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计算机网络》的作业,可以帮帮我吗
1)这一道题出得比较无聊!简单来说可以这样回答。
局域网中机器比较少所以采用广播通信方式是可行的,广域网链接的机器很多,如果采用广播的话,就会因为冲突太多导致无法通信。
3)可能是这样:(1)1Mb/s,(2)10Mb/s,(3)10Mb/s
❷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业,求大神帮忙解答下
信息点接入速率100M很简单就可以实现,不同部门在不同的网络号中可以直接通过交换机进行划分。需要自己的web、FTP、E-mail视频点播服务器这个需要和厂商沟通,根据访问量和未来功能升级计划来定制服务器。内网和外网的隔离我们可以首先通过防火墙进行防护,其次可以将公司所有使用者加入域中,使其成员使用域账户,再通过深信服将域账户划分不同网络权限,在深信服和外网之间接入防火墙,由深信服直接接入到核心交换机,再往下级接入。这样管理就比较方便了。具体设备和预算,需要自己和联系厂商或者在网上找一找这方面的报价。我提出的只能算是一套方案,方便公司规模扩大和管理。但是相对而言费用也稍微较高点。
❸ 继续教育《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求高手解答!
1、网络协议2、面向连接服务无连接服务3、源路径选择网桥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源路径选择算法。该算法假定每个发送站知道所发送的帧是送往本地局域网还是送往别的局域网。当送往不同的局域网时,则将目的地址的高位置1,且在帧格式的头内包括该帧传递的确切路径。该算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这个路径。其基本思想是采用探知法,如果源站不知道目的站接在哪一个局域网上,则先发一个广播帧,询问该目的站所在局域网,广播的帧被么个网桥所接收并转发到每个局域网。当目的站收到广播帧后,发一个回答帧给源站,源站记录它的标识,并获得确切的路径信息。和透明网桥相比,透明网桥的优点是安装容易犹如一个黑盒子,对网上主机完全透明;缺点是不能选择最佳路径,无法利用荣誉的网桥来分担负载。源路径选择网桥能寻找最佳路径,因而可以充分利用冗余的网桥来分担负载;其缺点是存在帧爆发现象,特别当互连网络规模很大,包含很多网桥和局域网时,广播帧的数目在网内剧增,会产生拥挤现象。从路径选择优化角度看,源路径选择网桥更优,但在规模不大的网络中,透明网桥的缺点并不严重,而其它优点却很明显。IEEE802.3和802.4小组选用透明网桥方案,802.5选用源路径选择网桥方案。4、传统的局域网一般是共享总线带宽,若是共享10M的局域网,有5个用户,则每个用户平均分得的带宽最多为2M。这样,对于带宽要求比较高的多媒体应用,如视频会议、视频点播等,这种网络将难以胜任。交换式局域网则改变了这种状况,它利用中央交换器,使得每个接入的链路都能得到带宽保证,典型的交换器总频带可达千兆位,比现有的共享介质局域网的速度提高2个数量级,可充分保证达数据量多媒体应用的带宽要求。5、:(1)电路交换;(2)报文交换;(3)分组交换6、IEEE802是在1980年2月成立了LAN标准化委员会(简称为IEEE802委员会)后,由专门从事LAN的协议制订,形成的一系列标准,这些称为IEEE802系列标准。IEEE802.3是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查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4是令牌总线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5是令牌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IEEE802.6是关于城市区域网的标准,IEEE802.7是时隙环访问方法和物理层协议。7、LAN的多个设备共享公共传输介质。在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之前,首先要解决由哪个设备占用介质的问题,所以数据链路层必须由介质访问控制功能。为了使数据帧的传送独立于所采用的物理介质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IEEE802标准特意把LLC独立出来,形成一个单独子层,使LLC子层与介质无关。MAC子层则以来于物理介质和拓扑结构。8、(1)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2)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直至检测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3)如果由冲突,则等待一随机量的时间,重复第一步。(4)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只要介质空闲,站就立即发送;缺点是假如由两个或来年各个以上的站同时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因为多个站同时检测到了空闲。9、全双工以太网可以双向传输数据,不需要冲突检查功能,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由全双工以太网开关实施网络通信管理,比传统的10BASE-T的吞吐量大一倍。10、1)发送站发送时首先侦听载波(载波检测)。(2)如果网络(总线)空闲,发送站开始发送它的帧。(3)如果网络(总线)被占用,发送站继续侦听载波并推迟发送直至网络空闲。(4)发送站在发送过程中侦听碰撞(碰撞检测)。(5)如果检测到碰撞,发送站立即停止发送,这意味着所有卷入碰撞的站都停止发送。(6)每个卷入碰撞的站都进入退避周期,即按照一定的退避算法等一段随机时间后进行重发,亦即重复上述1-6步骤,直至发送成功。11、集线器是一种特殊的中继器,又称HUB。它通常作为网络中心并以星型拓扑结构方式,使用非屏蔽双绞线将网上各个结点连接起来。自90年代开始,10BASE-T标准已经商量使用,使得总线型网络逐步向集线器方式靠近。采用集线器的优点是:如果网上某条线路或结点出现故障,它不会印象网络上其它结点的正常工作。集线器作为一种中继器,它的基本功能是将网络中的各个介质连在一起。但今天的集线器发展很快,可以分成三类:无源集线器、有源集线器和智能集线器。无源集线器只负责将多段介质连在一起,不对信号做任何处理,这样它对每一介质段,只允许扩展到最大有效距离的一半。有源和无源集线器相似,但它能对信号起再生与放大作用,有扩展介质长度的功能。智能集线器除具有有源集线器的全部功能外,还将网络的很多功能(如网管功线路交换功能、选择网路路径功能等)集成到集线器中。12、透明网桥具有学习、过滤和帧转发等功能,每个透明网桥皆设有自己的路径选择表。当网桥刚接入时,所有路径选择表都为空,此时尚不直到如何选择路径。若要转发帧,就按照扩散法转发,即除了接收该帧的输入通道以外,还将帧送到所有通道,这在网桥刚启动时,可能会造成广播风暴(BroadcastStorm)。透明网桥按照向后学习算法来建立路径选择表,网桥观察和记录每次到达帧的源地址和表示,以及从哪一个局域网入桥,并将记录登入路径选择表。当表建立好以后,网桥则按照路径选择表转发帧。例如某一帧到达时,需要查找路径选择表中的目地地址。如果查到,则按制订的通道将该帧转发;如其目地地址就在网桥所在的同段局域网中,则将该帧过滤掉;如未查到目地地址,就按照扩散法处理。路径选择表有时效性,以使用网络可能的变动。透明网桥的路径选择算法可归纳如下:(1)若目的局域网和源局域网一样,则网桥将该帧删除。(2)若源局域网和目的局域网是不同的网,则将该帧转发到目的局域网。(3)若目的局域网不知道,则采用扩散法处理。三、1、
❹ 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业解答
呵呵 本人也是业余爱好 对网络略知一二 。所谓的物理地址有逻辑物理地址和硬件物理地址 ,网卡、MAC物理地址 。(这些都是唯一的地址,不可更改)
局域网基本上都采用"载波监听/冲突检测的传输方法。4小题下面的人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 无须再废话
❺ 计算机网络解答题。求详细步骤!
1、140.100.0.0/16,这是一个B类地址。此题目有很多划分方法。
2、最简单的一种,可以这样分析:
部门A1:300台主机,考虑到网关地址和广播地址、网络地址,需要303个地址,因此可以分配两个256网段,网段的主机位为9位,因此网络位32-9=23位;
部门A2:200台主机,需要203个地址,因此分配一个256网段,网段的主机位为8位,因此网络位32-9=24位;
部门A3:100台主机,需要103个地址,因此可以规划一个256网段,网段的主机位为8位,因此网络位32-9=24位;
部门A4:50台主机,需要53个地址,因此可以规划一个256网段,网段的主机位为8位,因此网络位32-9=24位;
部门A5和A6:各20台主机,各需要23个地址,因此可以各规划一个256网段,网段的主机位为8位,因此网络位32-9=24位;
3、总之,根据上述规划需要7个256网段,考虑的子网的数量应该是2的整数次方,因此可以规划8子网。8=2的3次方,因此子网网长度是3个bit位,每个部门的网络地址如下:
A1:网络地址 140.100.0.0/23 掩码255.255.254.0 广播地址:140.100.1.255/23
A2:网络地址 140.100.2.0/24 掩码255.255.255.0 广播地址:140.100.2.255/24
A3:网络地址 140.100.3.0/24 掩码255.255.255.0 广播地址:140.100.3.255/24
A4:网络地址 140.100.4.0/24 掩码255.255.255.0 广播地址:140.100.4.255/24
A5:网络地址 140.100.5.0/24 掩码255.255.255.0 广播地址:140.100.5.255/24
A6:网络地址 140.100.6.0/24 掩码255.255.255.0 广播地址:140.100.6.255/24
A7:网络地址 140.100.7.0/24 掩码255.255.255.0 广播地址:140.100.7.255/24
❻ 计算机网络作业
同学呀,像这样的学习问题,得要你自己去找解决的答案呀,别人帮你回答,这样是没用的呀,只会害了你呀,这样书上都是有的,如果实在不会做,自己可以在书本上找得到。
❼ 网络教育计算机网络作业,这道题不会,急求答案,完全一窍不通
答:
一、本院建设概况
本院系一家三甲医院,2004年开始建设新院,从原城区中心位置迁建到新规划城区的中心位置,新院占地228亩,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至2007年10月底已整体启用。新院设计网络信息点1万余个,涉及整个医院三幢大楼,网络布线设计采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点与电话通讯一体化六类线设计,医院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联接INTERNET)物理分离设计。三幢大楼共设计70个弱电间用于安装接入层交换机,主机房与每个弱电间至少使用3根四蕊室内光纤联接,每个弱电间离任一网络信息点的线路路由距离不超过100米。大楼之间不超过500米的采用多模室外光纤,超过500米的采用单模室外光纤联接。
二、不同功能区域信息点覆盖
医院功能分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医院网络信息的覆盖不同于其他办公大楼。根据医院的当今应用需求并考虑未来计算机应用的增长适当冗余,同时在弱电工程设计过程中综合使用部门与医院基建部门的意见不断变更覆盖需求,最终形成不同功能区域信息点覆盖的设计需求。在弱电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部门结合实际环境,又对信息点覆盖进一步提出修改要求。信息点覆盖范围,既考虑未来临床信息系统的应用,也考虑医疗设备、智能设备的网络接入。综合整个过程,至新院正式启用.
主要功能区域网络信息点覆盖情况见表1。
表1 主要功能区域网络信息点覆盖情况表
功能分区
信息点数量
用途
住院医生办公室
内网16个
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等
住院护士部
内网6个
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等
病区走廊天花板
每20米内网1个
用于病房无线覆盖
住院主任办公室
内外网各1个
HIS应用及联接外网
护士长办公室
内网1个
护士工作站、电子病历等
主诊医生办公室
内网1个
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等
示教室
内网6个
学生学习与工作
普通病房
外网1个
联接INTERNET,备用
贵宾病房
外网1个
联接INTERNET,开通
重症监护室
每床位内网3个,其中2个位于吊臂,1个位于墙面
监护设备联接
住院大厅
内网1个
触摸屏
门诊诊间
内网2个
门诊医生工作站,1备1用
门诊诊间门框上方
内网1个
排队信息显示
诊区预检
内网4个
分诊及就诊排队管理
门诊挂号及收费
每1.2米柜面内网2个
收费1个,联银行POS机1个
门诊大厅
内网8个
自助挂号及检验单打印,触摸屏
手术室
内网6个,其中2个位于吊臂
麻醉监护设备及计算机、医学影像
复苏室
每床位内网1个,位于设备带
麻醉监护设备
放射报告室
内网24个
PACS、计算机阅片报告
放射机房控制室
内网4个
放射设备及计算机联接
放射机房门框上方
内网1个
排队信息显示
检验科操作室
每五平方内网1个,采用地插
LIS计算机联接
检验收样室
内网4个
收样及核收样本
门诊报告发放
内网4个
报告发放
B超室
每机房内网2个
B超报告,一备一用
B超服务台
内网4个
排队及网络打印机
病理报告室
每工位内网1个
病理阅片报告
停车场
出入口处内网各2个
停车管理及图像传输
门诊药房
每1.2米柜面内网2个
药房软件,一备一用
大会议室
主席台内外网各4个
联接内外网演示
大小会议室天花板
内外网各1个
用于内外网无线联接
重点科室门禁
内网1个
用于门禁控制
三、本院网络构架情况
总体网络构架采用二个核心交换机冗余设计,会聚交换机到核心交换机双链路上行,核心交换机故障不影响业务运转。接入层按业务性质分关键业务区、非关键业务区、服务器区、放射科区,详见图1。
(一)关键业务区:主要是门诊及医技科室,其业务性质决定计算机网络一旦中断就会立即影响正常业务运转,业务高峰停顿五分钟就会导致大量病人滞留,造成不良影响。故该区域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双链路上行至会聚层交换机,会聚层交换机采用冗余设计,任一链路、核心交换机、会聚层交换机、上行模块故障均不会引起业务中断。
(二)非关键业务区:主要是医院住院病区及职能科室,其业务性质决定计算机网络中断后在一个小时内修复对业务影响比较小。故该区域接入层交换机采用单链路上行至会聚层交换机,如链路中断或上行模块故障会导致业务中断。因留有备用链路及备用上行模块,故修复时间可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三)服务器区:其端口用于联接主机房服务器,如交换机故障或链路故障将影响医院所有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医院业务的影响最大。故该区域接入层交换机先堆叠后采用双链路与核心交换机万兆联接,任一主交换机故障或链路中断不影响业务,若任一接入层交换机故障也可在短时间内将联接服务器的网络从故障交换机切换到非故障交换机。
(四)放射科区域:因放射科PACS系统信息传输流量较大,故接入层交换机采用二条万兆线路不通过会聚层交换机直接与核心交换机相联接,千兆传输带宽到桌面,保障图像传输的速度。任一核心交换机故障或链路中断不会影响放射科正常业务。
图1 本院网络拓扑图
四、体会
(一)新建医院在设计阶段,医院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即需提前介入,为弱电设计公司提供适合医院未来需要的信息点覆盖方案。医院功能分区的专业性、复杂性决定了只有医院本身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才有可能提供覆盖需求,也只有在弱电设计公司详细了解医院功能与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医院未来冗余才有可能设计出符合医院使用要求的信息网络,防止漏装信息点影响房间功能使用。本院在建设过程中某些信息点设计时未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中及时予以补救,但也给施工带来了困难,特别是天花板封顶的情况下,增加信息点致施工异常困难。因此,在设计初期弱电设计公司与医院信息管理部门详细沟通并由医院信息管理部门提供分区域分功能的详细覆盖方案是新建医院信息网络建设初期的重点工作。
现很多医疗设备拥有网络接口可以通过TCP/IP协议传输信息,故医院信息系统覆盖时除了需要考虑计算机应用,还应考虑诸如监护仪、呼吸机、麻醉机、放射设备等医疗设备通过医院网络达到监护与诊断信息的共享。智能大楼部署了很多智能型设备,如门禁、楼控、停车场、视频监视系统以及机房的UPS、精密空调等,均需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通讯,故信息点覆盖时也应综合考虑上述设备的网络接入。本院在建设过程中未考虑急诊ICU、心内科ICU、神经科ICU的监护仪网络接入,在设备采购到位监护仪厂家提出相关问题后着力补救才解决。
弱电设计公司在明确信息点覆盖方案后,医院建设部门应及时提供房间家具分布图,以方便弱电设计公司根据家具分布图确定信息点插座的位置,最大程度避免日后办公桌在左边而信息点在右边,需要从过道走线或重新为网线走线安装线槽的情况出现。
(二)随着门诊及住院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全院性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计算机系统故障会导致医院业务停顿,病人就不能正常就诊。因此,建立高可靠性与高稳定性的医院计算机网络就非常重要。本院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对门诊、医技等关键业务区域进行了交换设备与链路冗余设计,将由于网络故障导致业务停顿的机会降到最少。但对于非关键业务区域,接入层采用单链路,采用出现故障尽快用备件更换的方法,最大程度减少设备投资。本院这种核心与会聚层冗余设计,接入层分业务关键与非关键的网络建设方案,保障了投资的有效性又将网络故障导致大面积信息系统瘫痪的可能性减到最低。
网络设备进行了冗余设计,但是否能真正达到设计要求起到冗余作用,在故障发生时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转呢?这就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制订详细的演练方案,模拟核心交换机、会聚层交换机故障或冗余链路中断的情况下,是否真正起到冗余作用。我院在设备正常运行二个月后制订详细演练方案进行正常业务环境下的实战演练,在按方案陆续强行关闭冗余设计的核心交换机、会聚层交换机电源以及拔掉冗余链路情况下测试是否会对业务产生影响。通过演练证明了设计的可行性,其演练方案与测试文档为真正故障情况下从容应对提供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