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电信2015年移动网络怎样建设
2015年电信总投资会加大,全集团大体上会增长20%,投资的大头不是搞固网、宽带,而是搞移动。中国移动这次是300个城市覆盖,实际上估计还不止。我们计划是100-120个城市做厚覆盖,剩下的城市薄覆盖,简单做一点。为什么呢?因为这100个城市占到整个中国电信3G流量的75%以上。中国移动有钱可以那么干,我们中国电信没有钱,如果像它那样干就会被它拉倒,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头脑要清醒。包括我刚才讲的粤西粤北的有些城市要做,在城市的中心搞一点薄覆盖,主要解决漫游,而且有一点4G的话3G质量也大大改善了,因为流量被4G分流了,消费者搞不清楚3G、4G,能用是主要的。我们的3G毕竟覆盖了全国,才用了五年,有的地区覆盖了才两三年,要发挥它的效益。在宽带上,也就是FTTH改造上要“两条腿走路”:集团明年投资会增长20%,这块资金要用好,但是仅仅靠增长20%是不够的,必须向社会要资本。三年前我就说宽带要允许驻地网与社会合资,广东做了,但做得不够大,我上次去看了广东的城中村,效果都很好,为什么不能再大一点?在北方,我们的宽带是小众市场,在一个镇找当地有钱有势的能人一合作,几乎全是中国电信的了,因为他投了钱要有回报,而且就5年或者10年,他要马上都转成中国电信的客户才有收益,我们在这5-10年里收入是少了一块,但用户和市场都是我们的。如果三年前我们能把这个路走得宽一点,今天何至于这么被动,但现在也为时不晚,把资金挤一挤,在广东、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等这些重点城市千方百计加快进度,把市中心,包括城乡结合部干上去。现在经济不太好,城市的变化也稍微小一点,所以是该规模投入的时候了,投入以后要一片一片地小区策反,把用户争夺回来,要有这个决心,把质量搞上去,把用户维护好。请广东务必在明年打好这一仗,我们有管道,要做起来是很快的,难的是挨家挨户接入换线,现在这方面也有了很多经验,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把这个攻坚战打好。
我们现在的业务越来越向集约化发展,但是我比较担心,因为过去我们都是以地区为主的发展,这在固网的形态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移动以及很多新的业务还完全靠以省、地区为单位的发展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中国电信现在的用户越级申告在三大运营商里排第一位,基本上不是出在网络上,都是出在营销和套餐设计上,由于过于分散,出现很多的问题,群体性的事件在中国电信层出不穷。中国联通前几年通过IT集中,资费基本全国统一了,中国移动控制力比我们强,所以我们成了三家里面问题最大的了。
-----------------------华丽的分割线-----------------
如果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希望您可以采纳,谢谢!
-----------------------豪华的分割线-----------------
以上是软硬谦施团队为你带来的回答。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追问,以后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我提问或者向我的团队提问。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软硬谦施”欢迎您加入我们的团队帮助更多的人!
㈡ 中国移动TD网络建设进度
“ TD用户目前已超过20万户。”中移动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建宙表示。目前TD用户由手机、数据卡以及无线座机等部分组成,从2009年新发展的TD用户来看,TD数据业务发展势头明显。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目前已经累计销售18.9万TD数据卡。
但是,2009年新发展的157号段、新发展先锋卡用户以及188号段新发展3G用户相对较少。目前,还没有GSM现网通过“三不”使用3G业务的用户。
广东移动有关人士透露,广东移动计划全省各城市在今年年内完成TD全覆盖,TD用户将发展至50万。《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获悉,广东移动HSDPA数据卡用户约占三分之二,手机用户约占三分之一。
TD网络建设提速迫在眉睫,王建宙透露:“最终目标是在2011年末,让TD覆盖我国所有的地级市。”那么中国移动TD各期的具体进展情况如何呢?
TD一期尘埃落定
“TD第一期工程已实现。”王建宙表示。伴随了10城市无线网2万多个基站的开通,现在TD一期接入网建设已经进入了后期的精细化优化补站阶段。最近,一期城市网络优化补站又有新突破,建设进度靠后的北京已完成补站建设。接入网的建设是网络建设中最大的投入,不过核心网的升级也是追求平滑升级的中移动关心的重中之重。
内部消息显示,中移动核心网建设进展非常顺利,一期HLR改造进入收官阶段。截至记者发稿时,除上海外,其余城市均已完成HLR改造工作。大唐移动技术专家何蓉表示,HLR升级是中移动现网融合核心网侧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电路域方面,《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获悉,所有城市均已完成MSC软交换改造工作。另外,中移动在天津、福建、广东地区先行展开TD与2G共MSC融合测试工作。中科院刘学勇博士表示:“共MSC改造摸索出切换区的设置与网络质量的关系,为其他地区的改造提供借鉴经验。”分组域方面,由于分组域由多个网元组成,改造复杂度大于电路域部分。目前,除北京外其余城市均已完成分组域设备改造工作。
TD二期快马加鞭
“TD第二期全面开始建设。”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TD二期网络建设逐步深入,其中无线侧围绕设备到货、配套改造、设备安装、基站开通等工作展开。据悉,TD网络二期新站选址基本完成,基站安装完成7成,基站开通则接近4成。在基站安装方面,长沙、郑州、福州、济南、海口进展较快,均超过了80%。在开通基站方面福州、郑州、海口、长沙、济南进展较快。
其中看出,中兴、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等厂商表现突出。截止到3月6日,中兴TD二期基站安装率为75.46%,基站开通率为48.48%。长沙地区示范站安装完成,基站安装完成100%,开通完成100%。济南基站安装完成100%,开通完成76.16%。
目前,TD二期建网进展迅速,TD二期建网所有城市已打通以视频通话为标志的当地首个TD电话。其中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已经完成包括HLR软件升级、安装开通测试、软交换集成测试、网络优化等多项工作,在福建、江西、河南和海南四省提前实现接通第一个测试电话的任务。二期核心网进展参差不齐,《通信产业报》(网)记者独家获悉,济南、郑州2城市融合组网改造进度较快,已全部完成;石家庄、大连、长春、兰州总体进度较慢。HLR、MSC、SGSN、GGSN和CG完成比例依次为七成、九成、六成、五成和四成。除了核心网的融合改造,在业务平台改造、话务网管改造和BOSS改造上,进行得比较顺利。据悉,业务平台改造方面,大约完成七成。这样,系统的共存和互操作工作都完成2/3以上,达到了中移动的预期目标和进度。
TD二期建设已经进入尖峰时刻,整体供货基本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开始向基站开通转移,运营商下属施工和监理公司将会成为攻坚单位,这个过程中有一期的建设经验可以直接学习,而且运营商对网络建设进度是高度可控的,预计六月完成TD二期建设难度不大。
TD三期蓄势待发
“第三期工程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TD三期工程已经如期顺利展开,即将开展TD三期工程的勘查设计、新站选址、配套设计、配套建设等前期工作。目前,中国移动已汇总各省市三期工程设备采购需求,并于3月16日发放技术招标书,此次技术评标将于4月5日前回标,而更为重要的商务招标还要到4月份,整个招标过程将于5月出结果。
早在2月16日至25日,TD无线网设备厂商就已经向中国移动就各厂商TD设备功能、性能和技术满足情况以及无线设备网管和网络安全技术满足情况进行了两轮TD设备技术交流及澄清工作。根据招标文件,本次TD无线网设备招标涉及佛山、无锡、温州等200个城市,采购规模约为4万无线基站,近26万无线载扇,是二期采购规模的1.6倍。目前中移动31省均已完成基站勘查工作,累计勘查基站约4万个。三期完成后,TD网络基站的数量将超过8万个。中国移动计划在2010年,实现TD在国内的完全覆盖。
目前,TD三期网络建设中就重点考虑了接入网部分的资源复用,据知情人士透露:“经初步测算,共站比约占八成。”,另外,在TD三期工程实施中将直接采用新的2∶4上下行时隙配比,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时隙配比从3∶3调整为2∶4的最佳配比之后,语音业务的容量有一定减少,但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将提升一半。另外,为了避免交叉时隙干扰,在通常情况下将在室内、室外全网采用统一的时隙配比。
㈢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中国移动在我国移动通信大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并在国际移动通信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国移动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列全球第一。目前,网络已经100%覆盖全国县(市),主要交通干线实现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基本实现室内覆盖,客户总数超过3.7亿户;截止2007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与231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国际漫游业务,并与161个国家和地区的187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国际漫游,国际短信共通达110个国家和地区的262家运营商,彩信通达44个国家和地区的74家运营商,同时,中国移动还将不断扩大国际漫游通达范围。
中国移动已经成功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良好的经营业绩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国际投资。中国移动已连续7年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最新排名第180位。上市公司成为连续四年入榜《福布斯》“全球400家A级最佳大公司”的唯一中国企业。中国移动通信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连续第二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品牌价值(412亿美元)列第五位;再次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品牌500强》,名次大幅提升至66位;债信评级随国家主权评级继续得到标准普尔和穆迪公司同步调升。
中国移动既是一个财务稳健、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赢利性公司,又是一个充满发展潜力、具有发展前景的持续成长性公司。面向未来,中国移动确立了“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的发展战略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移动通信将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卓越的运营体系,建设卓越的组织,培育卓越的人才,打造“一个中国移动(One CM)”,努力成为移动信息专家和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中国移动通信与相关方共同成长并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将伴随技术的发展、产业的融合、全球化的竞争迈入新的发展时期,并仍将诚信尽责,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责任方面的卓越表现。
㈣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发展史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64年麦克斯韦从理论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1876年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1896年马可尼在英国进行的14.4公里通讯试验成功,从此世界进入了无线电通信的新时代。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从上世纪20年代起到如今,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其中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为第四阶段,这一阶段是移动通信的蓬勃发展期,1G也是始于这一时期。
1G的发展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1976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珀于首先将无线电应用于移动电话。
同年,国际无线电大会批准了800/900MHz频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在此之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国家都开始建设基于频分复用技术(FDMA)和模拟调制技术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即1G。
然而由于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G系统的容量十分有限。此外,安全性和干扰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再加上1G系统的先天不足,使得它无法真正大规模普及和应用,价格更是非常昂贵,成为当时的一种奢侈品和财富的象征。
2G的发展
即将迈入21世纪,通信技术也进入到了2G时代,和1G不同2G采用的是数字传输技术。这极大的提高了通信传输的保密性。2G技术基本可被切为两种,一种是基于TDMA所发展出来的以GSM为代表,另一种则是CDMA规格,复用﹙Multiplexing﹚形式的一种。随着2G技术的发展,手机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流行,虽然价格仍然较贵,但并不再是奢侈品。
过渡的2.5G
2G到3G的发展并不像1G到2G那样平滑顺畅,由于3G是个相当浩大的工程,要从2G直接迈向3G不可能一下就衔接得上,因此出现了介于2G和3G之间的衔接技术——2.5G。我们所熟知的HSCSD、WAP、EDGE、蓝牙(Bluetooth)、EPOC等技术都是2.5G技术。
2.5G功能通常与GPRS技术有关,GPRS技术是在GSM的基础上的一种过渡技术。GPRS的推出标志着人们在GSM的发展史上迈出了意义最重大的一步,GPRS在移动用户和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连接,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IP和X.25分组数据接入服务。较2G服务,2.5G无线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和更多的功能。
2、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二)
3G的发展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据传输速度的要求日趋高涨,而2G网络10几KB每秒的传输速度显然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于是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应运而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
中国国内支持国际电联确定三个无线接口标准,分别是中国电信的CDMA2000,中国联通的WCDMA,中国移动的TD-SCDMA。可以说3G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智能手机的发展,由于3G的传输速度可以达到几百KB每秒。
通过3G,人们可以在手机上直接浏览电脑网页,收发邮件,进行视频通话,收看直播等,还一度引出了3G手机可否取代PC的设想。
4G的发展
作为3G的延伸,4G近几年被人们所熟知,2008年3月,在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指定一组用于4G标准的要求,命名为IMT-Advanced规范,设置4G服务的峰值速度要求在高速移动的通信(如在火车和汽车上使用)达到100Mbit/s,固定或低速移动的通信(如行人和定点上网的用户)达到1Gbit/s。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严格意义上来讲,LTE只是3.9G,尽管被宣传为4G无线标准,但它其实并未被3GPP认可为国际电信联盟所描述的下一代无线通讯标准IMT-Advanced,因此在严格意义上其还未达到4G的标准。相对于前几代,4G系统不支持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话业务,而是全互联网协议(IP)的通信。4G将为用户提供更快的速度并满足用户更多的需求。
5G的发展
2013年2月,欧盟宣布,将拨款5000万欧元,加快5G移动技术的发展,计划到2020年推出成熟的标准。2014年5月8日,日本电信营运商NTTDoCoMo正式宣布将与Ericsson、Nokia、Samsung等六间厂商共同合作,开始测试5G网络。预计在2015年展开户外测试,并期望于2020年开始运作。
2015年3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网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因此2020年也被业界认为是5G正式推出的时候,但是几天前,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公司宣布,将从2016年开始试用5G网络,2017年在美国部分城市全面商用。虽然之后遭到了对手AT&T的反驳,但是这些无疑不在预示着人们对于5G的憧憬。
㈤ 移动网络发展对app的影响
移动网络对APP的发展,我就说说我个人的看法吧。
首先,我是从2011年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但是还是2G网络时代,手机也没什么智能机,而APP更少,主要还是功能按键机多,APP也是jar格式多(比如诺基亚等),当时的手机很多都是按键手机来着,虽然当时苹果已经出了智能机,但是价格不是一般人可以买到。
3G网络的出现,带来了APP的变化,视频软件的出现,3G网络的出现功不可没,以前流量贵,看视频看超清已经不错了,由于网络升级了,APP加载的速度更快了,安卓手机也渐渐出现了,APP的多种多样出现了。
4G网络的出现,带动了各种APP的发展,尤其是改变了视频播放的质量,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5G网络的出现,出现了以万物互联的情况,5G还没出来的时候,很多APP在4G网络下已经没有网络加载慢的情况出现了,基本上都是秒加载,而5G更快,相信很快就出现很多和5G相关的APP,比如5G云游戏等等。
总的来说,网络的发展推动的是不仅是APP的发展,更是推进手机的发展,一代代的智能手机,随着APP的更新越来越要求配置很高。
㈥ 看看移动网络发展10年的进展
套餐4是10元200M,套餐5是10元300M,套餐6是10元330M。哪来的10元100M?
㈦ 中国移动通信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楼上说得没错,是在1999年的电信重组之后,移动通信分营工作才启动的。。。
你是不是说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呢。。移动通信业发展到目前,国内是第三代,也就是3G,1G(第一代)为模拟信号时代,2G为数字信号时代,国内主流GSM,此外,还有2.5G的叫法,是指介于2G和3G时代的阶段,如wap上网功能。。。中国移动的GPRS在02年5月投入试商用。。到现在。。。
具体说来:
1987年11月18日 第一个TACS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
1994年3月26日 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4年12月底 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 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6年 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 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
1997年10 月22日、23日 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 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
1999年4月底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 "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4月20日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1年7月9日 中国移动通信GPRS(2.5G)系统投入试商用。
2001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的第一亿客户代表在北京产生,标志着中国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客户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
2001年12月31日 中国移动通信关闭TACS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
2002年3月5日 中国移动通信与韩国KTF公司在京正式签署了GSM-CDMA自动漫游双边协议。中国移动通信率先实现了GSM-CDMA两种制式之间的自动漫游。
2002年5月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短信互通互发。
2002年5月17日 中国移动通信GPRS业务正式投入商用。
2002年10月1日 中国移动通信彩信(MMS)业务正式商用。
2003年7月 我国移动通信网络的规模和用户总量均居世界第一,手机产量约占全球的1/3,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机生产大国。
2003上半年,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2.34亿户,普及率为18.3部/百人。
2004年5月,达到3亿用户;
2006年2月,达到4亿用户。
接下来的年份楼主能够自己感受啦~~~
2008年北京奥运会政策促使3G建设进程加快,TD试商用。。促使又是一次电信重组,天下三分。。
2009年1月初中国移动获3G牌照,格式TD-SCDMA,自主知识产权。
㈧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经历初级的通信。中期的。通信。还有最后互联网。阶段。
㈨ 网络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 中国网络发展史[推荐]
中国网络发展史
http://3mh4.nease.net/wang/wang40.htm
中国互联网的产生虽然比较晚,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依托于中国民经济和政府体制改革的成果,已经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互联网的一部分,并且将会成为最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
纵观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一、 从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第一封E-mail开始,到1994年4月20日NCFG正式连入Internet这段时间里,中国的互联网在艰苦地孕育着。它的每一步前进都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二、 从199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第一次《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互联网已经开始从少数科学家手中的科研工具,走向广大群众。人们通过各种媒体开始了解到互联网的神奇之处:通过谦价的方式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三、 1998-1999年中国网民开始成几何级数增长,上网从前卫变成了一种真正的需求。一场互联网的革命就这么在两年的时间里传遍了整个中华大地。对于IT业来说,这是个追梦的年代这个时候到处都充斥着美梦成真的故事。
四、 对于进入2000年的中国IT业来说,梦想已不再那么浪漫了,尽管跨入新千年的天仍然是互联网的天,但这片天空中已飘起了阵阵冷雨,让为网而狂的人们分明感到了几许凉意……
"第一"的年代
正如从0开始后必然是1一样,中国网络时代自1994年从零开始以后,就不停地产生着"第一",因为 这是一个创新的年代。让我们通过这些第一记住这个时代。
1、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IHEPNET与互联网络的连通,迈出了中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台电脑的共享信息和软硬件的第一步。边疆也因此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Internet的单位。
2、 中国的第一批互联网使用者是全国一千多名科学家。
3、 高能所提供了中国第一套万维网服务器。
4、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我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
5、 1994年,由NCFC生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APNG(亚太地区网络工作组)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国际Internet界在中国召开的第一次亚太地区年会。
6、 NCFC是我国最早的Internet网。
将上网争取到底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互联网的特点:平等、自由。但美国一直以来都反对中国加入互联网络。1991年10月的中美高能物理研究会上,美方发言人沃尔特.托基(Walter Toki)再次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经过托氏的努力,会后双方达成一项协议:美方资助中国联网所需的一半经费,另一半由高能所自选解决。然而,通往Internet荆棘之路并未因此而变得平坦。
当时北京出口所连接的每条线路都要经过仔细地检查。美国还限制对中国出中路由器。经过重重波折,中国终于在1993年3月与互联网络连通。可是美国政府担心中国会从互联网络上攫取大量信息和技术成果,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阻挠中国与美国连通:中国专线只能连入能源科学网(ESNET);不得散布病毒;不得将Internet用于军事和商业领域。为了长久的发展,中国接受了这些条件,美国才基本同意。但是即便如此,中国在1992年6月于日本神户举行的INET\'92年会上,仍被告之:接入Internet有政治障碍,理由仅仅是网有很多美国的政府机构。
专线开通后,美国政府以Internet上有许多科技信息和其它各种的资源,不能让社会主义国家接入为由,只允许这条专线进入美国能源网而不能连接到其它地方。尽管如此,这条专线仍是我国连入部分Internet的第一根专线。几百名科学家得以在国内使用电子邮件。
与政治霸权的较量一直持续到1993年6月,NCFC专家们在INET\'93会议上利用各种机会重申了中国连入Internet的要求,获得大部分到会人员的支持。这次会议对中国能够最终真正连入Internet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94年1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接受NCFC正式接入Internet的要求。1994年3月,我国开通并测试了64Kbps专线,中国获准加入Internt。4月初中科院副院长胡启恒院士在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正式提出要求连入Internet,并得到认可。至此,中国终于打通了最后的关节,在4月20日,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国际专线为樗,中国与Internet全面接触。同年5月,中国联网工作全部完成。中国政府对Internet进入中国表示认可。中国网络域名也最终确定为cn。
逐渐开通的电子邮件
1987年9月20日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这封电子邮件正式实现了电子邮件的存储转发功能。
各个小型网络与国际互联网之间的逐步开通,造就了后来全国与Internet的全面亲密接触:1988年12月,清华大学校园网采用胡道元教授从加拿大UBC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引进的X400协议的电子邮件软件包,通过X.25网与加拿来大UBC大学相连,开通电子邮件应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DECnet随后成为西欧中心DECnet的延伸,实现了计算机国际远程联网以及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电子邮件通信。第二年5月,中国研究网(CRN)通过德国DFN的网关,开始与Internet沟通。1991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连入美国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LIVEMORE实验室,并开通电子邮件应用。中国网络开始像蜘蛛结网一样慢慢延伸到世界各地,通往互联网的红地毯在我们的眼前展开了。
目前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自己国家电子邮件的困难。当时的研究所面临的环境就是这样,有这么一个故事:
1998年中国留美博士许榕生回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Internet of High Energy Physics)。他希望能把西方电脑网络中的最新资料,信息通过联网技术带到中。但是当时中国只通过低速的国际长途电话线来调用外国的电脑资源,不但困难而且昂贵。
现在当你一手咖啡,一手鼠标,轻松地将E-mail发送出动的时候,再不用提心吊胆地担心电话费了。
钱天白教授被称作中国互联网之父是当之无愧的。1987年9月20日这一天,他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为了这封通讯速率最初为300bps电子邮件的发出,从1986年开始,钱天白教授就负责了CANET国际联网项目。
现在的中国人差不多都知道CN就等同于奥运会中的CHN,英语里的CHINA,我们口中自豪的"中国"。但是CN的历史能够随口说出的人却不多。1990年10月,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前身DDNNIC注册登记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且从此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通信服务。但是,中国的CN顶级域名服务器一直放在国外的历史直到1994年5月21日才完全改变。这一天钱天白教授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完成了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设置。可以说,钱天白教授已经与CN联系在一起了。现在如果你想了解中国INTERNET网络先驱--钱天白可以在他的纪念网站http://tbp.bica.org.cn上找到全面的资料。
从1993年开始,几个全国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工程相继启动,从而使Internet在我国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形成四大互联网络,差不多都是这时候开始建设的。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
中科院科技网(CSTNET)
中国金桥网(ChinaGBN)
现在让我们来看这几大国内互联网络成长过程。
1、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该网络于1994年2月,由原邮电部与美国Sprint公司签约,为全社会提供Internet的各种服务。1994年9月,中国电信与美国商务部布朗部长签定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协议中规定中国电信将通过美国Sprint公司开通两条64K专线(一条在北京,另一条在上海)。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 NET)的建设开始启动。1995年初与Internet连通,同年5月正式对外服务。目前,全国大多数用户者是通过该网进入因特网的。ChinaNet的特点是入网方便。
2、 中科院科技网
中科院科技网也称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National Computing &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 ,NCFC)。它是由世界银行贷款,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等配套投资和扶持。项目由中国科学院主持,联合北京大学清贫大学共同实施。
1989年NCFC立顶,1994年4月正式启动。由于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网络在建设初期遇到许多困难。1992年,NCFC工程的院校网,即中科院院网,清华大学校园网和北京大学校园网全部完成建设;1993年12月,NCF主干网工程完工。采用高速光缆和路由器将三个院校网互连;直到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整个网络正式运营。从此 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此事被我国新闻界评为1994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被国家统计公报列为中国年重大科技成就之一。
3、 国家教育和科研网
该网络是为了配合我国各院校更好地进行教育与科研工作,由国家教委主持兴建的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科研互联网。网络于1994年开始兴建,同年10月,CERNET开始启动。该项目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性的教育科研基础设施,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把全国大部分高等学位和中学连接起来,推动这些学位校园网的建设和住处资源的交流共享。目前它已经连接了全国1000多所院校,共3万多用户。该网络并非商业网,以公益性经营为主,所以采用免费服务或低收费方式经营。
4、 中国金桥网
中国金桥网是由原电子部志通通信有限公司承建的互联网。1993年8月27日,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金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6月8日,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994年底,金桥网全面开通。目前,已在24个省、市、地区开通了服务,国际出口速率256Kbit/s,并准备将出口速率提高到2Mbit/s。ChinaGBN是国家授权的四个互联网络之一,也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Internet商业服务的二大互联网络之一(另一个ChinaNET)。1996年8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准金桥一期工程立项,并将金桥一期工程列为"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续建工程项目。9月6日,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
㈩ 如何开展搞好移动网络建设工作
首先根据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做好容量和站点分布的规划
其次做好传输、电源、天馈等配套设施的准备,安装和调测设备其实很简单,由厂家督导进行就可以了,但是需要注意安装施工和开站的要求、标准进行,把好开站以及验收的质量关,将来与维护部门之间就可以少扯皮了。
最后做好工程后优化,保证质量不降低。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中注意保持和周围人和环境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