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原理看不懂
扩展阅读
苹果手表网络异常0 2025-09-27 17:57:26
国泰君安网络安全 2025-09-27 17:56:35
为什么玩cf一直网络异常 2025-09-27 17:51:07

计算机网络原理看不懂

发布时间: 2022-10-01 17:14:32

计算机网络原理问题 请解答第二问

2017年12月07日星期四,

问题:

请注意看上图,1分组中的第二行(tcp报头)中第二个4字节的值就是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它明确的告诉目标主机(d3444750)需要接收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为846b741c5的数据包,然后2分组中的源主机(d3444750)对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846b741c5的数据包进行确认,并按照tcp规则将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加一后写入第二行的第三个4字节中即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同时,向自己的目标主机(c0a80008)发送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为(e0599fef)的数据包,最后,3分组中的第二行中的第三个4字节对刚才从主机(d3444750)接收的(e0599fef)的数据包进行了确认【也是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1】,又因为接到了主机(d3444750)对846b741c5的数据包的确认,因此将同时发送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为846b741c6的数据包给目标主机(d3444750)。

参考书内容: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

位码即tcp标志位,有6种标示:SYN(synchronous建立联机) ACK(acknowledgement 确认) PSH(push传送) FIN(finish结束) RST(reset重置) URG(urgent紧急)Sequence number(顺序号码) Acknowledge number(确认号码)

第一次握手:主机A发送位码为syn=1,随机产生seq number=1234567的数据包到主机B,主机B由SYN=1知道,A要求建立联机;

第二次握手:主机B收到请求后,要确认联机信息,向A发送ack number=1234568(主机A的seq number+1),syn=1,ack=1,随机产生seq number=7654321的包;

第三次握手:主机A收到后检查ack number是否正确,即第一次发送的seq number+1,以及ack(对A的发送来的请求,B的确认,)是否为1,若正确,主机A会再发送ack number=7654322(主机B的seq number+1),ack=1,主机B收到后确认seq number值(7654322)并且ack=1则连接建立成功。

扩展阅读材料:

TCP传输连接中的SYN、ACK、SEQ、AN分别是什么意思?他们所带的数字又是代表什么?

SYn=1.ACK=0,SEQ=200
SYN=1,ACK=1.SEQ=4800,AN=201
SYN=1,ACK=1.SEQ=201,AN=4801

SYN,ACK是标志位
SEQ,AN是数据包序号
SYN=1, ACK=0, SEQ=200 的意思是:发送端发出一个SYN请求(SYn=1),同时发送端发送了一个序号为SEQ=200的数据包,
SYN=1, ACK=1, SEQ=4800, AN=201 的意思是:接收端的确认信息,收到了序号为SEQ=200的数据包,同时接收端也发送了一个初始数据包序号为SEQ=4800的数据包,并等待发送端确认,

SYN=1,ACK=1.SEQ=201,AN=4801的意思是:首先,发送端通过接收端送回的AN=201,知道接收端已成功的接收了序号为SEQ=200的数据包,接下来发送端要发送序号为SEQ=201的数据包,并且同时告知接收端刚才送来的序号为SEQ=4800的包已收到,

❷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问题

上面的图是左移,下面的图是右移。

拿(c)图为例,负数的补码左移时,符号位不变,最高位移出丢失,最低位0移入;右移时,符号位从最高位移入,最低位移出丢失。

❸ 各位计算机高手,想请教一下,关于计算机网络原理,带宽问题

严格来讲带宽的单位确实是Hz,带宽有几个含义,原意是指介质能够传送的信号的频带范围,所以使用Hz作为带宽单位。它通常是用于使用波形信号的模拟通信系统中。但实际应用中介质的带宽值和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就像马路的宽度和通过的车的数量有关系一样。反过来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的数据量和时间的比值就是速率,即bps(比特每秒)bps更多的被用在使用数字信号的系统中。另外现在模拟系统通过调制技术也可以传输数字信号,所以现在基本上都是用bps来描述带宽,以此来表明信道的数据的传输能力

❹ 自考课《计算机网络原理》有什么好方法和秘诀吗

考计算机就是看谁做的套题多
你抽出一段时间把题库的试题做一遍
考试的时候就能抽到做过的题目
我们考计算机的时候就是这样弄得
关键是得多做
再告诉你一个技巧
在上机抽试题的时候如果你抽到的试题很难
一看就不会做
你可以给老师说你的电脑有问题
换一台电脑
重新再抽试题
这样就有可能抽到做过的题

❺ 计算机网络原理的两个问题,求解答啊!!!!速度啊!

“bit”(比特)为网络数据计量单位,“bps”是“bit per second”(每秒传输数据)的简写,为网络数据流量单位;“512Kbps”也就代表“512Kbit/秒”的数据流量;而“byte”为文件字节单位,1 个byte = 8 个bit;理论值也就是说,一条“512Kbps”的网络线路,一秒钟可以下载或上传一个64Kbyte的文件。 所以说你的百兆宽带除以8,下载速度大约就为10兆多,但又因为除以8只是理论上得到的数值,线路还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损耗,所以通常答案都是得出的理论数值之下。
不能上网的原因多得去了,一个为自己内部的设备,一个为外部衔接的设备。内部的设备又可以检查自己的计算机硬件、软件,线路等方面,外部可检查猫啊,线路问题啊,路由啊相关的设备。然后再一步一步再解析下去,如硬件可以检查网卡啊,就说这么多了。

❻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是什么

说来话长了,,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规划、设计方向: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构建企业网络、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

你把上面的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原理了,,

❼ 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方的许多计算机与一部或若干部具有独立功能的主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❽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系统摆脱了中心计算机控制结构数据传输的局限性,并且信息传递迅速,系统实时性强。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OSI,TCP/IP,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以及各层协议?

答:OSI分层 (7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网络接口层、 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 (5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物理层: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报文传递和错误恢复(段Segment)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表示层:对数据进行翻译、加密和压缩(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PDU)

应用层:允许访问OSI环境的手段(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DU)

IP地址的分类?

答:A类地址:以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0~126(1.0.0.0 - 126.255.255.255);

B类地址:以1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128~191(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地址:以110开头, 第一个字节范围:192~223(192.0.0.0 - 223.255.255.255);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92.168.255.255。(Internet上保留地址用于内部)

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与得到网络号

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简单语言解释一下工作原理?

答:1:首先,每个主机都会在自己的ARP缓冲区中建立一个ARP列表,以表示IP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2:当源主机要发送数据时,首先检查ARP列表中是否有对应IP地址的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如果有,则直接发送数据,如果没有,就向本网段的所有主机发送ARP数据包,该数据包包括的内容有:源主机 IP地址,源主机MAC地址,目的主机的IP 地址。

3:当本网络的所有主机收到该ARP数据包时,首先检查数据包中的IP地址是否是自己的IP地址,如果不是,则忽略该数据包,如果是,则首先从数据包中取出源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到ARP列表中,如果已经存在,则覆盖,然后将自己的MAC地址写入ARP响应包中,告诉源主机自己是它想要找的MAC地址。

4:源主机收到ARP响应包后。将目的主机的IP和MAC地址写入ARP列表,并利用此信息发送数据。如果源主机一直没有收到ARP响应数据包,表示ARP查询失败。

广播发送ARP请求,单播发送ARP响应。

RARP是逆地址解析协议,作用是完成硬件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主要用于无盘工作站,因为给无盘工作站配置的IP地址不能保存。工作流程:在网络中配置一台RARP服务器,里面保存着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当无盘工作站启动后,就封装一个RARP数据包,里面有其MAC地址,然后广播到网络上去,当服务器收到请求包后,就查找对应的MAC地址的IP地址装入响应报文中发回给请求者。因为需要广播请求报文,因此RARP只能用于具有广播能力的网络。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全过程?

答: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包(syn=x)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x+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y),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y+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握手过程中传送的包里不包含数据,三次握手完毕后,客户端与服务器才正式开始传送数据。理想状态下,TCP连接一旦建立,在通信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主动关闭连接之前,TCP 连接都将被一直保持下去。

四次挥手

与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类似,断开一个TCP连接则需要“四次握手”。

第一次挥手:主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主动方到被动关闭方的数据传送,也就是主动关闭方告诉被动关闭方:我已经不 会再给你发数据了(当然,在fin包之前发送出去的数据,如果没有收到对应的ack确认报文,主动关闭方依然会重发这些数据),但是,此时主动关闭方还可 以接受数据。

第二次挥手:被动关闭方收到FIN包后,发送一个ACK给对方,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与SYN相同,一个FIN占用一个序号)。

第三次挥手:被动关闭方发送一个FIN,用来关闭被动关闭方到主动关闭方的数据传送,也就是告诉主动关闭方,我的数据也发送完了,不会再给你发数据了。

第四次挥手:主动关闭方收到FIN后,发送一个ACK给被动关闭方,确认序号为收到序号+1,至此,完成四次挥手。

;

❾ 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是什么

说来话长了,,
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Oracle数据库管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规划、设计方向:Linux系统及网络管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管理、构建企业网络、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网络测试与故障诊断、网络入侵的检测与防范
你把上面的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原理了,,

❿ 2012年4月自考计算机网络原理最后一题是怎么算出来的啊 我因为专科学的专业不是网络,所以很苦恼。

答案我在网上找到了, 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令人拍案叫绝!
但我还是没看懂 比如:知道了ca 71 4e 26是源IP地址 ,可这怎么写成十进制??书上根本没有!
这个计算机网络原理太变态了,课本混乱也就罢了,出题人考的不是知识点,是TM想象力!!!!
我和几个同学连续考了4年,8次连挂,到最后整个电子商务本科班只有一个人毕业了,那个人还是在没换教材前通过的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此时此刻必须连续怒吼N遍我草,才可表达我对出题人的深深景仰!!!!!
------------------------------------------------------------------------------------------------------

最后一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于数据封装的理解:拿TCP/IP协议来说,用户的数据先交给应用层,应用层在用户数据前加上相应的控制信息即头部后,交给传输层,传输层再加上相应的控制信息即传输层头部后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再加上相应的控制信息即网络层头部后,交给以太网,以太网帧的数据区域里包含的就是网络层来的数据。
以太网帧由帧头和数据区域构成,数据区域的内容是封装的上层的IP包,而IP包又是由IP头和IP数据区域构成,IP数据区域的内容是封装的上层的TCP段,而TCP段又是由TCP头和TCP数据区域构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以太网帧是由以太网帧头+IP头+TCP头+TCP数据区域等组成的。 以太网帧头、IP头、TCP头的具体格式可以查下书,从本题截获的以太网数据帧来看,以太网帧头主要包括:6个字节的目的MAC地址字段(00 e0 fc 7d ae 8f)+6个字节的源MAC地址字段(44 37 e6 04 09 c5)+2个字节的协议字段(08 00)。接下来的部分是IP报头部分,第一个字节是45,其中“4”是IP头中的第一个字段“版本号”,代表IP第四版,“5”是IP头中的第二个字段“IHL”,即IP头长度,这个字段是4字节为一个计量单位的,当前的值为5,即5个单位,也就是20字节,说明IP包头的长度是20字节,所以只要从刚才的第一个字节往下扳着指头数20个字节,这部分就是IP包头了,就是45 00 00 34 15 7f 40 00 40 06 02 3a ca 71 4e 26 ca 71 40 02。其中最后4个字节是目的IP地址,再往前4个字节ca 71 4e 26是源IP地址,写成点分十进制的形式就是202.113.78.38。
提示一下IP包头中,版本号4位,IHL4位,TOS 8位,总长度16位,ID 16位,标志位 3位,段偏移 13位,TTL 8位,协议类型 8位,FCS 16位,源IP地址 32位,目标IP地址 32位。
TCP报头中,源端口16位,目的端口16位,序号32位,确认号32位,数据偏移4位,保留6位,标志6位,窗口16位,校验16位,紧急指针16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