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英文版第5版课后答案
扩展阅读
手机网络不能共享文件夹 2025-09-26 23:43:13

计算机网络英文版第5版课后答案

发布时间: 2022-10-08 17:27:15

A.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课后答案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 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
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
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
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
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
(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
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
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09 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主干网:提供远程覆盖\高速传输\和路由器最优化通信
本地接入网:主要支持用户的访问本地,实现散户接入,速率低。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
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1-11 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和(p+h)(bit),其中p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b/s),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应取为多大?(提示:参考图1-12的分组交换部分,观察总的时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总时延D表达式,分组交换时延为:D= kd+(x/p)*((p+h)/b)+ (k-1)*(p+h)/b
D对p求导后,令其值等于0,求得p=[(xh)/(k-1)]^0.5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 假定网络利用率达到了90%。试估计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
解: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0
U=90%;D=D0/(1-U)---->D/D0=10
现在的网络时延是最小值的10倍

1-16 计算机通信网有哪些非性能特征?非性能特征与性能特征有什么区别?
答:征:宏观整体评价网络的外在表现。性能指标:具体定量描述网络的技术性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103/109=1µ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250px(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1)1Mb/s:传播时延=0.1/(2×108)=5×10-10
比特数=5×10-10×1×106=5×10-4
1Gb/s: 比特数=5×10-10×1×109=5×10-1
(2)1Mb/s: 传播时延=100/(2×108)=5×10-7
比特数=5×10-7×1×106=5×10-1
1Gb/s:比特数=5×10-7×1×109=5×102
(3) 1Mb/s: 传播时延=100000/(2×108)=5×10-4
比特数=5×10-4×1×106=5×102
1Gb/s:比特数=5×10-4×1×109=5×105
(4)1Mb/s:传播时延=5000000/(2×108)=2.5×10-2
比特数=2.5×10-2×1×106=5×104
1Gb/s:比特数=2.5×10-2×1×109=5×107

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解:(1)100/(100+20+20+18)=63.3%
(2)1000/(1000+20+20+18)=94.5%

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
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
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在OSI中称为服务原语。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24 论述具有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的要点,包括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综合OSI 和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原理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注意:传递信息的物理媒体,如双绞
线、同轴电缆、光缆等,是在物理层的下面,当做第0 层。)物理层还要确定连接电缆插头的定义及连接法。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送以帧(frame)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网络层网络层的任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站的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
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运输层。
运输层运输层的任务是向上一层的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端到端
服务,使它们看不见运输层以下的数据通信的细节。
应用层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提供服务。

1-25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答:电视,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工农业产品

1-26 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

1-27 试解释everything over IP 和IP over everthing 的含义。
TCP/IP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 (所谓的everything over ip)
答: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所谓的ip over everything)

B. 求 计算机网络(第5版) 答案!不是谢希仁的那个,是Andrew S.Tanenbaum David J.Wetherall 的那个!

就是严伟、潘爱民翻译的(计算机网络);700多页,你要那一章节的答案,全部吗?太多了!

C.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5版)》(Andrew S. Tanenbau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gs93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5版)

作者:Andrew S. Tanenbaum

译者:严伟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3-1

页数:739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最权威的计算机网络经典教材。全书按照网络协议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并结合Internet给出了大量的协议实例。在讲述网络各层次内容的同时,还与时俱进地引入了最新的网络技术,包括无线网络、3G蜂窝网络、RFID与传感器网络、内容分发与P2P网络、流媒体传输与IP语音,以及延迟容忍网络等。另外,本书针对当前网络应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进行了深入讨论,而且把相关内容与最新网络技术结合起来阐述。

作者简介:

Andrew S.Tanenbaum获得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学学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是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并领导着一个计算机系统的研究小组。同时,他还是一家计算与图象处理学院的院长,这是由几家大学合作成立的研究生院。尽管社会工作很多,但他并没有中断学术研究。多年来,他在编译技术、操作系统、网络及局域分布式系统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设计规模达数百万用户的广域分布式系统。在进行这些研究项目的基础上,他在各种学术杂志及会议上发表了70多篇论文。他同时还是5本计算机专着的作者。

D. 《计算机网络第5版》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提取码:cfmg

书名:计算机网络

作者:谢希仁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

页数:402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第5版)》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于1994年、1999年和200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2006年8月本教材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计算机网络》的第5版,在内容和结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修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各章均附有练习题。此外,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随书配套的光盘中,有全书课件和作者教学中经常遇到的150多个问题及解答,计算机网络最基本概念的演示(PowerPoint文件),以及《计算机网络(第5版)》引用的全部RFC文档等,供读者参阅。

E.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CH1 答案 一.填空题 1.通信 2.实现资源共享 3.局域网 广域网 4.资源子网 通信子网 二.选择题 DDBBCCA 三.简答题 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 (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电缆长度短。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可使用光纤。光纤的传输速率很高,十分适合于环型拓扑的单方向传输。环型拓扑的缺点如下:结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的故障;故障检测困难;信道利用率低。 (5)网状型拓扑优点是:可靠性好,结点的独立处理能力强,信息传输容量大。 缺点是: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大,投资费用高。 4.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实时控制、均衡负载和分布式处理、其他综合服务。举例说明(略)。 CH2 答案 一.填空题 1.信号

2.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并行通信 3.调制 解调 调制解调器 4.幅度调制(ASK) 频率调制(FSK) 相位调制(PSK) 5.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6.奇偶校验 循环冗余校验 7.非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二.选择题 BDAABDABCCB 三.简答题 1.答:信息是指有用的知识或消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换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表达方式,是把事件的某些属性规范化后的表现形式,它能够被识别,可以被描述。数据与信息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涉及的是事物的表示形式,信息涉及的是这些数据的内容和解释。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是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表示,而这些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数据要通过物理介质和器件进行传输时,还需要将其转变成物理信号。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磁波表现形式,是表达信息的一种载体,如电信号、光信号等。在计算机中,信息是用数据表示的并转换成信号进行传送。 2.答:当发送端以某一速率在一定的起始时间内发送数据时,接收端也必须以同一速率在相同的起始时间内接收数据。否则,接收端与发送端就会产生微小误差,随着时间的增加,误差将逐渐积累,并造成收发的不同步,从而出现错误。为了避免接收端与发送端的不同步,接收端与发送端的动作必须采取严格的同步措施。 同步技术有两种类型: (1)位同步:只有保证接收端接收的每一个比特都与发送端保持一致,接收方才能正确地接收数据。 (2)字符或帧数据的同步:通信双方在解决了比特位的同步问题之后,应当解决的是数据的同步问题。例如,字符数据或帧数据的同步。 3、4.略 5.传输出错,目的结点接收到的比特序列除以G(x)有余数。 CH3 答案 一.填空题 1.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应用层 2.物理 3.比特流 差错 4.比特 数据帧 数据包(分组) 报文 5.物理层 网络层 传输层 二、选择题 DBACB BCABB CDACA 三、简答题 1.所谓网络体系结构就是为了完成主机之间的通信,把网络结构划分为有明确功能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虚通信的协议以及相邻层之间的接口和服务。因此,网络的层次模型与各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统称为网络体系结构。 2.网络体系结构分层的原则: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某一层并不需要知道它的下层是如何实现的,而仅仅需要知道下层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可以了。
2)灵活性好。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关系保持不变,则在这层以上或以下各层均不受影响。 3)结构上可独立分割。由于各层独立划分,因此,每层都可以选择最为合适的实现技术。 4)易于实现和维护。这种结构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因为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 3.帧同步(定界)就是标识帧的开始与结束,即接收方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帧的开始于结束。常见有4中帧定界方法,即字符计数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带位填充的首尾标志法和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4.数据链路层使用的地址是MAC地址,也称为物理地址;网络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也称为逻辑地址;传输层使用的地址是IP地址+端口号。 5.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不相邻结点间数据包的透明传输,为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任务。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有:1)为传输层提供服务;2)组包与拆包;3)路由选择;4)流量控制。 6.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层,其主要功能是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进程之间负责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而网络层只负责找到目的主机,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传输层是资源子网的最低层,所以说传输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是承上启下的一层。在计算机网络通信中,数据包到达指定的主机后,还必须将它交给这个主机的某个应用进程(端口号),这由传输层按端口号寻址加以实现。 7.流量控制就是使发送方所发出的数据流量速率不要超过接收方所能接收的数据流量速率。流量控制的关键是需要一种信息反馈机制,使发送方能了解接收方是否具备足够的接收及处理能力,使得接收方来得及接收发送方发送的数据帧。 流量控制的作用就是控制“拥塞”或“拥挤”现象,避免死锁。 流量在计算机网络中就是指通信量或分组流。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若通信量再增大,就会使得某些结点因无缓冲区来接收新到的分组,使网络的性能明显变差,此时网络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从网络输出的分组数目)将随着输入负载(单位时间内输入给网络的分组数目)的增加而下降,这种情况称为拥塞。在网络中,应尽量避免拥塞现象的发生,即要进行拥塞控制。 网络层和传输层与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有关。 8.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1)分段与重组数据2)按端口号寻址3)连接管理4)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分段与重组数据的意思如下: 在发送方,传输层将会话层来的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并在这些数据单元头部加上一些相关控制信息后形成报文,报文的头部包含源端口号和目标端口号。在接收方,数据经通信子网到达传输层后,要将各报文原来加上的报文头部控制信息去掉(拆包),然后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重组,还原为原来的数据,送给会话层。 9.TCP/IP参考模型先于OSI参考模型开发,所以并不符合OSI标准。TCP/IP参考模型划分为4个层次:1)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2)传输层(Transport Layer);3)网际层(Internet Layer);4)网络接口层(Host-to-Network Layer)。 10.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共同点是它们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在传输层中二者都定义了相似的功能。但是,它们在层次划分与使用的协议上有很大区别。 OSI参考模型与协议缺乏市场与商业动力,结构复杂,实现周期长,运行效率低,这是它没有能够达到预想目标的重要原因。 TCP/IP参考模型与协议也有自身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TCP/IP参考模型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2)TCP/IP参考模型的网 络接口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它定义了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合理的,一个好的参考模型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而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CH4 答案 一.填空题 1.光纤 2.IEEE802.4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逻辑链路子层(LLC) 4.CSMA/CD 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令牌总线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5.星型结构 总线型结构 环型结构 6.MAC地址 48 厂商 该厂商网卡产品的序列号 二.选择题 ADCBCDAB 二.简答题 1.答:局域网是在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利用各种网络连接设备和通信线路将计算机互联在一起,实现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局域网特点:地理范围有限;一般不对外提供服务,保密性较好,且便于管理;网速较快;误码率低;局域网投资较少,组建方便,使用灵活等。 2.答:局域网有硬件和软件组成。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工作站系统、网卡驱动系统、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诊断软件。局域网的硬件系统一般由服务器、用户工作站、网卡、传输介质和数据交换设备五部分组成。 3.答:目前,局域网常用的共享式访问控制方式有三种,分别用于不同的拓扑结构: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法(CSMA/CD),令牌环访问控制法(Token Ring),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法(token bus)。 CSMA/CD协议主要用于物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星型或树型的以太网中。CSMA/CD采用了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原理比较简单,技术上易实现,网络中各工作站处于平等地位,不需集中控制,不提供优先级控制。在低负荷时,响应较快,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在高负荷(节点激增)时,随着冲突的急剧增加,传输延时剧增,导致网络性能的急剧下降。此外,有冲突型的网络,时间不确定,因此,不适合控制型网络。 令牌环(Token Ring)介质访问控制多用于环型拓扑结构的网络,属于有序的竞争协议。令牌环网络的主要特点:无冲突;时间确定;适合光纤;控制性能好;在低负荷时,也要等待令牌的顺序传递,因此,低负荷时响应一般,在高负荷时,由于没有冲突,因此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技术应用于物理结构是总线的而逻辑结构却是环型的网络。特点类似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 4.答:CSMA/CD方法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下4句话: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随机延迟后重发。 5.答:由于局域网不需要路由选择,因此它并不需要网络层,而只需要最低的两层: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IEEE802标准,又将数据链路层分为两个子层: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和逻辑链路子层LLC。
CH5 答案 一.填空题 1.交换机 路由器 2.电路交换(拨号)服务 分组交换服务 租用线路或专业服务 3.计算机主机 局域网 4.640kbps-1Mbps 1.5Mbps-8Mbps 二.选择题 BCADAA 三.简答题 1.答:①拨号上Internet/Intranet/LAN; ②两个或多个LAN之间的网络互连; ③和其它广域网技术的互连。 2.答:(1)多种业务的兼容性 (2)数字传输:ISDN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 (3)标准化的接口: (4)使用方便 (5)终端移动性 (6)费用低廉 3.答:① 采用TDMA、CDMA数字蜂窝技术,频段为450/800/900MHz,主要技术又GSM、IS-54TDMA(DAMPS)等; ② 微蜂窝技术,频段为1.8/1.9GHz,主要技术基于GSM的GSC1800/1900,或IS-95的CDMA等; ③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r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可在GSM移动电话网上收、发话费增值业务,支持数据接入速率最高达171.2Kbps,可完全支持浏览Internet的 Web站点。 CH6答案 一.填空题 1.unix 、linux、Netware、Windows Server系列 2.打印服务 通信服务 网络管理 二.选择题 DBCAC 三.问答题 1.答:①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 ②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③从网络的观点看,可以将网络操作系统与标准的网络层次模型作以比较。 2.答:网络操作系统除了应具有通常操作系统应具有的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外,还应具有以下两大功能: ①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通信能力; ②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如远程作业录入并进行处理的服务功能;文件传输服务功能;电子邮件服务功能;远程打印服务功能等。

F. 谁或者哪里有计算机专业英语这本书课后题的答案

我也想要啊,4号就考试了!555,只找到课后题的题目,没翻译,给你分享啦~~

第1章
Explain the five parts of an information system.
解释信息系统的5个部分。

What part do people play in this system?

做什么的一部分人在这个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

What is system software?

什么是系统软件?

What kinds of programs are included in system software?

什么类型的程序都包括在系统软件?

Define and compare basic and specialized application software.

定义和比较基本和专门应用软件。

Describe some different types of basic applications.

描述基本的应用有不同的类型。

Describe some types of specialized applications.

描述了某些类型的专门应用。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omputers.

描述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What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什么是最常见的类型?

What are the types of microcomputers?

微型计算机是什么类型的?

What is connectivity?

什么是连接?

How are the wireless revolution and connectivity related?

如何无线革命和连接相关? What is a computer network?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What are the Internet and the Web?

什么样的互联网和Web?

Chapter 2 第2章
Discuss the uses of the Internet.
讨论互联网的使用。
Which activities have you participated in?
哪些活动你参加了?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popular?
哪一种你认为最流行?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providers.
说明提供者之间的三种类型的差异。
What are the basic elements of an e-mail message?
什么是电子邮件消息的基本要素?
What are the types of discussion groups?
什么是小组讨论的类型?
Describe any groups you participate in.
请描述你参加任何团体英寸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earch engines.
描述的搜索引擎的不同类型。
Give an example of the type of search each engine is best for.
举一个类型的搜索引擎是每个最好的例子。

Chapter 3 第3章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l-purpose and special-purpose applications.
解释一下,一般用途和特殊用途的应用差异。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function and a formula?
是什么之间的函数和公式的区别?
How is a formula related to what-if analysis?
如何与假设分析公式?
What are presentation graphics programs?
什么是演示图形程序?
How are they used?
他们如何使用?
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nked object and an embedded object?
解释之间的链接对象和嵌入的对象不同?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OLE?
OLE的是什么优势?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integrated package and a software suite?
什么是综合性的一揽子之间和套装软件的区别?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Chapter 4 第4章
Describe graphics, including desktop publishers, image editors, illustration programs, image galleries, and graphics suites.
描述图形,包括桌面出版,图像编辑,插图程序,图象画廊,和图形套房。
Discuss audio and video editing software.
讨论音频和视频编辑软件。
What is multimedia?
什么是多媒体?
How are multimedia presentations developed?
多媒体演示如何发展?
Describe Web authoring, including Web site design and Web authoring programs.
描述网站包括网站设计和网页制作软件创作。
Discuss three area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讨论三个人工智能领域。

Chapter 5 第5章
Describe system software.
描述系统软件。
What are the four types of system programs?
什么是系统程序的四种类型?
What are the basic functions of every operating system?
什么是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What are the three basic operating system categories?
什么是三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类别?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Windows, Mac OS , and Linux.
解释之间的差异和在Windows,Mac 操作系统相似,和Linux。
Discuss utilities.
讨论工具。
What are the five most essential utilities?
什么是五个最重要的事业吗?
What is a utility suite?
什么是实用工具套件?
Explain the role of device drivers.
解释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
Discuss the Add Printer Wizard and Windows Update.
讨论添加打印机向导和Windows Update。

Chapter 6 第6章
Describe the four basic types of system units.
描述系统的四个基本类型的单位。
Describe the two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CPU.
描述了两个CPU的基本组成部分。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 of memory?
有什么区别和记忆之间的三种类型相似的呢?
Identify five expansion cards and describe the function of each.
确定5个扩展卡和描述每个功能。
Identify and describe four standard ports and three specialized ports.
确定并描述四个标准端口和三个专门端口。

Chapter 7 第7章
Define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定义输入和输出设备。
Describ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ointing, scanning, image capturing, and audio-input devices.
描述指向的不同类型,扫描,图像捕捉,音频输入设备。
Describe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output devices.
描述的输出设备三类。
Define output and output devices.
定义输出和输出设备。
What are combination input and output devices?
什么是组合的输入和输出设备?
Describe four such devices.
描述四个这样的设备。

Chapter 8 第8章
Discuss the traditional and high-capacity floppy disks.
论传统和高容量软盘。
What are the three types of hard disks?
什么是硬盘的三种类型?
Describe three ways to improve hard disk performance.
描述三种方法来提高硬盘性能。
What are the two most common optical disc formats?
什么是最常见的两种光盘格式?
What is hi def?
什么是高科技高清?
Describe the basic types for each format.
每种格式描述的基本类型。
Discuss solid-state storage, Internet hard drives, and magnetic tape.
讨论固态存储,网络硬盘和磁带。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Discuss mass storage, enterprise storage systems, and mass storage devices.
讨论海量存储,企业级存储系统,以及大容量存储设备。

Chapter 9 第9章
Define and discuss connectivity, the wireless revolution, and communications.
定义和讨论的连接,无线革命和通讯。
Identify and describe the various physic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查明和说明各种物理和无线通信渠道。
Identify the standard Internet protocol and discuss its essential features.
确定标准的Internet协议,并讨论其基本特点。
Define and discuss the four principal network topologies.
定义并讨论四个主要的网络拓扑。
Define and discuss the three most common network strategies.
定义并讨论三种最常用的网络战略。

Chapter 10 第10章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tabases and privacy.
讨论数据库和隐私之间的关系。
Discuss the Code of Fair Information Act.
讨论展会信息法码。
Why has this Act not been made into law?
为什么还没有成为法律本法?
Discuss the various kinds of computer criminals.
讨论计算机的各种犯罪分子。
What are the principal measures used to protect computer security?哪些主要措施来保护计算机安全?
What is encryption?
什么是加密?
How is it used by corporations and indivials?
它是怎样由企业和个人使用?
What is ergonomics?
什么是人体工程学?
How does computer use impact mental health?
如何使用电脑的心理健康的影响?
Physical health?身体健康?

Chapter 11 第11章
Name and discuss the five common functions of most organizations.
名称和讨论最多的5个组织的共同职责。
Discuss the rol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management in a corporation.
讨论在公司的管理的三种角色。
What are the four most common 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
什么是四种最常见的电脑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Describe the different reports and their roles in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描述了不同的报告和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and a knowledge work system?
是什么之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知识工作系统的区别?

chapter 12 第12章
Describe the five logical data groups or categories.
描述逻辑数据的五个群体或类别。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batch processing and real-time processing?
之间有什么批处理和实时处理的区别?
Identify and define the five parts of DBMS programs.
查明和确定项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5个部分。
What are the five types of databases?
什么是数据库的5类?
Why does more than one kind of database exist?
为什么多个类型的数据库存在?
What are some of the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of databases?
有什么好处和数据库的一些限制?
Why is security a concern?
为什么是安全的关注?

Chapter 13 第13章
What is a system?
什么是系统?
What are the six phases of the systems life cycle?
什么是系统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
Why do corporations undergo this process?
为什么公司经过这一进程?
What are the tools used in the analysis phase?
什么是在分析阶段使用的工具?
What is top-down analysis?
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分析?
How is it used?
它是如何使用?
Describe each type of system conversion.
描述每个系统的转换类型。
Which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这是最常用的?
What is system maintenance?
什么是系统维护?
When does it occur?
什么时候发生?
Explain prototyping and RAD.
解释原型和RAD。
When might they be used by corporations?
当他们可能会被利用公司呢?

Chapter 14 第14章
Identify and discuss each of the six steps of programming.确定并讨论节目的六个每个步骤。
Describe CASE tools and OOP.描述和面向对象的CASE工具。 How does CASE assist programmers?案例如何帮助程序员?
What is meant by “generation” in reference to programming languages?什么是“一代人在提到编程语言”?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ow-level and high-level languages?之间有什么低级和高级语言的区别?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compiler and an interpreter?什么是编译器之间的差异和翻译? What role would these tools have in programming with natural languages?什么样的作用将这些工具与自然语言编程?
What are logic structures?什么是逻辑结构? Describ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ree types.描述三种类型之间的差异。
Chapter 15 第15章
Why is strategy important to indivial su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age?为什么战略的重要的信息时代的个人成功? What is your strategy?你的战略是什么?
Describe how technology changes the nature of competition.描述技术如何改变了竞争的性质。
How can your computer competencies and knowledge help you get ahead in today's market?如何才能在个人电脑的能力和知识,帮助您在今天的市场领先?
What does proactive mean?主动意味着什么? What is a proactive computer user?什么是积极的计算机用户? What advantages does this type of user have over the other types?哪些优点这种类型的用户具有比其他类型的?
Discuss several different career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的讨论几种不同的职业。 Which are of interest to you?哪些是您感兴趣的?

G. 武汉大学新编项目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新版

;fromuid=21634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题答案(2008年修订版的)

;fromuid=216349

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课后答案及课文翻译

;fromuid=216349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教材详细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第二册》课后答案

;fromuid=21634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课后答案(高教版)

;fromuid=216349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三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fromuid=216349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fromuid=216349

《会计学原理》同步练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微观经济学》课后答案(高鸿业版)

;fromuid=216349

《统计学》课后答案(第二版,贾俊平版)

;fromuid=216349

《西方经济学》习题答案(第三版,高鸿业)可直接打印

;fromuid=216349

毛邓三全部课后思考题答案(高教版)/毛邓三课后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视野大学英语听说教程1听力原文及答案下载

;fromuid=216349

西方宏观经济高鸿业第四版课后答案

;fromuid=216349

《管理学》经典笔记(周三多,第二版)

;fromuid=216349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线性代数》(同济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fromuid=216349

高等数学(同济第五版)课后答案(PDF格式,共527页)

;fromuid=21634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

;fromuid=216349

曼昆《经济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

;fromuid=216349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参考答案

;fromuid=216349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教程》(第五版)习题参考答案(共48页)

;fromuid=2163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详细习题答案(童诗白,华成英版,高教版)

;fromuid=216349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高教版,第八版,西北工业大学)

;fromuid=216349

《大学物理》完整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管理学》课后答案(周三多)

;fromuid=216349

机械设计基础(第五版)习题答案[杨可桢等主编]

;fromuid=216349

程守洙、江之永主编《普通物理学》(第五版)详细解答及辅导

;fromuid=216349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本详解(四册全)

;fromuid=216349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课后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册的课后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答案(第二版)

;fromuid=216349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全集(共含250道题目和答案)

;fromuid=216349

《电工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版,上册,秦曾煌主编)

;fromuid=216349

完整的英文原版曼昆宏观、微观经济学答案

;fromuid=21634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习题答案(阎石,第五版)

;fromuid=216349

《电路》习题答案上(邱关源,第五版)

;fromuid=216349

《电工学》习题答案(第六版,秦曾煌)

;fromuid=216349

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册)课文翻译

;fromuid=216349

《生物化学》复习资料大全(3套试卷及答案+各章习题集)

;fromuid=21634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共10章)

;fromuid=2163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课后答案(浙江大学盛骤谢式千编着)

;fromuid=216349

《理论力学》课后习题答案(赫桐生,高教版)

;fromuid=216349

《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四册)练习答案及课文译文

;fromuid=216349

《化工原理答案》课后习题答案(高教出版社,王志魁主编,第三版)

;fromuid=216349

《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

;fromuid=216349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册练习答案

;fromuid=216349

《流体力学》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

;fromuid=216349

高等数学习题答案及提示

;fromuid=216349

《高分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潘祖仁主编)

;fromuid=21634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答案

;fromuid=216349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解答(谢希仁,第五版)

;fromuid=2163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优秀学习资料

;fromuid=216349

《离散数学》习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fromuid=21634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杨素行第三版)

;fromuid=216349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及辅导参考(吴大正版)

;fromuid=216349

《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皮连生版)

;fromuid=216349

《理论力学》习题答案(动力学和静力学)

;fromuid=216349

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料包

;fromuid=21634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二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WORD+原图)

;fromuid=216349

《成本会计》配套习题集参考答案

;fromuid=216349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8套习题及习题答案(自学推荐)

;fromuid=216349

《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笔记与课后习题详解(第3版,宋承先)

;fromuid=216349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答案(汤子瀛版,完整版)

;fromuid=216349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史以来最全面的复习资料!!!

;fromuid=216349

《线性代数》9套习题+9套相应答案(自学,复习推荐)

;fromuid=216349

《管理理论与实务》课后题答案(手写版,中央财经大学,赵丽芬)

;fromuid=216349

统计学原理作业及参考答案

;fromuid=216349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带式运输机的传动装置的设计

;fromuid=216349

《物理学》习题分析与解答(马文蔚主编,清·华大学,第五版)

;fromuid=216349

《新编大学英语》课后答案(第三册)

;fromuid=216349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后习题(第四版)

;fromuid=216349

大学数学基础教程课后答案(微积分)

;fromuid=216349

《投资学》课后习题答案(博迪,第四版)

;fromuid=216349

流体力学课后答案(高教版,张也影,第二版)

;fromuid=216349

《语言学概论》习题答案(自考,新版教材)

;fromuid=216349

《统计学》各章练习题答案

;fromuid=21634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答案版)

;fromuid=216349

《积分变换》习题答案(配套东南大学张元林编的)

;fromuid=216349

《中级财务会计》习题答案(第二版,刘永泽)

;fromuid=216349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5版和第4版)

;fromuid=21634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张毅刚主编,高教版)

;fromuid=216349

《金融工程》课后题答案(郑振龙版)

;fromuid=216349

《液压传动》第2版思考题和习题解答(共36页)

;fromuid=216349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资料相当丰富)

;fromuid=216349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版)

;fromuid=216349

《国际经济法》课后参考答案

;fromuid=216349

大学英语四级十年真题+听力

;fromuid=216349

《信号与系统》习题详解(奥本海姆版)

;fromuid=216349

《电路分析》课后答案及学习指导(第二版,胡翔骏,高教版)

;fromuid=216349

《C语言设计》(谭浩强,第三版)227页

;fromuid=216349

新视野大学英语课后习题答案1-4册全集

;fromuid=216349

H. 计算机课后习题答案

学糕上有这个课后习题答案

I. 求解CSMA/CD的一道题!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 第3章25题!!

t=0时,A,B开始传输数据; t=225比特时间,A和B同时检测到发生碰撞; t=225+48=273比特时间,完成了干扰信号的传输; 开始各自进行退避算法: A: 因为rA=0,则A在干扰信号传输完之后立即开始侦听 t=273+225(传播时延)=498比特时间,A检测到信道开始空闲 t=498+96(帧间最小间隔)=594比特时间,A开始重传数据 -----第一问A的重传时间 t=594+225 (传播时延)=819比特时间,A重传完毕 ----第二问A重传的数据帧到达B的时间 B: 因为rB=1,则B在干扰信号传输完之后1倍的争用期,即512比特时间才开始侦听 t=273+512=785比特时间,B开始侦听 若侦听空闲,则 t=785+96(帧间最小间隔)=881比特时间,B开始重传数据 若侦听费空闲,则继续退避算法 又因为t=819比特时间的时候,A才重传数据完毕,所以B在785比特时间侦听的时候,肯定会侦听信道非空闲,即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之前侦听到信道忙, 所以,第四问的答案:B在预定的881比特时间是停止发送数据的。 即第三问A重传的数据不会和B重传的数据再次发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