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机网络 » 移动网络优化天线
扩展阅读
网络安全和工作效率 2025-08-08 21:55:57
想卖蔬菜找什么网站 2025-08-08 21:54:10

移动网络优化天线

发布时间: 2022-05-13 13:58:26

A. GSM网络优化的一些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网络规模不断壮大,移动用户日趋增多。无线收发信基站由发展初期的大区制演变为遍布大街小巷、乡村角落的蜂窝网络,这就使得无线网的优化工作日趋复杂、艰巨。同时,移动用户对无线网服务质量的敏感程度不断增加,移动通信竞争机制的引入,使无线网的服务质量更为运营商所关注,成为经营成败的重要筹码。发展较早、规模较大的无线网存在诸如工程遗留问题、网络结构复杂等因素,要在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网络的优化显得更为重要。

一、网络优化的范畴

网络优化是高层次的维护工作,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手段以及优化工具对网络参数及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提高网络质量的维护工作。可采用室内分布、跳频、同心圆技术、DTX、功率控制等手段减少干扰,增大网络容量,改善无线环境;通过调整天线角度,增益,方位角,俯仰角以及功率大小,选择最佳站址,调整载频配置,均衡话务分布,改善网络质量,获得最佳覆盖效果等等。

二、网络优化是基础维护工作的升华。

基础维护做的好,可确保设备完好率;但要提高网络质量,必须要优化网络参数,即进行网络优化。只有搞好网络优化才能使基础维护的成效得以充分体现。

维护为经营服务,经营为用户服务,维护的最终目标是为网上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而只有通过网络优化才能实现维护的最终目标,维护工作才有实际的意义。

三、网络优化是持续性的工作

1、因为影响网络质量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网络优化应随着网络参数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各地区特别是近几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城市高楼大厦不断涌现,改变了无线信号的传播环境,可能会出现新的盲区以及来自系统内部的干扰。而且话务的分布也在改变,在原来没有的话务或话务较小的地区会出现更高的话务需求,需要及时调整网络以吸收话务量。

2、工程建设会严重改变网络参数,尽管工程规划务求做得尽善尽美,但规划人员很难将参数调整到最佳状态,不可避免地造成干扰和话务的不均衡,这就需要网络优化来解决。

3、无线网软、硬件版本的升级也会改变部分BSC数据库中的参数,也需要调整参数设置,实施网络优化。

因此,网络优化非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持久、艰巨的维护工作。简单地说,只要网络运营一天,就需要进行网络优化。网络优化的重要性和持久性决定了网络优化工作必须由各地市根据当地的实际 情况持续地开展,任何短期的、突击性的优化从长远看是取效甚微的。 下面我们就优化中的室内覆盖、天线在网络优化中的作用、掉话及网络虚拟分层等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第二部分、室内覆盖的优化

一、室内覆盖优化的意义

随着市区基站密度加大,优化工作的深入,城市的室外覆盖已基本做到了无缝连接,话音质量也进一步得到改善。由于用户在大型建筑物(尤其是酒店、商务和商业中心、大型购物商场、停车场等)内使用移动电话所产生的话务量日益增加,用户已不满足于只有室外覆盖良好的移动通信服务,同时也要求网络运营商能提供室内覆盖良好的服务,但此类场所由于其建筑体自身的原因(如墙体较厚、面积较大、楼层较高等等),往往是网络覆盖的盲区或信号特别差。尤其是目前大部分用户所使用的GSM系统,其信号的穿透能力比模拟系统更弱,现象也就更明显。因此,解决好室内覆盖,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网络的通信质量,也就成为工程建设和网络优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狭义上来讲,室内覆盖问题仅仅是对室内覆盖盲区的改善,解决电话打不出去的问题。从广义上来讲,室内覆盖问题包括对室内移动通信话音质量、网络质量、系统容量的改善问题。除了对诸如地下室,一、二层等通信盲区提供覆盖外,同时也应对建筑物的高层部分因接收到来自多方向的杂乱不稳定信号而导致掉话、断续、切换不成功等方面进行改善。同时,室内覆盖作为一种扩容手段,对在高话务量地区分担室外基站话务,增加网络容量,使室内话务在室内吸收,减少同频干扰也起很大作用。另外,良好的室内覆盖,对于提高网络运营商的形象,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完善的随时随地通信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改善室内覆盖的方法及手段

改善室内覆盖,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加大室外信号解决室内覆盖;另一种是采用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方式。

1、加大室外信号解决室内覆盖方式

在存在室内盲区的地方附近安置直放站,或提高覆盖该地方基站发射功率,提高室外信号强度,利用电磁波的穿透能力而达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快捷,不需要花很大的投资,工程工作量较小,不需要在建筑物中作布线,建设速度较快。这种方式对于在一些网络还不是很完善的地方,一方面不但解决了室内覆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周围地区覆盖和话务吸收,是一种一举两得的事情。但在网络已经比较完善、基站密集的地方,用这种方式就不是一种明智之举,特别是采用直放站,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比起解决这些方的室内覆盖可能是得不偿失。这种方式缺点是:需要进行频率规划,有时甚至是必须对网络进行较大的频率调整。同时,用这种方式并不是一种全面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于地下室、大型建筑物和采用金属玻璃幕墙的建筑物,其室内可能有相当的地方仍然是盲区,因此,该种方法已不能满足大型室内建筑的覆盖需求。

2、室内信号分布系统方式

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是目前解决室内覆盖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它与前一种方案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将无线信号通过有线方式直接引到室内的每一个区域,消除室内覆盖盲区,抑制干扰,为室内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信号,使用户在室内也能享受高质量的通信服务。这种方案在设计时,要考虑信号不外泄到建筑物外面,而对网络造成干扰。

三、室内分布系统组成

室内分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信号源设备(微蜂窝、宏蜂窝基站或室内直放站);室内布线及其相关设备(同轴电缆、光缆、泄漏电缆、电端机、光端机等);干线放大器、功分器、耦合器、室内天线等设备。

建筑物室内覆盖要考虑的基本因素主要有:隔墙的阻挡为5~20dB、楼层的阻挡为20dB、家具及其它障碍物的阻挡为2~15dB、多径衰落及高层建筑物上的“孤岛效应”和“乒乓效应”。各种不同室内环境对无线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显着的,这在工程设计及优化中都要综合考虑。

四、不同信号源比较

最常用的信号源主要有以下两种:宏蜂窝+直放站和微蜂窝+室内覆盖。

1、宏蜂窝+直放站

这是采用室外天线将附近宏蜂窝基站的信号接收后经放大处理,再由室内天线分布到所需覆盖的位置。这种采用无线耦合的方式,对于存在频率复用较高的市区,需严格调试,以免对网络造成干扰。由于直放站本身没有增加信道资源,只是信号的延伸,故直放站一般用于低话务量的地方,覆盖范围也罗小,一般只能作为补盲点来使用。如小型酒楼、地下停车场等。

2、微蜂窝+室内覆盖

微蜂窝就是一个基站,只不过基站的发射天线是分放在室内。微蜂窝增加了网络的信道资源,可提高网络容量和通话质量,适合于大范围的室内覆盖。它一般用于话务量密集的地方(如:星级酒店、大型娱乐场所、商业和商业中心等),既保证优良的覆盖,又分担了周围基站的话务量。

五、室内覆盖系统的优化

对于建成的室内覆盖系统,最重要的就是日常维护和优化。以下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1、相邻小区的确定

在城市的中心区,基站密度都比较大,平均站距小于1km,所以通常进入室内的信号比较杂乱、不稳定。特别是在一些没有完全封闭的高层建筑的中、高层,进入室内的信号非常多,邻近基站的信号直射,远处基站的信号通过直射、折射、反射、绕射等方式进入室内,信号忽强忽弱不稳定,同频、邻频干扰严重。手机在这种环境下使用,未通话时,小区重选频繁;通话过程中频繁切换,易导致话音质量差、掉话现象严重。

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主要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为微蜂窝选择适当的相邻小区。相邻小区测量频点的限制,可以有效地控制微蜂窝与其他小区发生联系。

例如,湘潭繁华地区的鸿达酒店安装了微蜂窝室内覆盖系统。由于该地区基站分布密度大,室内中庭信号复杂。由于对微蜂窝作的相邻小区较多,导致切换频繁,指标反映为切换成功率较低、掉话较多。通过实地测量,确定了三个最主要的900M宏蜂窝服务小区:9141、9142、9143,并作双向切换关系。又由于在三楼电梯口测得较强的1800M宏蜂窝63141的信号,考虑到用户占用该小区进入微蜂窝的可能性极大,故作62141向微蜂窝的单向切换关系。相邻小区精简后指标显示切换成功率显着提高、掉话率降低。

由这个典型案例可知微蜂窝的相邻小区一定要因地制宜,数目不在多少,而在准确。一般确定两三个主服务小区即可,但同时要考虑若相邻小区过少,宏蜂窝退服导致由外部到室内无法切换的问题。所以相邻小区至少要两个以上。

2、重选和切换的优化

现代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再加上全封闭式的外装修,对无线信号的屏蔽和衰减特别厉害;高层建筑物内电梯多,又多为金属全封闭结构,这就导致在进出建筑物、电梯时信号变化非常强烈。这就要对微蜂窝的相关重选、切换参数进行细致的设置、调整。 例如,武汉某酒店大厅及低层为微蜂窝A覆盖,电梯及高层为微蜂窝B覆盖。从大厅进电梯手机由 A重选到B时正常,而由电梯进入大厅时,手机由B重选到A上则明显迟缓,甚至出现短暂无信号情况。通过小区参数查询发现,对小区重选偏置参数的设置A、B小区明显不一致,B远大于A。设计者本意是为让B更易吸收话务,而使手机在空闲状态容易重选进入该小区,但差别太大,致使在B小区信号很弱、A小区信号已很强的情况下手机仍然无法重选。通过调整上述情况消失,手机重选正常。

3、载频调整优化

对于许多大型酒店和购物中心采用多个微蜂窝小区分片覆盖,分担话务的情况,我们都建议尽量通过调整载频分布,将多个小区合并为一个小区,因为那样往往会出现话务量不均衡甚至相差悬殊以及各小区间的切换成功率较低的问题。将多个小区覆盖优化调整为一个小区覆盖,用户可以无切换通话,消灭了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分布系统的工艺质量也会影响微蜂窝信号,例如上下行功率不匹配导致上行干扰或信号弱,引起话音断续或掉话。这些则要在分布系统厂家的配合下进行优化工作。

第三部分、天线在网络优化中的作用

天线技术是移动通信技术基础,基站天线是移动通信网络与用户手机终端空中无线联结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辐射时将高频电流转换为电磁波,将电能转换电磁能;接收时将电磁波转换为高频电流,将磁能转换为电能。天线的性能质量直接影响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和服务质量;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服务要求需要选用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天线。天线调整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工作中有很大的作用。

一、天线的主要性能指标

表征天线性能的主要参数有方向图,增益,输入阻抗,驻波比,极化方式,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及三阶交调等。

1、方向图

天线方向图是表征天线辐射特性空间角度关系的图形。以发射天线为例,从不同角度方向辐射出去的功率或场强形成的图形。一般地,用包括最大辐射方向的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方向图来表示天线的立体方向图,分为水平面方向图和垂直面方向图。平行于地面在波束最大场强最大位置剖开的图形叫水平面方向图;垂直于地面在波束场强最大位置剖开的图形叫垂直面方向图。

描述天线辐射特性的另一重要参数半功率宽度,在天线辐射功率分布在主瓣最大值的两侧,功率强度下降到最大值的一半(场强下降到最大值的0.707倍,3dB衰耗)的两个方向的夹角,表征了天线在指定方向上辐射功率的集中程度。一般地,GSM定向基站水平面半功率波瓣宽度为65o,在120o的小区边沿,天线辐射功率要比最大辐射方向上低9-10dB。

2、方向性参数

不同的天线有不同的方向图,为表示它们集中辐射的程度,方向图的尖锐程度,我们引入方向性参数。理想的点源天线辐射没有方向性,在各方向上辐射强度相等,方向是个球体。我们以理想的点源天线作为标准与实际天线进行比较,在相同的辐射功率某天线产生于某点的电场强度平方E2与理想的点源天线在同一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平方E02的比值称为该点的方向性参数D=E2/E02。

3、天线增益

增益和方向性系数同是表征辐射功率集中程度的参数,但两者又不尽相同。增益是在同一输出功率条件下加以讨论的,方向性系数是在同一辐射功率条件下加以讨论的。由于天线各方向的辐射强度并不相等,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随着观察点的不同而变化,但其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一般地,在实际应用中,取最大辐射方向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作为天线的方向性系数和增益。

另外,表征天线增益的参数有dBd和dBi。DBi是相对于点源天线的增益,在各方向的辐射是均匀的;dBd相对于对称阵子天线的增益dBi=dBd+2.15。相同的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习惯上我们采用dBi来表征天线的增益。

4、输入阻抗

输抗是指天线在工作频段的高频阻抗,即馈电点的高频电压与高频电流的比值,可用矢量网络测试分析仪测量,其直流阻抗为0Ω。一般移动通信天线的输入阻抗有50Ω和75Ω两种,在湘潭的移动网中我们采用的都是输入电阻为50Ω的天线。

5、驻波比

由于天线的输入阻抗与馈线的特性阻抗不可能完全一致,会产生部分的信号反射,反射波和入射波在馈线上叠加形成驻波,其相邻的电压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即为电压驻波比VSWR。一般地说,移动通信天线的电压驻波比应小于1.4,但实际应用中我们都要求VSWR应小于1.2。

6、极化方式

根据天线在最大辐射(或接收)方向上电场矢量的取向,天线极化方式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线极化又分为水平极化,垂直极化和±45o极化。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应具有相同的极化方式,一般地,移动通信中多采用垂直极化或±45o极化方式。实际上采用垂直极化方式是历史造成的错误,因为垂直极化波受天气,特别是受下雨的影响很大,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如果可能的话要尽量少用此类型的天线。

7、双极化天线隔离度

双极化天线有两个信号输入端口,从一个端口输入功率信号P1dBm,从另一端口接收到同一信号的功率P2dBm之差称为隔离度,即隔离度=P1-P2。

移动通信基站要求在工作频段内极化隔离度大于28dB。±45o双极化天线利用极化正交原理,将两副天线集成在一起,再通过其他的一些特殊措施,使天线的隔离度大于30dB。

二、优化中天线的选择

1、城区内话务密集地区

在话务量高度密集的市区,基站间的距离一般在500-1000米,为合理覆盖基站周围500米左右的范围,天线高度根据周围环境不宜太高,选择一般增益的天线,同时可采用天线下倾的方式。天线下倾的倾角计算公式为:α=arctg(h/(r/2)),α为波束倾角,h为天线高度,r为站间距离。

选择内置电下倾的双极化定向天线,配合机械下倾,可以保证方向图水平半功率宽度在主瓣下倾的角度内变化小。

(1)对话务量高密集市区,基站间距离300-500米,可计算出天线倾角α大约在10o-19o之间,原天线单纯使用机械下倾的方式,下倾角一般在10o以上,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将变宽,造成站间干扰;如果采用内置电下倾9o的±45o双极化天线,这样电下倾加上机械下倾可变倾角将达15o,可保证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在主瓣下倾的10o---19o内无变化,同时结合适当调整基站发射功率,完全可以满足对话务量高密集市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2)对话务量较密集市区,基站间距离大于500米,可计算出天线倾角α大约在6o-15o之间,如果采用内置电下倾6o的±45o双极化天线,这样电下倾加上机械下倾可变倾角将达10o,可保证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在主瓣下倾的6o---16o内无变化,可以满足对话务量较密集市区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3)话务量底密集市区,基站间距离可能更大,天线倾角α大约在3o-12o之间,可采用内置电下倾3o的±45o双极化天线,这样电下倾加上机械下倾可变倾角将达8o,可保证水平方向图半功率波瓣宽度在主瓣下倾的3o---12o内无变化,可以满足对这一区域覆盖且不干扰的要求。 2、在郊区或乡镇地区

在话务量不太密集的郊区或乡镇地区,信号覆盖范围要适当大,基站间距离较大,可以选用单极化,空间分集,增益较高的65o定向天线,如西安海天的(17DB)65o定向天线HTDBS096517型号的天线,既考虑容量又兼顾覆盖。

3、在农村地区

在话务量很底的农村地区,主要考虑信号覆盖,基站大多是全向站。天线可考虑采用高增益的全向天线,天线架高可设在40-50米,同时适当调大基站发射功率,以增强信号的覆盖范围,一般平原地区-90dBm覆盖距离可达5公里。

4、在铁路或公路沿线

在铁路或公路沿线主要考虑沿线的带状覆盖分布,可以采用双扇区型基站,每个区180o;天线宜采用单极化3dB波瓣宽度为90o的高增益定向天线,两天线相背放置,最大辐射方向与高速路的方向一致。

另外,如果沿路方向话务量很底,既考虑覆盖又考虑设备成本,可采用全向天线变形的双向天线,双向3dB波瓣宽度为70o,最大增益为14dBi,如:西安海天的全向天线变形的双向天线HTSX-09-14型号的天线。

5、在城区内的一些室内或地下

在城区内的一些室内或地下,如:高大写字楼内,地下超市,大酒店的大堂等,信号覆盖较差,但话务量较高。为满足这一区域用户的通信需求,可采用室内微蜂窝或室内分布系统,天线采用分布式的低增益天线,以避免信号干扰影响通信质量。

总之,天线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同时馈线,馈线转换头及室内外跳线的质量也非常大地影响着移动通信基站的覆盖质量。大部分覆盖效果差的基站是由于馈线及连接部分的质量差引起的,可通过VSWR仪表逐级逐段测量来判定质量差的部分,及时更换以保证整个基站天馈线部分的质量,保证基站的运行质量和覆盖质量。

第四部分、掉话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掉话现象是用户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用户申告的热点,它是系统各种不良因素的综合体现,对系统的运行质量影响很大,所以如何降低系统的掉话率,提高网络运行质量是网络优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掉话产生的原因

系统的掉话主要体现为SDCCH和TCH的掉话,其主要产生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切换导致的掉话

所谓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切换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切换失败会导致掉话,影响网络的运行质量。GSM系统采用的是移动台辅助切换方式,即由移动台监测判决,由交换中心控制完成,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和移动台均参与切换过程。

(1)越区切换参数定义不合理

如:上行电平切换门限、下行电平切换门限、切换余量以及切换功率控制参数等定义不合理,致使越区切换失败,产生掉话。

(2)信号强度滞后值设置不当

有些小区,由于信号强度滞后值设置太小,小区基站没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切换呼叫,造成许多呼叫在切换时丢失。(但若设置太大,又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切换)。

(3)忙时目标基站无切换信道

有一些小区,由于相邻小区都很繁忙,造成忙时目标基站无切换信道或在拓扑关系中漏定义切换条件(含BSC间切换和越局切换),致使手机用户在进行切换时无法占用相邻小区的空闲话音信道,此时BSC将对此进行呼叫重建,若主叫基站的信号此时不能满足最低工作门限或亦无空闲话音信道,则呼叫重建失败导致掉话。

(4)网络色码参数设置不当

允许的网络色码参数定义了移动台需测量的小区的NCC码的集合,为手机切换提供可行的目标小区。如果该数据定义错误将引起越区切换不成功和小区重选失败,产生掉话。

(5)信号强度太弱

当基站做分担话务量的切换时,有些切换请求会因切入小区的信号强度太弱而失败,有时即使切换成功,也会因信号强度太弱而掉话。因为我们在BSC中对手机用户的接收信号强度设有最低门限,当低于此门限值时,手机无法建立呼叫。

(6)网络存在漏覆盖区或盲区

当移动台进入网络的漏覆盖区或信号强度盲区时,信号变得太弱而发出切换请求,切换不成功引起掉话。

(7)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基站覆盖性问题,当基站覆盖在大型水面或多山地区等特殊地形时,由于水面或山峰的反射,使基站在原覆盖范围不变的基础上,在很远处出现“飞地”,而与之有切换关系的相邻基站却因地形的阻挡覆盖不到,这样就造成“飞地”与相邻基站之间没有切换关系,“飞地”因此成为一个孤岛,当手机占用上“飞地”覆盖区的信号时,很容易因没有切换关系而引起掉话。

2、由于干扰而导致的掉话

无线电波传播的特性决定其在传播过程中易受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网络内部原因,它还受到网络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同频、邻频干扰以及网络中设备本身的非线性、设备故障所引起的交调干扰。在网络实际运行中我们常常遇到以下几种干扰:

(1)设备本身的非线性以及设备故障引起的交调干扰。设备运行中缺乏定期的指标测试和调整,使交调干扰在一定范围存在。如发射部分尤其是直放站上行发射杂散辐射较大、接收部分杂散响应较大,造成对本信道和其它信道的干扰,严重的将无法正常拨叫和通话。在网络运行中曾出现过因为直放站而干扰城区多个跳频基站的情况,并引起大量掉话

B. 无线网络天线的分类及特点是什么

移动通信天线的技术发展很快,最初中国主要使用普通的定向和全向型移动天线,后来普遍使用机械天线,现在一些省市的移动网已经开始使用电调天线和双极化移动天线。由于目前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各种天线的使用频率,增益和前后比等指标差别不大,都符合网络指标要求,我们将重点从移动天线下倾角度改变对天线方向图及无线网络的影响方面,对上述几种天线进行分析比较。

2.1 全向天线
全向天线,即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都均匀辐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无方向性,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全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与郊县大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大。

2.2 定向天线
定向天线,在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一定角度范围辐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有方向性,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同全向天线一样,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定向天线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一般应用于城区小区制的站型,覆盖范围小,用户密度大,频率利用率高。

根据组网的要求建立不同类型的基站,而不同类型的基站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天线。选择的依据就是上述技术参数。比如全向站就是采用了各个水平方向增益基本相同的全向型天线,而定向站就是采用了水平方向增益有明显变化的定向型天线。一般在市区选择水平波束宽度B为65°的天线,在郊区可选择水平波束宽度B为65°、90°或120°的天线(按照站型配置和当地地理环境而定),而在乡村选择能够实现大范围覆盖的全向天线则是最为经济的。
2.3 机械天线
所谓机械天线,即指使用机械调整下倾角度的移动天线。

机械天线与地面垂直安装好以后,如果因网络优化的要求,需要调整天线背面支架的位置改变天线的倾角来实现。在调整过程中,虽然天线主瓣方向的覆盖距离明显变化,但天线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不变,所以天线方向图容易变形。

实践证明:机械天线的最佳下倾角度为1°-5°;当下倾角度在5°-10°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稍有变形但变化不大;当下倾角度在10°-15°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变化较大;当机械天线下倾15°后,天线方向图形状改变很大,从没有下倾时的鸭梨形变为纺锤形,这时虽然主瓣方向覆盖距离明显缩短,但是整个天线方向图不是都在本基站扇区内,在相邻基站扇区内也会收到该基站的信号,从而造成严重的系统内干扰。

另外,在日常维护中,如果要调整机械天线下倾角度,整个系统要关机,不能在调整天线倾角的同时进行监测;机械天线调整天线下倾角度非常麻烦,一般需要维护人员爬到天线安放处进行调整;机械天线的下倾角度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软件计算的理论值,同实际最佳下倾角度有一定的偏差;机械天线调整倾角的步进度数为1°,三阶互调指标为-120dBc。

2.4 电调天线
所谓电调天线,即指使用电子调整下倾角度的移动天线。

电子下倾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共线阵天线振子的相位,改变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大小,改变合成分量场强强度,从而使天线的垂直方向性图下倾。由于天线各方向的场强强度同时增大和减小,保证在改变倾角后天线方向图变化不大,使主瓣方向覆盖距离缩短,同时又使整个方向性图在服务小区扇区内减小覆盖面积但又不产生干扰。实践证明,电调天线下倾角度在1°-5°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与机械天线的大致相同;当下倾角度在5°-10°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较机械天线的稍有改善;当下倾角度在10°-15°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较机械天线的变化较大;当机械天线下倾15°后,其天线方向图较机械天线的明显不同,这时天线方向图形状改变不大,主瓣方向覆盖距离明显缩短,整个天线方向图都在本基站扇区内,增加下倾角度,可以使扇区覆盖面积缩小,但不产生干扰,这样的方向图是我们需要的,因此采用电调天线能够降低呼损,减小干扰。

另外,电调天线允许系统在不停机的情况下对垂直方向性图下倾角进行调整,实时监测调整的效果,调整倾角的步进精度也较高(为0.1°),因此可以对网络实现精细调整;电调天线的三阶互调指标为-150dBc,较机械天线相差30dBc,有利于消除邻频干扰和杂散干扰。

2.5 双极化天线
双极化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技术,组合了+45°和-45°两副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并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因此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节省单个定向基站的天线数量;一般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的定向基站(三扇区)要使用9根天线,每个扇形使用3根天线(空间分集,一发两收),如果使用双极化天线,每个扇形只需要1根天线;同时由于在双极化天线中,±45°的极化正交性可以保证+45°和-45°两副天线之间的隔离度满足互调对天线间隔离度的要求(≥30dB),因此双极化天线之间的空间间隔仅需20-30cm;另外,双极化天线具有电调天线的优点,在移动通信网中使用双极化天线同电调天线一样,可以降低呼损,减小干扰,提高全网的服务质量。如果使用双极化天线,由于双极化天线对架设安装要求不高,不需要征地建塔,只需要架一根直径20cm的铁柱,将双极化天线按相应覆盖方向固定在铁柱上即可,从而节省基建投资,同时使基站布局更加合理,基站站址的选定更加容易。

对于天线的选择,我们应根据自己移动网的覆盖,话务量,干扰和网络服务质量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地区移动网络需要的移动天线:
--- 在基站密集的高话务地区,应该尽量采用双极化天线和电调天线;
--- 在边、郊等话务量不高,基站不密集地区和只要求覆盖的地区,可以使用传统的机械天线。

我国目前的移动通信网在高话务密度区的呼损较高,干扰较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机械天线下倾角度过大,天线下倾角度过大,天线方向图严重变形。要解决高话务区的容量不足,必须缩短站距,加大天线下倾角度,但是使用机械天线,下倾角度大于5°时,天线方向图就开始变形,超过10°时,天线方向图严重变形,因此采用机械天线,很难解决用户高密度区呼损高、干扰大的问题。因此建议在高话务密度区采用电调天线或双极化天线替换机械天线,替换下来的机械天线可以安装在农村,郊区等话务密度低的地区。

C. 在无线通信系统和网络优化中,为什么天线如此重要

不是天线重要,应该说RF优化重要。RF优化主要是调整天线。

  1. 主设备BBU,RRU 位置基本固定,调整费用高。

  2. 天线调整主要是调整挂高,方位角,下倾角,更有效的直接控制覆盖(低成本)

  3. 天线优化效率高,成本低,技术低,受周边环境和人影响小

D. 移动基站天线下倾角问题

高话务地区(市区)天线计算公式:天线下倾角=arctag(H/D)+垂直半功率角/2

低话务地区(农村、郊区等)天线计算公式:天线下倾角=arctag(H/D)

机械天线的最佳下倾角度为1°-5°;当下倾角度在5°-10°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稍有变形但变化不大;当下倾角度在10°-15°变化时,其天线方向图变化较大;

当机械天线下倾15°后,天线方向图形状改变很大,从没有下倾时的鸭梨形变为纺锤形,这时虽然主瓣方向覆盖距离明显缩短,但是整个天线方向图不是都在本基站扇区内,在相邻基站扇区内也会收到该基站的信号,从而造成严重的系统内干扰。

下倾角的计算

天线下倾角的计算可以建立在以下所示的模型下。其中H表示天线的高度,D表示基站的覆盖半径,α就表示天线的下倾角,β/2 表示半功率角。那么天线的下倾角α为arctan(H/D)+β/2.在实际中只要已知了基站的高度、覆盖半径和半功率角就可以计算出天线的下倾角。

方位倾角仪是Android平台下的一款测量方位角和下倾角的软件。根据软件自身的功能描述,只要将手机的背面对着天线,软件就可以测量出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方位角与下倾角

E. 移动网络优化与路测

网优入门不读别后悔哦(精华)新手用网优入门参考
个人起手准备技能:
计算机:计算机技能在现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无需说明,同样身为IT职业之一的通信行业,基本也属于离开了计算机就一无所能的状态噢。有时候,要照顾好自己的计算机(至少要熟悉并且保养好工作用的计算机,关键时刻卡机的情况绝对不要出现噢,也不要去上乱七八糟的网站和装很多游戏,估计你入行较深以后也没空玩)。另外要补充一点,搞一个好一点的鼠标,个别OMCR客户端上的操作命令行按钮,删除和修改是上下行,就是说只差5cm左右,镇定些,别手软别点错。英语:英语倒是不强求,国内的设备商主要指华为,中兴等界面都已换成是中文界面了。但是,要知道,先进的软件和国外的操作界面可都是英文的噢。想要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话,英文很重要。有些专业英语,深奥难懂,长期接触以后才会熟悉,但是有的则一般英语4级就足以应付,具体不懂的时候可以查字典。但是有时候没有那么多空闲学习,总的来说,记在头脑里或者笔记上比后查实用。另外,用个英语测试软件啥的别惊讶,别心虚,熟悉以后其实不是很难。
个人理论知识准备:
现在是3G时代,可以考虑参加单位的培训,但是我个人觉得2G的知识并不落伍噢,就好象虽然电脑已经进化到双核时代却仍逃不出冯诺依曼结构一样。具体知识应学习哪些,正规的公司培训里都有,设备商的培训比较有针对性,基本上是针对自己公司的设备的。外包商则要看为哪家设备商提供服务,原理都是一样的,国际标准定的,但是在各家设备商的具体设置中,有细微的区别,这些东西需要实践经验补足。补充一点,刚培训的时候,有些东西可能是没有具体概念的,暂时无法体会,可以先收藏好或者记录好,具体工作中遇到,可以拿出来对比,这样可以加深印象和学会灵活运用。灵活运用和学习这个东西,其实是看悟性的,知识就是那些,工作十多年,那么经历过的事情自然就多,但是知识到实践的应用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现在是2G全面转向3G的交替时代,应该说一个全新的起点,基本同一起跑线,就算领先也领先不多,对自己有信心的同志们,时机来临了噢。
具体要看哪些书:通信基础知识,信令接口,空中接口,数据库,专向设备原理和应用类。
补充:没有经过实践和时间检验的理论知识其实很脆弱。网优上手基础-路测投诉勘站:
A.看似简单的路测:
路测是一个别人看似很简单,实际自己操作才知道并非如此的工作。举个例子来说,我出去路测,别人看来,非常简单,就开软件坐车上溜一圈闪人。一般新人会想,这又有什么难的,其实不然。路测考验的是观察力,现场临变反应,思维和判断也有一些要求。软件大体能够把所有该测试出来的数据情况测试出来,但是在观察到数据情况时,最好是能够在现场有所判断和思考。老手能够在现场分析出问题大致在哪里,或者需要做哪些工作,稍慢一些可以回去对比数据,大致能够正确判断情况。路测的要求一般需要提供解决方案,大家都知道,调整硬件例如物理天线效果较为显着,调整软件例如小区参数效果有可能不明显。但是硬件调整耗时耗工,软件调整方便快捷,当然像有经验的工程师是可以两者同时调整的。这些调整都是建立在现场路测数据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路测担当了情况侦查的角色。打仗的时候,虽然决策很重要,但是侦查也很重要噢,没有侦查决策会失误导致败局,所以千万不要轻视路测,具体操作自己用心体会吧,有时比较枯燥,可以锻炼耐心噢。
补充:路测时应同时观察周边物理环境和软件信号测试数据,心分二用,还要指挥司机,强人还可以带一个学徒随时现场指导,有时要应付运营商人员的询问,挑战噢。
B.
万金油养成用,投诉处理:
投诉处理,对于新人来说,其实是非常好的锻炼,至少我这么认为。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心高气傲,接触社会后会产生落差感,才发现原来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来做投诉处理吧,绝对超值噢。在投诉处理中,会接触到各行各业的各种性格脾气的人,有的是对信号不满很火爆的人噢,这种情况下,如何安抚客户,安抚不成则说服客户。大家要把安抚和说服看成2中概念,一般比较理智比较年纪大的客户,安抚一下就可以了,当然回去还是要搞点调整,改善信号的噢,否则下次还去就没面目了。有时候会遇到脾气火爆,不讲道理的客户噢,这种情况下,我一般采用说服或者通俗说磨嘴皮子的方法,顺便锻炼一下辩论的能力。一般这样锻炼下来以后,说话技巧可以大幅提高,甚至说话思路都会不一样,处理问题圆滑程度大幅提高,所以称为万金油之路。
投诉高级后,会经常去做VIP或者大客户投诉,这时候接触的人物档次就绝对不一样了噢,我在北京时就有机会去中央各机要部门转了一圈,虽然今天你在别人眼里只是一个干活的小兵,但是以后的某一天,说不定会再重逢的噢,这个世界很奇妙。
C.
实战洞察力技能检验,勘站及故障排除:
勘站和故障排除是初级通信工程师中较难的一环,因为面对的是不知道何种问题但是肯定有问题,所以才去检验。这项工作需要一定的经验,需要很高的洞察能力,也需要很细致。无线信号的难点在于会变化,无固定模式也无形。有可能信号的变化是偶然发生的,也有可能是某个故障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因素产生的(例如环境变化,软件故障等)。基本上能够自如应用解决此类问题,则可以合格毕业路测工程师。工作嘛,大家都知道是累的,同时还要赶时间,赶质量,熟练了以后则大家都会觉得,其实并不是很难。
网优中级-系统工程师之路:
路测顺利毕业之后是系统工程师。系统工程师对我而言,我觉得并不是很难,即使是设置参数,现在也早已告别了命令行时代转入窗口图形化时代。但是参数是很多的,呵呵,硬件配置参数,计时器,小区参数,其他参数,基本上这样的说明文档大约会有300页到400页,我看到中兴的较简练的好像是约270页,类似于OMCR的使用说明书,呵呵。嗯,假设一个电器,它的使用说明书就长达300页,那么它的具体灵活应用是什么状态呢?呵呵,不过,不需要畏惧,陌生和不了解才是畏惧的来源。部分东西是默认设置好的,不需要调整,但是要能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勇于面对困难噢。具体如何面对实际情况灵活应用,这里就不写明了,太多了而且不一定适合具体无线环境。
掌握OMCR和参数原理是系统工程师的一个方面,系统工程师的另一个方面是对应用地点通信环境的概念的建立。大体上会明白,自己要处理的通信环境是咋样的,应该怎么解决,解决方案很多,有很多途径。但是一个优秀的系统工程师,头脑里都是整网的概念噢,不会拘泥于独立的单站。正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可以单站调整,可以周围领结基站调整,也可以整网调整(一般不采用,动作太大,只有严重普遍情况才采用)。在调整方案的问题上,是自由的噢,但是要是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我的一位前辈说过,网优并不一定是谁对谁错,但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一个好的方案。
能够自如的处理各种问题以后,网络指标自然也能够很好的得到改善,加之前面路测工程师时锻炼出来的和人(主要指运营商)打交道的技巧,优秀的系统工程师合格毕业。
补充:技术工作有时是繁琐枯燥的,要有耐心,有时候需要有工作经验的辅助,所以3-5年时间是无法省略的噢。我花了大约4年不到的时间,别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算是进步神速了。网优高级-自由天空任我翱翔:
一位优秀的系统工程师,走到哪里,都很受欢迎,但是没有对自己产生自满心理噢。
我心目中的优秀的人才,就应该是小问题解决优秀,大问题解决优秀,个人战能力优秀,团队战能力优秀,此外还应具备领导能力和亲和力,完美的来说还应具备开拓和创新能力。
但是呢,无需急躁,保持良好的心态,即使达不到优秀,那么一位普通的系统工程师,和谐美满的生活也是绰绰有余的了。
当5年后,你会发现,财富完全不是生活的障碍。有人说,伴侣很难找,确实,但是其实并不是很难。一个月15K以上的收入,即使你的伴侣不工作,也不会有太大的生活问题,当然了,整天进出联通移动(以后加个电信)的你,见到美女的机会会少吗?
道路一:自由人之路
有钱以后,可以自己开个小店(大部分网优工程师的理想,我很纳闷),可以买个房子吃吃房租。如果你想去哪里旅游,可以啊,找个项目就去了,玩个2,3个月项目完了就回来,请注意,这个是可以带老婆的噢,当然带不带随你。我工作才约5年,但是已经去过福建的山区和海岛,去过新疆的沙漠,去过东北的沟壑,又去过上海,北京,广州等。我不认为中国还有啥地方我去不了或者无法适应的。网优的缺口为何巨大,因为财富积累较快,转行的也多,年纪大了总要照顾家庭,上老下小,谁也不愿意再四处奔波,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自由其实是可以自己开创的,圈子里混了很多年,也认识很多人,找个项目这样的事还是办的到的噢,特别是比较优秀以后,居然会出名,汗。有时候会遇到别人认识我,我不认识别人的情况,不过,四处跑来跑去,认识的人自然也多,我那手机里号码就多的要死,所以光姓名不够,还得加地名和加职业,顺便加个年份。总之,自由人还是很快乐的,不想干活了,休息个半年,吃吃玩玩,想旅游,就找项目,找个美女老婆也挺容易,爱干啥干啥,属于自由逍遥型。
道路二:事业型之路
觉得自由人不保障的,可以选用此方案。很不幸,本人就是。事业上有一些追求,大体上可以有两种考虑。一种是找一个中意的公司投靠之,因为是被哄抢的人才,所以这时候,基本属于你挑公司,,,汗,别扔番茄之类的。一种是自己跑去开个小公司,搞点软件或者搞点网络之类的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现在的时代都是团队作战的时代噢,小公司还是主要要看自身的思维和理念,初期可能也会缺乏人才。本人比较懒惰,没想把自己搞这么累,所以就基本属于找个公司投靠了。入门当然还是可以做技术的,有能力有发展,可以考虑去做市场,做管理。公司内部调动职位或者可以自己向领导提议。
做市场也很舒服的噢,凭借投诉锻炼出来的口才,积累的专业经验和知识,就怕把别人唬的一愣一愣的,顺带说一句,做市场有提成的日子很好过。但是目前设备卖的和水果差不多,所以日子没以前那么红火,但是仍旧不差。
做管理,大家都知道是咋回事了,看似最轻松,其实等同于公司的中枢神经,另外还具有可能影响公司未来的情况。一个好的管理,是很难找的,也是很吃香的,何况你在做管理之前还兼通技术,别人想玩花样,等同于鲁班门前玩斧头。
其他:继续做技术,兼职培训。这个也可以,主要看个人意愿,但是年纪大了以后还喜欢继续游山玩水的人不多的噢,而且技术可能比较苦比较累,也需要及时更新和跟上时代步伐,所以很少人选。
转去做研发,一般研发转应用是上至下,而应用转研发则是下至上,后者属于倒置,但是优秀的人,无论在何地何种环境下,都无法掩饰其光芒。看个人的了。最后总结一句:个人认为,财富只是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我最想做的事是写本书把自己全部记录下来。但是切不可被一时的财富和权力所迷惑,无论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即使周围没人能够理解,我觉得此生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信念

F. lte网络优化如何调整天线下倾角

涉及小区协调,邻区干扰等因素,结合网管平台,DT测试信息做最佳优化角度,然后叫塔工上去调整天线。至于塔工,一般都是直接用脚踹的!

G. 5G天线有哪些技术参数

5G重点和网络射频部分简介

1、基站和终端

5G网络是一个密集分布基站网络,基站分布密度比前几代移动系统都高。

其中,基站移动终端之间采用28Ghz的毫米波频段通讯。基站天线系统采用相控阵天线体制。波束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交叉极化,以实现更高的用户密度和增加系统用户容量。
5G终端具备自选基站能力,可以根据基站误码率挑选误码率低的基站和信道通讯。

实现以上这些功能,依赖阵列天线技术,基站和终端都用到了毫米波相控阵天线。终端中天线阵列为nXn点阵;

2、回顾下终端中天线技术

手机中布满了天线,从GPS、蓝牙、wifi、2G、3G、4G等频段。频率越低,尺寸越大。毫米波,顾名思义,其波长尺度在10mm内了,照波长四分之一计算,约2.5mm的点阵,就是组成有规则间距的阵列。

4G的天线一般布置在手机上下端部和侧面,采用了LDS(立体电路的一种制造工艺,激光在3D曲面塑胶上选择性沉积金属工艺)和FPC(柔性线路板)配合侧面金属边框来实现终端天线功能:

金属机身手机中,外露的中框一段金属与手机内FPC组成了天线:

2017年玻璃机身手机开始流行,这类手机拟用到的工艺和材质依然是FPC和LDS工艺,也有把天线制造在玻璃壳体和玻璃支架上的:

0.1-0.2mm厚度3D的玻璃支架上制造边框触摸和天线

3、5G的手机天线特点及其工艺

(1)5G终端天线,对周边金属很敏感,

由于毫米波之波长很短,来自金属的干扰是非常厉害的,印刷线路板(即PCB板),需要其与有金属的物体之间需要保持1.5mm的净空。

(2)5G天线是垂直与水平天线交互的点阵

这种垂直和水平交互的天线,对应垂直和水平两个极化方向的信号收发。

(3)5G天线对安装位置有特殊要求

由于5G终端天线是相控阵体系,其天线单元需要合成形成聚焦波束,因此需要规则的位置进行摆放,天线不能被金属遮挡,适合3D空间扫描,规则的空间。

5G终端,被人手和人体遮挡,其信号都会开始寻找最优误码率频段,形象的说,手机像一个长了眼睛的小宠物,一旦遮挡他,他即刻眼球四处转动寻找最优信道。我们把5G手机这一动作叫手机寻优,因此,设计终端时候,安装天线位置一开始就要合适,使其好寻优。目前手机终端中,最适合5G天线位置是两端,尤其是上端部(听筒位置附近),其他4G内天线都要给其让路,也就是说有优选位置权,其他天线移到他处。

H. 在通信中智能天线的作用

智能天线潜在的性能效益表现在多方面,例如,抗多径衰落、减小时延扩展、支

智能天线
持高数据速率、抑制干扰、减少远近效应、减小中断概率、改善BER?Bit Error Rate 性能、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频谱效率、支持灵活有效的越区切换、扩大小区覆盖范围、灵活的小区管理、延长移动台电池寿命、以及维护和运营成本较低,等等。
改善系统性能
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提高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及服务质量,W-CDMA系统就采用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增加系统容量。我国SCDMA系统是应用智能天线技术的典型范例。SCDMA系统采用TDD方式,使上下射频信道完全对称,可同时解决诸如天线上下行波束赋形、抗多径干扰和抗多址干扰等问题。该系统具有精确定位功能,可实现接力切换,减少信道资源浪费;
欧洲在DECT基站中进行智能天线实验时,采用和评估了多种自适应算法,并验证了智能天线的功能。日本在PHS系统中的测试表明,采用智能天线可减少基站数量。由于PHS等系统的通信距离有限,需要建立很多基站,若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则可降低成本;
无线本地环路系统的基站对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处理,获得该信号的空间特征矢量,进行上行波束赋形,达到最佳接收效果。天线波束赋形等效于提高天线增益,改善了接收灵敏度和基站发射功率,扩大了通信距离,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多径传播的影响;
F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与通常的三扇区基站相比,C/I值平均提高约8dB,大大改善了基站覆盖效果;频率复用系数由7改善为4,增加了系统容量。在网络优化时,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降低无线掉话率和切换失败率?
TDMA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提高C/I指标。据研究,用4个 30°天线代替传统的120?天线,C/I可提高6dB,提高了服务质量。在满足GSM系统C/I比最小的前提下,提高频率复用系数,增加了系统容量;
CDMA系统系统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进行话务均衡,将高话务扇区的部分话务量转移到容量资源未充分利用的扇区;通过智能天线灵活的辐射模式和定向性,可进行软/硬切换控制;智能天线的空间域滤波可改善远近效应,简化功率控制,降低系统成本,也可减少多址干扰,提高系统性能。
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问题是发展移动通信根本性的问题。智能天线通过空分多址,将基站天线的收发限定在一定的方向角范围内,其实质是分配移动通信系统工作的空间区域,使空间资源之间

智能天线接收器
的交叠最小,干扰最小,合理利用无线资源。
对于给定的频谱带宽,系统容量愈大,频谱利用率愈高。因此,增加系统容量与提高频谱效率一致。为了满足移动通信业务的巨大需求,应尽量扩大现有基站容量和覆盖范围。要尽量减少新建网络所需的基站数量,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方法之一是采用智能天线技术,用自适应天线代替普通天线。由于天线波束变窄,提高了天线增益及C/I指标,减少了移动通信系统的同频干扰,降低了频率复用系数,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使用智能天线后,无须增加新的基站就可改善系统覆盖质量,扩大系统容量,增强现有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
未来的智能天线应能允许任一无线信道与任一波束配对,这样就可按需分配信道,保证呼叫阻塞严重的地区获得较多信道资源,等效于增加了此类地区的无线网容量。采用智能天线是解决稠密市区容量难题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案,可在不影响通话质量的情况下,将基站配置成全向连接,大幅度提高基站容量。

I. 如何自制天线使手机信号增强(移动的)

手机信号的不稳定对大家的使用感受影响很大,不过有些手机,尤其是很多智能手机即使在自己家信号也是不稳定 看下图:

机器为i8000,以下文章均已i8000为例。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搜索看到一些网友使用外接自制天线的方法可以增强信号,按奈不住这个诱惑,俺也试试看,然后就打开手机后盖,翘掉橡胶塞子,然后用缝衣针捅在了箭头处(天线的接口线,事后证明,这个地方千万不要轻易用针捅,否则你会后悔的)

发现效果奇佳!!!在相同的房间测试,捅上针后信号一下子就满格了 看下图:

实验验证完毕,拔掉针准备复原。此时杯具发生了,拔掉针后发现i8失去了电话的功能!!!一个信号都没有了!!显示无网络状态。本人以为捅针时是不是身体的静电传到了手机主板上,导致软件飞了(这个想法和自我工作关系有关,习惯了)随后就硬起动两次,希望能有转机,结果事与愿违啊。难道是软件数据损坏了??那就刷机试试,此时把刷机看作救命稻草。结果还是不行,一个信号都出不来。 这时候意识到没有信号的原因可能是:用针捅屁屁时,猛了,把天线接口捅坏了(随后搜索发现,10个捅屁屁的机油,8个半会出现问题,要么信号比原来还差,要么干脆无网络。除非把针或铜丝永远插在屁屁里,真的搞不懂这个天线接口是什么做的,为什么一捅就坏??)

目前的解决方法只能是做一个外接天线了!!干一行爱一行,做就做个专业点的,为了专业就得付出啊,首先拆了一个无线网卡的天线,此网卡可是新的啊,真的有点舍不得呢:

看到天线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自画的草图,黑色部分为铜皮):

下面开始模仿自制天线,首先从报废主板上扯一块铜皮(俺是开发工控的,这种材料不缺)

然后按照正规网卡天线的样子自己刻画(刀工不是很好):

天线刻好后,焊上插针(此插针是网卡上拆的,专业插针)

装上橡胶塞子(注意露出的插针长度 不能超过1毫米)

将天线插入手机:

信号迅速满格 成功了!!!杯具变成了喜剧

最后贴上胶布,以固定天线,此天线效果要比直接用铜丝好,并且厚度很薄(一张纸的厚度)绝对不会影响手机后盖的安装

另外说明的是,这种做法可以减少手机对人的辐射,原因如下:当手机信号不好时,手机会自动加大发射功率(信号不好电池用的快,就是这个原因)另外,内置天线的手机,隔离辐射主要靠天线的设计,天线都是设计在PCB的反面,靠PCB板的厚度来减少对大脑的辐射,当然电路上也是需要特殊设计的。加了外接天线后 辐射离大脑的距离会更远一些,更重要的是信号都是满格,手机功率降低了。

J. 移动手机信号不好,怎么自制天线

原因:
1、网络问题或网络无法覆盖到。
网络覆盖不好时,一般所处在山区、地下室、电梯及有屏蔽或信号干扰时,就会出现没信号的样子或者很弱的样子。网络在调试、优化、保养的过程中也有可能造成信号不稳定,一般网络恢复正常,手机信号都会恢复正常啦。
2、手机自身问题。
手机接收器可能出现问题。需要到维修点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