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加剧趋势,如何防沉迷
随着科技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多的接触到网络,以至于很多青少年形成了网瘾,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都有很大影响,我认为有以下方法来防止孩子沉迷网络。
最后,父母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其次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给他们有希望,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抱负。从平常做起,经常告知孩子哪些不良行为不应该做,哪些值得做,或者培养孩子有意义的爱好,使其转移注意力。我认为最根本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彻底远离网络,只有狠心,才能从根源上杜绝!游戏只是一种瘾,而且是短暂的瘾,也是可以完全戒除的,只要孩子1个月左右不玩网络游戏,就慢慢淡忘游戏的瘾,再加上教育游戏对孩子人生发展的危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孩子才可以健康成长!
⑵ 孩子网络成瘾,很有可能是哪些原因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包括信息时代,网络游戏中的自我寻求。孩子在游戏中弥补现实损失的成就,青春期的影响,孩子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孩子与父母沟通不畅等。随着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无处不在。学生上网已经从电脑发展到手机。很多学生分不清网络的优劣,无节制地上网,沉迷于网络。在网络学生的感染下,沉迷网络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他人。
这种补偿背后有各种成本,青春期的影响求助者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有些心理问题源于青春期发育。自我意识的增强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他感到痛苦和困惑。当他得不到相应的知识,解决不了青春期的困惑时,他就会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孩子们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孩子们承受着现实的压力。社会对求助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⑶ 青少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该怎么办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1、认知治疗
青少年出现网络成瘾的情况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他们能够分辨哪些对自己有益,而哪些可能会对自身的成长发育造成影响。之后应该与青少年一起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可以偶尔利用网络来放松身心,但是一定要适可而止。
2、限定时间
想要戒除网瘾并不代表让他们从此远离网络,而是要正确应用网络来给自己提供帮助,并且还应该限制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每次上网之前一定要明确具体的任务和目标,不要迷恋各种网络游戏。同时家长还应该规定每次的上网时间,比如每次上网不能超过两个小时或者每周上网的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尤其睡觉前不要长时间使用电脑。
3、培养兴趣
想要彻底戒除青少年的网瘾,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让他们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运动项目,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这样能够让业余生活变得更加充实。不仅能够转移他们对网络的兴趣,还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要关注网络成瘾,也要看到背后原因:
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咨询师裴涛表示,从理论上来讲,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控无非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使用网络可以带来放松、娱乐等积极后果,二是使用网络可以逃离压力、痛苦等消极后果。“如果孩子的快乐只能通过网络获得,这就提示孩子生活中的其他快乐来源出了问题,家长需关注解决。”
但第二点,则相对难以察觉。家长常以为孩子是爱上了游戏才讨厌学习,其实原因可能恰恰相反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的学习、人际、家庭等方面压力得不到及时支持和化解,才会扎进网络虚拟世界这一“世外桃源”。“此时,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识别与解决,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等专业帮助。”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防青少年沉迷网络,专家为家长支了这些招
⑷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
首先,引导上网动机,培养健康上网的认知态度。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避免痛苦的天性,特别是对于身心发展不平衡的青少年。在这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位一体”应加强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引导,解决他们在建立自我认同过程中的危机。
第二,加强自我监管,提高减少有害互联网使用的效能感。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成长的时期,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等方面都比较薄弱,还没有完全固定下来,可塑性很强。因此,对网络成瘾者的治疗应首先从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入手,有意识地锻炼和提高青少年自我控制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和应对现实生活的能力,增强他们自觉抵制网络使用的负面影响的能力,建立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学习和生活计划,认清他们的实际需求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合理安排时间,在有限的范围内上网。
第三,增强心理压力能力,构建人际关系良性互动的社会支持系统。年轻人充满了充满活力的身心发展的情感幻想。他们期待人际关怀。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人际兴趣的真实感受,组织更多有益的社会或集体活动,使他们在思想、情感、体质等方面得到实践锻炼,促进他们的情感活跃、清醒、丰富,不再局限于“网”的观念。
⑸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有哪些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有信息化时代、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青春期的影响、孩子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孩子和家长沟通不畅。
1、信息化时代
随着科技的发达,网络无处不在。学生的上网情况,从电脑发展到了手机。很多学生不能分清网络有利的一面和有弊的一面,无节制地上网,染上了沉迷网络。
在上网学生的传染下,沉迷网络会像瘟疫一样传染给别人,引诱更多的学生上网玩游戏;他们的行为带来的恶劣影响。
2、在网络游戏中寻找自我
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低落,缺乏追求和抱负,希望他人接纳和认可,但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被老师和家长认可,产生挫败感,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存在和价值感,然后,转向玩手机和游戏,从虚拟的游戏世界当中找到自我价值。
3、孩子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以弥补现实的失落
在网络游戏中的成就感是指,练级练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关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说你把一个人物养成到某个阶段了,就会得到赞美和鼓励,这一种成就感可能是对一些孩子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少得到的。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看到一些,就是在学校里面成绩平平,没有什么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恋游戏的。
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在现实社会当中很难体验到那种自我成就感的话,在游戏当中经常可以对这一部分去进行一个弥补。但是这种弥补背后也都是有各种各样的代价的。
4、青春期的影响
青春期影响。求助者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青春期发育导致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自我意识增强以及心理发展不平衡等使他感到痛苦而迷茫。当他无法获得相应知识,解决青春期困惑时,他就会通过网络这一途径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
5、孩子缺乏缓解压力的方法
孩子承受着现实的压力,社会对求助者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升学、就业、家长期望、榜样等都给他带来很大压力,危机意识、生存意识明显增强。
但社会、家长和学校都不能帮助他调整心态,有效缓解和释放种种压力,他就会通过网络逃避问题、转移压力。
6、孩子和家长沟通不畅
社会在不断的发生逐渐变化,思维活跃的求助者了解最新的互联网知识技术,其家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素养却不高,使家长的权威受到极大的挑战,阻碍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导致他通过网络寻求情感支持。
⑹ 青少年网瘾怎么办
网瘾是一个心理学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机制。青少年的自控力普遍较差,为什么有人上网会上瘾,而大多数人不会上瘾?上瘾者是否拥有共同的心理特征?
趋利避害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心理机制
现实世界是以物流为中心的空间,虚拟世界是以信息流为中心的空间。这种区别,使得虚拟世界具有三大特征:实时性、仿真性和交互性。
人们具有生理、安全、交友、自尊、自我实现等需要,这些需要由低到高,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有较高层次的需要有待满足。绝大多数家长认为,为孩子们提供衣、食、住、行就足够了,忽视了孩子们还有着强烈的社会需要。患上网瘾的孩子,现实生活中难以满足其社会需要,但他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虚拟世界里得到满足。
首先,由于仿真性,虚拟世界可以逼真地模拟现实生活,使人们在心理上获得同样的满足感。而且,这种满足还有着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种种优点。例如,在匿名的保护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不必承担任何后果,观点越是新、奇、特,得到的反响就越大、回应就越多,使得孩子们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又如,网络自由平等的特性,为孩子们创造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新天地。再如,与现实世界相比较,这种满足是低成本的,仅仅需要付出一笔上网费。
其次,由于交互性,一个人可以同时与很多人,远隔重洋进行交流。尤其是平时比较内向、缺少关爱的孩子,深感孤独和无聊,在网上却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可以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充分满足其交友需要和自尊需要。如果遇到困难,会有很多人献计献策,使他们感受到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温暖。
最后,由于实时性,人们可以在瞬间满足其社会需要,而在现实世界里,必须经历漫长的过程和耐心的等待。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把握角色的命运,一夜之间就成为“盖世英雄”或“商界奇才”。很多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家长的斥责、老师和同学的蔑视。上网打游戏,不断“练功升级”,成为他们找回自尊、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
综上所述,网瘾问题的症结,在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巨大反差。网瘾问题表面上来自虚拟世界,其根源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互联网没有过错,患上网瘾的孩子也没有过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趋利避害、寻求快乐是人类为了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机制。在这种意义上,患上网瘾的孩子是聪敏的、充满智慧的,他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去表达自己的个人意愿,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很多个案告诉我们,患上网瘾的孩子有着一些共同特点:专注、执着、有主见、接受新事物快、自我意识强。
虚拟世界的基本原则值得仿效
要解决网瘾问题,需要全社会通力协作。家长和老师的当务之急,不是简单地谴责网瘾,对孩子采取高压措施,而是要虚心向虚拟世界求教,彻底改造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孩子们的社会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得到满足,不必去虚拟世界寻找替代物。虚拟世界的强大吸引力,来自一些值得仿效的基本原则:
(1)奖励原则。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升级和物品,对孩子们极其微小的进步予以奖励。现实生活中,哪怕是表现再差的学生,都有可能出现点滴进步,我们为什么不能及时予以肯定,以满足其自尊需要和成就需要?这些小的、微不足道的进步,将会逐步积累起来,渐渐成为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2)娱乐原则。网络游戏以娱乐贯穿始终。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为什么不能充斥着快乐?我们为什么不能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求知过程洋溢着乐趣、充满着悬念?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校开设各种兴趣小组,让所有孩子的好奇心都得到满足,潜能都得到发挥?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们有一些主动性,有一些选择权,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多的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打破单一的分数标准,“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做到了这些,我们就能让所有的孩子都充满自信,充满成就感,充分满足其社会需要。
(3)平等原则。网上的交流是平等的、自由的,这是上网聊天最吸引人的地方。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不能进行简单说教,而且要用孩子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以过来人的身份,诉说青少年时期的艰难、烦恼和快乐之所在。
⑺ 青少年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沉迷网游、不良直播伤害身心健康,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根据统计,在我国8亿多网民中,19岁以下网民占比20.9%,且首次触网时间持续走低。加快推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已成为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上网成瘾的原因。首先是好奇心。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生理急剧变化发展的躁动烦乱时期,独立性、好奇心日益增强,而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改变原有的学习和生活的方向和秩序。其次是心理不成熟,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处于一种心理的苦恼期,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成为得以宣泄和求得理解的方式。最后是青少年的心理自控能力较差,一旦上网成瘾,则很难戒掉。
青少年要端正上网的目的,将网络视为学习的平台。上网是为了学习知识,了解世界最新信息与科技动态,扩大视野,增进交流,拓展受教育的空间,而不是用于打电子游戏、聊天等活动,这样就能趋利避害。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增强自控能力。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来说,自控能力不强,好奇心又很强,容易被诱惑。所以,青少年要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增强自控能力,坚决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以学业为主。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危害,让他们远离不健康又危害身心的网络游戏和网吧;不浏览不健康的网站或网页,不要让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玷污了学生纯洁的心灵。要严格控制上网时间,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青少年要学会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不要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影响学习,更不能逃学、辍学而去泡“网吧”,要把有限的时间尽量都用在学习上,努力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才。
⑻ 青少年沉迷手机,该怎么办
青少年还是沉迷手机,学习不上心 ,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心 ,平时要跟孩子多沟通 。不论孩子是哪种叛逆问题 ,亲子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是关键 ,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
周末的时候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让孩子知道,除了玩游戏之外,亲子活动,你会让孩子很开心 。
⑼ 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
1.学校环境单调压抑、竞争激烈。学校里应试教育,激烈的学习竞争使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学习紧张,学校追求升学率、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让孩子成天学习,尤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们迫切需要交流,需要倾诉,被理解,并且又不希望再有负担。一位教师说,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就是对人生追求的放弃,学生一旦进入网吧,成绩就直线下降。
2.由于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不丰富,许多中学生觉得生活极其枯燥乏味。为满足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中学生找到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那就是上网。在网上,他们喜欢找网友诉说,发泄情感,放松自己。
3.由于部分青少年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比较自卑。由于性格内向,少数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难以找到与他人平等交往的机会,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要求,填补了他们内心的空白。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学生在网络中找到了平等,可以与他人自由的交流,情感也得到了寄托。
4.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遭受到挫折,在人际交往方面不顺心,很少有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一部分学生,学习不好,和同学交往不如意,网络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空间,在网络上,没有人因为你学习不好,不善交往等各方面原因而冷落你。在网络游戏中,你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与其他人战斗,获得金钱、地位,体验成功和虚拟的名誉。现实与网络给中学生一片很有差距的空间,因为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成功感在网络中得到补偿,从而对学习、生活中的成功体验不屑一顾,这更使得他们学习缺少动力,生活没有目标。
5.家庭问题。还有一部分“网瘾”学生的家庭或家庭教育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有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采用专制暴君方式,有的是放任自由方式,还有的是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绝大部分(86.8%)网络可能成瘾中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是玩游戏、聊天或消遣;“网瘾”对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明显,绝大部分成瘾中学生(76.4%)成绩下降;“网瘾”学生有更高比例和频率的逃学(大于50%)、离家出走(15.3%)的经历。
⑽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青少年网瘾危害越来越大,具体如下:1、青少年期本应是身体和心理成长最迅速的阶段,应形成良好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过度的沉溺于网络世界,会迷失自我,把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混淆,造成社会角色的混乱;2、网络信息毕竟良莠不齐,青少年如果接触过多信息,会对其三观造成不良影响;3、学习挫折问题,很多网瘾少年,都是因为现实中学习课业上受到挫折,在网络上寻找弥补成就感,导致恶性循环,导致学业更加不佳,对未来更加迷茫;4、健康损害,青少年身体发育非常关键,一旦沉溺于网络世界,长时间面对电脑,日常生活规律完全被打破,饮食不正常,体重很容易下降,睡眠也会减少,身体会越来越虚弱,甚至出现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