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高铁上网速慢
经常坐火车的人都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车上的手机信号很差,而且时有时无,打电话都很困难,更不用说上网了。
我自己也经常遇到过这种问题。我从事的是通信行业,项目都在外地,需要经常出差,这时候就需要两地跑,出行交通工具就是火车。
以前做的都是普通列车速度很慢,而且经常是一个人坐很久的车。这时候没事做就想刷刷网页和看看电影,估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的想法。我们想法太天真了,事实很打击人。上车了打开手机一看信号一般都是一两格,别说是上网了,刷个小说都得反应半天,就连打电话都是断断续续的,让人很无奈。
现在铁路提速了,很多地方都通高铁了。但做过高铁的朋友们都知道,车上的手机信号变得越来越差了。很多人都想不通,科技这么发达,连飞机上都能上网了,反而是作为地面交通工具的火车网络这么差,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总结了一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中国铁路网较长,而且大部分都分布在农村和郊区,基站少,覆盖不足;
2、铁路提速,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会对信号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3、列车高速运行时,手机信号需要在不同基站间快速切换,切换不及时就可能掉话和断网;
4、火车经过的地形较复杂,高山、隧道、河流和沙漠地带都不利于基站建设,这些地区很容易出现手机无服务现象;
5、一般火车都是铁质车厢,车体穿透损耗大。不同位置损耗不一样,靠窗处信号较好。
其实这些年铁路有关部门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就推出过车载wifi系统,主要是在车上增加无线路由网关等设备,通过铁路沿途的2-4G网络连接至运营商基站。但这种方案最终还是要靠运营商铁路周边基站来实现,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效果很差。
图片来源:微博
今天我刷微博时看到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首列WiFi全覆盖和谐号动车组上线运营,这次采用的wifi技术是由国铁吉讯全程参与建设的。国铁吉讯是由中国铁路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腾讯公司联合组建,是目前中国铁路动车组WiFi系统唯一的建设和运营主体。
图片来源:网络
攻克了列车运行速度快、车体信号衰减等技术难题,完成了首列和谐号动车组WiFi系统改造工作,交付使用。将为更多的旅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高速上网、视频点播、移动办公都将一一实现。
与此同时,国铁吉讯还将推动高铁WiFi与5G应用的融合。在首批拥有5G网络全覆盖的铁路线路中,国铁吉讯将负责车内微基站的建设和运营,为广大高铁出行旅客提供免费、高速的上网服务。
虽然媒体没有报道这次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实现的车载wifi(信号源没有指出),但想必还是利用的现有运营商基站作为接入点,只是在车载wifi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毕竟另外一种方法需要铁路沿线自建光纤网络,使用室外wifi热点取代运营商基站,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解决信号强度和覆盖率问题,但工程浩大,技术难度高,实现起来很难。
B. 为什么坐动车时手机信号会很差
首先肯定是沿线信号覆盖的问题。
由于高铁运行的路径多数都是在郊外,有些地区会有信号覆盖不佳的情况,特别是过隧道、经四面环山地区的时候。信号覆盖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的,毕竟还得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2高速运行高速切换基站
动车的最高时速会去到250公里每小时,高铁去到300公里每小时,即将投入运营的复兴号将达到350公里每小时。高速运行时会频繁在不同基站之间切换,而高速切换如果系统有些许延误的话就会断线。即便移动网络覆盖了高铁全线,你的手机也可能因为信号变化太快,来不及切换,会暂时失去连接。
3多普勒效应
车和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车向你运动的速度越快,彼此之间的声波就被挤得越扁,也就是频率变高了;而车远离你的速度越快,彼此之间的声波拉得越长,也就是频率变低了。
C. 高铁上移动电话信号如何克服多普勒效应
高铁上打电话时由于这些基站和基站之间的切换不能够及时,从而会导致我们的手机连不上可用的基站就会在切换信号的时候导致断线,从而使通话中断,所以还是不要打电话了
D. 高铁上的手机信号为什么特别差
一、高铁运行在郊外,有些地区会有信号覆盖不佳的情况
二、高铁运行速度非常快,多普勒效应、多径效应会对信号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再一个,高速运行时会频繁在不同基站之间切换,这种切换如果系统有些许延误的话就会断线。
回答不容易,希望能帮到您,满意请帮忙采纳一下,谢谢
E. 为什么高铁现在越来越快,手机信号却越来越好
因为针对在列车上手机信号不好的问题,建设高铁的时候已经专门做出了解决方案,完美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时手机信号容易受“多普勒效应”影响的问题。在高铁沿线建设信号基站时,对基站与铁路之间的距离、基站天线的高度和朝向都做出了相应调整,使乘客在高速列车内能够收到持续且较强的手机信号。
高速列车过隧道的时候,由于山体的覆盖和封闭会使信号变得很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在隧道的洞壁上铺设了专门的“泄漏电缆”。这种电缆在金属屏蔽层的外壳上开有许多规则形状的槽孔,并且按一定的周期性排列,能够起到发射无线电信号的作用。电缆的高度在2米1到2米6,刚好和高速列车的车窗上下沿相对,这就使高速列车中的乘客刚好能接收到电缆发出来的信号。
F. 在高铁这种移动状态下打电话会不会有影响为什么
通信人来答题。结论是会有影响。
这个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点:
受影响的第一个原因是基站的频繁切换。
我们手机能够打电话、发短信、使用流量,背后与基站密切相关。基站是服务于手机无线通信而组建的站台,手机接收到的移动数据信号就是由基站产生、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的高频信号。手机要打电话或者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发送一个信号向基站请求打电话或者上网功能,基站接收到请求信息后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再由基站反馈信息给手机提供打电话或上网功能。
受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的一个简单解释是当你和基站间存在相对运动速度时,两者之间收发的电磁波信号的频率会发生偏移,进而导致信号发生失真。在人们走路,跑步等低速的相对运动下这种效应体现的不明显,而由于高铁时速超过了200公里的临界情况,导致多普勒效应愈加突出,从而导致通信信号质量恶化,甚至断线的情况发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啦,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G. 高铁网络信号怎么样
高铁网络信号很差。
一、高铁沿途经过区域信号消失。手机和网络信号都是来源于“基站”,都是由运营公司如电信,联通,移动搭建的信号覆盖的基站,基站主要负责信号的传输,就目前来说,运营公司还无法做到基站的完全覆盖,比如高铁经常要经过一些荒无人烟的地区。而在这些地区,要去建立一个信号基站的成本是非常大的。工作人员要翻山越岭,而且很多地方甚至还没有路。都需要人工把线缆扛到山上去。这就导致了高铁在运行过程中,我们的手机信号时好时坏的情况。
二、行车速度快,需要不断切换基站。高铁运行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200-300公里,所以就算运营商在高铁沿线都建立了基站,但是因为一个基站的覆盖范围是有限的,要保证信号不断只有通过不断地切换基站来满足。就像接力赛一样,一个基站断线了另外一个基站赶紧接上。在基站切换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速度慢,是感觉不到延迟的。但是高铁的速度很快,在不断地切换时,切换过程中难免会有信号丢失的情况。
三、室内空间封闭。高铁车厢的玻璃窗配备的是金属涂层,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但这些涂层也会阻碍电磁信号的进入,这也就导致了信号变差。这个很好理解,在家里装了个WIFI,买的路由器号称可以穿墙多少米,但是你会发现有时你在封闭的卫生间,或者离得远一点的卧室,信号就会变得很差。
H. 为什么火车上网速超级慢,并且信号极差
一般来说,高铁经过的区域非常广,不仅有网络发达的城市,也有荒无人烟的地带,特别是那些遍布崇山峻岭的地区,覆盖的信号本来就不佳,这是很难改变的客观因素。
内部空间封闭
另外,高铁的内部空间比较封闭,类似于一个铁盒子,这样对信号肯定有屏蔽影响,就像某些电梯一样,同样信号会比较不好。为啥封闭就不好了呢?
因为手机是用电磁波来传递的,但封闭的金属物体会使得电磁场的传递受到衰减;而且,为了帮助高铁车厢内部控制温度,车厢的玻璃窗配备的是金属涂层,可以减少热量损失,但这些涂层也会阻碍电磁信号的进入。这样信号自然就会变差了。
多普勒效应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种情况:对面有一辆警车从远到近驶来,声音会先变尖,当经过你之后就会变得低沉。这种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
这个效应的原理是“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波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波被压缩,波长变短;在运动的波源后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波源的速度快,所产生的效应就越大”。
好吧,相信你已经看到一个头两个大了,简单来说就是“车和人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车向你驶来的速度越快,你和车之间的声波就会被挤压得越扁,这样频率就变高了;当车逐渐远离你,你和车之间的声波又会被拉得越来越长,频率就变低了。”
同样的道理,当高铁高速行驶的时候,你的手机和信号塔之间也有相对运动,造成你的手机发出的电磁波,和刚刚接收到的波长不一致,频率也不一致,从而超出了信号塔能识别的范围,这样信号塔就接收不到数据了。
I. 高铁上信号差怎么解决
高铁上信号差,应该是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的呀,只能说是等勾出高铁站以后信号恢复了才可以的
J. 小米4C的高铁模式到底是个什么鬼
【本文原载于C114中国通信网,作者为本人,发表日期2015年9月24日】
C114讯 9月24日消息(张宇锋)近日,雷军一直在其微博上为小米4c造势。在他介绍小米4c新功能的微博中,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新功能——高铁模式。
看到这个微博,我心理的想法和图中评论区的@loneizhao前辈一样,抹泪飘过……
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 手机 在高铁上为什么不好上网。
举个栗子:一辆车高速向你的方向驶来时,你会感觉到车的声音越来越尖锐;开过你的位置并高速驶离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车的声音越来越低沉。根据初中的物理知识我们可以知道,音调是人对声音频率的主观感受。所以,车驶向你的时候,声音的频率是在升高,而驶离时声音频率则是在降低。但是司机在车内不会有这种感觉,这是因为音源(汽车)的振动频率并没有改变。物理上对这种波源与观测者位置发生变化时频率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作“多普勒效应”。由于无线电也是一种波(电磁波),所以无线电通信中也会产生多普勒效应。同一频率下, 移动 速度越大,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偏移越大, 无线通信 越不稳定。也就是说,在时速350的高铁上可能没法上网,但是在时速300或者250的高铁上还是可以在低速率下使用的。(感谢盛光祖部长为高铁 网络 优化做出的巨大贡献。)
目前高铁附近的网络优化以增加 基站 密度为主要方式,然而成效有限。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在车辆上安装 直放站 ,通过微波链路与 运营商 传输网连接,这样可以彻底解决多普勒效应造成的频率偏移;但这涉及到几个问题,第一,铁路对于这种解决方式持何种态度暂不明朗,第二,安装方案需要车辆制造厂商设计,第三,长途列车会横跨若干省份,目前三大运营商各省公司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不同省份的微波传输采用的是不同型号甚至不同品牌的设备,列车上安装的微波链路可能在部分省份不可用。所以目前高铁沿线网络优化仍以砸钱加基站为主。
下面我们来谈谈小米4c。
一个 4G 终端设备——或者叫做手机——的无线电频率是由基带决定的,而基带是由处理器决定的,如果小米能在 射频 模块层面上解决多普勒效应,那么采用同一处理器的所有手机都应该支持这一功能。根据小米和雷军本人的微博,小米4c采用的是 高通 骁龙808处理器。这种处理器是骁龙去年底推出的一款4G全 网通 处理器,目前采用此处理器的手机包括 LG 旗舰G4、 摩托罗拉 Moto X Style、锤子T2、 微软 Lumia950和即将上市的LG Nexus 5X。有意思的是这几种手机在宣传中都没有提到自己支持“高铁模式”。而且高通官网上并没有提出高通研发了此类技术(高通一向喜欢高调宣传新技术)。因此,我们可以认定,骁龙808这款处理器并不能解决多普勒效应。
如果硬件不能解决问题,那只能软件解决了。但是软件并不能改变无线电模块的发射频率——因为小米手机不是 SDR 电台。那软件可以改变什么?看到雷军微博中那句“基站切换失败率降低约90%”我突然明白了:不切换就不会切换失败了。通过公开资料,我的一位同事推测小米的“高铁模式”是通过软件,让信号质量即使处于一个非常低的状态时,仍然不切换小区,让用户在极低的速率下保持连接,以达到“不断网”的宣传目标。
不管技术上有没有革新,也不管软件作没作弊,只要雷军这条微博发出来,以后用户乘坐高铁使用小米4c时,如果网络好,用户会说小米手机好,而网络不好,用户会骂运营商。这是教科书式的一次宣传。
在我为了写本文查阅资料时,发现有一篇叫《 伪专家遭打脸,工程师科普小米手机4c高铁模式 》的文章,此文对通信界的质疑做出了反击,然而文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介绍为什么高铁上信号不好,只有最后三行提到了“高铁模式”,而且也没有给出原理。更有意思的是,在这篇文章的网页上点击作者“极客镖局”进入 作者主页 后,我发现这位作者写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夸小米、踩其它品牌,因此我个人认为该文章的实为小米公司所发。
结论:小米“高铁模式”的诚意还不如360“孕妇模式”。(本文作者张宇锋系C114中国通信网特约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