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rfc在计算机网络是什么意思
扩展阅读
没有ip苹果怎么下载软件 2025-09-27 14:55:39

rfc在计算机网络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2-10-02 16:34:30

⑴ 简要说明计算机网络术语RFC是什么

RFC(远程函数调用 Remote Function Call)是一个 SAP 的接口协议。它基于 CPI-C,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间通讯的编程工作。RFC 允许调用和执行一个远程系统,或者是相同系统上的预定义函数。

⑵ 关于网络地址IP码的构成是如何

IP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那么,“数据报” 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报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 “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报”。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报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每个数据报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报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报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报的长度,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可达 65535个字节。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 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

——现在电信网正在与 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IP全球通网)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小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现行的IP)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我们知道,Internet的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用一个32位二进制的数表示一个主机号码,但32位地址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因些Internet研究组织发布新的主机标识方法,即IPv6。在RFC1884中(RFC是Request for Comments Document的缩写。RFC实际上就是Internet有关服务的一些标准),规定的标准语法建议把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

IPv6相对于现在的IP(即IPv4)有如下特点:

扩展的寻址能力

IPv6将IP地址长度从32位扩展到128位,支持更多级别的地址层次、更多的可寻址节点数以及更简单的地址自动配置。通过在组播地址中增加一个“范围”域提高了多点传送路由的可扩展性。还定义了一种新的地址类型,称为“任意播地址”,用于发送包给一组节点中的任意一个;

简化的报头格式

一些IPv4报头字段被删除或变为了可选项,以减少包处理中例行处理的消耗并限制IPv6报头消耗的带宽;

对扩展报头和选项支持的改进

IP报头选项编码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转发效率,使得对选项长度的限制更宽松,且提供了将来引入新的选项的更大的灵活性;

标识流的能力

增加了一种新的能力,使得标识属于发送方要求特别处理(如非默认的服务质量获“实时”服务)的特定通信“流”的包成为可能;

认证和加密能力

IPv6中指定了支持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可选的)数据机密性的扩展功能。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着作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着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着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知识产权的三个特点

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

2、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即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内有效;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即只在规定期限保护。

IP地址

IP地址是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它标识了IP网络中的一个连接,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IP地址。IP分组中的IP地址在网络传输中是保持不变的。

1.基本地址格式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是由Internet权力机构(InterNIC)统一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是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2.保留地址的分配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一个机构或网络要连入Internet,必须申请公用IP地址。但是考虑到网络安全和内部实验等特殊情况,在IP地址中专门保留了三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10.0.0.0/8: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2: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6:192.168.0.0~192.168.255.255
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只能在内部进行通信,而不能与其他网络互连。因为本网络中的保留地址同样也可能被其他网络使用,如果进行网络互连,那么寻找路由时就会因为地址的不唯一而出现问题。但是这些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可以通过将本网络内的保留地址翻译转换成公共地址的方式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互连。这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⑶ 计算机网络原理rfc是什么意思

Request For Comments(RFC),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互联网相关信息,以及UNIX和互联网社区的软件文件。目前RFC文件是由Internet Society(ISOC)赞助发行。基本的互联网通信协议都有在RFC文件内详细说明。RFC文件还额外加入许多的论题在标准内,例如对于互联网新开发的协议及发展中所有的记录。因此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标准都有收录在RFC文件之中。

⑷ 上网问题 IP

看完下文你应该就明白了!
IP
1.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思是知识产权(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2.是英文 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 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因此,IP协议也可以叫做“因特网协议”。

IP--新一带的年轻人用来只被长辈或老师批评教育,音义为“挨批”!

——IP是怎样实现网络互连的?各个厂家生产的网络系统和设备,如以太网、分组交换网等,它们相互之间不能互通,不能互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们所传送数据的基本单元(技术上称之为“帧”)的格式不同。IP协议实际上是一套由软件程序组成的协议软件,它把各种不同“帧”统一转换成“IP数据报”格式,这种转换是因特网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使所有各种计算机都能在因特网上实现互通,即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那么,“数据报” 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点呢?数据报也是分组交换的一种形式,就是把所传送的数据分段打成 “包”,再传送出去。但是,与传统的“连接型”分组交换不同,它属于“无连接型”,是把打成的每个“包”(分组)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报文”传送出去,所以叫做“数据报”。这样,在开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连接好一条电路,各个数据报不一定都通过同一条路径传输,所以叫做“无连接型”。这一特点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坚固性和安全性。

——每个数据报都有报头和报文这两个部分,报头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内容,使每个数据报不经过同样的路径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组合还原成原来发送的数据。这就要IP具有分组打包和集合组装的功能。

——在实际传送过程中,数据报还要能根据所经过网络规定的分组大小来改变数据报的长度,IP数据报的最大长度可达 65535个字节。

——IP协议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那就是给因特网上的每台计算机和其它设备都规定了一个唯一的地址,叫做“IP 地址”。由于有这种唯一的地址,才保证了用户在连网的计算机上操作时,能够高效而且方便地从千千万万台计算机中选出自己所需的对象来。

——现在电信网正在与 IP网走向融合,以IP为基础的新技术是热门的技术,如用IP网络传送话音的技术(即VoIP)就很热门,其它如IP over ATM、IPover SDH、IP over WDM等等,都是IP技术的研究重点。(IP全球通网)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也被称作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它是由IETF小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来替代现行的IPv4(现行的IP)协议的一种新的IP协议。

我们知道,Internet的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IP地址用一个32位二进制的数表示一个主机号码,但32位地址资源有限,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了,因些Internet研究组织发布新的主机标识方法,即IPv6。在RFC1884中(RFC是Request for Comments Document的缩写。RFC实际上就是Internet有关服务的一些标准),规定的标准语法建议把IPv6地址的128位(16个字节)写成8个16位的无符号整数,每个整数用四个十六进制位表示,这些数之间用冒号(:)分开,例如:3ffe:3201:1401:1280:c8ff:fe4d:db39

IPv6相对于现在的IP(即IPv4)有如下特点:

扩展的寻址能力

IPv6将IP地址长度从32位扩展到128位,支持更多级别的地址层次、更多的可寻址节点数以及更简单的地址自动配置。通过在组播地址中增加一个“范围”域提高了多点传送路由的可扩展性。还定义了一种新的地址类型,称为“任意播地址”,用于发送包给一组节点中的任意一个;

简化的报头格式

一些IPv4报头字段被删除或变为了可选项,以减少包处理中例行处理的消耗并限制IPv6报头消耗的带宽;

对扩展报头和选项支持的改进

IP报头选项编码方式的改变可以提高转发效率,使得对选项长度的限制更宽松,且提供了将来引入新的选项的更大的灵活性;

标识流的能力

增加了一种新的能力,使得标识属于发送方要求特别处理(如非默认的服务质量获“实时”服务)的特定通信“流”的包成为可能;

认证和加密能力

IPv6中指定了支持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可选的)数据机密性的扩展功能。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科学技术方面或文化艺术方面,对创造性的劳动所完成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 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在我国称为着作权)两部分。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服务标志、厂商名称、原产地名称、制止不正当竞争等。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人对某项着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

商标权是指商标主管机关依法授予商标所有人对其注册商标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专有权。商标是用以区别商品和服务不同来源的商业性标志,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我国商标权的获得必须履行商标注册程序,而且实行申请在先原则。

着作权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专利权与专利保护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后,专利权人对该项发明创造拥有独占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和进口其专利产品。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厉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保护采取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平行运作、司法保障”的保护模式。本地区行政保护采取巡回执法和联合执法的专利执法形式,集中力量,重点对群体侵权、反复侵权等严重扰乱专利法治环境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

知识产权的三个特点

1、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即独占性或垄断性;

2、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即只在所确认和保护的地域内有效;

3、知识产权的时间性,即只在规定期限保护。

IP地址

IP地址是IP网络中数据传输的依据,它标识了IP网络中的一个连接,一台主机可以有多个IP地址。IP分组中的IP地址在网络传输中是保持不变的。

1.基本地址格式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是由Internet权力机构(InterNIC)统一分配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网络地址的全球唯一性。主机地址是由各个网络的系统管理员分配。因此,网络地址的唯一性与网络内主机地址的唯一性确保了IP地址的全球唯一性。

2.保留地址的分配
根据用途和安全性级别的不同,IP地址还可以大致分为两类:公共地址和私有地址。公用地址在Internet中使用,可以在Internet中随意访问。私有地址只能在内部网络中使用,只有通过代理服务器才能与Internet通信。
一个机构或网络要连入Internet,必须申请公用IP地址。但是考虑到网络安全和内部实验等特殊情况,在IP地址中专门保留了三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
10.0.0.0/8: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2:172.16.0.0~172.31.255.255
192.168.0.0/16:192.168.0.0~192.168.255.255
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只能在内部进行通信,而不能与其他网络互连。因为本网络中的保留地址同样也可能被其他网络使用,如果进行网络互连,那么寻找路由时就会因为地址的不唯一而出现问题。但是这些使用保留地址的网络可以通过将本网络内的保留地址翻译转换成公共地址的方式实现与外部网络的互连。这也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方法之一。

IP的概念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品牌、商标、版权,还有很重要的就是商业秘密、商业模式、商业标准等。
IP拥有量的多少,是区分制造与创造的最主要标志,一个国家拥有的IP太少,它的产业或者企业在国际分工中就只能扮演初级加工者的角色。

⑸ Rfc什么意思

RFC
abbr.
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注解;  Internet 标准(草案)
网络
变更请求;  再生燃料电池;  认证财务顾问师
形近词: RfC rfc

双语例句
1
You are now done with the RFC configuration.
您现在完成了RFC配置。

⑹ 什么是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它是Internet的标准。绝大多数的网络协议,都要请求评论或注解,也就要走一下RFC这一个步骤。它包括了定义了Internet各个基本服务从时间同步到TCP/IP,包罗万象的标准。http://www.ietf.org/rfc.html

⑺ 谁能通俗的说一下网络中的RFC是什么意思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请求评议”

RFC是因特网上一类文件的统称:

通俗的说,某家机构或团体,开发出一套网络标准或对标准的构想,想征询因特网上的意见,就会在网上发一份RFC,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该RFC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指定都是以RFC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指定的。

⑻ RFC是什么意思

网络中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 ,请求评议,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因特网相关资讯,以及UNIX和因特网社群的软件文件。

外贸中的RFC:外贸过程中墨西哥的客户可能会给你提供一个他们的RFC号码 根据网络上的一些资料 RFC的全写应该是西班牙语 “registro federal de causantes” 翻译成英语是 “federal register of causes”。意思是企业在墨西哥政府的注册登记号,相当于纳税登记号

SAP(卫星自动控制系统)中的RFC:RFC(远程函数调用 Remote Function Call)是一个 SAP 的接口协议。它基于 CPI-C,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系统间通讯的编程工作。RFC 允许调用和执行一个远程系统,或者是相同系统上的预定义函数。

二站中的RFC:1934年,德国沃瑞尔协会生产了第一架碟形飞行器RFC-1,传言RFC-1飞碟使用了外星人技术,却在试飞时因故障频发而损失惨重。

物理中的RFC:Radio Frequency Choke 射频扼流圈,是一种大电感,由于感抗=jwL , 可见RFC 对直流短路,对高频交流开路,故用于直流通路和射频/微波通路隔离,消除交流信号与直流源及地之间的耦合

⑼ 计算机一些英文解释

CP:Correctness Proofs正确性证明。它是软件工程中软件测试的一种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数学技术,也就是一种数学证明过程。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的缩写,中文简称为“网协”,也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UDP 是User Datagram Protocol的简称, 中文名是用户数据包协议,是 OSI 参考模型中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面向事务的简单不可靠信息传送服务。它是IETF RFC 768是UDP的正式规范。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连接导向)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Transport layer)通信协议,由IETF的RFC 793说明(specified)。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第四层传输层所指定的功能,UDP是同一层内另一个重要的传输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互联网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协议。所有的WWW文件都必须遵守这个标准。设计HTTP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页面的方法。
web本意是蜘蛛网和网的意思。现广泛译作网络、互联网等技术领域。表现为三种形式,即超文本(hypertext)、超媒体(hypermedia)、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DNS 是域名系统 (Domain Name System) 的缩写;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是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给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管理的手段。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的英文简称,而中文简称为“文传协议”。
WINS是Windows Internet Naming Server,即Windows Internet命名服务。它提供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在路由网络的环境中动态地对IP地址和NETBios名的映射进行注册与查询。 WINS用来登记NetBIOS计算机名,并在需要时将它解析成为IP地址。WINS数据库是动态更新的。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ed 非屏蔽双绞线
STP :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 system 直通式处理系统
Route就是用来显示、人工添加和修改路由表项目的。
SWITCH是交换机,它的前身是网桥。交换机是使用硬件来完成以往网桥使用软件来完成过滤、学习和转发过程的任务。
RJ-45接口可用于连接RJ-45接头,适用于由双绞线构建的网络,这种端口是最常见的,一般来说以太网集线器都会提供这种端口。我们平常所讲的多少口集线器,就是指的具有多少个RJ-45端口。
RJ-11插头是最常见的一种接线法,一般的网络电话会提供两个RJ-11接口。1个RJ-11接口用于连接和HomePNA交换机相连接的电话线,另1个RJ-11接口与电话机连接。

UPS: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的缩写。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如新的电信系统、机场和电厂)的一个资助模式。PPP具有处理错误检测、支持多个协议、允许在连接时刻协商IP地址、允许身份认证等功能。适合于调制解调器、HDLC位序列线路、SONET和其它的物理层上使用。它支持错误检测、选项协商、头部压缩以及使用HDLC类型帧格式(可选)的可靠传输。
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串行线路网际协议),该协议是Windows远程访问的一种旧工业标准,主要在Unix远程访问服务器中使用,现今仍然用于连接某些ISP。因为SLIP协议是面向低速串行线路的,可以用于专用线路,也可以用于拨号线路,Modem的传输速率在1200bps到19200bps。

ISO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s。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OSI模型。这个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STP :Straight-through Processing 一种资金清算系统网络技术中的STP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的中文名为"虚拟局域网"。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数据交换技术。这一新兴技术主要应用于交换机和路由器中,但主流应用还是在交换机之中。但又不是所有交换机都具有此功能,只有VLAN协议的第三层以上交换机才具有此功能,这一点可以查看相应交换机的说明书即可得知。

RIP: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RIP 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 AS 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内决策路由。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

TIA:电信工业联盟 EIA:电子工业联盟 TIA/EIA 568 是他们共同制订的布线标准
DPS(DriverPacks Base),是一款用于向安装版系统中集成驱动的专用工具,支持2000/XP/2003。

byte:8个二进制位为一个字节(B)。最常用的单位。容量一般用KB,MB,GB,TB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1KB (Kilobyte 千字节)=1024B,
1MB (Megabyte 兆字节 简称“兆”)=1024KB,
1GB (Gigabyte 吉字节 又称“千兆”)=1024MB,
1TB (Terabyte 太字节或百万兆字节)=1024GB,其中1024=2^10 ( 2 的10次方)。
注:“兆”为百万级数量单位。、

CATEGORY 5表示五类线 CATEGORY是英文“种类”的意思

Domain: 域,是Windows网络中独立运行的单位,域之间相互访问则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即Trust Relation)。

⑽ 什么叫RFC哦``越详细越好

RFC(Request For Comments)-意即“请求评议”,包含了关于Internet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资料。如果你想成为网络方面的专家,那么RFC无疑是最重要也是最经常需要用到的资料之一,所以RFC享有网络知识圣经之美誉。通常,当某家机构或团体开发出了一套标准或提出对某种标准的设想,想要征询外界的意见时,就会在Internet上发放一份RFC,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人可以阅读该RFC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绝大部分网络标准的制定都是以RFC的形式开始,经过大量的论证和修改过程,由主要的标准化组织所制定的,但在RFC中所收录的文件并不都是正在使用或为大家所公认的,也有很大一部分只在某个局部领域被使用或并没有被采用,一份RFC具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在文件中作了明确的标识。截至2001年中期,公布的RFC大约有3000余篇,以下是几个较为稳定的RFC链接,以及几个重要的标准化组织的网站链接 >>> http://www.rfc.net RFC的官方站点,可以检查RFC最及时的更新情况 http://www.ietf.org 最重要的Internet组织之一 http://sunsite.dk RFC查询非常强大(可以以FTP登录下载全部RFC文档) http://www.iso.ch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http://standards.ieee.org 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 http://web.ansi.org 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 http://www.itu.int ITU-国际电信同盟 中文网站: http://www.cnpaf.net/ 中国协议分析网 RFC发展历程 1969年,S·Crocker首先建立了RFC机制,其目的是建立一种快速共享Internet网络研究思想的方式,最初RFC是以书面形式分发的,后来有了FTP、Email,RFC就以在线电子文本的形式提供,当然现在通过WWW在很多站点可以很方便地访问RFC文档。 RFC一直以来主要是用于Internet的标准化,RFC是Internet开放性的产物,任何人都可以访问RFC,Internet这一致力于信息共享的网络首先共享的就是以RFC形式出现的涉及其自身研究、设计和使用的信息。这一独特的方式对于Internet的发展、完善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发展到现在,RFC文档已不仅仅是关于Internet标准的文档了,而且也不局限于TCP/IP范围,它几乎包含了与计算机通信有关的任何内容,全面反映Internet研究、发展的过程。 RFC主要是IAB、IETF、IESG、ISOC的工作成果,主要由IETF起草,由IAB指导下的RFC 编辑(Editor)直接负责RFC的发表。每一个RFC文档有一个编号,这个编号永不重复,也就是说,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即使是关于同一问题的RFC,也要使用新的编号,而不会使用原来的编号,时至今日,RFC编号已经排到2200多,在查找RFC时,一定要注意最新的RFC。 RFC的分类 RFC文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STD RFC 按照RFC1311的定义,STD RFC是指那些已经或者致力于成为Internet标准的RFC。只有经过完全Internet标准化过程的RFC才可以有STD编号,STD编号是不变的,而其涉及到的 RFC文档可能不只一个,其RFC编号也会更新。如STD13(Domain Name System)就涉及RFC1 034和RFC1035。 STD的标准化过程要经过几个步骤,首先由IETF起草标准(也可能是其他组织和个人, 但一般都是和IETF共同完成的),形成Internet Draft(ID),ID没有RFC编号。如果ID在6个月内IESG没有建议成为RFC,则取消此ID。成为RFC后,还要经过一系列的审查、修订、测试等才能最终成为Internet标准。 2.BCP RFC 由于Internet应用领域广泛,各种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使用目的和使用规则,IETF除了建议STD以外,也有必要对于Internet的使用和管理提供一些一般性的指导,同时也为I ETF、IAB、IESG提供一种渠道,以便推动某一方面的工作,反映其技术趋向,反映这些组织本身的工作进展。于是,1995年以RFC1818定义了BCP,即Best Current Practice。BCP同时有一个BCP编号和一个RFC编号,一旦约定了一个BCP编号,就不会再变,而其RFC编号则可能会经过修订不断更新。例如反映Internet标准化工作程序的BCP9的RFC编号就从RFC16 02上升到RFC2026,相应地就废弃了RFC1602。 BCP在发表以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广泛征求IETF的意见,经过IESG的审查,通过后即正式发表。但是BCP本身不是Internet标准。 3.FYI RFC FYI是For Your Information的简写,1990年发表的RFC1150(FYI1)定义了FYI,FYI也同时有一个FYI编号和一个RFC编号,FYI编号是固定的。FYI主要是提供有关Internet的知识性内容。如FYI4(RFC1594),"Answers to Commonly asked New Internet User Quest ions"。所有的FYI在提交到RFC编辑以前,必须先经过IETF的User Services WorkingGro up审查。 4.其他RFC 除了STD、BCP、FYI以外还有其他一些RFC。从RFC899开始,所有以99结尾的RFC都是对此前99个RFC的一个概括。如RFC1999就是对RFC1900到RFC1999的一个简单概括。除了上述分类以外,还有一些描述RFC的方法。与Internet标准化过程(Internet Standards Process)有关的规范可以分为两类,即 Technical Specification(TS),Applicability Statement(AS)。TS是对协议、规则、格式、实用程序的描述。AS是描述在何种环境,以及怎样在Internet中使用TS;AS所涉及的并不一定全是Internet标准,比如IEEE、ITU、ISO组织的一些标准,大家所熟悉的ASCII标准就是一例。AS应该对其涉及的TS规定相应的级别"Requirement Level",这些"Require ment Level"如下: ·Required(Req),相当于必须实现,如IP、ICMP; ·Recommended(Rec),鼓励使用,如TELNET; ·Elective(Elc),可选择的; ·Limited Use,只限于特定的用户,一般说来用于对一些新的协议做试验; ·Not Recommended,不要使用,很可能是过时的。 "Maturity Level"也是用来描述TS和AS的一种方式,它反映这些标准是否成熟。对于致力于成为STD的TS和AS有三种"Maturity Level"。·Proposed Standard,基本成熟,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证实其可行性。除非是用来验证该协议的可行性,不要将其视为标准实现。 ·Draft Standard,需要两个独立的,而且具有相互操作性的实例验证该协议的每一个方面。可以将其视为最终的标准草案; ·Internet Standard,最终的Internet标准,同时赋予一个STD编号。除此之外的TS和AS分为以下几种"Maturity Level"。·Experimental,一般是反映一些研究和开发的成果,只应将此看作是一般性的信息。 ·Informational,反映与Internet标准有关的一般性信息。有些也是有关非Intern et组织开发的一些协议,但必须得到协议开发者的许可。 ·Historic,是一些被新的标准取代或者是已经过时废弃不用的标准。 STD1(RFC2200)——Internet Official Protocol Standards,定期更新,反映最新的 Internet标准。另外,对于关注Internet的人来说,应该经常注意查阅BCP9的最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