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系统标准的并发连接数(接入)是10,但一般都被破解过。
通过网络连接数断定是几台电脑在上网是不现实的。
ps:没穿过路由的话,可以通过IP地址是判断,通过路由的网络对外网来说是不透明的,理论上不能实现。可以借助其他软件,安装在内网机器实现这一功能。
② 一个宽带能连接多少台电脑呢高手请教!
一:一条宽带是可以连接N台电脑上网的。
二:在一条宽带,的带宽不大,例如:1M ADSL/2M ADSL,像这样的网络流量不够的情况下,上网的电脑是有个极限的,就是说,只能带起一定上网电脑的数量。ADSL最大网络宽带流量只能达到8M。
三:如果是光钎,就可以解决这些受限制的问题,例如:10M 光钎/100M/1000M光钎,,等更高的网络带宽,就可以解决,网络带宽不够,引起的不能连接多台电脑上网的限制。
四:路由器,交换,网线,水晶头,网段,IP地址,网线的上线和下线,网线的距离,这些都要合理的分配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让整个网络运行畅通。
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
③ 计算机子网数目是如何计算的
1、确定要划分的子网数
2、求出子网数目对应二进制数的位数N及主机数目对应二进制数的位数M。
3、对该IP地址的原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取1或后M位置取0 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后的子网掩码。
例如,对B类网络135.41.0.0/16需要划分为20个能容纳200台主机的网络(即:子网)。因为16<20<32,即:2的4次方<20<2的5次方,所以,子网位只须占用5位主机位就可划分成32个子网,可以满足划分成20个子网的要求。
(3)电脑网络数量扩展阅读
计算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提高。
三、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而且可靠性有了显着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四、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