(我觉得做编程没什么前途,工资也不高),不过编程要学的话就要学多学精,C、C++、Java、C#、.NET、ASP、Ruby、Python这些都要会,其实编程挺简单的,学会一门之后,另外几门其实都差不多,触类旁通吧,总之我觉得编程是一个信息类学生的基础,很多课程都需要编程基础,而单纯的以编程为工作的话,我觉得并不是个好选择,尤其那些二三流的中小软件公司,去那些地方做程序开发或者测试,真的可以彻彻底底的称为“IT民工”
4、通信类:这个基本上是去移动联通基站这种地方,需要一些模电类的基础,至少要知道工作原理,但是并不像模电类需要那么深的电路知识,工作的话我也不是很清楚(我主攻的是网络方向)
5、网络类:这个工作主要就是网络工程师(其实和网络管理员差不太多)、还有就是做运营维护(或者叫运营监控),基本就是规划与维护园区网络(主要是企业局域网,当然也要保证内外网的联通),具体操作就很多了,比如要配置路由协议,管理路由表,设置各种过滤机制,以及各种应用层的协议,这个其实和编程类差不多,找个工作很容易(有电脑有网络的地方都是需要网管的,不过可不是网吧的那种啊),但是找个好的工作就不容易了(比如一家跨国企业,很看重CEO的能力,但是他却不会把一个网管看的很重的,即使网络的正常运行对该企业非常重要,老总也不会给一个网管很高的工资的),而去知名的IT行业,人家需要的也不是网管而是研发型技术人员(毕竟一家公司有一两个网管就够了),IT类还是产品研发的前途较好(比如思科、华为、H3C等有独立产品的),而研发就又和编程扯上关系了,所以说编程是基础

而我毕业后的工作是网络安全(公司是搞防火墙的),学校里学的可以说是基本都用不上,编程我们用Ruby和Python(放心吧,没有任何一个大学会教你这个的),而网络方面需要的是攻击类的(网络攻防类),一般学校里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网络攻防等课程,而不是传统的必修课程。我也是工作后自学的。

至于你问通信工程和网络安全哪个好:
传统上讲,网络安全是归属于通信工程的,可以说网络安全是通信工程的一个具体方向。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需要,一些学校可能会将某系具体的方向独立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比如将网络安全单独开设一门专业。
所以具体选择哪个,要看你的意愿了:
1、如果你并不知道你的兴趣是什么,或者没有明确的打算以后要做什么工作,那你可以选择通信工程,因为学得多,接触面广,以后找工作的方向也就选择性多一些
2、如果你明确的知道以后要做网络类工作,那么就可以去学独立的网络安全课程,但是请一定将基本的编程知识和网络基础知识学好,否则在安全领域会是举步维艰的

额外说一句,不管是做 IT 还是“硬件”方向,Linux知识是必须具备的,建议你搞一个Linux的系统慢慢用着,先熟悉熟悉,对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

以上为“学长”亲身经历,你自己考虑吧,加油啊!

6. 为什么说中国不必追求全球覆盖的低轨卫星通信星座

低轨道( LEO)卫星系统: 1、低轨道卫星 概念说明: 轨道通信卫星在距地球表面不同高度、但低于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的空间中运行.这时, 由于卫星绕地球旋转的时间快于地球本身的自转, 而且地面站又只能在短距离范围内才能和卫星通信,

7. 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号处理有什么区别

确切地说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和Inform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两个的侧重点不一样
前者侧重通信的交互,例如0和1怎么编码(信道编码),还有MIMO等,以及通信网络架构,信道模型等等,侧重点在于交互,通信,而不在乎这信号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只负责将0~1准确的交付,所以往往还涉及调制,译码,交织,纠错等等。大致方向是通信原理的延伸。
后者是着重在信号的处理,在这个方向里面是不在乎信号时怎么交互,获取的,而是得到这个信号之后,该做些什么处理,例如图像信号有增强,滤噪,识别,压缩,编解码等等,声音信号也对应的方面,与医学结合的更加紧密,例如图像信号,医学中通过X片拍摄的图像什么的往往都需要做一些处理。,根据不同的信号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变换的研究。使用领域比较广了,看这个信号是什么就涉及什么领域了。大致方向是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延伸
所以,打个比方就是这样的,例如现在的电话网络,前者注重中间的交互(运营商,中移动,中电信,中联通),而后者重在两端的处理(终端生产厂中的信源编码,滤波,均衡)。
呵呵多读一些IEEE中Communication
Society
和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的文章就知道侧重点了。
大概就这些吧,前者是通信的交互,后者是着重在处理上。
前者不管信息代表什么,只需要准确的交付,只在乎0~1,还要考虑吞吐量,冗余量等系统层次的东西。
后者需要根据这些信息代表什么含义,然后通过一定的算法处理,增强,或者识别或者分类等等。着重在处理,因为有着东西不处理根本没发看或者听或者知道其内容。
当然,根据现在的LTE中OFDM,如果使用通信的方式,不同的数字使用不同的频率,那是没办法弄的,但可以使用信号处理的方式进行调制,利用正交性可以节省很多带宽,呵呵说白点就是一个DFT了。
不过国内很多大学两者都差不多,学的都差不多,不过有些细微差别吧。
信源编码处理是放在信息与信号处理,一般在这个大的方向下面会根据处理的信号不同划分,例如多媒体的两个:图像和声音信号,还有一些生物医学与图像的结合。地震信号,弱信号等等。另外一种分类是纯信号的研究,而不是区分信号种类,例如检测,估计,识别等。呵呵当年好像IEEE的SPS总结近十年发展最快的不是移动通信,是深空通信啊,这里面主要涉及弱信号的检测了,由于空间距离非常远,如何检测是一门大学问。
信道编码则是通信与信息系统,即调制解调(如何将0~1有效变成合适的信号进行发送以及接收),吞吐量,星座图,纠错,带宽。反正就是更加系统的层次了。
另外一个Society是Shannon的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研究熵的,从熵的角度也可以推导出来很多类似的解决方案。
在通信与信号处理这个大方向上还有一个方向是电磁场与微波信号,这个就是负责天线,射频的事情了。但老外没有这个专业,因为人家认为麦克斯韦的五个方程一列,电磁场所有问题就Over了。
不过从国内就业上来说,由于目前运营商比较轻松,收入也比较高,所以很大一部分愿意去,从而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就业会好些。
但对于需要信号处理的地方来说,后者更好,例如图像图形大公司(国外很发达的)。国内暂时没有。
关键还是要看兴趣吧,如果喜欢通信就是交互,如果喜欢处理,则是后者。
或者说如果
通信原理
理解深刻(不是考试成绩好),选前者。
如果
离散时间信号处理
理解深刻(不是考试成绩好),选后者。比如一张
芙蓉姐姐的照片可以经过若干步处理,最后变成美女

8. 五一假期首日我国又成功送卫星上天,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这个卫星主要的任务是进行国土资源的拍照和审查,给我们传达更加专业的信息,让我们对我们国家的国土资源进行全面的规划和总结

9. 通信工程和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哪个就业比较好求高人指点迷津,不胜感激……

我是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现在已经工作了。所以我认为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就业好与坏从两方面说,一是就业难易度,另一点是就业后的工作内容。就IT行业来说,目前网络安全的薪资水平要高于通信工程(我个人的体会,事实不一定。)而且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逐渐的增加。但是网络安全对比通信工程来说就业面要窄了很多。也就是说选择面要小(如果你要从事本专业行业。)。
通信工程的应届生(211除外)大多在刚就业时干的都是基础工作,比如综合布线。或者设计助理。而网络安全专业的应届生就可以找到中级的工程师职位啦(当然你的基础要好)薪资水平对比通信工程来说也要高出很多。
总结起来:通信的好就业(就业面广),基层工作,工资待遇一般。
网络安全就业面窄(相对来说),工资待遇较好,工作内容视个人情况而定。
PS:打字好累,望采纳、

10. 中国启动“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建设有何目的

近日,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已启动由数百颗低轨卫星组成的“鸿雁”全球卫星通信星座系统建设,今年将发射首颗卫星。

此外,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2015年8月起,已开始着手建设“16+4+4+x”的0.5米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服务和系统解决方案,未来将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服务。同时,该院还正加速建设可重复使用空间科学试验平台,助力农业、微生物产业、制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取得新突破。
成立于1968年2月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是中国最早从事卫星研制的高科技单位,也是中国目前最具实力的空间技术及其产品主要研制基地。50年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致力于空间技术开发、航天器研制、航天技术应用等业务,已发展成为中国空间事业的主力军,代表了航天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最高水平。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示,近年来,该院不断推动航天技术、资源和能力向社会开放以及应用转化,传统航天和商业航天协调发展,持续打造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创新生态,有力推动了中国的航天强国发展进程。

来源:澎湃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