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导论pdf
扩展阅读
无线网络诊断 2025-09-25 17:35:06

计算机网络导论pdf

发布时间: 2022-10-30 09:41:33

㈠ 计算机导论的图书信息5

书名:计算机导论
套系名称: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系列规划教材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
书号:978-7-113-11194-6
开本:16开
页码:267页
作者:陈明
出版时间:2010-07-01
定价:28 元 第1章 绪论 1
1.1 计算机的产生 2
1.1.1 图灵机模型 2
1.1.2 第一台计算机 2
1.1.3 冯?诺依曼机模式 3
1.2 计算机的发展 3
1.2.1 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3
1.2.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4
1.3 计算机的主要指标 4
1.4 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5
1.4.1 计算机的特点 5
1.4.2 计算机的分类 6
1.5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8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9
1.6.1 当前计算机学科特点 9
1.6.2 学科体系 9
1.6.3 方法论 11
小结 13
习题 13
第2章 计算机工作原理 14
2.1 计算机中的数据的表示 15
2.1.1 数制与转换 15
2.1.2 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7
2.1.3 非数值数据的表示 19
2.1.4 运算规则 19
2.2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9
2.2.1 运算器 20
2.2.2 存储器 22
2.2.3 中央处理器 24
2.2.4 外部设备 27
2.3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过程 30
2.3.1 指令格式 31
2.3.2 寻址方式 32
2.3.3 指令执行过程 32
小结 33
习题 34
第3章 程序语言与程序设计 35
3.1 程序设计语言 36
3.1.1 机器语言 36
3.1.2 汇编语言 37
3.1.3 高级语言 37
3.2 高级程序语言的基本构成 40
3.2.1 变量、运算符和表达式 40
3.2.2 数据类型 41
3.2.3 赋值语句 43
3.2.4 输入/输出 43
3.2.5 控制结构 44
3.2.6 过程(函数) 47
3.2.7 注释语句 50
3.3 常用高级语言 50
3.3.1 C语言 50
3.3.2 C++语言 51
3.3.3 Java语言 52
3.4 高级语言处理程序 53
3.4.1 解释方式 54
3.4.2 编译方式 54
3.5 程序设计范型 54
3.5.1 过程式 55
3.5.2 对象式 55
3.5.3 逻辑式 56
3.5.4 函数式 56
3.6 程序设计的步骤 56
小结 58
习题 58
第4章 操作系统 59
4.1 操作系统概述 60
4.1.1 操作系统的目标 60
4.1.2 操作系统发展的动力 61
4.2 操作系统功能 61
4.2.1 提供用户界面 62
4.2.2 管理系统资源 64
4.2.3 程序执行环境和系统调用 64
4.3 操作系统类型 64
4.3.1 批处理系统 64
4.3.2 分时系统 68
4.3.3 实时系统 69
4.3.4 嵌入系统 70
4.3.5 多处理器系统 71
4.3.6 分布式系统 71
4.3.7 集群式系统 72
4.3.8 手持式系统 73
4.4 进程 73
4.4.1 进程概念 73
4.4.2 进程状态 73
4.5 常用操作系统 75
4.5.1 MS-DOS操作系统及Windows系列 75
4.5.2 UNIX操作系统 77
4.5.3 Linux及其他操作系统 79
小结 82
习题 82
第5章 算法与数据结构 84
5.1 算法与数据结构概述 85
5.1.1 算法的定义与特性 85
5.1.2 算法的描述和分析 85
5.1.3 数据结构的概念 87
5.2 线性表 89
5.2.1 线性表的概念 89
5.2.2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 89
5.2.3 线性表的链式存储 91
5.3 栈和队列 95
5.3.1 栈 95
5.3.2 队列 96
5.4 树形结构 98
5.4.1 树 99
5.4.2 二叉树 100
5.5 查找和排序 104
5.5.1 查找的基本概念 105
5.5.2 线性表的查找 105
5.5.3 排序基本概念 107
5.5.4 内部排序 108
小结 109
习题 109
第6章 计算机网络 110
6.1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1
6.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111
6.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13
6.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3
6.1.4 网络拓扑结构 116
6.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17
6.2.1 OSI参考模型 117
6.2.2 TCP/IP参考模型 124
6.3 计算机网络互连硬件 126
6.3.1 常用的网络设备 126
6.3.2 网络传输介质 129
6.3.3 组建网络 130
6.4 计算机网络协议 130
6.4.1 网络的标准 130
6.4.2 网络协议 131
6.5 Internet及其应用 131
6.5.1 Internet概述 132
6.5.2 Internet地址 132
6.5.3 Internet服务 133
小结 134
习题 134
第7章 数据库系统 136
7.1 数据库系统简介 137
7.1.1 数据库概念 137
7.1.2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38
7.1.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架构 139
7.1.4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1
7.2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143
7.2.1 SQL概述 143
7.2.2 数据定义 144
7.2.3 数据查询 147
7.2.4 数据更新 151
7.2.5 视图 153
7.3 常用数据库系统 155
小结 158
习题 158
第8章 多媒体技术 159
8.1 多媒体 160
8.1.1 多媒体概述 160
8.1.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161
8.1.3 多媒体系统的分类 161
8.1.4 多媒体系统的结构 161
8.2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 162
8.2.1 多媒体数据的特点 162
8.2.2 文字 163
8.2.3 音频 165
8.2.4 视觉媒体 170
8.2.5 动画 175
8.3 超文本与超媒体 176
8.4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 179
8.4.1 数据压缩技术原理 179
8.4.2 音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183
8.4.3 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 185
8.5 多媒体创作工具 188
8.5.1 Photoshop简介 188
8.5.2 3ds Max简介 190
8.5.3 Authorware简介 192
8.6 多媒体应用 196
小结 197
习题 198
第9章 软件工程 199
9.1 软件工程概述 200
9.1.1 软件工程产生的基础 200
9.1.2 软件的生存周期 201
9.1.3 软件开发模型 202
9.2 需求分析和规格说明 205
9.2.1 需求分析 205
9.2.2 需求规格说明 208
9.2.3 需求分析示例 211
9.3 软件设计 213
9.3.1 概要设计任务 213
9.3.2 概要设计步骤 213
9.3.3 软件设计原则 215
9.3.4 详细设计的任务 216
9.3.5 详细设计的原则 217
9.3.6 详细设计的方法 217
9.4 软件测试与维护 218
9.4.1 软件测试 219
9.4.2 软件维护 220
9.4.3 软件质量评价 223
小结 226
习题 226
第10章 信息安全 227
10.1 概述 228
10.1.1 威胁与攻击信息的种类 228
10.1.2 信息安全的措施 229
10.2 信息不安全因素 231
10.2.1 物理因素 231
10.2.2 网络因素 231
10.2.3 系统因素 232
10.2.4 管理因素 232
10.3 信息攻击 232
10.4 安全需求分析 234
10.4.1 防护安全 234
10.4.2 运行安全 235
10.4.3 安全管理 236
10.5 安全理论与技术分析 236
10.5.1 密码理论与数据加密技术 236
10.5.2 认证识别理论与技术 237
10.5.3 授权与访问控制理论与技术 237
10.5.4 审计追踪技术 238
10.5.5 病毒防范技术 239
10.5.6 入侵监测技术 239
10.6 网络安全 240
10.6.1 网络安全概述 240
10.6.2 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 245
小结 247
习题 247
第11章 信息系统 248
11.1 数据与信息 249
11.1.1 数据 249
11.1.2 信息 249
11.1.3 信息特性 250
11.2 信息管理 250
11.2.1 信息管理的功能 251
11.2.2 信息管理的对象 251
11.2.3 信息管理的目的 252
11.3 信息系统 252
11.3.1 信息系统的组成 252
11.3.2 信息系统的特性 253
11.4 信息系统的应用 254
11.4.1 电子数据的处理 254
11.4.2 决策支持系统 254
11.4.3 主管信息系统 255
11.4.4 专家系统 255
11.4.5 企业资源规划 256
11.4.6 供应链管理 257
11.4.7 客户关系管理 257
11.4.8 知识管理 258
11.4.9 电子商务 259
11.4.10 商业智能 260
11.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60
11.5.1 系统开发模型 260
11.5.2 系统分析员的任务 260
11.5.3 系统分析员应具备的条件 261
小结 261
习题 261
第12章 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 262
12.1 职业道德 263
12.1.1 道德规范 263
12.1.2 计算机用户道德 263
12.1.3 企业道德 264
12.1.4 隐私与公民自由 264
12.2 信息产业的法律法规 265
小结 266
习题 266
参考文献 268

㈡ 关于计算机网络导论的ip地址计算

通常A类地址分配给少数规模很大的网络,具体划分是32位地址域中第一个8位为网络标识,其中第0位为0,表示A类地址,其余24位均为主机标识。从而可知A类IP地址范围是:
0.0.0.0~127.255.255.255,默认子网掩码:255.0.0.0
B类地址分配给中等规模的网络。具体划分是32位地址域中前两个8位为网络标识,其中头两位为10,表示B类地址,其他16位均为主机标识。从而可知B类IP地址范围是:
128.0.0.0~191.255.255.255,默认子网掩码:255.255.0.0
C类IP地址范围是:
192.0.0.0.~223.255.255.255,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1)C类
(2)IP 同子网掩码相与的的结果相同就是同一子网(前三个字节都相同,只用考虑第5个字节)
101 and 1100 0000 =0
1100 and 1100 0000 =0
100 0001 and 1100 0000 =100 0000
A B在同一子网
(3)~~~~
(4)同一子网的才能直接通信

㈢ 计算机导论的图书信息9

书名:计算机导论
书号:7-113-13016
作者:金世双 等
定价:29.00元
出版日期:2011年8月
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 本书内容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主干学科的大部分基础知识,涉及计算机发展历程、硬件体系结构、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知识结构。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专业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本书可以为计算机相关专业读者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也可为非计算机相关专业读者今后进行计算机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必需的知识背景。
本书适合作为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专业的教材,也可可作为信息管理、电子商务和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教材。 第1章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 1
1.1 信息技术概述 1
1.1.1 信息化社会概述 2
1.1.2 信息技术的发展 3
1.1.3 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 4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6
1.2.1 计算机的发展 6
1.2.2 计算机的分类和特点 8
1.2.3 计算机的应用 10
1.3 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12
1.3.1 信息化社会的特征 12
1.3.2 因特网与信息化社会 14
1.3.3 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16
1.4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知识体系 17
1.4.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含义 17
1.4.2 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历史回顾 18
1.4.3 CC2004与本科教育知识体系 20
小结 23
习题 23
第2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25
2.1 计算机的运算基础 25
2.1.1 数制 26
2.1.2 码制 31
2.1.3 数据在计算机内的表示 33
2.2 逻辑代数基础 39
2.2.1 命题逻辑基础 39
2.2.2 逻辑代数 44
2.3 数据结构基础 46
2.3.1 什么是数据结构 46
2.3.2 基本概念和术语 48
2.3.3 几种典型的数据结构 49
2.3.4 算法 51
2.3.5 衡量算法的优劣 55
小结 56
习题 56
第3章 计算机硬件系统 58
3.1 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 58
3.1.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59
3.1.2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发展 60
3.1.3 计算机的指令系统 62
3.1.4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64
3.1.5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65
3.2 中央处理器 66
3.2.1 运算器 67
3.2.2 控制器 68
3.2.3 CPU的性能指标 69
3.3 存储器 70
3.3.1 存储器的变革 70
3.3.2 现代信息存储技术 73
3.3.3 主存储器 74
3.3.4 辅助存储器 77
3.4 输入/输出系统 80
3.4.1 输入设备概述 80
3.4.2 输出设备概述 83
小结 85
习题 85
第4章 计算机软件系统 87
4.1 计算机软件概述 87
4.1.1 计算机软件发展的历程 88
4.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89
4.1.3 程序设计语言概述 90
4.1.4 程序设计的方法 94
4.2 操作系统 100
4.2.1 操作系统的含义 100
4.2.2 操作系统的分类 101
4.2.3 操作系统的功能 104
4.2.4 几种常用的操作系统 108
小结 114
习题 114
第5章 计算机应用软件与工具软件 116
5.1 应用软件 116
5.1.1 字表处理软件概述 117
5.1.2 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3基本操作 117
5.1.3 Excel 2003基本操作 127
5.1.4 PowerPoint 2003基本操作 136
5.1.5 信息管理软件 144
5.1.6 教育软件 144
5.1.7 游戏软件 146
5.2 工具软件 146
5.2.1 系统工具软件 147
5.2.2 文件压缩软件 147
5.2.3 下载软件 149
5.2.4 翻译工具 149
5.2.5 驱动程序 149
5.2.6 杀毒软件 150
小结 152
习题 153
第6章 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 156
6.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156
6.1.1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57
6.1.2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59
6.1.3 数据模型 161
6.1.4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166
6.2 Access 2003应用 178
6.2.1 Access概述 178
6.2.2 建立Access数据库 180
6.2.3 表的设计 181
6.2.4 查询设计 185
小结 186
习题 187
第7章 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 189
7.1 数据通信技术概述 190
7.1.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190
7.1.2 数据传输类型 193
7.1.3 数据传输技术 195
7.1.4 常用的数据通信系统 199
7.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01
7.2.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01
7.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202
7.2.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204
7.3 局域网 207
7.3.1 局域网概述 207
7.3.2 几种常见的局域网 208
7.4 Internet与TCP/IP协议 211
7.4.1 Internet的发展历程 211
7.4.2 Internet的工作原理 213
7.4.3 Internet的服务功能 214
7.4.4 TCP/IP体系结构 216
7.4.5 IP地址 218
7.4.6 域名服务 219
7.4.7 网络安全技术 220
7.5 网站的创建与网页的制作 222
7.5.1 认识HTML 222
7.5.2 FrontPage 2003概述 224
7.5.3 JavaScript初步 226
7.5.4 站点发布与管理 228
小结 229
习题 230
第8章 软件工程 231
8.1 软件工程的概念 232
8.1.1 软件危机 232
8.1.2 软件工程概述 232
8.1.3 软件生存周期 233
8.2 几种常见的软件开发过程 235
8.2.1 瀑布模型 235
8.2.2 快速模型 236
8.2.3 增量模型 237
8.2.4 螺旋模型 237
8.2.5 Rational统一过程 238
8.2.6 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 239
8.3 软件开发方法 240
8.3.1 模块化方法 240
8.3.2 结构化方法 240
8.3.3 面向对象方法 242
8.3.4 UML概述 244
8.3.5 软件复用和构件技术 246
8.4 软件项目管理 248
8.4.1 估算软件规模 248
8.4.2 工作量估算 248
8.4.3 进度计划 249
8.4.4 能力成熟度模型 250
小结 252
习题 252
第9章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 254
9.1 多媒体概述 255
9.1.1 多媒体的定义 255
9.1.2 多媒体系统的主要特征 256
9.1.3 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58
9.1.4 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 259
9.2 音频技术 261
9.2.1 音频数字化原理 261
9.2.2 音频处理技术 262
9.2.3 语音合成与识别技术 264
9.3 图像处理技术 265
9.3.1 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265
9.3.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267
9.3.3 Photoshop CS4简介 267
9.4 动画处理技术 269
9.4.1 动画的产生原理 269
9.4.2 动画处理技术简介 269
9.4.3 Flash CS4简介 270
小结 272
习题 272
第10章 信息产业的职业道德与法律 273
10.1 信息产业的职业道德 273
10.1.1 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员的道德准则 274
10.1.2 计算机用户的道德准则 275
10.1.3 企业的道德准则 275
10.2 信息产业的法律法规 275
10.2.1 与计算机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 276
10.2.2 计算机软件版权的保护 277
小结 278
习题 278
参考文献 279

㈣ 计算机科学概论 第十二版 百度网盘资源

链接: https://pan..com/s/19rqp6o-wrxxvK35CgaSkzg

提取码:5g4r

该书涉及计算机科学的方方面面,介绍了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组织和计算理论等四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算法、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和数据库、人工智能以及计算理论等。

㈤ 求一份计算机导论关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有关的论文...急需...

求一份计算机导论关于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有关的论文.a

㈥ 关于计算机网络导论的ip地址

1、c
2、不是、网络地址为202.211.101.0、202.212.101.0默认子网掩码:255.255.255.0
3、132
4、254
5、规模较小

㈦ 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课程

考核说明与综合练习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开放教育试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科)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是其他后续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点课程之一。目前,计算机网络广泛地用于工业、商业、金融、科研、教育以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内容广泛且不太集中,是一种实用性的技术。计算机网络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其内容与实际紧密联系,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需要实际应用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重视实验环节,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掌握。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重点课程,认真学习和掌握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以便今后进一步学习网络技术的具体分类内容。由于该课程内容较多,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抓住重点,注重基础。本文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学习要点,供同学们在复习时参考。

第一部分 考核说明

一、考核要求

《计算机网络》课程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掌握有关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概念;掌握计算机网络的高层应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本课程的教学过程由面授辅导、自学、作业、实验和社会实践等环节组成。因此,本课程考核要求为:

1.作业、实验及社会实践未完成大纲规定内容80%者不得参加本课程的考试。

2.作业、实验、社会实践与期末考试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

3.作业、实验及社会实践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80%。

4.作业、实验和社会实践成绩由各市校及教学班评定,理论考试有省校统一命题、统一考试。

5.作业要求

第一章:自测题:全部

练习题:1、3、5、6、7、8

第二章:自测题:全部

练习题:1、2、3、4、5、6、8、9、10

第三章:自测题:全部

练习题:6、7、8、10、11、12、13、14、18、19、20

第四章:自测题:全部

练习题:1、4

第五章:自测题:全部

练习题:1、2、3、4、8

二、平时成绩考核要求及说明

1.每章作业均要求完成后交教师批改,完成作业80%为6分(及格);所有作业均完成,且质量较好者为10分(满分)。中间情况酌情给分。

2.每次实验均能按照教师安排进行,实验态度好,至少完成4个实验且实验报告完整者为6分(及格);能基本独立完成4个或以上实验,实验报告完整、无误,实验质量高者为10分(满分)。中间情况酌情给分。

3.社会实践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加并完成,否则不允许参加理论考试。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评定,并加入实验成绩中。

4.作业、实验和社会实践的平均分为平时成绩,满分20分。

三、理论考试说明

1.《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可带计算器、尺子等工具。

2.期末考试内容根据教学大纲,按照本说明中制订的考核内容和考核要求确定,其范围和难度均遵照此说明。考试命题覆盖教材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

3.期末考试试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填空题(约20分);

选择题(约20分);

名词翻译(常用英文缩写)(约10分);

简答题(约20分);

计算题、叙述题(约30分)。

4.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考试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

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即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运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在考试中约占70%。

·理解

对于本课程的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即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对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也是考试的内容,在考试中约占25%。

·了解

对于本课程的次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一般是指在目前不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有些也许需要学生自己今后在工作中进行深入研究。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占较小比例,不超过5%。

第二部分 考试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导论

本章主要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和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简介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用途和发展趋势。

1.掌握有关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发展和用途。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拓扑结构和组成结构。

3.理解Internet的产生和发展。

4.理解计算机互连网络的主要标准。

5.理解TCP/IP协议基本概念。

6.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

7.了解有关计算机网络和互连的技术新进展。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化结构

本章给出计算机网络层次化结构的概念,介绍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介绍有关协议、服务、接口、连接、无连接、地址、路由等概念。

1.掌握开放式系统和互连模型的概念。

2.掌握横向规程控制信息流和纵向数据流的概念。

3.掌握每一层的基本功能分工。

4.掌握协议、实体、服务和接口的概念。

5.掌握各层的地址的概念。

6.理解相关技术术语:成帧、装配报文分组、纠错。

7.理解每一层的具体功能。

8.理解连接的概念。

9.理解地址、路由选择。

10.理解活动窗口的流控制的概念和工作机理。

11.了解ISO/OSI七层开放式系统互连国际标准。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的通信子网

1.掌握信道带宽与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

2.掌握通信子网的组成。

3.掌握中继与交换、调制与解调制、编码与解码的概念。

4.掌握TCP/IP规程的主要内容。

5.掌握IEEE802.3协议。

6.掌握网络互连的基本技术和设备:集线器、网桥、路由器和网关。

7.理解通信子网和高层应用分离的原则。

8.理解主要物理通信信道的种类及性能。

9.理解几种重要的信道复用技术。

10.理解波特率和比特率的概念。

11.了解虚拟网络的概念。

12.了解新的网络技术与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 计算机网络中的高层应用

1.掌握常用的主要网络高层应用服务:WWW、Telnet、FTP、E-mail等。

2.掌握网络应用服务平台的构成。

3.掌握电子邮件技术。

4.掌握WWW信息发布技术。

5.理解客户/服务器模式和浏览器模式。

6.理解域名服务DNS。

7.了解其他互连网络应用,如网络目录服务。

8.了解BBS、IP电话。

9.了解视频会议、虚拟现实等。

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与相关技术

1.掌握网络管理主要内容。

2.掌握网络运行时的安全知识。

3.理解网络数据库接口。

4.理解代理服务器技术。

5.理解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

6.了解知识产权知识。

7.了解电子商务。

8.了解网上教育和网上办公。

第三部分 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通信网络的交换方式有两种,即______和______。

2.计算机网络是______技术与______技术的结合。

3.交换技术有三种,即______、______和______。

4.交换节点将某一方向线路来的信息选择一条通路输出到另一个方向去的过程叫作______。

5.计算机网络采用______交换技术,而传统电话网络采用______交换技术。

6.在通信子网内部操作范畴中,连接通常叫做______,无连接组织结构中的独立分组为______。

7.分组交换中所有分组在网络传播中有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

8. OSI参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实现物理上互连系统间的信息传输,涉及通信在信道上传输的原始比特流。

9. OSI参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实现相邻节点间的无差错通信。

10. OSI参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解决如何将源端发出的分组经过各种途径送到目的端,完成路由选择和异构网的互联



11. OSI参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实现从源主机端点到目的主机端点的可靠传输服务



12. OSI参考模型______的功能是:为网络使用者提供方便、有效的网络应用环境,它是用户访问网络的接口。

13.信道复用技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14.面向连接的服务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过程。

15.根据信息传输方向和时间关系,其三种通信方式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16.基本的网络拓扑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五种。

17.按照网络的规模和距离,计算机网络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18.根据香农公式可以知道要想提高数据的传输速率,就必须增加信道的______,或者提高信道的______。

19.计算机网络基本的组成结构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20.从逻辑功能上,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子网。

21.奈奎斯特定理指出:当使用二值逻辑时,带宽为W的信道每秒所能传输的最大比特数为______。

22.计算机网络所提供分类共享资源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23.网络连接的形式叫做______。

24.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协议叫做______。

25.光纤根据工艺的不同分成______和______。

26.常用的传输媒体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7.在当前的有线传输媒体中,______的传输速度最快,传输质量也最好。

28.信道中的噪声分为______和______。

29.无线传输的三种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0.数字信号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______,音频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______。

31.在网络中有线传输媒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32.数据链路层信息的传输形式是______。为防止发送过快,总是提供______。

33. HDLC定义了三种帧,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 ______。

34. HDLC是面向______的通信规程。

35.扩展局域网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______。

36.以太网为了检测和防止冲突而使用的是______机制。

37. FDDI是一种具有______速率的______网技术。

38.常见广播式网络一般采用______和______结构。

39. ARP是把计算机的______地址转换成该机的______地址。

40.局域网使用的三种典型拓扑结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1.局域网体系结构中,将数据链路层分为______子层和______子层。

42.路由选择算法可分成______算法和______算法。

43.当网络的数据流量或交通流量超过网络的额定容量时,将引起网络的吞吐能力急剧下降,称为______现象。

44. ATM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单位是______,其长度为______字节。

45.解决网络拥塞的常用方法是采用______。

46.网络互联在数据链路层用______,在网络层用______。

47.防火墙技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8.电子邮件的传递都要通过______来完成。

49. C类IP地址,每个网络可有______台主机。

50.分组过滤和代理服务是______技术。

51.从计算机域名到IP地址翻译的过程称为______。

二、选择题

1.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比特。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物理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 )。

A.位 B.帧 C.分组 D.报文

3.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帧。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4.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 )。

A.位 B.帧 C.分组 D.报文

5.在OSI参考模型中,在( )将比特流划分为帧。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6.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分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7.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网络层的数据传送单位是( )。

A.位 B.帧 C.分组 D.报文

8.在OSI参考模型的层次中,( )的数据传送单位是报文。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9.TDM是( )多路复用技术。

A.时分 B.频分 C.波分 D.码分

10.FDM是( )多路复用技术。

A.时分 B.频分 C.波分 D.码分

11.WDM是( )多路复用技术。

A.时分 B.频分 C.波分 D.码分

12.CDM是( )多路复用技术。

A.时分 B.频分 C.波分 D.码分

13.传送速率单位“b/s”代表的意义是( )。

A.Bytes per Second B.Bits per Second

C.Baud per Second D.Billion per Second

14.同等层实体之间通过( )进行通信,完成一定的功能。

A.协议 B.服务

C.服务访问点 D.以上三者

15.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

A.ARPANET B.ChinaNet

C.Internet D.CERNET

16.( )类型的网络不是按照网络的跨度分类的。

A.局域网 B.广域网

C.城域网 D.星型网

17.星形、总线形、环形和网状形是按照( )分类。

A.网络功能 B.管理性质

C.网络跨度 D.网络拓扑

18.( )类型的网络是按照管理性质分类的。

A.局域网 B.电路交换网

C.公用网 D.总线网

19.传输二进制位的总数与其中出错的位数的比值称为( )。

A.误码率 B.误字符率

C.误包率 D.误分组率

20.有线信道的传输媒体不包括( )。

A.电缆 B.微波

C.光缆 D.架空明线

21.无线信道的传输媒体不包括( )。

A.激光 B.微波

C.红外线 D.光纤

22.收发双方可以同时发送信息的传输形式称为(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多工

23.通信双方可以互相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双向发送的传输形式称为( )。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多工

24.数据交换常有三种方式,其中不包括( )。

A.报文交换 B.分组交换

C.线路交换 D.传递交换

25.信息的传输媒体称为( )。

A.信源 B.载体

C.信宿 D.噪声

26.信息的发送者称为( )。

A.信源 B.载体

C.信宿 D.噪声

27.信息的接收者称为( )。

A.信源 B.载体

C.信宿 D.噪声

28. OSI将复杂的网络通信分成( )个层次进行处理。

A.3 B.5 C.6 D.7

29.( )协议或规程属于物理层协议( )。

A.X.25协议 B.HDLC

C.RS-232-C D.IP协议

30.( )协议或规程属于数据链路层协议。

A.PPP协议 B.TCP协议

C.IP协议 D.FTP

31.( )协议或规程属于运输层协议。

A.HDLC规程、BSC规程

B.TCP协议、UDP协议

C.IP协议、PPP协议

D.FTP、UDP协议

32.( )协议或规程属于网络层协议。

A.HDLC规程 B.TCP协议

C.IP协议 D.FTP

33.香农定理指出:信道容量与( )成正比。

A.噪声功率 B.信道带宽

C.信道速率 D.信号频率

34.100Base-T使用哪一种传输介质?( )

A.同轴电缆线路 B.双绞线

C.光纤 D.红外线

35.RS-232-C是( )接口规范。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36.用载波频率的两个不同振幅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这种调制方法称为( )。

A.ASK B.FSK C.PSK D.NRZ

37.用载波频率的两个不同频率来表示两个二进制值,这种调制方法称为( )。

A.ASK B.FSK C.PSK D.NRZ

38.用载波频率的相位移动来表示二进制数据,这种调制方法称为( )。

A.ASK B.FSK C.PSK D.NRZ

39.一种用载波信号幅度的不同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 )。

A.幅度调制 B.相位调制

C.频率调制 D.混合调制

40.一种用载波信号频率的不同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 )。

A.幅度调制 B.相位调制

C.频率调制 D.混合调制

41.一种用载波信号相位移动来表示数字数据的调制方法称为( )。

A.幅度调制 B.相位调制

C.频率调制 D.混合调制

42.若码元速率为1600 Baud,采用3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600 bps B.4800 bps

C.6400 bps D.9600 bps

43.若码元速率为1200 Baud,采用3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200 bps B.4800 bps

C.3600 bps D.9600 bps

44.若码元速率为2400 Baud,采用3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200 bps B.2400 bps

C.7200 bps D.9600 bps

45.若码元速率为1400 Baud,采用4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200 bps B.1400 bps

C.3600 bps D.5600 bps

46.若码元速率为1200 Baud,采用4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200 bps B.4800 bps

C.3600 bps D.9600 bps

47.若码元速率为900 Baud,采用3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900 bps B.1800 bps

C.2700 bps D.3600 bps

48.若码元速率为2400 Baud,采用4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200 bps B.4800 bps

C.3600 bps D.9600 bps

49.若码元速率为900 Baud,采用4DPSK,则数据速率是( )。

A.1800 bps B.3600 bps

C.9600 bps D.4600 bps

50.物理层服务提交比特的顺序和接收比特的顺序( )。

A.一致 B.不一致

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D.可由用户配置

51.电话拨号上网时,需要使用( )。

A.网关 B.路由器

C.网桥 D.调制解调器

52.在模拟信道上发送数字信号时,需要对信号进行( )。

A.编码 B.调制

C.解码 D.解调

53.通过模拟信道接收信号时,需要对信号进行( )。

A.编码 B.调制

C.解码 D.解调

54.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时,在发送端需要( )将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

A.编码器 B.调制器

C.解码器 D.解调器

55.模拟信号在数字信道上传输时,在接收端需要( )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

A.编码器 B.调制器

C.解码器 D.解调器

56.在常用的传输媒体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

A.光纤 B.双绞线

C.无线信道 D.同轴电缆

57.在常用的传输媒体中,布线容易、接口便宜、连接简单的是( )。

A.光纤 B.双绞线

C.无线信道 D.同轴电缆

58.ADSL的下行速率可达( )。

A.64Kbps B.144Kbps

C.2Mbps D.8Mbps

59.采用ADSL上网,除需要用专用的ADSL Modem外,在计算机中还需要( )。

A.PAD B.网卡

C.集线器 D.什么都不需要

60. DDN采用( )技术将支持数字信息高速传输的光纤通道划分为一系列的子信道。

A.时分多路复用 B.频分多路复用

C.波分多路复用 D.码分多路复用

61. DDN是一条支持用户数据( )高速传输的通道。

A.点—点 B.点—多点

C.多点—多点 D.多点—点

62.综合业务数字网的缩写是( )。

A.DDN B.PSDN

C.ISDN D.ADSL

63.ISDN采用( )技术支持用户设备接入ISDN网络。

A.时分多路复用 B.频分多路复用

C.波分多路复用 D.码分多路复用

64.ISDN的基本速率接口(2B+D)通常为( )。

A.16 kbps B.64 kbps

C.128 kbps D.144 kbps

65.用户在家利用一根电话线既要打电话,又要同时用计算机上网,可以采用( )实现这一需求。

A.DDN B.帧中继

C.ISDN D.ATM

66. ISDN网络语音和数据传输的全双工数据通道(B通道)速率为( )。

A.16 kbps B.64 kbps

C.128 kbps D.144 kbps

67. ISDN网络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的全双工信令信道(D通道)的传输速率是( )。

A.16 kbps B.64 kbps

C.128 kbps D.144 kbps

68.ATM的基本速率为( )。

A.144 kbps B.155 Mbps

C.100Mbps D.1000Mkbps

69.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RS232串行通信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其接口线采用何种接法?( )

A.直接连接 B.交叉连接

C.通过Modem连接 D.任意连接

70.计算机与外置调制解调器(Modem)的端口连接使用计算机的哪个端口?( )

A.并行端口 B.串行端口

C.网络端口 D.USB端口

71.以太网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 )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72.令牌环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 )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73.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的访问方法和物理层技术规范由( )描述。

A.IEEE802.3 B.IEEE802.4

C.IEEE802.5 D.IEEE802.6

74.( )是一种总线结构的局域网技术。

A.Ethernet B.FDDI

C.ATM D.DQDB

㈧ 清华大学计算机网络教程 学习顺序(30分问题)

离散数学
组合数学
编译原理
数值分析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
数据库系统概论
数据结构
模式识别
(上面的这些都是基础,都很简单)
汇编语言
C++程序设计
JAVA程序设计
MPI并行程序设计
信号处理原理
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
后面的可以随便学了 保证都能学会了

㈨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该要看什么书

买清华版教材.非入门及实用,相信看懂!
我帮收集资料: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C语言版),版期:2005-5-1,严蔚民,清华.---推荐
《数据结构习题与解析(C语言版)》,李春葆.---比严简单点通俗易懂
《数据结构》(用面向象与C++描述)》,版期:19997月,殷昆 王京,清华版社.
(2)算:
《算设计与析(高等校计算机教材)》,郑宗汉,清华版社.
《算导论(影印版)》(Introction to Algorithms, Second Edition
Thomas H. Cormen, Charles E. Leiserson, Ronald L. Rivest and Clifford Stein MIT)高等教育版社.
《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The Art of Programming Language), 清华版社
《算设计与析基础》(Intruction to Th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lgorithms (US)Anany Levitin)潘彦 译清华版社.
3)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论》,1983,萨师煊 王珊,高等教育版社版.
《数据库原理与》,1983,郑若忠 王鸿武,湖南科技术版社版.
《数据库系统原理》,1988,俞盘祥 沈金发,清华版社.
(4)操作系统原理
《现代操作系统》,孙钟秀等,高等教育版社.
《操作系统原理》,谢青松,民邮电版社.
《操作系统原理教程》,张尧主编,清华版社版.
(5)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张晨曦等,高等教育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郑纬民 汤志忠,清华版社版.
《计算机组与结构》,王英,清华版社.
(6)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二版)》,冯博琴,高等教育版社.
《<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教程>》,张尧,清华版社.
《计算机网络》,蔡裕等,机械工业版社.
(7)离散数
《离散数》,孙吉贵 杨凤杰,高等教育版社.
《离散数教程》,耿素云 屈婉玲 王捍贫,北京版社.

㈩ 谁能介绍几本关于计算机入门方面的书籍

关于计算机入门方面的书籍有:

一、《c语言程序设计 》

《c语言程序设计 》是2012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黄容、赵毅。本书是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础教程,内容包括C语言概述、顺序结构程序设计、分支结构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等。

本书以程序设计思想的掌握为主线,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和问题引入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重点训练学生的编程思想,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鼓励学生利用所学C语言知识解决专业的具体问题。

二、《计算机概论》

《计算机概论》是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严世杰 金子葳 洪秀朋 周伯毓。本书主要讲述了整个计算机科学划分成体系结构软件数据组织和机器的潜力四大部分,对这四部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出了贴近时代深入浅出的介绍。

三、《Java编程思想ThinkinginJava》

Bruce Eckel是MindView公司的总裁,该公司向客户提供软件咨询和培训。他是C++标准委员会拥有表决权的成员之一,拥有应用物理学学士和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

除本书外,他还是《C++编程思想》的作者,并与人合着了《C++编程思想

第2卷》(这两本书的英文影印版及中文版均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引进出版)及其他着作。他已经发表了150多篇论文,还经常参加世界各地的研讨会并进行演讲。

四、《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

本书主要介绍由80x86/Pentium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应用及最新发展现状。书中阐述了80x86/Pentium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指令与寻址方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存储器技术、总线技术,并阐述了80x86/Pentium微处理器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硬件电路系统。

五、《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2008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谢希仁。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等内容。

全书分为10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