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看中远期设备的功耗是多少。
绝大多少基站都是配置最大容量为600A的组合开关电源(相当于核心机房使用的落地式电源系统的高频开关电源整流柜+直流配电屏),配置两组500AH的蓄电池组。当然先期不会把整流模块完全配满,机房设备需要多少容量就配置多少整流模块,再加上一些裕量!
当然也有配置最大容量为300A的组合开关电池,配置两组300AH的蓄电池组。
❷ 计算机网络教室用电负荷怎么计算
这个情况很复杂,一般来说正常负载应该在60%左右,当然80%-90%也可以,就是以后容易线路老化和跳闸
你先把所有设备的功率加起来,小型设备估一下就好
然后除以0.6(负荷60%),就可以当做是用电负荷了
一般来说大一点准没错,省的以后增加设备线路却扛不住
❸ “网络负载”是什么意思怎么测试计算
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层面的
网络负载在运营商网络里面,简单说指的就是网络中继承载的流量以及网络设备承载的用户量
测试和计算用人工只能估算,比如一台设备,已知接入用户30户,户均流量2M/s,中继的流量大约就是60M/s。主要的计算是靠设备端口计算,每秒经过的流量。还有运营商内部庞大的计算平台统计等方式。
网络负载这个词更多用于比如“网络负载均衡”,意思是一台设备有两条上联中继共同分摊上联流量以实现负载均衡,或者两台设备同时承载相同用户以实现负载均衡等等。
❹ 计算机网络 载荷比怎么计算呢
就是你网络上跑的数据流量/网络带宽。比方你在线看电影,每秒100KB,你的网络是10兆的话,那负荷率就是100*8/10/1024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路由器的负载是由出厂参数决定的。
1) CPU
CPU是路由器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不同系列、不同型号的路由器,其中的CPU也不尽相同。处理器的好坏直接影响路由器的吞吐量(路由表查找时间)和路由计算能力(影响网络路由收敛时间)。
一般来说,处理器主频在100M或以下的属于较低主频,这样的低端路由器适合普通家庭和SOHO用户的使用。100M到200M属于中等主频,200M以上则属于较高主频,适合网吧、中小企业用户以及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
2) 内存
内存可以用Byte(字节)做单位,也可以用Bit(位)做单位,两者一音之差,容量却相差8倍(1Byte = 8 Bit)。目前的路由器内存中,1M到4M Bytes属于低等,8M Bytes属于中等,16M Bytes或以上就属于较大内存了。
3) 吞吐量
网络中的数据是由一个个数据包组成,对每个数据包的处理都要耗费资源。吞吐量是指在不丢包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数据包数量,也就是指设备整机数据包转发的能力,是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路由器吞吐量表示的是路由器每秒能处理的数据量,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直观上的反映。
4) 支持网络协议
就像人们说话用某种语言一样,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之间也有一种语言,这就是网络协议,不同的计算机之间必须共同遵守一个相同的网络协议才能进行通信。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就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5) 线速转发能力
所谓线速转发能力,就是指在达到端口最大速率的时候,路由器传输的数据没有丢包。路由器最基本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数据包转发,在同样端口速率下转发小包是对路由器包转发能力的最大考验,全双工线速转发能力是指以最小包长(以太网64字节、POS口40字节)和最小包间隔(符合协议规定)在路由器端口上双向传输同时不引起丢包。
线速转发是路由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简单的说就是进来多大的流量,就出去多大的流量,不会因为设备处理能力的问题而造成吞吐量下降。
6) 带机数量
带机数量很好理解,就是路由器能负载的计算机数量。在厂商介绍的性能参数表上经常可以看到标称自己的路由器能带200台PC、300台PC的,但是很多时候路由器的表现与标称的值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是因为路由器的带机数量直接受实际使用环境的网络繁忙程度影响,不同的网络环境带机数量相差很大。
比如在网吧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同时在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网络电影,这些数据都要通过WAN口,路由器的负载很重。而企业网上经常同一时间只有小部分人在使用网络,路由器负载很轻。因此把一个能带200台PC的企业网中的路由器,放到网吧可能连50台PC都带不动。估算一个网络每台PC的平均数据流量也是不能做到精确的。
❻ 通信负载如何计算 计算机网络
CAN标准帧格式:帧最大长度共计108bit(默认帧长度为8)
帧起始(1bit)、仲裁域(12bit)、控制域(6bit)、数据域(8×8bit)、循环冗余码域(15bit)、1bit分隔符、应答域(2bit)和帧结尾(7bit)
CAN扩展帧格式:帧最大长度共计128bit(默认帧长度为8)
帧起始(1bit)、仲裁域(32bit)、控制域(6bit)、数据域(8×8bit)、循环冗余码域(15bit)、1bit分隔符、应答域(2bit)和帧结尾(7bit)
通信负载: T时间内所有站点发送成功和未成功而重传的帧数。
主要区分与吞吐量:T时间内发送成功的平均帧数。
❼ 通信系统的负载是怎么算出来的
通信负载: T时间内所有站点发送成功和未成功而重传的帧数。
主要区分与吞吐量:T时间内发送成功的平均帧数。
❽ 负载率计算公式
变压器实际容量/额定容量 * 100%=负载率。
对伺服电机而言,负载率指“电机在每个工作周期内的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非工作时间)的比率“。
如果负载率(ty cycle)低,就允许电机以3倍连续电流短时间运行,从而可以获得比额定连续运行时更大的力量
拓展资料:
负载是指连接在电路中的电源两端的电子元件。电路中不应没有负载而直接把电源两极相连,此连接称为短路。
常用的负载有电阻、引擎和灯泡等可消耗功率的元件。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叫做负载。
电动机能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电阻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电灯泡能把电能转换成热能和光能,扬声器能把电能转换成声能。电动机、电阻、电灯泡、扬声器等都叫做负载。晶体三极管对于前面的信号源来说,也可以看作是负载。对负载最基本的要求是阻抗匹配和所能承受的功率。
对于通信电源而言的负载就是通讯设备。比如说一台多媒体服务器需要通信电源给它提供电能,该台多媒体服务器就是该通信电源的负载。我们常见的通讯设备均为通信电源的负载,如光传输设备、交换设备、微波设备、核心网设备、通信基站等等
❾ 什么是计算机负载操作系统负载是什么
使用uptime或者top命令,都可以看到一个负载的输出,形如load average: 0.00, 0.03, 0.00,这个负载到底是什么东西呢,man文档里只是一笔带过,没有具体的给出负载的定义。 负载的统计,必然是由内核完成的,因此在内核源码中找答案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找来2.6.21的内核源码,开始探索。节选部分源码://kernel/timer.c
1254 active_tasks = count_active_tasks();
1256 CALC_LOAD(avenrun[0], EXP_1, active_tasks);
1257 CALC_LOAD(avenrun[1], EXP_5, active_tasks);
1258 CALC_LOAD(avenrun[2], EXP_15, active_tasks);
//include/linux/sched.h
110 #define FSHIFT11/* nr of bits of precision */
111 #define FIXED_1 (1<112 #define LOAD_FREQ (5*HZ)/* 5 sec intervals */
113 #define EXP_1 1884/* 1/exp(5sec/1min) as fixed-point */
114 #define EXP_5 2014/* 1/exp(5sec/5min) */
115 #define EXP_152037/* 1/exp(5sec/15min) */
117 #define CALC_LOAD(load,exp,n)
118 load *= exp;
119 load += n*(FIXED_1-exp);
120 load >>= FSHIFT; load(t) = ( load(t-1)*exp(i) + n(t)*(2048-exp(i)) ) / 2048load(t-1)为上次计算出的结果n(t)为t时刻的活动进程数计算方式是累加各个CPU的运行队列中running和uninterruptible的值再乘以2048计算方式如下:1946 unsigned long nr_active(void)
1947 {
1948 unsigned long i, running = 0, uninterruptible = 0;
1949
1950 for_each_online_cpu(i) {
1951 running += cpu_rq(i)->nr_running;
1952 uninterruptible += cpu_rq(i)->nr_uninterruptible;
1953 }
1954
1955 if (unlikely((long)uninterruptible < 0))
1956 uninterruptible = 0;
1957
1958 return running + uninterruptible;
1959 }
1226 static unsigned long count_active_tasks(void)
1227 {
1228 return nr_active() * FIXED_1;
1229 } exp(1) = 1884exp(5) = 2014exp(15) = 2037exp(i) = 2048 * e^(-1/12/i)从本质上看负载是完全由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每个CPU上的活动进程数决定的,但并不是在数值上等同于每秒钟需要进行调度的进程数,具体的计算过程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❿ 计算机的负载均衡算法
计算机的负载均衡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静态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比率,优先权。
2、动态负载均衡算法包括:最少连接数,最快响应速度,观察方法,预测法,动态性能分配,动态服务器补充,服务质量,服务类型,规则模式。
负载均衡算法的种类有很多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包括轮询法、随机法、源地址哈希法、加权轮询法、加权随机法、最小连接法等,应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选取对应的算法。
(10)计算机网络通信负载怎么计算扩展阅读:
在计算机的世界,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所谓负载均衡,就是说如果一组计算机节点(或者一组进程)提供相同的(同质的)服务,那么对服务的请求就应该均匀的分摊到这些节点上。
负载均衡的意义在于,让所有节点以最小的代价、最好的状态对外提供服务,这样系统吞吐量最大,性能更高,对于用户而言请求的时间也更小。而且,负载均衡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最大化降低了单个节点过载、甚至crash的概率。不难想象,如果一个系统绝大部分请求都落在同一个节点上,那么这些请求响应时间都很慢,而且万一节点降级或者崩溃,那么所有请求又会转移到下一个节点,造成雪崩。