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应用 --企业信息网络
●企业信息网络是指专门用于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的计算机网络,它一般为一个企业所专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部门,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提供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的共享.
●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地理分布状况,企业信息网络既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广域网,既可以在近距离范围内自行铺设网络传输介质,也可以在远程区域内利用公共通信传输介质,它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技术基础。
●在企业信息网络中,业务职能的信息管理功能是由作为网络工作站的微型计算机提供的,进行日常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而网络的控制中心和数据共享与管理中心由网络服务器或一台功能较强的中心主机实现,对于分布于广泛区域的分公司、办事处、库房等异地业务部门,可根据其业务管理的规模和信息处理的特点,通过远程仿真终端、网络远程工作站或局域网远程互连实现彼此间的互连。
●目前,企业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代企业的重要特征和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通过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可以摆脱地理位置所带来的不便,对广泛分布于各地的业务进行及时、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并实现全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企业信息网络实例:
计算机网络应用 --联机事物处理
●联机事务处理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业务处理计算机设备或网络与业务管理中心网络连接,以便于在任何一个网络节点上都可以进行统一、实时的业务处理活动或客户服务。
●联机事务处理在金融、证券、期货以及信息服务等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金融系统的银行业务网,通过拨号线、专线、分组交换网和卫星通信网覆盖整个国家甚至于全球,可以实现大范围的储蓄业务通存通兑,在任何一个分行、支行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资金清算与划拨。
●在自动提款机网络上,用户可以持信用卡在任何一台自动提款机上获得提款、存款及转帐等服务。
●在期货、证券交易网上,遍布全国的所有会员公司都可以在当地通过计算机进行报价、交易、交割、结算及信息查询。 此外,民航订售票系统也是典型的联机事务处理,在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提供民航机票的预订和售票服务。
计算机网络应用 --POS系统
POS(Point Of Sales)系统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商业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将柜台上用于收款结算的商业收款机与计算机系统联成网络,对商品交易提供实时的综合信息管理和服务。
●商业收款机本身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具有商品信息存储、商品交易处理和销售单据打印等功能,既可以单独在商业销售点上使用,也可以作为网络工作站在网络上运行。
●POS系统将商场的所有收款机与商场的信息系统主机互连,实现对商场的进、销、存业务进行全面管理,并可以与银行的业务网通信,支持客户用信用卡直接结算。
●POS系统不仅能够使商业企业的进、销、存业务管理系统化,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并且能够与整个企业的其他各项业务管理相结合,为企业的全面、综合管理提供信息基础,并对经营和分析决策提供支持。
计算机网络应用 --电子邮件系统
●电子邮件系统是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的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等功能基础之上,构造的一种非实时通信系统。
●电子邮件的基本原理是:在计算机网络主机或服务器的存储器中为每一个邮件用户建立一个电子邮箱(开辟一个专用的存储区域),并赋予一个邮箱地址,邮件发送者可以在计算机网络工作站(如PC机)上,进行邮件的编辑处理,并通过收件人的电子信箱地址表明邮件目的地;邮件发出后,网络通信设备根据邮件中的目的地址,确定最佳的传输路径,将邮件传输到收件人所在的网络主机或服务器上,并存入相应的邮箱中;收件人可随时通过网络工作站打开自己的邮箱,查阅所收到的邮件信息。
●先进的电子邮件系统可以提供“文本信箱”、“语音信箱”、“图形图象信箱”等多种类型的电子邮政功能,支持数据、文字、语音、图形、图象等多媒体邮件,并且可以将各种各样的程序、数据文件作为邮件的附件随电子邮件发送。因此可以构造许多基于电子邮件的网络应用。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都是通过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数据通信网提供的。随着网络能力的提高和网络用户的增加,电子邮政将逐渐替代传统的信件投递系统,成为人们广泛应用的非实时通信手段。
计算机网络应用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
●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简称EDI)是以电子邮件系统为基础扩展而来的一种专用于贸易业务管理的系统,它将商贸业务中贸易、运输、金融、海关和保险等相关业务信息,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格式,通过计算机网络,按照协议在贸易合作者的计算机系统之间快速传递,完成以贸易为中心的业务处理过程。
●由于EDI可以取代以往在交易者之间传递的大量书面贸易文件和单据,因此,EDI有时也被称为无纸贸易。
●EDI的应用是以经贸业务文件、单证的格式标准和网络通信的协议标准为基础的。商贸信息是EDI的处理对象,如订单、发票、报关单、进出口许可证、保险单和货运单等规范化的商贸文件,它们的格式标准是十分重要的,标准决定了EDI信息可被不同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所识别和处理。 EDI的信息格式标准普遍采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制订并推荐使用的EDIFACT标准。
●EDI适用于需处理与交换大量单据的行业和部门,其业务特征是交易频繁、周期性作业、大容量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处理等。目前EDI在欧洲、北美、大洋洲及亚太地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应用相当普及,有些国家已明确规定,对使用EDI技术的进口许可证、报关单等贸易文件给予优先审批和处理,而对书面文件延迟处理。国际EDI应用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EDI工作的开展,1991年我国就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并加入了国际上的相关组织,EDI的应用开发纳入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经贸委、海关、银行、运输等系统以及部分省市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有些已开始了试运行。从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来看,实现EDI已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管理问题。
‘贰’ 列举最新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万维网,电子邮件,即时消息。。)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这个太多了,现在使用的很多软件都可以说成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例如:网络游戏、视听软件、支付平台、网络打印机、网络监视器等等
‘叁’ 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大型网站有哪些
........你直接网络 呀 点网页 全部都是呀 .....
‘肆’ 有没有什么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网站
以下几个都是自己常去的视频类学习网站,看视频学习比较轻松
学吧http://www.xue8xue8.com
网易学院http://tech.163.com/school.html(课程不少,但是结构乱不好找)
eNet学院http://www.enet.com.cn/eschool/(同上)
‘伍’ 计算机网络应用学出来干嘛的
本专业主要学习: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网络操作系统中常用网络服务的配置;
3.掌握局域网体系结构和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熟练掌握常用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及组网技术;
5.掌握Internet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等网络应用;
6.了解网络管理的机制与方法;
7.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概念,防火墙概念;
8.了解计算机网络环境下,B/S结构程序设计的思想及基本方法。
本专业面向各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岗位群,能进行计算机操作维护,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调试;计算机网络通信产品的系统集成;广域网的管理、维护;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可在软件园、高新技术园区、各大电脑公司、网络公司、网站、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信息部门中从事网络管理、网站维护、网页设计与创意和电子商务等工作
规模较小的企业,一个岗位可能涵盖几个岗位的内容,如系统管理员既要负责系统管理,又要承担网络管理;而大企业往往将网络工程师细分为网络设计师、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安装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和系统测试工程师等。
网络工程师的就业范围相当宽广,几乎所有的IT企业都需要网络工程师帮助用户设计和建设计算机信息系统;几乎所有拥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IT客户都需要网络工程师负责运行和维护工作。因此,网络工程师的就业机会比软件工程师多,可在数据库管理、WEB开发、IT销售、互联网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开发和客户支持等领域发展。
‘陆’ 计算机网络应用学什么
摘要 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课程设置因学校不同而略有区别,大部分学校主要涉及以下课程:
‘柒’ 计算机网络应用(综合应用方向)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站开发与管理方向)
个人觉得网站开发与管理方向!
因为技工学校学的是专业,越专越好,综合应用方向,看着学的挺多的,但是其实没有往哪一个方向深挖掘,所以,技工学校,专业精确点对将来就业好一点!
至于综合的,你一门学好了,其他的到时候用上了突击一下就可以了,但是比较专业的东西式突击不来的!
个人观点,纯手工,希望可以帮到你!
‘捌’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网络应用”是一个深究起来相当宽泛的话题,因此试图将世界上所有网络应用所经历的事情都一一加以详述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将集中探讨两个领域,而这或许已经成为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全程中影响最为重大的两个方面——即社会交际网络与个人网络发布。
在过去的一年中,这些领域都已各自催生了一些具有创新意识、引领行业标准的公司。在社会交际网络方面,Fackbook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个人网络发布方面,则是Twitter独占鳌头。必须承认,再也列举不出另外两家公司,在用户产品领域能够达到Facebook与Twitter二者这样的影响力。这就是他们今年分别拿下读写网(ReadWriteWeb, RWW)[1]评选的年度“最佳大型互联网公司(Best Web BigCo)”与“最佳小型互联网公司(Best Web LittleCo)”的一个重要原因。
社会交际网络
社会交际网络在过去的数年中已经成为了头条新闻。2005年,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福克斯互动媒体(Fox Interactive Media)以5.8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MySpace网站,这在网络社交领域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效应。然而,尽管MySpace网站至今仍然是互联网上最大的社交网络,但自去年秋Facebook面向大学生群体以外的受众开放并成其主力军以后,Facebook这一新世代的社区夺走了MySpace的不少风头。对于Facebook来说,2007年是如此美好的一年,其间它也尽了很大的努力来推动整个网络交际社区与市场的进步。
根据Compete(网络点击统计)结果,可以看出MySpace网站在这一年中网络交际水平的下降,然而与此同时,Facebook月度净访问量一路以高达111%的比率持续上扬(至于Facebook网站总访问量的增长也是类似的)。据报道称,Facebook的搜索量已基本赶上其竞争对手MySpace,并将在年底实现反超。
那么Facebook这样惊人增长的关键在于何者呢?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应当归功于其于5月份刚刚开放的用户平台。这个用户平台使得各外来公司能被Facebook庞大的用户基础所吸引。几乎在平台公开的同时,就开始传来Facebook成功的消息。正如iLike这些快速成功的案例一样,其用户数量在平台开放的头10个小时达到1万人次,并在首两个月上涨到近500万人次。
如今,Facebook的开发平台上拥有超过10万名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并且其超过85%的用户都参加了至少一项的增值服务。Facebook用户平台初创的成功,迫使其他的社交网络重新思考自身的用户平台战略。一时间飞短流长、消息盛行。首先,是LinkedIn打造的新平台(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次,就是MySpace的逆转。最后,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世界第二大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宣布了他们将与Facebook的用户平台进行抗衡的发展计划。
Google的OpenSocial[2]正式上线的11月份,也正是Facebook的竞争者们竞相露面并结为联盟的时候——Ning,LinkedIn,Hi5,Friendster,orkut,bebo,以及他们的共同龙头老大MySpace。然而,这些结盟网站依然我行我素地创建各自的用户平台,这表明Google的倡议迄今仍未能收到任何有意义的成效。在上周Facebook宣布将开放其平台架构时,也许正意味着Facebook已经笑到了最后。那么Facebook的第一个合作伙伴是谁呢?正是OpenSocial的结盟者之一bebo。
2007年度的Facebook的影响力,甚至使得微软公司(Microsoft)以达2.4亿美元的协议金额参股其约1.6%的股权(微软亦借此正式介入网络社交市场)。这项大型收购一方面预测了Facebook的估价的极致,也保证了其与诸如Google、MySpace这样的竞争对手相抗衡的资金来源。
但对Facebook而言,并非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继上个月一项颇具争议的新广告系统的推出以来,Facebook就面临着从舆论媒体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团体MoveOn.org的谴责与抗议。Danah Boyd注意到,尽管Facebook看上去将问题的重心转移到用致歉与改换政策上,并宣称将休养生息,然而这已经是近年来Facebook第三次对隐私政策作出改弦更张。她认为,Facebook正在走一条“滑坡式”的软式发展道路,而这很可能是用户们所无法继续接受的。
展望2008年,社会交际网络将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酝酿于Facebook与Google(以及其他网络)之间的用户平台之战也将愈演愈烈。
个人网络发布
在这一年中,网络用户应用的另一个广泛应用的领域即是个人网络发布,也具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没有哪个公司的冲击力能超过我们的年度最佳小型互联网公司——Twitter。
Twitter作为“微博客(microblogging)”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正如Alex Iskold最近撰文所指出,它是为沟通个人博客与社交网络之间关联而出现的一个自然的演化。自去年3月的SXSW[3]会议上Twitter被加速推出以来,它已经愈来愈成为一种典型现象。事实上,人们甚至在讨论“Twitter语录(Twitterdiction)”来记录用户对这一网站的非凡体验。
正如我们在推举Twitter当选年度最佳小型互联网公司的荐词中所说,Twitter真正“通过充分利用想象力以脱颖而出,开辟了一种新型的混合模式,糅合了聊天、社交网络与博客”。但也许在Twitter之外最为有意思的事,更在于它是如何推动了一种新型个人网络发布模式的形成。
关于微博客(microblogging)应用的问题,或许人们讨论得最多的,除了Twitter(其中有些内容也许不能归为微博客应用这一类,但我们姑且不予考虑)之外,恐怕就是Tumblr了。Tumblr沿用了传统博客的形式,并将其演变成一种意识流式的琐碎叙述,日志短小精悍、触发点十分随意——可以是一幅照片、一段视频、一节引言、一条链接甚至一个闪念。尽管Tumblr不是基于Twitter开发的(它是基于“Tumblelogs”的,譬如projectionist或Anarchaia),然而Twitter的成功则为实现更多微博客应用程序的发展提供了通途。
这些应用工具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非常快速、便捷。在Tumblr与Twitter这些微博客(microblogging)应用的推动下,个人网络发布逐渐发展为主流,这种推动方式可能是过去从未出现过的。虽然争议仍然存在,但据Forrester(着名市场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成人中有6%的人日常使用Twitter。对这样一个新兴(亦处于学习曲线的“习得”阶段)的网站而言,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那么,这样一种新形式的个人网络发布到底会有多重要呢?它重要到使Google在10月份投资一个未知数目的金额,收购了Twitter的竞争对手Jaiku。
其他
Facebook与Twitter并非这一年中网络用户应用方面所发生的仅有之事,而仅仅只是其中最具冲击力与影响力的一部分而已。
网络电视 (IPTV) : 这一年中,另一个最令人期待也论及初创的则是Joost,创立者为Janus Friis与Niklas Zennstrom(如你所知,他们分别来自Kazaa与Skpye)。Joost提供网络电视(IPTV)服务,通过流媒体传输,并使用点对点(P2P)技术来实现网络电视点播。尽管他们已经与许多重要的公司签署了合约,包括成人游泳(Alt Swim)、华纳唱片(Warner Bros. Records)、国家篮球协会(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与CNN等,然而仍Joost尚未真正成为主流关注的重心。假如您想了解关于Joost的完整介绍,其中还将其与竞争对手Bebelgum与Zattoo作了比较,请阅读此文《2007网络电视回顾 (RWW网站)》。
政治 : 同样是在2007年,Web 2.0开始在美国总统竞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继Haward Dean在2004年创造性地使用博客与Meetup.com网站来发动基层支持的尝试以来,今年的候选人充分利用网络用户应用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努力让社交网站的页面顶端展现着自己的简介,这简直成为一种被迫的事——几乎每一个大党的候选人都在MySpace与Facebook网站上有“根据地”,有些也利用了LinkedIn、Twitter与网络应用。YouTube举办了候选人关于CNN的辩论赛,而MySpace则记录下了他们的辩论对话集。一些候选人甚至在UStream上发布现场演说视频(譬如Dannis Kucinich与Chiris Dodd)。对2008年来说,用户网络应用在美国政治上的作用只可能变得更为炙手可热,以便让这些网络应用将总统竞选活动遍及更多的主体美国人,并将其开展得更好。
网上办公(Web Office) : 2007年另一个用户应用的热点领域是网上办公(Web Office)。鉴于Richard MacManus已经对整个市场作了详尽的年终总结陈述,因此我将在此仅作简要的介绍。随着网上办公套件(online office suites)的逐渐完备,尤其是Google Apps与Zoho,另外微软也终于开始露出涉足网上办公的端倪,说明网上办公正在成为一个十分热门的行业。虽然说网上办公的企业版在实际运用中还需要继续对其改进,然而当前的办公产品对家庭使用来说已经是足够了。用户已经能够获得相当稳定、可靠的在线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与电子邮件的应用。为获得更详细的信息,您不妨阅读Richard的总结中对这一年中网上办公概貌的叙述。
iPhone手机 : 最后,我将借此机会提一提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苹果公司今年没有其他产品推出,这已经足够激起新闻界与公众对iPhone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苹果iPhone手机有成为一款拥有可变插件的工具的潜力,这促使其他的移动设备制造商在手机功能上寻求一个新的飞跃。苹果iPhone手机能够达到最大影响的理由之一,在于其通过移动网络,实现了将整个互联网优雅地容于手掌之中。请不妨阅读Alex Iskold所写的《我喜爱iPhone的十大理由》,以及其后续的《对iPhone手机的十大期望》。
您的意见
您认为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的用户应用是什么呢?
您认为哪些服务或产品您认为应当给予重视的,但在我们的总结中却没有被提及(一定有非常多)呢?
您认为2008年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大趋势呢?
请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吧。
发布于 :
2007 in Review
标签:
beacon, facebook, google, iphone, joost, opensocial, twitter, web office
【译注】
[1] ReadWriteWeb, RWW: 世界着名的互联网技术评论网站。每年都将评选年度“最佳大型互联网公司(Best BigCo)”、“最佳小型互联网公司(Best LittleCo)”与来年“最具潜力互联网公司(Most Promising Web Company)(2008年的评选对象由公司变为活动)”,至今已是延续了四年的传统。
附:
2004年度Best LittleCo为Ludicorp(当今Flickr之缔造者),2005 Most Promising为FeedBurner;
2005年度Best BigCo为Yahoo!,Best LittleCo为37Signals,2006 Most Promising为Memeoranm(当今Techmeme之前身);
2006年度Best BigCo为Google,Best LittleCo为YouTube,2007 Most Promising为Sharpcast;
2007年度Best BigCo为Facebook,Best LittleCo为Twitter,2008 Most Promising为open source movement(开源活动)。
[2] OpenSocial: Google领衔的一个公司联盟并推出的一个通用标准集,允许开发者为Google旗下巴西社交网站orkut,以及其它多家社交网站(譬如文中提及的Ning, LinkedIn, Hi5等)开发应用。美国第一大社交网站MySpace已经明确表示支持OpenSocial,第二大社交网站Facebook的态度尚不明朗。今年5月,Facebook已经推出了自己的Facebook平台,并借此吸引了更多用户。在Google新推出的OpenSocial网站上,包括完整的OpenSocial API文档、FAQ、以及开发者论坛等。
[3] SxSW: South by South West Music, Film and Interactive Conferences and Festivals(音乐、电影、互动盛会)。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州府奥斯汀每年春天举办的音乐节,举办时也有电影展和其他文化活动,是美国最大的音乐节之一,首届举办于1987年。South by Southwest原意指西南偏南,即西南(离南方45度角)和南的中线,离南方22.5度角。奥斯汀是美国乡村音乐的中心之一,这也是奥斯汀相对美国东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的方位。
‘玖’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举例说明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应用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定义分类
按广义定义
计算机网络也称计算机通信网。关于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若按此定义,则早期的面向终端的网络都不能算是计算机网络,而只能称为联机系统(因为那时的许多终端不能算是自治的计算机)。但随着硬件价格的下降,许多终端都具有一定的智能,因而“终端”和“自治的计算机”逐渐失去了严格的界限。若用微型计算机作为终端使用,按上述定义,则早期的那种面向终端的网络也可称为计算机网络。
另外,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是以传输信息为基础目的,用通信线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一个计算机网络组成包括传输介质和通信设备。
从用户角度看,计算机网络是这样定义的:存在着一个能为用户自动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由它调用完成用户所调用的资源,而整个网络像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一样,对用户是透明的。
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和通信设备按不同的形式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及协议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只有两台计算机和连接它们的一条链路,即两个节点和一条链路。
按连接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线路互连起来的、资质的计算机集合,确切的说就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计算机、终端及其附属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并配置网络软件,以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的系统。
按需求定义
计算机网络就是由大量独立的、但相互连接起来的计算机来共同完成计算机任务。这些系统称为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s)[2]
发展历程
中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早期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但受益于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以及下游需求市场不断扩大,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十分迅速。近两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渐消退,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获得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成为全球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重点发展市场。
2010年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171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385.70亿元,同比增长15.64%;实现利润总额39.83亿元,同比增长24.93%;产品销售利润为72.18亿元,同比增长44.34%。2011年,在国内宏观经济向好的环境及电信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产生的需求带动下,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将继续保持较好发展。2011年1-5月,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9.78%;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48.61%;产品销售利润则较上年同期增长42.36%。
我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中又以广东、江苏、浙江三地企业分布最为集中,且是全国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发展领先的地区,2010年行业销售收入均在84亿元以上。与此同时,四川、湖北及上海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制造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10年销售收入增长率均在30%以上。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远程终端联机阶段;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
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与信息高速公路阶段;
早期年代
过去人们开始将彼此独立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完成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研究,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分组交换
网络符号
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因为当时,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虽已经四通八达,但战争期间,一旦正在通信的电路有一个交换机或链路被炸,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如要立即改用其他迂回电路,还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这将要延误一些时间。这个新型网络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不是为了打电话,而是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
2:能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3:所有的网络节点都同等重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网络的生存性。
4:计算机在通信时,必须有迂回路由。当链路或结点被破坏时,迂回路由能使正在进行的通信自动地找到合适的路由。
5:网络结构要尽可能地简单,但要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根据这些要求,一批专家设计出了使用分组交换的新型计算机网络。而且,用电路交换来传送计算机数据,其线路的传输速率往往很低。因为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的,比如,当用户阅读终端屏幕上的信息或用键盘输入和编辑一份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结果尚未返回时,宝贵的通信线路资源就被浪费了。
分组交换是采用存储转发技术。把欲发送的报文分成一个个的“分组”,在网络中传送。分组的首部是重要的控制信息,因此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的。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从概念上讲,一个结点交换机就是一个小型的计算机,但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结点交换机是进行分组交换的。每个结点交换机都有两组端口,一组是与计算机相连,链路的速率较低。一组是与高速链路和网络中的其他结点交换机相连。注意,既然结点交换机是计算机,那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是没有直接连线的,它的处理过程是:将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结点交换机暂存的是短分组,而不是整个长报文,短分组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即内存)中而不是存储在磁盘中,这就保证了较高的交换速率。再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那个端口转发,然后由交换机构将该分组递给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各结点交换机之间也要经常交换路由信息,但这是为了进行路由选择,当某段链路的通信量太大或中断时,结点交换机中运行的路由选择协议能自动找到其他路径转发分组。通讯线路资源利用率提高:当分组在某链路时,其他段的通信链路并不被通信的双方所占用,即使是这段链路,只有当分组在此链路传送时才被占用,在各分组传送之间的空闲时间,该链路仍可为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见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的实质上是采用了在数据通信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的策略。
因特网时代
Internet的基础结构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有部分重叠。
因特网
1: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1983年TCP/IP协议称为ARPAnet的标准协议。同年,ARPAnet分解成两个网络,一个进行试验研究用的科研网ARPAnet,另一个是军用的计算机网络MILnet。1990,ARPAnet因试验任务完成正式宣布关闭。
2:建立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1986年,NSF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NSFnet,它是个三级网络,分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它代替ARPAnet成为internet的主要部分。1991年,NSF和美国政府认识到因特网不会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于是支持地方网络接入,许多公司的纷纷加入,使网络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美国政府就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
3:多级结构因特网的形成:1993年开始,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就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这种主干网也叫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考虑到因特网商用化后可能出现很多的ISP,为了使不同ISP经营的网络能够互通,在1994创建了4个网络接入点NAP分别由4个电信公司经营,本世纪初,美国的NAP达到了十几个。NAP是最高级的接入点,它主要是向不同的ISP提供交换设备,使它们相互通信。因特网已经很难对其网络结构给出很精细的描述,但大致可分为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NAP,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地区ISP,本地ISP,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机上网用户。
‘拾’ 计算机网络应用
你方便说一下你到底要问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