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包括
扩展阅读
苹果安装未知软件安全吗 2025-09-26 14:40:13
打印机3065网络设置 2025-09-26 14:25:08

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包括

发布时间: 2022-10-18 01:32:56

A.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趋势包括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包括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巨型化:意味着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提高,存储容量增大,功能增强。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巨型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将达到每秒100亿次。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气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领域。
微型化:微机已经进入仪器、仪器、家电产品等小型仪器设备中,同时作为工业控制过程的心脏,使仪器设备“智能化”。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笔记本电脑、手持电脑等微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的必然。——自微处理器芯片问世以来,发展速度与日俱增。
网络化: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特别是家用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一方面共享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各计算机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进行通信。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计算机网络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银行系统、商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等。
智能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研究以现代科学为基础。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重要方向,新一代计算机模拟人的感觉行为和思维过程机制,进行“看”、“听”、“说”、“想”、“做”,进行逻辑推理、学习和证明的能力具备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图像的能力,具有说话能力,能够让人类用自然语言直接对话。能够利用现有的知识和不断学习的知识,进行思考、联想、推理,得出结论,具有解决复杂问题、收集记忆、检索相关知识的能力。

B. 计算机网络未来发展趋势到底是什么

1、运营产业化:

以Internet运营为产业的企业迅速崛起,从1995年5月开始.多年资助Internet研究开发的美国科学基金会( NSF)退出Internet,把NFSnet的经营权转交给美国3家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即Sprint, MCI和ANS),这是Internet发展史一的重大转折。

2、应用商业化:

随着Internet对商业应用的开放,它已成为一种十分出色的电子化商业媒介。众多公司和企业不仅把它作为市场销售和客户支持的重要手段,而且把它作为传真、快递及其他通信手段的廉价特代品,借以形成与全球客户保持联系和降低日常的运营成本。

如电子邮件、IP电话、网络传真、VPN和电子商务等,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便是最好例证。

3、互联全球化:

Internet虽然已有30来年的发展历史,但早期主要是限于美国国内的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和它的盟国范围内使用。随着各国纷纷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现在已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各个国家都在以最快的速度接入Internet。

4、互联宽带化:

随着网络基础的改善、用户接入方面新技术的采用、接入方式的多样化和运营商服务能力的提高,因为接入网速率慢而形成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改善,上网速度将会更快,带宽瓶颈约束将会消除,互联必然宽带化,从而促进更多的应用在网上实现,并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

5、多业务综合平台化、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图像、语音和数据“三网合一”的多媒体业务综合平台,并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和电子教学等交叉融合。10—20年内,互联网将超过报刊、广播和电视的影响力,逐渐形成“第四媒体”。

C. 计算机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D.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现代网络结构有哪些特点

开放和大容量的发展方向

系统开放性是任何系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系统特性,因此也应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统一网络通信协议标准的互联网结构,正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的体现。统一网络分层体系结构标准是互联异种机的基本条件,Internet所以能风靡全球,正是它所依据的TCP/IP协议栈已逐步成为事实上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各种不同类型的巨、大、中、小、微型机及其它网络设备,只要所装网络软件遵循TCP/IP协议栈的标准,都可联入Internet中协同工作。早期那种各大公司专用网络体系结构群雄竞争的局面正逐步被TCP/CP一统天下的形势取代,

这是计算机网络系统开放性大趋势所决定的。互联网结构是指在网络通信体系第三层路由交换功能统一管理下,实现不同通信子网互联的结构,它体现了网络分层体系中支持多种通信协议的低层开放性,因为这种互联网结构可以把高速局域通信网、广域公众通信网、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无线移动通信等各种不同通信技术和通信系统有机地联入到计算机网络这个大系统中,构成覆盖全球、支持数亿人灵活、方便上网的大通信平台。近几年来,各种互联设备和互联技术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网络这种低层开放性的发展趋势。统一协议标准和互联网结构形成了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开放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标准化始终是发展计算机网络开放性的一项基本措施,除了网络通信协议的标准,还有许多其它有关标准,如应用系统编程接口标准、数据库接口标准、计算机OS接口标准及应用系统与用户使用的接口标准等,也都与计算机网络系统更方便地融入新的信息技术,更大范围的开放性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这种全球开放性不仅使它要面向数十亿的全球用户,而且也将迅速增加更大量的资源,这必将引起网络系统容量需求的极大增长而推动计算机网络系统向广域的大容量方向发展,这里大容量包括网络中大容量的高速信息传输能力、高速信息处理能力、大容量信息存储访问能力,以及大容量信息采集控制的吞吐能力等,对网络系统的大容量需求又将推动网络通信体系结构、通信系统、计算机和互联技术也向高速、宽带、大容量方向发展。网络宽带、高速和大容量方向是与网络开放性方向密切联系的,21世纪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将是不断融入各种新信息技术、具有极大丰富资源和进一步面向全球开放的广域、宽带、高速网络。

E. 计算机发展的趋势并体现在哪些方面

计算机的发展体现为四种趋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1、巨型化是指大存储量和强功能,并且体积巨大的的巨型计算机。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气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需要大量数据安全的学科领域。巨型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2、微型化就是性能优良、整机更加小巧的微型计算机。这类计算机多用于常规使用,方便携带,也同样拥有计算机的全部功能。
3、网络化能够扩大计算机的使用范围,为用户提供方便、及时的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智能化就是让计算机能够模拟人类的智力活动,现在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能够解决我们很多的问题,提供更多的方便。

(5)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包括扩展阅读:
计算机硬件的前世今生:
1、电子管:第一台计算机由电子管构成,它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2、晶体管: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它体积比电子管小、速度提升,并降低了功耗。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58年,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计算机变得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
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可以在一个芯片上容纳几百个元件,后来的特大规模集成电路上将数量扩充到百万级。时至今日,集成规模还在不断增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子设备都属于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aqui te amo。

F.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俞哪几个阶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 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

第二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 多个自主功能的主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联,形成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 形成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

第四阶段 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向互连、高速、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计算机网络。

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了初级的计算机网络模型。此阶段网络应用主要目的是提供网络通信、保障网络连通。这个阶段的网络严格说来仍然是多用户系统的变种。美国在1963年投入使用的飞机定票系统SABBRE-1就是这类系统的代表。

第二阶段: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实现了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完整的计算机网络。此阶段网络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网络通信、保障网络连通,网络数据共享和网络硬件设备共享。这个阶段的里程碑是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网络。目前,人们通常认为它就是网络的起源,同时也是Internet的起源

第三阶段:计算机解决了计算机联网与互连标准化的问题,提出了符合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的“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RM)”,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此阶

段网络应用已经发展到为企业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信息服务时代。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是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NSFnet。

第四阶段:计算机网络向互连、高速、智能化和全球化发展,并且迅速得到普及,实现了全球化的广泛应用。代表作是Internet。

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l 向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发展:使不同软硬件环境、不同网络协议的网可以互连,真正达到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和分布处理的目标。

l 向高性能发展:追求高速、高可靠和高安全性,采用多媒体技术,提供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综合性服务。

l 向计算机网络智能化发展: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提供综合的多功能服务,并更加合理地进行网络各种业务的管理,真正以分布和开放的形式向用户提供服务

G. 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分析

1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发展趋势
1.1分布式网络管理
基于传统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下,其利用SNMP对网络设备进行操控,并将设备集为一体,实施有效管理。但随着网络用户的逐渐增长,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管理形式在音频、视频等数据传输过程中凸显出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到了网络环境的整体服务水平。因而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应逐步贯穿QOS思想,且将交互问题视为网络管理的核心问题,继而以分布式系统构建形式优化CORBA平台,并依据网络环境,设立多个域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最终以此来为跨平台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交互环境,且就此满足其信息传递需求。此外,在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下其对网络环境的协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此基础上应深入探究CORBA技术,且赋予网络系统数据采集、集中管理、分发代码等功能,以此来营造灵敏度较高的网络空间。
1.2综合化网络管理
综合化网络管理是基于多种级制的支撑下实现的,同时在综合化网络管理环境下应依据网络空间设置总操作台,从而透过操作台实现对子网业务、故障定位、故障排除的全面掌控,且以互连的多个网络管理形式来实现高效率的网络环境管理状态。例如,IP网络、SDH网络均为综合化网络管理形式的体现。此外,当代网络电视在系统监控、管理过程中即结合网络互联的特点,对数字干线传输、HFC综合接入网、分前端机供电方供电等多个网管系统实施互联的管理形式,最终由此缓解了网络设备复杂性问题,且就此满足了当代群众网络环境需求。另外,在综合化网络管理模式下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应针对已经存在的子网管理系统进行深入分析,继而由此构建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实施高效率网络管理模式。
2可拓展视角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技术
2.1分布式失效检测技术
2.1.1轮询方法
基于可拓展视角下为了保障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逐渐将轮询失效检测方法应用于网络管理环境下,即由检测者定期发送查询请求,同时以被检测对象接收信息后“回”或者“不回”的行为对其“活动”、“实效”状态进行判断。此外,基于轮询检测方法应用的基础上,要求检测者应在一轮查询完成后,针对“活动”检测对象展开新一轮的检测行为,最终由此实现对网络管理系统的有效管理。另外,由于在“轮询”过程中检测者承担着主要职能,因而在检测对象选择过程中应确保其合理性,同时赋予检测设备ICMPEcho发送功能,继而通过检测数据的发送判断IP层端ICMPEchoReply信息接收情况,即其设备数据传输功能的有效性。另外,轮询检测方法亦可应用于客户服务情况检测过程中,即以客户访问模拟形式要求Ping发送查询请求,从而透过服务速度来判断分布式失效情况,并对其展开行之有效的处理[2]。
2.1.2心跳检测法
心跳检测法的简称为HB,HB检测即通过定期发送预约消息的形式来对分布式失效情况进行判断。在心跳检测法中,检测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即其需根据被检测者的“心跳信息”反馈数据对检测对象“活动”、“失效”状况进行识别。如,基于检测者、被检测者分别为c、d的条件下,c会在△t时间内发送hi个HB消息,同时d在第i个消息接收后会对消息进行相应的反馈,而如若第i+1个消息发送时,d仍无反应,则表示计算网络管理系统分布式失效。同时,在心跳检测过程中应注重用T0(预约超时时间)+Ti来表示Ti+1,继而由此来简化检测过程。从以上的分析中即可看出,HB检测法中对被检测对象HB消息接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对此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应着重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例如,LinuxHA系统在实施网络管理环节的过程中即对HB检测方法进行了合理的运用,继而由此满足了人们网络服务需求,且为其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空间[3]。
2.2Web服务器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管理系统为了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发送目标,以LAN、WAN分布于多台Web服务器的形式满足了受众网络应用需求,同时通过组织调度规划实现对用户Web请求的协调处理,最终由此提升整体网络服务质量。在Web服务器应用过程中CARD方法的应用得到了较大的成效,即以前端机设置的形式处理用户流量请求,同时通过IP映像的设计,便于各站点在主机请求转发信息接收后对请求信息进行处理,达到高质量信息处理状态。另外,在CARD处理模式下,要求计算机主机应先对用户请求信息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继而在此基础上通过HTTP协议将信息发送至适宜的站点,即具体的Web服务器,最终基于TCP连接的基础上满足用户网络应用需求[4]。
3结语
综上可知,当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效率低等问题影响到了人们对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发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对Web服务器技术、心跳检测法、轮询方法等的运用,继而由此来应对传统集中式网络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相应问题,且提升整体网络管理系统规划水平,避免不规范管理行为的凸显影响到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H.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九大技术支撑未来网络技术NGN

IPv6
作为网络协议,NGN将基于IPv6。IPv6相对于IPv4的主要优势是:扩大了地址空间、提高了网络的整体吞吐量、服务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安全性有了更好的保证、支持即插即用和移动性、更好地实现了多播功能。

光纤高速传输技术
NGN需要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看到的,并能实现的最理想传送媒介仍然是光。因为只有利用光谱才能带给我们充裕的带宽。光纤高速传输技术现正沿着扩大单一波长传输容量、超长距离传输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三个方向在发展。单一光纤的传输容量自1980至2000年这20年里增加了大约1万倍。目前已做到40Gb/s,预计几年后将再增加16倍,达到6.4 Tb/s。超长距离实现了1.28T(128x10G)无再生传送8000Km。波分复用实验室最高水平已做到273个波长、每波长40Gb(日本NEC)。

光交换与智能光网
光有高速传输是不够的,NGN需要更加灵活、更加有效的光传送网。组网技术现正从具有分插复用和交叉连接功能的光联网向利用光交换机构成的智能光网发展,从环形网向网状网发展,从光-电-光交换向全光交换发展。智能光网能在容量灵活性、成本有效性、网络可扩展性、业务灵活性、用户自助性、覆盖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比点到点传输系统和光联网带来更多的好处。

宽带接入
NGN必须要有宽带接入技术的支持,因为只有接入网的带宽瓶颈被打开,各种宽带服务与应用才能开展起来,网络容量的潜力才能真正发挥。这方面的技术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四种技术,一是基于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二是基于以太网无源光网(EPON)的光纤到家(FTTH);三是自由空间光系统(FSO);四是无线局域网(WLAN)。

城域网
城域网也是NGN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城域网的解决方案十分活跃,有基于SONET/SDH/SDH的、基于ATM的、也有基于以太网或WDM的,以及MPLS和RPR(弹性分组环技术)等。

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弹性分组环(RPR)和城域光网(MON)。弹性分组环是面向数据(特别是以太网)的一种光环新技术,它利用了大部分数据业务的实时性不如话音那样强的事实,使用双环工作的方式。RPR与媒介无关,可扩展,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拥塞控制与保护机制,具备分服务等级的能力。能比SONET/SDH更有效地分配带宽和处理数据,从而降低运营商及其企业客户的成本。使运营商在城域网内通过以太网运行电信级的业务成为可能。城域光网是代表发展方向的城域网技术,其目的是把光网在成本与网络效率方面的好处带给最终用户。城域光网是一个扩展性非常好并能适应未来的透明、灵活、可靠的多业务平台,能提供动态的、基于标准的多协议支持,同时具备高效的配置能力、生存能力和综合网络管理的能力。

软交换
为了把控制功能(包括服务控制功能和网络资源控制功能)与传送功能完全分开,NGN需要使用软交换技术。软交换的概念基于新的网络分层模型(接入与传送层、媒体层、控制层与网络服务层四层)概念,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把它们分离开来,通过各种接口协议,使业务提供者可以非常灵活地将业务传送协议和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融合和业务转移,非常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从话音网向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
3G定位于多媒体IP业务,传输容量更大,灵活性更高,并将引入新的商业模式,目前正处在走向大规模商用的关键时刻。制定3G标准的3GPP组织于2000年5月已经决定以IPv6为基础构筑下一代移动网,使IPv6成为3G必须遵循的标准。包括4G在内的后3G系统将定位于宽带多媒体业务,使用更高的频带,使传输容量再上一个台阶。在不同网络间可无缝提供服务,网络可以自行组织,终端可以重新配置和随身佩带,是一个包括卫星通信在内的端到端IP系统,与其他技术共享一个IP核心网。它们都是支持NGN的基础设施。

IP终端
随着政府上网、企业上网、个人上网、汽车上网、设备上网、家电上网等等的普及,必须要开发相应的IP终端来与之适配。许多公司现正在从固定电话机开始开发基于IP的用户设备,包括汽车的仪表板、建筑物的空调系统以及家用电器,从音响设备和电冰箱到调光开关和电咖啡壶。所有这些设备都将挂在网上,可以通过家庭LAN或个人网(PAN)接入或从远端PC机接入。

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是休戚相关的,网络不安全,就谈不上信息安全。现在,除了常用的防火墙、代理服务器、安全过滤、用户证书、授权、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和故障恢复等安全技术外,今后还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加强网络的安全,例如,针对现有路由器、交换机、边界网关协议(BGP)、域名系统(DNS)所存在的安全弱点提出解决办法;迅速采用强安全性的网络协议(特别是IPv6);对关键的网元、网站、数据中心设置真正的冗余、分集和保护;实时全面地观察了解整个网络的情况,对传送的信息内容负有责任,不盲目传递病毒或攻击;严格控制新技术和新系统,在找到和克服安全弱点之前不允许把它们匆忙推向市场。

了解更多详情,参与讨论,请进入315安全论坛:http://bbs.315safe.com/

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http://www.aqfh.cn

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主流是铜缆+光纤,6类铜缆系统由于综合造价比超5类高30%,因此目前在市场中大约只占30%左右。不过由于应用需求的推动以及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几年将是6类系统与光纤系统普及的时代。

综合布线技术将会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 光纤到桌面。基于Web应用和综合多媒体(视频、音频等)应用的Internet接入需求的急剧膨胀,大大促进了对宽带网络的需求。6类系统的推出为用户从真正意义上跨入千兆网络的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光纤系统的价格也会由于应用扩大而降低,使更多的用户得以采用光纤到桌面的解决方案。

(2)综合布线与智能建筑结合。在智能建筑自动化及控制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心并使用综合布线,控制系统的网络正在不断地从专有网络向以太网发展。由于各系统网络化设备的快速发展,为在同一布线网络下各系统的集成提供了一个基础。

(3)有线和无线相结合。今后在网络中将会是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综合网络,由于无线网络的方便、快捷与灵活性,因此整个系统采用先进的有线网和无线网相互覆盖、相互结合的组网方式将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4)智能连接是方向。由于网络性能的飞速发展,对布线的线材与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有近一半的网络运行缓慢、效率低下的原因源于布线线缆或器材。对布线系统来讲,每增加一次连接,意味着性能会有所下降。因此,智能配线、免跳线,实现全面、直接的连接智能性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将人工产生的错误降到最低

I.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趋势

1、门户化:包括职级门户,如集团——公司——部门三级办公门户,各办公门户的入口统一但相对独立,需要协作的信息和流程也可以互联互通。还包括内外部门户统一,如OA(内部门户)和网站(外部门户)信息的整合。

2、平台化:提供一个易用、开放的协同应用平台,客户自己可以便捷的搭建个性化的功能模块,并轻松实现系统内部和外部流程、数据、人员、权限的整合,而无需编码,或只需极少量编码。

3、移动化:未来的OA系统在PC上操作的时间将越来越少,人们将更多的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来操作OA,包括收发消息、审批文件、上传下载、安排日程等,OA系统在手机上的兼容性正在不断成熟。

4、业务化:OA系统将不再是一个纯粹用于行政办公的通用性软件,而是越来越多的和客户的业务管理相结合,结合的载体在于流程管理和任务管理,但OA不会像ERP那样管理具体的业务数据,还是侧重于业务协作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